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高脂喂养和免疫损伤结合的方法,建立HFJ近交系大鼠和Wistar封闭群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HFJ近交系和Wistar封闭群大鼠,分别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饲喂,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喂,并采用牛血清白蛋白(40mg/kg)和卵清白蛋白(2.5mg/kg)进行免疫损伤,并辅以维生素D3(25万U/kg)灌胃,饲养90d后测定血脂水平、血液生化指标、观察病理变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情况。结果 (1)HFJ和Wistar大鼠正常组相比较,前者TG、TC和LDL-C水平高于后者(P<0.05),HFJ大鼠模型组LDL-C含量明显高于Wistar大鼠(P<0.05);(2)心肌损伤指标,HFJ和Wistar大鼠模型组均较正常组心肌激酶(CK)、心肌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升高;(3)HE染色发现与Wistar大鼠模型组相比,HFJ近交系大鼠斑块形成更为明显,明显处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Ⅲ期,可见纤维帽形成,纤维帽下具有典型的胆固醇结晶裂隙和泡沫细胞,中层平滑肌排列紊乱;(4)免疫组化法测定主动脉弓VEGF蛋白的表达,HFJ大鼠模型组较Wistar大鼠表达升高(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HFJ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动物模型,与Wistar大鼠相比HFJ大鼠模型特点更为显著,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提供一新的实验动物品系。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研制对研究其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防治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研究颇多.本文从模型动物的选择、造模方法及模型的评价指标方面对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路一平  邱健  詹纯列 《四川动物》2006,25(1):165-167,F0003
目的建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Wistar大鼠模型。方法10周龄雄性Wislar大鼠,以保护性剂量260mg/kg腹腔注射烟酰胺(Nicotinamide,NA)溶液,15分钟后尾静脉注射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mg/kg,同时给予维生素D3(VD3)注射液按总剂量60万IU/kg分三天灌胃,在上述基础上饲喂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测定大鼠血脂、血糖、胰岛素含量,制作胰腺、主动脉石蜡切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8周后大鼠空腹血糖≥7.8mmol,且HE染色可见胰岛增生、散在分布、形状不规则,主动脉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中膜增生,结构紊乱。对照组未出现类似变化。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Wistar大鼠模型的制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经兔耳中央动脉穿刺入路,利用球囊损伤兔颈总动脉内膜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构建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新方法并评价可行性.方法 将兔经高脂饲料预喂养4周后,经兔耳中央动脉穿刺入路,利用球囊损伤右侧兔颈总动脉内膜,再经高脂饲料喂养8周.利用磁共振仪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兔颈总动脉病变.结果 本研究构建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动物...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环境、遗传等多因素共同影响下都能促进AS的形成与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慢性应激对于AS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慢性应激可通过过度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进AS的形成,并且与Toll样受体、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脂联素等因素有密切联系。在研究慢性应激与AS发生的模型中,目前Apo E-/-小鼠、SD大鼠、Wistar大鼠等啮齿类动物仍然是主要模型,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虽然更具有临床意义,但由于其成本、数量等因素限制了广泛使用。本文主要就慢性应激与AS的动物模型研究、慢性应激促进AS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已有的动物模型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破裂的可控性及量化研究方面均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为了建立类似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斑块模型,体外研究斑块稳定性,应用传统的高脂高胆固醇膳食诱导建立了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从血脂水平和斑块病理形态学特征方面加以了证实.该模型中斑块与人类成熟斑块的高度相似性使其成为研究斑块稳定性和斑块破裂的较好模型.从量化比较这一出发点着手,建立了一个体外可控可量化诱导斑块破裂模型,方法简单易行,是一个较好的量化研究斑块破裂和破裂相关因素间关系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双模型,比较血管新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心肌中发生机制的差异。方法选择2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10只为普通饮食对照组,B组10只为高脂饮食组,共喂养9周。第3周末心导管封堵冠状动脉血管致急性心肌梗死。测定不同时期血脂水平。实验终点,苏丹Ⅲ染色测定主动脉斑块阳性面积;免疫组化染色测定不同心肌区域和主动脉血管壁CD34阳性反应强度,测定不同心肌区域新生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检测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心肌中的表达。结果高脂组血脂水平进行性增高。高脂组主动脉斑块阳性面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心肌正常区、梗死区和梗死边缘区:CD34阳性反应强度和新生血管密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HIF-1α的表达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均为梗死边缘区最高,梗死区次之,正常区最低。在高脂组和对照组主动脉:CD34阳性反应强度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HIF-1α的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高脂组强于对照组。结论成功建立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双模型,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心肌中均有血管新生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能导致斑块形成。随着疾病的进展,斑块发展和破裂会引起致死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斑块破裂后,斑块内具有高度成血栓性的物质暴露在血液中,导致血栓形成。斑块破裂主要发生于薄帽纤维斑块。此外,未破裂的斑块也可以形成血栓。然而,斑块破裂的机制仍不太清楚。本文将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和发展机制、斑块是如何参与危及生命的血栓形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激发大鼠炎症反应建立新型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并观察人参皂苷Rb1的抗AS作用。方法模型组采用酵母多糖混悬液(20 mg/kg)每隔3d腹腔注射一次,引发大鼠持续性炎症;相同方法注射无菌石蜡液作为对照组;Rb1组同时腹腔注射Rb1(40 mg/kg);所有大鼠均喂食高脂饲料,实验共10周。分别通过苏丹染色、透射电镜、real time PCR、免疫组化、ELISA观察大鼠主动脉壁大体标本、超微结构、NFκB、TNFα、IL6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可见红染的脂纹、斑块形成,电镜显示内膜下层出现吞噬脂滴的泡沫细胞,NFκB/P65高表达于主动脉壁的内膜层,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Rb1干预后大体标本可见AS病变明显减轻,电镜下未见泡沫细胞,NFκB、TNFα、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在高脂喂饲的基础上持续炎症刺激能够成功诱导大鼠AS模型,人参皂苷Rb1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抗AS。  相似文献   

10.
