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早期帕金森病(PD)大鼠线粒体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6-羟多巴胺(6-OHDA)制备PD早期大鼠模型,电镜观察PD发病早期大鼠脑内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进一步检测线粒体抗氧化能力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早期动物神经元线粒体肿胀,线粒体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及MAO-B的酶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PD早期脑内的线粒体已出现病理损伤,线粒体的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这可能参与早期PD大鼠神经元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对海人酸点燃大鼠癫痫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海人酸组和对照组,海人酸组动物注射惊厥剂量海人酸(8mg.kg-1)建立化学点燃模型。注射7d后再注射阈下剂量海人酸(4mg.kg-1),将癫痫敏感性形成的动物作为癫痫敏感性形成组,未形成的动物作为癫痫敏感性未形成组。对照组分别经皮下注射阈下剂量的海人酸及生理盐水作为单独阈下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120min内动物癫痫发作情况,然后动物断头取脑,采用梯度离心技术制备大脑皮质线粒体,利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测定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特异结合量。结果:癫痫敏感性形成组大脑皮质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1)。癫痫敏感性形成组大脑皮质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特异结合量与注射阈下剂量海人酸后动物湿狗样抖动次数、癫痫发作潜伏期、癫痫发作最大强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大脑皮质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水平与海人酸点燃大鼠癫痫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银杏叶片对衰老大鼠海马CREB、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青年对照组(3月龄)、老年对照组(13月龄)和银杏叶组(13月龄)。银杏叶组大鼠每日灌胃银杏叶片,其余两组动物灌胃等量蒸馏水,共8w。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CREB、pCREB表达。结果 (1)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老年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5);与老年对照组比较,银杏叶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2)老年对照组大鼠海马CREB、pCREB表达水平低于青年对照组(P<0.05);与老年对照组相比,银杏叶组大鼠海马CREB、pCREB表达上升(P<0.05)。结论银杏叶片可改善老龄大鼠空间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CA1区CREB、PCREB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偏侧选择性大鼠帕金森病 (PD)模型 ,观察纹状体、大脑皮质、海马组织线粒体钙 (MCa)、钙调素 (CaM)、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目的是探索PD继发损伤部位纹状体、大脑皮质、海马结构等重要中枢神经结构的损伤机制。为探讨阻抑其损伤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结果 : 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 ,雌雄不拘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 ,将 6 羟多巴胺注入右侧中脑黑质部 ,建立右侧选择性大鼠PD动物模型。造模术后 2周 ,腹腔注射阿朴吗啡验证PD模型是否成功。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和PD组 ,PD组选择符合实验条件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线粒体跨膜电位在不同年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神经细胞中的改变。方法选用15周龄、5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5周龄对照组、15周龄模型组、53周龄对照组和53周龄模型组。采用立体定位技术双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成PD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皮下注射阿扑吗啡(APO)进行旋转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黑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行为学异常,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下降(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15周龄PD大鼠相比,53周龄PD大鼠的行为学成绩、多巴胺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活性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6-OHDA所致的PD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可能是导致PD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老化可加速其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慢性脑缺血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慢性脑缺血组和左归丸治疗组,各8例。后两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左归丸治疗组于术后3周开始每天予以左归丸液灌胃,剂量为4.0 g/kg/d。术后6周,测试各组大鼠脑皮质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慢性脑缺血组大鼠的脑的线粒体ROS水平明显增高(P0.01),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降低(P0.01);接受左归丸治疗组的大鼠的脑的线粒体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呼吸链酶复合物Ⅳ(COX)活性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左归丸可能通过修复线粒体COX的活性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ROS的生成,从而起到对慢性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利培酮和氯氮平对学习与记忆的影响 ,我们对大鼠脑海马记忆长时程增强 (LTP)现象进行研究。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 :随机选取 10~ 15天龄、体重 15~ 2 5g的Sprugue Dawley(SD)大鼠进行实验 ,雌雄不拘 ,共 77只。每天给其中 2 7只大鼠腹腔注射 0 0 2mg/ml的利培酮溶液 (利培酮粉由比利时杨森公司提供 ) 1ml(利培酮组 ) ,给 2 5只大鼠腹腔注射 0 0 2mg/ml的氯氮平溶液 (氯氮平粉由湖南洞庭制药厂提供 ) 1ml(氯氮平组 ) ,给 2 5只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对照组 ) 1ml/d ;均注射 7天 ,然后断头…  相似文献   

8.
