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基于消费者行为中转换成本的考虑,本文从债务有限责任效应出发, 建立一个三期决策模型,探讨当存在顾客转换成本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决策以及产品市场上的定价决策. 研究表明,转换成本对产品市场竞争具有"Bargains-then-Ripoffs"效应,而债务融资的战略性效应对该效应的实施效果却有弱化效用,企业定价策略则取决于其对二者策略的偏好和权衡.当面对高转换成本的产品市场, 企业往往会降低其事前债务融资的比例,采取财务保守行为是其理性决策.而外部市场环境的波动会影响企业融资策略, 进而影响其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2.
针对存货融资业务中的质押率决策问题,基于存货价格和需求不确定及融资违约概率不同的现实假设,以期望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利用分段函数构建了存货融资质押收益模型,运用解析方法求解得出存货融资的最优质押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最优存货融资质押率会随着企业违约概率的上升而迅速下降;同时,它会随着存货市场价格均值的提高而先升后降,且价格波动越剧烈,最优存货融资质押率就会越小.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灾害发生后应急物资的供给能力,降低政府单独储备应急物资时承担的风险及成本,文章设计了一个基于政府主导的政企联合储备应急物资模型,并对合作中的两个关键问题——物资储备量及采购定价进行了研究.在考虑政企双方同时参与现货市场的情形下,文章通过逆序推导法给出了企业最优储备量决策及政府最优采购定价,并与政府单独储备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联合储备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政府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收益,实现双方合作共赢.此外,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灾害事件发生概率,政府自身储备量等因素对政企双方决策,各自成本收益及增减变化的影响,发现随着灾害事件发生概率和现货市场采购价格的增加,联合储备模式的优越性越发明显,而过多的政府自身储备量及企业参与现货市场的行为则会阻碍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削弱联合储备的优越性.文章的研究为政府联合企业开展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提供了操作策略和指导法则.  相似文献   

4.
委托监管下存货质押融资的关键风险控制指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季节性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考虑委托监管模式特征及成本收益结构,建模分析了融资约束下风险中性的借款企业的订购决策,然后通过借款企业和银行的博弈,分析了下侧风险规避银行的关键风险控制指标-质押率的决策. 研究表明:采用"主体+债项"的风险评估策略更能把握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特征,同时考虑企业主体违约风险和质押存货的销售债项风险,下侧风险规避的银行必须针对不同企业的再订购决策反应设定相应的质押率才能使决策最优,银行对贷款下侧风险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贷款风险满足银行的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基于企业投融资决策协同互动的实物期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星  彭程 《系统工程》2007,25(4):59-63
利用实物期权的方法建立了企业投资与负债融资的协同决策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揭示了企业投融资政策之间相互影响、共生互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只有实现了投资与融资决策的协同与互动,才能达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文章的分析为企业投融资协同决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维框架,对改善我国公司投融资决策效率、增进企业经营效益具有良好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商业保险作为企业分散经营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逐渐引入到信贷融资中。分析了存货质押融资下破产成本对融资的约束,以及商业保险缓解融资约束的机理。通过比较无商业保险和有商业保险时资金约束企业的最优订货量和最优利润,研究商业保险对存货质押融资的激励作用。研究发现,商业保险会激励存货质押融资的企业提高订货量;存在着保费的临界值,使得企业只有在保费低于该临界值时才会购买保险,并且该临界值随企业采购预算的增加而减少,随企业破产成本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论为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基于Multi-Agent思想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建立起计算实验模型,从消费者效用的角度,研究双渠道供应链成员收益和渠道策略。在市场不确定性环境下,同时考虑库存和定价决策,通过多周期Stackelberg博弈的计算实验,发现:消费者群体对商品价值评价的差异性会减弱直销渠道带来的影响,当差异性较小时,制造商有动机选择双渠道策略,较大时倾向于单渠道;当市场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时倾向于双渠道策略;当单位生产成本不太大时倾向于双渠道策略,否则倾向于单渠道。这些结论对现实情境中制造商制定双渠道策略具有一定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排污权上限-交易机制下,考虑消费者环境意识,研究企业分别在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假设下,如何进行传统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决策.通过对企业在上述假设下的两产品联合生产和单独生产的决策分析,得到结论:在企业完全理性假设下,当两产品联合生产时,存在绿色补贴区间使得随着消费者环境意识的增强,企业的最优总产量增加、总排污量减少;在企业完全理性假设下,当绿色产品和传统产品的产量不为零时,联合生产方式下的产量和排污量均小于单独生产,总利润大于单独生产;在企业有限理性假设下上述结果依然成立,不同的是两种生产方式下的期望产量差、期望排污量差和期望利润的差分别随着企业的有限理性程度的增强而减小;无论企业采取联合生产还是单独生产方式,有限理性假设下的期望总产量和排污量总是高于纳什均衡,期望利润总是低于纳什均衡,并且前者随着有限理性程度的增强而增加,后者随着有限理性程度的增强而减少.因此,当企业进行多品类产品生产时,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更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会随着企业有限理性程度的增强而减弱,并且有限理性能够引发"牛鞭效应",企业必须对决策过程中的有限理性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价格随机波动下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质押率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针对价格随机波动的存货,应用"主体 债项"的风险评估策略,研究下侧风险规避的银行在质押存货的期末价格服从一般分布和几种具体分布时的质押率决策.进而在理论推导基础上,以实际中银行和物流企业合作开展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为背景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只要贷款期末价格分布已知就能求出静态质押方式下质押率的解析式.  相似文献   

10.
