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由于能同时进行大量样本分析,试验过程易于操作以及结果快速、准确等特点而成为目前我国各地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程序制定及免疫效果监测等的主要手段之一,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涉及红细胞凝集及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操作过程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造成偏差,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血凝-血凝抑制(HA-HI)试验是鉴定病毒及检测相应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是兽医实验室人员必须掌握的试验技能,主要应用于家禽H5N1/H7N9型禽流感、鸡新城疫的免疫效果评估。试验中根据血凝(HA)试验的终点判定,正确计算和配制四单位(4HAU)抗原是直接影响试验成败的关键,配制4HAU抗原后需进行抗原回滴验证,确保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无误。  相似文献   

3.
微量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是利用一些病毒具有凝集某些动物红细胞的特性建立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准确、易操作的检测方法,建立的目的主要是用于非免疫动物的诊断和免疫动物的抗体水平的评价。目前,人们在应用该方法时,应用的载体缓冲液通常是pH值为7.2、0.01 mol/L PBS液,  相似文献   

4.
正在兽医免疫学实验中,血凝试验(HA)主要用来测定抗原的血凝价以及是否存在血凝性抗原,血凝抑制试验(HI)则作为一种抗体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兽医实验室监测、兽医门诊、大中型养禽场。在实际应用中,HA和HI试验可用于病毒分离、鉴定、分型,检测抗原抗体、免疫鉴定等等,例如:养禽场常常将禽流感、新城疫、减蛋综合症等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作为衡量免疫程序是否合理的依据。尽管此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5.
某些病毒的血凝素能够选择性地使某种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的现象称之为血凝(HA)。当病毒悬液中加入特异性抗体,能够阻断血凝现象的发生,叫作血凝抑制(HI)。这两种方法可用于病毒鉴定、病毒性疾病的诊断、病毒抗原变异的监测、抗体效价的检测,是目前兽医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主要应用于新城疫免疫效果检测和禽流感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严重危害我国的养禽业,疫苗免疫是目前预防和控制禽流感发生的最有效手段,免疫后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际的免疫效果,因而免疫抗体监测操作技术的准确性、有效性、可靠性对禽流感防控工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一般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HA-HI试验),经济、操作简便和容易量化是该试验方法的优点,但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也较多,导致HA-HI试验结果失真,下面将就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影响因素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程序制定及免疫效果监测等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其涉及红细胞凝集及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操作过程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造成偏差。文章针对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常见问题,从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缓冲体系、血凝板或微量振荡器、1%鸡红细胞悬液配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兽医实验室中进行动物疫病诊断和免疫监测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经常用到如鸡新城疫、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多种疫病的检测试验中。石家庄市各级兽医实验室每年春防、秋防后对鸡新城疫、禽流感等主要动物疫病均进行免疫抗体集中监测,以便准确掌握免疫质量。因此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鸡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血凝和血凝抑制试  相似文献   

9.
某些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能够与禽类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种红细胞凝集现象可以被特异性免疫血清所抑制,即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该方法是根据病毒的血凝蛋白具有识别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受体的生物学特性而建立起来的.由于血凝反应可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抗体和病毒结合后,血凝素不能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的受体上,所以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发现与鉴定病毒;诊断病毒性疾病;监测机体血清抗体水平;为免疫程序制定提供准确基础数据,防止重复免疫、免疫失败和免疫空档的发生.该方法是一种在基层临床实践中极易推广的检验、检疫手段与诊断方法.目前在血凝抑制试验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操作问题,从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导致不正确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浅析影响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化验室中进行动物疫病诊断和免疫监测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如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的化验室诊断或免疫监测在基层多使用这种试验方法。今年在我国其它省市发生多起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威胁我省我市的情况下,省、市、县等各级畜牧兽医部门都对禽流感进行了大量的化验室监测,运用和准确掌握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和免疫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在操作中常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容易造成试验结果偏差,甚至误判。现将这种实验方法操作中影响因素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间接血凝实验(IHA)是一种简单、快速、适用的血清学诊断技术,但实验结果受操作技术、器材、样品影响较大,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体会,现就实验中器材、试剂、样品、过程和判定标准等方面的优化做一综述,以期作为本实验的借鉴。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因其准确度较高、操作相对简单实用、检测成本相对较低深受县级县级兽医实验室的青睐。间接血凝试验(IHA)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我国发展起来的血清学诊断技术,是用已知血凝抗原致敏与免疫无  相似文献   

