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HCP 52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及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7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脑血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百分比均比对照组降低,有应激反应者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更明显。并非所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有T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只有在应激状态下,CD4+和CD4+/CD8+降低,CD8+升高。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机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严重程度与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PD患者PBL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测定 3 5例PD患者与 18名健康对照者CD3 + 、CD4+ 、CD8+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淋巴细胞总百分比 ,计算CD4+ /CD8+ 的比值。结果 :PD患者CD4+ T细胞百发比和淋巴细胞总百分比降低 ,CD8+ T细胞的百分比不变 ,CD4+ /CD8+ 的比值较正常人显著降低 ,男性患者上述指标的下降更明显。多巴制剂的服用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无影响。结论 :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梗塞外周血T细胞亚群功能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缺血性脑梗塞外周血T细胞亚群,探讨其在缺血性脑梗塞发生发展机理中的作用,现将本文缺血性脑梗塞60例及健康人30例测定其结果报道如下。本组缺血性脑梗塞(下称观察组)均经头部CT检查确诊。共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6~78岁(±S=58.71±6.12);病程5~14天(±S=6.74±2.80)。设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9岁(±S=56.80±6.24)。方法采用抗人CD单克隆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法,试剂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花环双标记法检测40例未服用抗癫痫药物原发性癫痫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同时表达DR抗原和CD抗原双标记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表明;原发性癫痫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双抗原的DR^+CD^+3细胞和DR^+CD^+4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增高,DR^+CD^+8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从而DR^+CD^+4/DR^+CD^+8细胞比值增高,且DR^+CD^4细胞占相应亚群的百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面神经炎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PAAPELISA法对30例面神经炎患者及2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急性期患者组CD3、CD4、CD4/CD8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面神经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和流式细胞仪(FCM)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79例脑血管病患(脑梗死41例,脑出血38例)外周血RBC-C3bRR 和RBC-ICR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期脑死组和 出血组RBC-C3bRR,CD3 ,CD4 和CD4+/CD8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BC-ICR则显著增高,不同损伤部位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基底节区>脑干>额叶>顶叶>小脑> 枕叶,且出血量或梗死面积越大,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越显著,RBC-C3bRR与CD4+/CD8+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存严重的红细胞和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平衡失调,病变的性质(梗死或出血)不是其决定性因素,而可能取决于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7.
8.
脑血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武汉产系列单克隆抗体APAAP试剂盒检测60例脑血栓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合临床分析以了解脑血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探讨其T细胞亚群在脑血栓各期的意义。材料和方法一、试剂:单克隆抗体APAAP试剂盒由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制备。二、检测对象:对照组为30岁正常健康人。年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统,间接葡萄球菌A蛋白花环法,检测47例精神分裂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应用姬姆萨染色法,检测87例精神分裂症外周血涂片异常淋巴细胞;并与26名正常人对比。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OKT+3(P<0.01)、OKT+4(P<0.05)、OKT+4/OKT+8(P<0.01)均较正常人显著减少,异常淋巴细胞显著增多(P<0.01)。57例服用与30例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的异常淋巴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精神分裂症确有免疫功能异常,异常淋巴细胞的改变与应用抗精神病药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肝豆状核变性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WD)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49例W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人组进行对照,同时对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WD组CD3+、CD4+、CD8+、CD4+/CD8+较对照组水平无明显变化,NK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病情重者CD3+、CD4+、CD4+/CD8+水平仍无差异,随病情加重NK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WD存在NK细胞免疫失调,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正常,病情重的患者NK细胞免疫功能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并发抑郁组36例(HAMD评分≥7分)和未并发抑郁组32例(HAMD评分7分),比较2组相关神经系统评分(包括美国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的差异。另随机选取健康对照组25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3组样本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1)并发抑郁组与未并发抑郁组相关神经系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组患者外周血清CD4~+含量(39.96±6.89)%明显减少,与未并发抑郁组(44.33±7.57)%及健康对照组(49.82±8.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含量(28.34±9.11)%增加,与未并发抑郁组(23.94±6.11)%、健康对照组(21.55±4.9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抑郁组CD4~+含量减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抑郁组、未并发抑郁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清CD4~+/CD8~+分别为(2.10±0.69)、(1.59±0.50),(2.52±0.6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P0.05)。结论通过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的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失衡,并发抑郁症患者失衡更明显,主要表现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降低更明显,阐明了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脑出血组:自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共收集住院的脑出血患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3~82岁,平均65.01±8.72岁。病程1h~7d,平均(1.74±0.92)d。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并全部经CT扫描证实。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3例,脑叶出血1例,小脑出血3例,桥脑出血1例。除外患有免疫性、感染性及神经系统其它疾病者。  相似文献   

13.
