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青少年生命质量及其体育健康促进作为研究目标,深入探讨体育健康促进的生命品质,以及生命质量的提高对体育健康发展的促进。从健康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角度审视生命质量与体育健康促进的互动关系,建立以“生命为本”的体育健康促进体系,形成以体育健康教育理念为基础,生命质量提升并实现生命自然为本征的体育健康促进与生命质量的生态化、绿色化发展。提出健康与协同:青少年学生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社会性:青少年生活体验中充满乐趣,心理塑造:青少年的情感体验等青少年生命质量与体育健康促进互动的路径,为青少年生命质量研究提供现实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论余暇、休闲、体育三者之交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曹卫  孙志宏  宋卫 《体育与科学》2005,26(3):35-36,45
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建立余暇、休闲、体育三者的逻辑起点,通过对余暇、休闲和体育概念文化解析、余暇与休闲的哲学理解以及对休闲与体育的哲学思考,作者认为“享受生活,善待生命”己成为现代人的新的价值观,新世纪的体育事业将溶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成为人类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事业。  相似文献   

3.
休闲体育的演进、价值及其未来发展取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休闲体育的演进、分类、特征和价值等进行研究.认为:古代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生产资料逐渐丰富,催生了休闲体育的萌芽;近代工业革命生产方式的改变,休闲体育得以兴起;现代信息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休闲体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对休闲体育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休闲体育时间支配的自由性与活动参与的自主性、兴趣性和身心娱乐性等基本特征.休闲体育的发展对于人的自我实现、生活方式的建立、生命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进而提出休闲体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本与现实相结合、逻辑与价值相结合、比较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马克思休闲观的实质及对我国休闲体育未来发展之影响.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体现在对“现实的人”及其生存样态的关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异化劳动的批判、对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无限憧憬中.马克思休闲思想中自由时间、生态思想、道德约定、自由全面发展为我国休闲体育未来发展提供了哲学前提、经济学制约、伦理限度及人本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体育自从诞生以来,就成为社会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力量之一,而人类历史的进步表明,体闲体育与社会进步、人类生命及生活质量紧密相连.通过对影响休闲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可以证明休闲体育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因为,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必要劳动时间的大大减少,让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从而为休闲体育发展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休闲活动,从而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休闲体育意识的增强,时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为体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把传统武术深入到“文化”与“休闲”层次来研究,加速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的不断创新和健康发展.方法:采用文献阅读和理论分析等综合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传统武术文化属于哲学体育范畴,传统武术如同中华民族的艺术、医学一样,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化.伴随着现代休闲生活的兴起、发展与完善,传统武术被推向了休闲文化与休闲生活的中心.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与作用倍受民众的喜爱,唤起了更多的人以更多的时间和热情参与休闲武术文化活动之中.结论:传统武术文化所蕴含的物质与精神的休闲功能,加速中华民族的文化品味的提升,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助于全人类接受并享用这种文明.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少年体闲生活方式和体质健康存在问题.休闲体育与青少年有天然的亲合力,可拓展青少年的生活空间,是顺应社会转型的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各级政府体育部门应加强公共体育服务,发挥学校教育主导辐射、家庭教育启蒙引导、社会力量关心支持、舆论宣传科学导向的作用,积极构建青少年休闲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程观的生命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生命哲学“体验——表达——理解”的方法论解读,透析了体育是一种生命情感体验、非理性的文明表达、生命能量的释放和生活习惯等基本观点,并以此对当前体育课程观进行了生命哲学的理解与规定,以期拓展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演绎法等论述了“垃圾时间”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因素,阐述了休闲体育与“垃圾时间”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指出以休闲体育的方式来善渡“垃圾时间”督促人们更多地把8小时工作以外的时间多投入到参与休闲体育中来,有利于人们获得平和、宁静的心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休闲教育及休闲体育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跃林  张彤 《体育学刊》2007,14(5):38-40
人类需要休闲,休闲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释放与真实的回归,是困惑的摆脱和对生活的创造。同时休闲也需要教育,通过教育而获得休闲能力的人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作为休闲生活重要部分的休闲体育不仅是休闲教育的结果,更是休闲教育的提升。休闲体育的建设应加强理论研究,将其纳入教育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制度。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南京举办青奥会,理念是”卓越、友谊、尊重”,旨在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更好的为青少年服务,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青奥会的举办对青少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传播了奥林匹克的精神,青奥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体育青少年,在参与体育赛事的过程中,交流多样文化,尊重和理解他人,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Current demographic development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the sports sciences to the determinants of sport participation among people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Due to various life experiences in this age cohort, the question arises as to how much sports experiences affect contemporary sport participation. Starting with research into the life course people had followed, persons aged over 50 years were interviewed retrospectively about their current and former participation in sporting activities. Results show that sport participation of many years’ standing in the first half of life in particular, as well as sport activities in young adulthood, has a positive affect on the course of sport participa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Furthermor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indicate that sports commitment is moderately affected by the variables sex and soci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工作时间的减少、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假日体育消费已成为我国居民进行健康投资的一种独特消费形式。