12.
<正>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是科学评估和分析禽流感与鸡新城疫疫病流行状况及免疫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虽然方法简单,但如果操作不规范极易导致试验结果偏差,本文着重对禽流感与鸡新城疫的HA和HI试验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和分析,对正确掌握试验方法,提高试验准确性,避免或减少试验误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血凝抑制试验(HI)——是新城疫诊断和免疫研究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可用以测定疫苗效力,检测鸡群有无新城疫感染,检测鸡群的免疫状况以决定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时间,还可以鉴定病毒.所以搞好鸡新城疫的血凝抑制试验(HI),对于各级兽医防疫机构及大型养鸡场是当前做好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环。血凝抑制试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量的血清和不同量的抗原相作用,称为α法。另一种是用定量的抗原与不同量的血清混合,称为β法。近年来普遍主张采用β法,因为β法比较准确稳定。具体进行 HI 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由于能同时进行大量样本分析,试验过程易于操作以及结果快速、准确等特点而成为目前我国各地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程序制订及免疫效果监测等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这一看似简单的方法,如果不注意细节,很可能得出的结果有天壤之别。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项检验技术,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与交流。1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的影响因素按照新城疫和禽流感试验的国家标准需配制相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评价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最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判定快速且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等优点,但该试验在实际操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初步探讨影响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原理是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与免疫无关的载体(红细胞)表面,此吸附抗原的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有电解质存在的适宜条件下发生的肉眼可见的凝集性反应.充分理解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原理,对整个试验的操作和结果判定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实验室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常在96孔110° V型血凝板上进行,操作步骤可简化为:①稀释液→②待检血清→③对倍稀释→④血凝抗原→⑤震荡静置→⑥结果判定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用8HA单位水貂肠炎病毒(MEV)细胞培养活毒标准抗原、8 HI单位兔抗MEV血清标准抗体、0.5%戊二醛化猪RBC进行微量血凝(HA)-血凝抑制(HI)试验诊断水貂病毒性肠炎(MVE),具有敏感、准确、简便、省时等特点,适于MVE的确诊、检疫、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水平监察,可在接到病料后4小时内报告结果。因本试验只能用活毒标准抗原,所以需把好消毒关。防止散毒。  相似文献   

18.
正兽医实验室中,常利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禽流感、新城疫等具有血凝性的病毒进行鉴定或对发病禽群进行疫病诊断、对禽群的免疫状态进行评价等。1定义与原理1.1血凝某些病毒或病毒的血凝素,能选择性的使某种或某几种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种凝集红细胞的现象称为血凝。1.2血凝抑制当病毒的悬液中先加入特异性抗体,且这种抗体的量足以抑制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时,则红细胞表面的受体就不能与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直接反应,也称血凝抑制反应。  相似文献   

19.
应用鸡蛋黄进行鸡红血球凝集抑制试验,监测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或进行疫病诊断的方法,既不影响生产又省时省力。为验证蛋黄血凝抑制价与血清血凝抑制价是否一致,本试验用蛋黄、血清两种材料,进行了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蛋黄血凝抑制价比血清血凝抑制价约高1个滴度,两种方法对于诊断及免疫效果监测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能感染各种猫科动物。通过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HA/HI),检测猫细小病毒的抗原和抗体效价,从而确定一种简易、快速操作简单、敏感、准确的诊断方法,并为免疫程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