物流企业在存货质押融资中的决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企业在存货质押融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考虑物流企业决策问题,给出了在银行增大融资利率,及企业投资风险大的项目时,物流企业通过调整监管决策来保持期望收益不减的相关结果.通过比较物流企业提供监管服务与银行采取激励机制两种情况下银行收益,说明物流企业只有提供满足一定条件的监管,才能获得参与存货质押融资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在买方市场背景下,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研究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问题,分析消费者市场变化对定价决策的影响,能够为企业及时应对市场变化提供指导,以及完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研究.本文考虑普通消费者和绿色消费者对新产品、再制造品和二手品的支付意愿差异,并基于消费者对再制造品和二手品的偏好程度对市场进行细分.在不同细分市场下,利用博弈论构建了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研究消费者市场结构以及消费者对再制造品和二手品偏好程度的变化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绿色消费者市场比例的升高,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价格不变或升高,二手品的价格不变或降低;随着普通消费者对再制造品偏好程度的增加,新产品和二手品的价格不变或降低,再制造品的价格不变或升高;随着普通消费者对二手品偏好程度的增加,新产品的价格降低,再制造品的价格不变或降低,二手品的价格升高;绿色消费者市场比例的升高和普通消费者对再制造品偏好程度的增加有利于促进质量较差的废旧品的回收再利用,增加闭环供应链利润;消费者对二手品偏好程度的增加有利于促进质量较好的废旧品的回收再利用,但会减少闭环供应链利润.  相似文献   

12.
区域房地产市场四方有限理性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有限理性、适应性预期和非均衡市场,建立区域房产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购房者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并运用博弈论、动力系统理论和数值模拟、延迟反馈控制方法对博弈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市场供求非均衡下,有限理性的房地产市场主要四方主体可通过动态重复博弈达成渐近稳定的Nash均衡;购房者刚性需求占比、土地整治成本率、城镇化率、土地财政依存度和房屋租金率的升高,会推动房地产行业均衡供给、需求和价格上扬;房产保有税率、二次交易税率和房产投资机会成本率的上升,会促使房地产行业均衡供给、需求和价格下行;而房产商综合税负率的上升,则推高该行业的均衡需求和房价.建议中央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要直接着眼于供给、需求和房产商税负,应从城镇化、土地财政、房产保有税、二次交易税费、投资机会成本和保障房建设着手,调整各方预期,以市场主体自我调节来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住宅价格多层面因素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住宅价格形成机理,构建了综合考虑宏观变量、住宅市场与土地市场等微观变量的多层面住宅价格理论模型,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住宅价格长期均衡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收入、银行信贷,住宅需求与供给,土地价格、土地供给和土地开发;当短期住宅价格偏离长期均衡价格时,市场自身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功能;短期住宅价格主要受住宅需求、土地供给和土地开发量等微观因素影响;同时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住宅价格既有共同的影响因素,也有各区域的影响因素,同一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且各地区住宅价格回归到均衡价格的速度不同.结论对政府制定住宅市场调控措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于市场结构的微观研究一直是住房市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国内新建商品住房市场由于开发商集中供应的特点, 决定了研究卖方市场势力程度及其影响规律的重要性. 论文利用北京市新建商品住房市场微观数据, 测算了1029个新建商品住房项目的需求价格弹性和其中494个弹性项目的Lerner指数, 得到了北京市新建商品住房市场垄断程度的空间分布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市场势力对住房交易溢价水平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 市场势力每提高1%, 新建商品住房的交易溢价将平均提高0.83%, 且该结果对不同子市场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此外, 论文还从需求价格弹性角度解释了开发商"捂盘惜售"现象.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由单个公司和单个农户组成的订单农业供应链模型,研究农户面临资金约束时订单农业供应链的融资均衡。考虑到农产品的市场批发价不确定、公司可能违约,以及农户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对面临资金约束农户的农资投入量决策以及公司的定价策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机市场批发价的均值会影响均衡决策;不考虑农户道德风险时农户的资金约束问题可以忽略。考虑农户的道德风险时农户总能通过融资改善利润,但一定条件下公司和整条供应链的利益却可能会因为农户融资而受损,公司应该出借农资给农户来避免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对于资金不足发展受限的新创企业,谋求长远发展还是节约现金流以避免破产是投资产品质量权衡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新创企业在每阶段末需要达到一定的利润额以维持生存,提出了基于利润追求和生存追求双目标情景下的两阶段动态质量投资模型.