假日体育消费对中青年、老年人、女性等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影响,它还与人生、精神、自然等有着更广阔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NIKE放肆跑这类商业活动的分析,结合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寻求适合广大青少年进行中长跑练习的形式,为实现社会和学校共同营造终身体育健身氛围提出操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An increased interest in health,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exist among young people, in this study termed ‘fitness hype’. Viewing the body and health as commodities can be understood as part of a healthism discourse.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how Swedish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ceive and negotiate the trend regarding exercise, diet and body ideal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ten high school students, aged 16–18 years, from various educational programs and with varying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y. Using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we developd one overarching theme navigating life satisfaction in the face of an ‘unhealthy fitness hype’. Four additional, interrelated categories showed how the young people negotiated this developing trend through: (1) the quest for social recognition and value, (2) social media sets the standards, (3) the paradox of strong and skinny as the new standard, and (4) the need for new safety nets.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young people’s perceptions of an excessive and influential focus on health and exercis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y described a fitness hype as exorbitant and unhealthy ideals of body and exercise, and understood this as problematic. Social media was seen as contributing to this hype as a powerful arena for ‘the quest for social recognition and value’. While not all the young people felt negatively affected by the fitness hype, they perceived its influence on their lives. Further, body and fitness ideals were gendered. Teenage girls faced the paradox of shaping themselves as ‘strong and skinny’. Social ties were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safety net, particularly classmates, sports mates, and coaches. Knowledge of these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young people is crucially needed among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educators.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explore additional support strategies, and young people’s experiences of fitness hype among additional youth groups.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根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战略举措,是各级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形成"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应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注入新的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身体和精神的高品质的生活需求,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青年社会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了体育对培养青年自我意识,引导青年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加速青年对人们共同生活准则的了解,鼓励青年的创造性心理,增强青年的社会适应性,满足青年交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缓解青年与老一辈人的代际差异,进而促进青年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等方面的角色意义和具体功能。进一步发挥体育在青年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或影响,将是当代体育的主要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定量步态分析对于寻找病理、损伤或其他步态特征至关重要,是重要的临床工具,常用于步态异常的诊断和治疗,为外科手术提供信息,评估治疗效果。本世纪以来,随着电子元件小型化的进步,促进了可穿戴设备在研究和临床上的应用。目的是为了阐明可穿戴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检测健康年轻人、老人和一些病理患者步态特征的有效性。对于健康年轻人、老人和亨廷顿病患者、帕金森患者以及中风患者而言,可穿戴设备能够有效地检测他们的日常步态特征,进而通过分析其步态特征获得身体状况的相关信息,达到纠正不健康步态或者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活变迁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很多,社会生活方式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深入分析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生活变迁及对青少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改善和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奠定基础,对如何更好地结合素质教育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得出主要结论有:(1)现代电子产品,特别是网络对我国青少年的冲击较大,影响和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方式;(2)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3)西方文化思潮对青少年价值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很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4)我国家庭独生子女比例增加,家庭小型化导致青少年过分被溺爱,"重教轻体"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信息化生活中,网络已全面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儿童少年乃至老年人都在使用手机、电脑。由于长期不良的久坐姿势会造成人体形态的改变。其中在青年人中骨盆前倾尤为常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从造成骨盆前倾的原因及对人体的危害上进行阐述,引起人们重视,继而提出卷腹运动、太极拳桩功对骨盆前倾的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