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薇  韩子藤 《住宅科技》2021,(7):47-51,72
徽派传统民居在徽州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营造技艺更是凝聚了古代匠人技术与艺术的智慧.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发展至今,却面临着后继无人、日渐消亡的危险境地.文章通过追溯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内涵与价值,从营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方式出发,分析当前保护与发展方式面临的困境,据此对营造技艺的创新与...  相似文献   

2.
古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生态宜居地区的典范。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古代建筑文献,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分析了徽州民居对木、石、砖三种主要建筑材料用材技艺的生态特征。在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基础上,阐发了传统民居用材循环之用、永恒之用、无用之用的生态理念。传承包括徽州在内的中国各地区传统民居用材技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对当前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住房建设实践以及绿色住居消费观念引导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古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生态宜居地区的典范.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古代建筑文献,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分析了徽州民居对木、石、砖三种主要建筑材料用材技艺的生态特征.在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基础上,阐发了传统民居用材循环之用、永恒之用、无用之用的生态理念.传承包括徽州在内的中国各地区传统民居用材技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对当前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住房建设实践以及绿色住居消费观念引导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究徽州民居宏村的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使人们能够从多层次欣赏、体味、感知宏村的艺术美学价值,推动城市建筑的中国特色发展。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村落整体风貌的环境观、街巷及公共场所的空间观、民居建筑的审美观3个方面揭示了徽州民居宏村的人居环境和艺术美学价值及感知方法。从可继承性发展的视角诠释了徽州民居宏村内自然与物质环境,天、地、人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对全面认知和保护传统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特点及艺术形式。又通过对比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古今发展状况,综合多方面因素,找出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败落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文章结尾处引经据典,从"道"和"法"的古代哲学角度指出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区别于其他传统建筑技艺形式的关键所在,旨在宣扬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唤起社会的保护意识,使得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得以长久地发展,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传统建筑技艺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冀南清漳河谷留存着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人文气息浓厚,地域风貌独特,具有较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文章以冀南原曲村的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民居测绘,从其营造思想、空间形制、装饰技艺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其建筑内在的建造逻辑,并通过与北方平原地区的传统合院民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炼出清漳河谷传统村落民居的地域性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7.
冀南清漳河谷留存着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人文气息浓厚,地域风貌独特,具有较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文章以冀南原曲村的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民居测绘,从其营造思想、空间形制、装饰技艺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其建筑内在的建造逻辑,并通过与北方平原地区的传统合院民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炼出清漳河谷传统村落民居的地域性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伟  江天畅  田田 《安徽建筑》2013,(6):53-55,76
徽州传统民居,一片曾经的世外桃源,她是徽州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晶,是世界文化遗产、从探讨徽州传统民居适应现代居住所存在的问题入手,以保持徽州传统民居能够长久居住为目的,以不破坏徽州传统民居建筑外部轮廓和内部空间结构为前提.对徽州传统民居内部从通风、除湿进行改造,使其在宜居性方面有显著提升。只有让人住进老宅,才能更好的保护老宅。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等政策下,以大湾村为例,从村寨聚居形式、民居平面形式与功能布局、构造形式与建造技艺、立面风格、细部装饰等多方面分析黔东苗族传统民居特色,提出现状民居存在的不足,建议在保持黔东苗族民居传统风貌和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从内部居住环境、院落卫生环境和建筑安全性能等方面对黔东苗族民居进行宜居性优化改造。  相似文献   

10.
吊脚楼是鄂西山地民居传统建筑形式,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文章从土家族吊脚楼这一传统建筑风貌的传承问题进行切入,并以湖北咸丰县打造"干栏之乡"为例,从传统民居遗存保护、新建干栏建筑风格等问题,延伸到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及其文化传承等,从更多视角对其进行讨论,提出相应思考与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民宿业态发展为背景,针对当下民居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徽州传统民居的外在形式及内部空间构成进行分析,通过民宿业态的介入,探索业态的构成、选择与发展对徽州传统民居更新的影响,从而得出民居更新的新模式,进而为徽州传统民居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徽州传统民居的形式、功能等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生活的需要。为进一步获取住户对徽州传统民居的现代宜居性居住诉求,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徽州地区400户传统民居住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取徽州传统民居现存状态,并依据住户的居住诉求对徽州传统民居现状问题进行总结。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民居在营造耐久、布局适用、自然环境、安全、经济、人力因素等方面均存在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居建筑是村镇风貌的精华,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对其辐射的小城镇自然环境、建筑遗产及传统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文章以传统民居的物质要素和文化要素保护研究为前提,在对上海市川沙镇"内史第"传统民居建筑风貌保护与更新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传统民居风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小斌  石庆旵 《华中建筑》2013,(12):165-167,171
传统聚落民居如徽州民居建筑是经过地域传统文化长久地演变、浸染、沉积而形成的,汉族民众生活的聚落空间文化,受宋明理学的长期影响塑造了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的布局特点,包括传统家庭伦理及文化综合影响,涉及到对徽州民居的空间结构与空间位序的布局安排,以及街道里民居空间的退让、高低的设计布局等关系的调整,都具有多层次的深刻影响,该文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试图建构对传统聚落民居正确的营建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范家屯为例进行了装配式生态民居的设计,设计以东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作为指导,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手法与传统技艺融合,希望借现代的设计手法对传统风貌进行演绎,并改善居民的生活,促进乡镇的发展。并对类似的吉林省特色小城镇的建筑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璇  石田  侯方 《山西建筑》2008,34(14):50-51
在总结徽州民居形式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徽州民居完美体现了自然环境、传统哲学思维、大文化村传统、地域风俗文化的融合,并从徽州民用建筑的形式语言出发,挖掘徽州民居建筑的景观价值,以期对中国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导致乡村"空心化",造成乡村日益衰败。而人口偏向的流动,也会导致徽州整个空间人口结构发展失衡。随着体验式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向乡村去体验不同地域文化和自然生态风貌,这为徽州乡村空置民居地发展带来契机。文章通过对徽州乡村的现状、空置民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讨空置民居的改造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皖中地区传统民居与我国北方合院住宅以及南方干栏式建筑均有所不同,当地自然、文化与建筑技艺融合贯通后形成自身独特的建筑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该地区典型传统民居进行了深入调查,量化分析建筑单体的空间形态与结构体系,采用图像解析法解读立面特征,总结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建立直观的样本库,为皖中地区建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徽州地区传统营造技艺断代消亡的现象,通过分析传统营造的用尺逻辑和古代堪舆术数中的用尺技法,结合历史文献、工匠访谈与数理统计,总结出徽州地区传统营造用尺的尺系范围、尺法规律,以期为徽州传统民居研究的深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天井在传统的徽州民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室内热环境的作用,选取黄山地区4个典型徽州民居,从温度和湿度两方面思考不同形式的天井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结合对传统徽州民居的调研与实测检验,阐明天井对徽州民居室内热环境改善具有的重要价值,同时,为气候适应性住宅的设计和研究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