在考虑到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偏好的不确定性、市场波动以及生存阈值等因素的影响下,本文基于模型逻辑推理论证不同运营目标下,新创企业通过协调定价和质量投资来应对破产风险的策略.发现在充分考虑质量偏好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的完全不确定环境下,利润追求型新创企业会同时提高(降低)相对于确定环境中的质量投资和产品价格,从而平衡短期生存压力和长期利润.质量偏好期望值和方差的增加将激励利润追求型新创企业提高质量投资;生存追求型新创企业将始终保持定价策略与质量投资正相关,从而控制长期的运营风险.质量偏好期望值达到一定程度或者质量偏好方差持续增加的话,生存追求型新创企业都会降低质量投资.此外,随着生存阈值的增加,利润追求型新创企业会持续降低质量投资;而生存追求型新创企业会先增加投资,后减少.最后,结合其他相关结果,本文给出了资金限制下新创企业的质量投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为影响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决策,分别在零售商公平中性和公平偏好情形下建立供应链动态博弈模型。其中,模型考虑了零售商预测市场需求信息并决定是否向制造商分享信息,旨在探讨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为和信息分享策略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零售商公平偏好程度的增加,批发价降低,但零售价不变,零售商的效用增加,而制造商的效用减少;信息分享有助于制造商获得较高的效用,并且提高信息精确度,可以弥补制造商因零售商公平偏好行为带来的效用损失,然而,信息分享使零售商的效用减少,故零售商不会自愿分享预测信息;在合理的效用分配比例范围内,制造商的信息分享补偿机制能够让具有公平偏好行为的零售商自愿分享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模糊需求且考虑供应商公平偏好的二级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链,依据Cui等提出的不公平厌恶模型,分析了此VMI供应链在批发价格契约下的协调情况.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在不利不公平分配情形下,公平偏好供应商存在唯一的最优产品生产量,其为公平偏好系数(零售商势力外生参数)的严格减函数(减函数)且不高于风险中性的供应商的最优产品生产量,批发价格契约无法使模糊需求下考虑供应商公平偏好的二级VMI供应链达到协调;在有利不公平分配情形下,公平偏好供应商存在唯一的最优产品生产量,其为公平偏好系数(零售商势力外生参数)的严格增函数(增函数)且不低于风险中性的供应商的最优产品生产量,批发价格契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模糊需求下考虑供应商公平偏好的二级VMI供应链达到协调.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分析验证了相关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9.
考虑发电商风险偏好的电力市场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规模的风电并网会增加常规发电商的市场竞争风险, 在此环境下, 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常规发电商会通过不同的策略性竞争行为, 来协调其市场竞争收益和风险. 针对具有风电并网发电的电力批发市场, 采用均值-方差效用理论, 建立了一个考虑发电商风险偏好的电力市场供应函数均衡模型, 并给出了其解析解. 理论分析着重研究了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和常规发电商风险偏好对发电商策略性行为和市场均衡结果的影响. 算例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研究表明, 当存在风险厌恶的常规发电商时, 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增加会使得均衡市场价格上升; 常规发电商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大也会导致均衡市场价格升高.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studies channel choice decisions in a multi-channel supply chain under a strategy where there is an ex-ante commitment made on the retail price markup. The market demand is uncertain and dependent on the price and sales effor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any channel structure, when making order decisions the retailer only examines the price ratio and the fluctuation size of random demand, rather than the channel cost and the retailer's marketing efficiency. When the retail price rises, the manufacturer is willing to increase inventory quantity for direct sales, because the manufacturer's profit margin is higher in direct channel. The increase in demand fluctuation only affects the degree of channel preference but doesn't change the manufacturer's channel choice. No matter in which level the price ratio is, when the sales efficiency of retail channel is not high or the demand proportion of direct channel is low,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retailer will be both apt to choose a dual-channel structure. Then adding a direct channel becomes a marketing strategy, rather than a competitor of the retail channel, and helps the supply chain win more market dem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