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揭示滋阴活血润肠法对SD大鼠烫伤后一周内肠壁组织T淋巴细胞和IgA浆细胞数量的变化、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及内毒素的影响,探讨本法对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以期为临床探寻更有效的肠黏膜保护药物。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3组,第一组为滋阴活血润肠中药治疗组(便可通组)30只,第二组为对照组(单纯烫伤组)30只,制备成烫伤模型,分别予以便可通、生理盐水灌胃;第三组为正常组10只;均检测T淋巴细胞和IgA浆细胞数量的变化、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及内毒素的含量。结果:滋阴活血润肠法可明显增加CD3+、CD4+、IgA细胞数量、抑制烫伤模型大鼠内毒素易位,减少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结论:①中医滋阴活血润肠法有较理想的肠道屏障保护作用,预防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引发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内毒素血症。②滋阴活血润肠法能增加免疫调节功能,是保护肠道屏障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揭示滋阴活血润肠法对SD大鼠烫伤后1周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本法对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以期为临床探寻更有效的肠黏膜保护药物。方法:将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滋阴活血润肠中药治疗组(便可通组)30只;第2组为对照组(单纯烫伤组)30只,制备成烫伤模型,分别予以便可通、生理盐水灌胃;第3组为正常组10只。均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的含量;观察大鼠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滋阴活血润肠法可明显抑制烫伤模型大鼠内毒素易位,减少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抑制肠组织细胞凋亡。结论:中医滋阴活血润肠法有较理想的肠道屏障保护作用,是预防和治疗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引发的多器官、多系统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喻正科  陈立峰  颜旭  王银山  李勇敏  周兵  何亚辉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090+1096-1090,1096
目的观察滋阴活血润肠药润通舒对严重烫伤后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3组,滋阴活血润肠法治疗组(润通舒组)30只,单纯烫伤组(对照组)30只,制备成大鼠烫伤模型,分别予以润通舒、生理盐水灌胃;另正常组10只,不作处理。均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肠黏液SIgA质量浓度及回盲部黏膜菌群等。结果润通舒可明显降低烫伤模型大鼠内毒素水平,增加肠道SIgA的合成与分泌,提高肠道双歧杆菌量,减少肠道大肠埃希菌和真菌量。结论滋阴活血润肠药润通舒能促进烫伤后受损的肠黏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的修复,有效防治肠道内毒素易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揭示便可通对SD大鼠烫伤后1周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观察烫伤大鼠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本药对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中药治疗组(便可通组)30只;第2组为对照组(单纯烫伤组)30只,制备成烫伤模型,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第3组为正常组10只。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药后第1、3、7天各处死10只,均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的含量,观察大鼠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给药后第7天观察大鼠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便可通可明显抑制烫伤大鼠内毒素易位,减少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抑制肠组织细胞凋亡,明显修复和改善烫伤大鼠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中医复方便可通有较理想的肠道屏障保护作用,是预防和治疗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引发的多器官、多系统功能衰竭的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滋阴活血润肠法与通里攻下法对伤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休克模型组 (A组 )、空白对照组 (B组 )、滋阴活血润肠组 (C组 )和通里攻下组 (D组 ) ,以右侧颈动脉插管放血制作休克模型 ,空白对照组插管不放血 ,治疗组在伤前 3小时及伤后 6小时、12小时分别给予滋阴活血润肠中药 (便可通 )和大承气汤灌胃 ,休克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 ,伤后 2 4小时无菌条件下用下腔静脉取血处死 ,检测相应指标。结果 :C组CD3+ 、CD4 + 数量高于D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各组CD8+ 变化不大。C组CD4 + /CD8+ 值有 4 5 %在正常范围 ,D组只有 2 0 %在正常范围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滋阴活血润肠法与通里攻下法均具有正相免疫调节功能 ,滋阴活血润肠法的作用优于通里攻下法 ,二者均具有明显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探讨滋阴活血润肠法与通里攻下法对伤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休克模型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滋阴活血润肠组(C组)和通里攻下组(D组),以右侧颈动脉插管放血制作休克模型,空白对照组插管不放血,治疗组在伤前3小时及伤后6小时、12小时分别给予滋阴活血润肠中药(便可通)和大承气汤灌胃,休克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伤后24小时无菌条件下用下腔静脉取血处死,检测相应指标。