参乌胶囊对拟享廷顿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参乌胶囊对拟享廷顿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干预作用。方法:用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Ⅲ抑制剂—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A)20mg/kg对SD大鼠隔日腹腔注射一次,共20天,建立拟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用药组大鼠给予参乌胶囊连续灌胃,小剂量0.45g/kg,中剂量0.9g/kg,大剂量1.8g/kg,共连续灌胃25天。应用Morris水迷宫和避暗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3H标记的受体结合实验检测动物海马处M受体(Mo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AchR)结合力。用放射性配基的方法检测海马处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性(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ChAT)。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中,HD模型大鼠游出时间和距离明显廷长,参乌胶囊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较模型游出时间分别缩短24.1%和32.64%,游出距离分别缩短27.11和36. 91%,差异具显著性。避暗实验中,模型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动物进入暗箱的潜伏期显著缩短44秒(P<0.05),参乌胶囊用药组较模型组动物进行暗箱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海马处,HD模型大鼠较对照组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5),M-AchR数目显著性增加(P<0.05),而参乌胶囊小剂量组较模型组M-AchR显著降低(P<0.05);参乌胶囊大剂量组和氟哌啶醇组较模型组动物ChAT活性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免疫印迹法、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老年大鼠(≥24月龄)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TH阳性神经元数及其超微结构,并与成年大鼠(4~5月龄)比较。结果老年组大鼠黑质致密部THmRNA水平(0.66±0.12)明显低于成年组(1.09±0.08)(P<0.05);TH蛋白水平及TH阳性神经元数与成年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大鼠黑质致密部尾侧段TH阳性神经元数比成年组明显减少(P<0.05),其超微结构显示细胞器少、脂褐素多、核固缩、线粒体形态异常且数量减少。结论老年大鼠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THmRNA水平下降,尾侧DA能神经元明显减少,并呈衰老性改变,这可能是老年黑质纹状体功能降低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背景:已有诸多实验证实针灸足三里穴能够有效地缓解运动疲劳。 目的:观察毫针针刺及艾灸足三里穴(ST36)对运动疲劳大鼠的运动耐力、骨骼肌微循环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及艾灸两种不同疗法缓解运动疲劳作用的差异。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动物实验,于2008-06/07在华南师范大学光子中医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24只,体质量220~260 g。 方法:SD大鼠24只,适应性游泳后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及针刺组,每组6只。采用无负重游泳方式建立大鼠运动疲劳模型,艾灸组及针刺组在游泳运动的同时,分别采用毫针及艾灸刺激足三里穴,1次/d,共10 d。末次力竭运动结束后检测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大鼠骨骼肌微循环及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 结果:实验第9天,艾灸组大鼠的运动耐力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的运动耐力(P < 0.05);实验第11天,艾灸组和针刺组的大鼠的运动耐力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的大鼠同时间点的运动耐力(P < 0.05),艾灸组和针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艾灸组双侧胫骨前肌的血流灌注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 < 0.05);针刺组腹直肌的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 < 0.05)。艾灸组双侧胫骨前肌线粒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 < 0.05); 针刺组双侧胫骨前肌线粒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艾灸组(P < 0.05)。 结论:艾灸足三里穴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疲劳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增加骨骼肌血流灌注,缓解外周骨骼肌的运动疲劳,提高运动耐力,其效应优于针刺足三里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测定新生大鼠H/I后皮质神经元线粒体、胞浆中凋亡蛋白Smac/Diablo蛋白的表达,了解新生大鼠H/I后神经元Smac/Diablo的亚细胞器转移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以及参附注射液对该线粒体凋亡途径干预作用.方法 构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BD)动物模型,新生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生理盐水对照组(C)、参附治疗组(SF),按照观察点又分为3h、6h、12h、24h,3d、7d6个亚组,每亚组例数为8只.实验分为4部分:(1) HIBD新生大鼠造模;(2)脑组织线粒体/胞浆的分离;(3)Western-blot方法测各时间点线粒体和胞浆中Smac/Diablo蛋白的表达;(4)TUNEL法测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结果 (1)Western-bolt蛋白印迹显示胞浆中Smac/Diablo在H/I后3h即明显增加(P<0.01),H/I后24h胞浆Smac/Diablo蛋白表达达到峰值,3d后明显下降,7d接近假手术组,但仍较正常偏高(P<0.01),参附组在12h、24h、3d胞浆Smac/Diablo表达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低(P<0.01);线粒体Smac/Diablo蛋白表达在H/1后6h、12h有下降(P<0.01),但24h后即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组在6h 、12h时间点上线粒体Smac/Diablo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高(P<0.01);(2)TUNEL显示H/I后3h皮质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即明显增加,24h达到高峰,3d开始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参附组凋亡数在24h、3d、7d这3个时间点上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1)新生大鼠H/I后脑皮质神经元存在Smac/Diablo蛋白线粒体/胞浆转位,参附可减少H/I后Smac/Diablo蛋白的线粒体/胞浆转位;(2) Smac/Diablo参与了新生大鼠HIBD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本实验通过建立实验性糖尿病脑病动物模型,观察视海马神经元AKt及PI3K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脑病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机制,证实rhIGF-1对糖尿病脑病(DE)保护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DE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由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成年3月龄健康Wistar雄性大鼠,体质量180~250  相似文献   

13.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线粒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中的线粒体损伤情况并探讨受损原因。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模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大鼠骨骼肌各抗氧化指标(SOD、GSH-Px、MDA)、线粒体膜蛋白细胞色素C、线粒体膜流动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骨骼肌中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细胞色素C的表达减少,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中线粒体发生损伤,提示与活性氧(ROS)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4.