作者测定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 E 花环形成率 IgG、IgA、IgM 值,单克隆抗体检测 T 细胞及其亚群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各项结果均无明显差异,但 T_H/T_S 比值降低,表明 T 抑制细胞(T_S)功能相对亢进,不支持精神分裂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病程、家族史及是否用抗精神病药物,对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硬化 ( 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免疫所介导的、选择性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迄今为止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其临床特点主要为神经功能的缺失 ,表现出缓解复发、缓慢进行性加重的特点 ,目前尚无肯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1 ] 。火把花根片是一种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调节剂 ,迄今未见火把花根片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的报导。为探讨火把花根片对 MS的免疫调节机制 ,我们对一组 MS患者应用火把花根片治疗后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3、5、7、14天的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第3、5天周围血CD3^ 、CD4^ T淋巴细胞和CD4^ /CD8^ 比值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均P<0.05),而第14天的CD3^ 、CD4^ T淋巴细胞和CD4^ /CD8^ 比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第3、5天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第7天开始逐渐恢复,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提示急性脑梗死后预防感染的重点时期是发病后10天之内。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及其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孤独症患者免疫学方面的异常,探索孤独症的病理学机制,对27例孤独症、16例精神发育迟滞(MR)和18名正常儿童进行了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其亚群的测定,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孤独症组的CD4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其它两组(t值分别为2.64,2.21;P平均值<0.05),孤独症CD3阳性细胞也较MR组显著为低(t=2.474,P<0.02)。在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方面,孤独症组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175,P<0.05)。提示CD4阳性细胞数下降与孤独症的发病有关,并讨论了孤独症与T淋巴细胞功能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在重症肌无力(MG)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法测定了45例MG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其凋亡状况,并对24例MG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MG患者组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MG患者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与MG类型、预后密切相关: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增强。结论MG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异常及CD4~ T淋巴细胞凋亡功能障碍,其凋亡程度可能与MG类型、预后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对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缺陷具有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ELISA和APAAP法对32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及40例老年和35例非老年ACVD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疾病各组除CD3外SIL2R和CD8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D4/CD8比值则明显下降,其中以老年ACVD并MOF组变化最为显著,与老年和非老年ACVD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CD4水平老年ACVD并MOF组较老年和非老年ACVD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老年和非老年ACVD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上述指标也与老年ACVD并MOF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gravis ,MG)患者胸腺的T、B淋巴细胞亚群表型 ,并分析与其外周血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经流式细胞仪分析 ,检测了 59例MG患者 ,包括 30例伴胸腺病变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表型。另外 ,对 8例MG患者的胸腺和外周血经体外培养后进行检测。结果  ( 1)MG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 (Th ,CD4 )异常增高 ,病程 6个月以内、伴胸腺增生者Th细胞均明显增多 ;( 2 )MG胸腺和外周血中经乙酰胆碱受体 (AChR)刺激后活化的Th细胞 (CD4 CD2 5 )、CD5-B细胞 (CD5- CD19 )明显增多 ,且外周血CD5-B细胞与自身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AChRAb)滴度显著相关 (P <0 .0 1) ,胸腺摘除术 (Tx)后 ,MG外周血CD4 CD2 5 、CD5- CD19 细胞均有所减少。结论 MG患者胸腺存在着异常的AChR特异应答性T、B淋巴细胞亚群表型 ,尤其以活化的Th细胞为著 ;CD5-B细胞的产生可能与MG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ELISA和APAAP法对32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及40例老年和35例非老年ACVD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疾病各组队CD3外SIL-2R和CD8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D4/CD8比值则明显下降,其中以老年ACVD并MOF组变化最为显著,与老年和非老年ACVD组比较,亦有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