结果:C组CD3^ 、CD4^ 数量高于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CD8^ 变化不大。C组 CD4^ /CD8^ 值有45%在正常范围,D组只有20%在正常范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滋阴活血润肠法与通里攻下法均具有正相免疫调节功能,滋阴活血润肠法的作用优于通里攻下法,二者均具有明显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滋阴活血润肠法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内毒素及血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7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4组,以右侧颈动脉插管放血制作休克模型,空白对照组插管不放血,大承气汤组及便可通组在造模前3h 及造模后6h、12h 分别给与大承气汤及滋阴活血润肠中药(便可通)灌胃,休克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24h 无菌条件下下腔静脉取血、处死,检测大鼠血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同时测定大鼠器官细菌易位率、器官易位肠杆菌计数、血浆内毒素等。结果便可通、大承气汤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细菌易位率及易位肠杆菌计数、血浆内毒素均明显低于休克模型组(P<0.01);而上述检测指标两药物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动脉收缩压造模后24h 与造模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滋阴活血润肠法能抑制失血性休克大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改善机体在休克后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的抑制状态,预防肠功能衰竭;能抑制大鼠肠道细菌、内毒素易位,从而具有明显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滋阴活血润肠中药便可通对失血性休克大鼠T淋巴细胞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l0(IL-l0)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休克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观察组,以右侧颈动脉插管放血制作休克模型,空白对照组插管不放血,观察组在造模前3h及造模后6h、12h给便可通灌胃,休克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24h无菌条件下下腔静脉放血处死,检测相应指标。结果 观察组CD3^ 、CD4^ T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休克模型组,各组CD3^ 变化不大。休克模型组CD4^ /CD3^ 值低于正常范围,观察组有45%在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休克模型组血清IL-6、IL-l0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观察组与休克模型组相比,IL-6和IL-l0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滋阴活血润肠中药便可通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术颗粒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连术颗粒组(1.8 g/kg)、黄连素组(0.2 g/kg),每组10只,灌服相应药物,疗程72 h。疗程结束后,除正常对照组外,每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PS)30 mg/kg,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收集小肠黏膜,HE染色观察肠道黏膜改变、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肠道黏膜TNF-α、IL-1β、SIgA含量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I-gA+浆细胞数量、MTT法检测淋巴细胞(T、B细胞)增殖活力。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腹泻次数明显增加,肠黏膜可见明显病理性改变,且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TNF-α、IL-1β炎症因子大量分泌,肠道免疫功能受损,即SIgA含量、IgA+浆细胞数量减少。连术颗粒在促进肠道T、B淋巴细胞增殖、SIgA含量,增加IgA+浆细胞数量,减少TNF-α、IL-1β炎症因子分泌方面均优于黄连素组。结论连术颗粒能有效保护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黏膜的免疫屏障,其机制可能是促进肠道T、B淋巴细胞增殖、SIgA分泌,减少TNF-α、IL-1β炎症因子释放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加味葛根芩连汤对大鼠高能射线诱导的肠损伤组织形态学、肠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内毒素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加味葛根芩连汤组(n=16)、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n=16)、模型对照组(n=16)和正常组(n=16),加味葛根芩连汤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分别灌胃给予药物,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1次/d,于造模前3d开始给药直至造模后d4,连续给药7d。观察各组肠黏膜形态学指标,肠道组织TNF-α含量、血浆内毒素、小肠Ig A(+)的浆细胞数量。结果:加味葛根芩连汤组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小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全层厚度及直肠黏膜厚度、全层厚度明显高于或厚于模型对照组(P0.05);肠道组织TNF-α含量和血浆内毒素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加味葛根芩连汤组肠道组织TNF-α含量显著低于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P0.05);加味葛根芩连汤组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小肠Ig A(+)的浆细胞数量显著多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葛根芩连汤能有效保护放射对大鼠肠黏膜引起的损伤,促进大鼠肠上皮细胞的修复,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和抑制肠道内毒素移位,保护肠道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