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a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时期的高发病种之一 ,病情危重。虽然应用高压氧治疗该病已经多年 ,但是对其应用的价值及效果尚有争议。我们在复制新生大鼠HIE模型后 ,应用高压氧 (hyperbaricoxygen ,HBO)治疗 ,通过组织病理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脑细胞发生凋亡的时间和程度 ,并测定脑组织中一对重要的凋亡调节蛋白bcl 2 /bax的变化 ,初步探讨高压氧治疗HIE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1 资料1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7d龄SD大鼠 81只 ,体重 (11.87± 2 .83)g,雌雄兼用 ,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 3组 (n =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后移植到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内,对AD的疗效。方法将原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AD大鼠脑内,通过水迷宫和跳台实验观察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分子生物学检测AD大鼠海马的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AD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结论胎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改善AD大鼠的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16.
背景: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受移植部位微环境、各种生长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实验拟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对老年性痴呆鼠行为学恢复及海马线粒体膜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 2006-09/2007-09在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及细胞实验室完成。 材料:神经干细胞来源于新生1 d龄SD大鼠。Y迷宫筛选对电击敏感并逃避迅速的三四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联合组移植,每组10只。 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参照包新民等的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制备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神经干细胞组双侧海马区注射神经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双侧海马区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移植组注射神经干细胞同时持续侧脑室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主要观察指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行Y迷宫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中学习记忆能力。 结果:联合移植组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 并高于神经干细胞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 < 0.0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神经干细胞组学习记忆能力虽有明显恢复,但与联合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还有一定的距离(P < 0.05)。 结论:神经干细胞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能能稳定海马线粒体功能,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能改善老年性痴呆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左旋多巴毒性拮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对左旋多巴 (L dopa)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 4组 (每组 8只 ) :治疗组 ,阴性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 ,正常鼠组。比较给药前后的行为学变化 ,给药后测定各组大鼠黑质区GSH Px、MDA、ROS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水平。结果 :L dopa能加重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 ,降低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活性 ,GSH与其合用可部分拮抗上述作用。结论 :GSH能部分拮抗L dopa的毒性作用 ,对PD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表明嗅鞘细胞所分泌的细胞黏附分子和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保护脊髓神经元和促进脊髓轴突再生的效应。 目的:比较嗅球及嗅黏膜固有层来源的嗅鞘细胞异体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西电集团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随机选取雄性3月龄及23月龄SD大鼠各6只,分为实验组(23月龄)和对照组(3月龄),用于嗅鞘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纯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乳鼠嗅球嗅鞘细胞移植组、正常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对照组,每组10只。 方法:30只SD大鼠制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将体外培养的乳鼠和SD大鼠嗅鞘细胞进行脊髓损伤模型的异体移植,对照组不做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周,进行BBB神经功能评分,诱发电位,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实验过程中大鼠死亡7只,各组死亡率大致相同。移植后第4,8周时,乳鼠嗅鞘细胞移植组、正常嗅黏膜嗅鞘细胞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01);嗅鞘细胞移植2组评分8周高于4周(P < 0.01)。术后4周,各组动物均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移植后8周时,2组嗅鞘细胞移植组动物均可引出运动诱发电位,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空白对照组动物仍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P < 0.001)。移植后8周,2组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区有较多细胞浸润,对照组细胞数目较少。 结论:来源于嗅球与嗅黏膜的嗅鞘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均有促进作用,且两者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海人酸(KA)诱导的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及妥泰(TPM)的保护作用。方法用TPM干预。用KA诱导大鼠SE 2h,并于癫终止后3h制作脑切片,用光镜观察神经元的大体损伤,并用电镜进一步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KA组和TPM组大鼠均出现了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TPM组大鼠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KA诱导的SE可导致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妥泰对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癫(癎)大鼠海马凋亡诱导因子(AIF)水平的改变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其的影响.方法 (1)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癫(癎)发作后3 h(Ep 3 h组)、8 h(Ep 8 h组)、24 h(Ep24 h组)和72 h(Ep 72 h组)组,每组6只.应用氯化锂-匹鲁卡品腹腔注射建立癫(癎)模型.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应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线粒体和细胞核AIF的水平.(2)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匹鲁卡品致(癎)组、3-AB干预组,每组6只.3-AB干预组大鼠于致(癎)前30 min腹腔注射3-AB 40 mg/kg.于癫(癎)发作24 h后处死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线粒体和细胞核AIF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p 24 h组和Ep 72 h组大鼠海马线粒体AIF水平明显减低,而细胞核AIF水平显著增高(均P<0.05);Ep 3 h组、Ep 8 h组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线粒体及细胞核AI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匹鲁卡品致(癎)组比较,3-AB干预组大鼠海马线粒体AIF水平显著增高,而细胞核AIF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匹鲁卡品致(癎)组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线粒体及细胞核AI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癫(癎)发作使海马线粒体AIF水平降低,细胞核AIF水平增高,3-AB能明显抑制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