不同血钙水平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低钙动物的生长代谢与疾病的关系。介绍一种可行的不同血钙水平大鼠动物模型,通过控制膳食内下水平对所饲大鼠血钙进行调节。用Wistar大鼠,按体重和性别均匀分层分为7组。所用的基础LC饲料,是以玉烦为主的膳食配方所配成,其中低钼特点突出,所饲大鼠血钙水平明显低下,体重生长迟缓,代谢偏低。研究结果表明,LC组大鼠血清Ca水平仅为Stock组一半,体重增长迟缓,不膳食补Ca后,血Ca水平随补Ca量逐  相似文献   

11.
易小敏  张更  马帅军  刘克普  袁建林 《生物磁学》2011,(21):4027-4029,4042
目的:对现有的经腹部切口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探索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实验组大鼠16例,经背部切口进入腹膜后间隙,游离钳夹双侧肾动脉45min后开放血流,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伪手术组8例,不夹闭肾动脉,余步骤与实验组相同;对照组8例无处理。术后通过建模成功率、组织病理检查、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及氧化应激水平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15只成功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1天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肾组织出现广泛损伤,术后实验组’肾小管坏死评分、肾MDA水平、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背部切口钳夹双侧肾动脉可建立稳定的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该造模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且具备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建立的模型适合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现有的经腹部切口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探索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实验组大鼠16例,经背部切口进入腹膜后间隙,游离钳夹双侧肾动脉45min后开放血流,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伪手术组8例,不夹闭肾动脉,余步骤与实验组相同;对照组8例无处理。术后通过建模成功率、组织病理检查、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及氧化应激水平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15只成功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1天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肾组织出现广泛损伤,术后实验组肾小管坏死评分、肾MDA水平、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背部切口钳夹双侧肾动脉可建立稳定的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该造模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且具备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建立的模型适合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阿霉素心肌损伤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2组:正常对照组(CON,n=9)和阿霉素模型组(ADR,n=15)。ADR组腹腔注射阿霉素2 mg/kg,每周3次,连续2周,CON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完毕后饲养5周;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死亡率;7周后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心肌氧化损伤生化测定。结果ADR组大鼠死亡率为40%,CON组无死亡。与CON组比较,ADR组大鼠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显著升高(P〈0.001,P〈0.05);组织学检查结果符合心肌损伤病理学改变的典型特征;心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P〈0.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按12 mg/kg的ADR总剂量,以每周3次,共两周,每次2mg/kg腹腔注射方式给药,7周后大鼠心脏产生明显功能及形态学异常,可成功建立ADR心肌损伤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用于肠黏膜处理研究的大鼠代膀胱模型。方法雌性SD大鼠2组,实验组以4cm末段小肠重新构建大鼠膀胱,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1月测量代膀胱容量,代膀胱内黏液残留量,观察代膀胱黏膜对水、电解质的吸收、分泌功能等。结果术后1月,实验组大鼠膀胱容量增加(P〈0.01);黏液残留量:0.907±0.193g;代膀胱黏膜对水、K^+、NH4^+表现为吸收,对Na^+、Cl^-、HCO3^-表现为分泌。结论此模型适用于肠黏膜处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为阐明内异位症发病机理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性成熟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通过手术将大鼠自体子宫组织移植到子宫旁韧带上,建立诱发型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术后8周,再次剖腹观察异位组织的存活情况、病灶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以及病理学变化。结果25只大鼠有明显的异位病灶。所有病灶都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病灶外观呈囊泡状。光镜观察见大部分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和结构与在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但内膜细胞、间质细胞、腺体,与在位内膜相比较少。少数病灶只有上皮组织或只有问质组织。结论自体子宫移植法可成功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6.
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探讨其肾脏损害规律。方法用STZ65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方式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饲养14周,期间观察大鼠血糖、尿糖及一般情况变化,实验结束时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取肾作病理及超微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尿白蛋白明显升高,出现肾脏肥大,病理显示明显的肾小球、肾小管病变。结论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肾脏表现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损害,可以用作糖尿病肾病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和评价2型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模型,探究高糖脂饮食在模型建立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高糖高脂膳食诱导11周负荷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建立DC模型,并观察糖代谢、脂代谢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①大鼠经高糖高脂饲料诱导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胆固醇(TCH)和甘油三酯(TG)均显著增高(P〈0.05),血糖值没有明显变化(P〉0.05)。②大鼠注射30 mg/kg STZ后72 h,血糖水平开始升高,继续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TG、TCH维持高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血糖值持续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③心功能测量结果显示,高糖脂饮食组大鼠出现温和的心脏功能异常(左心室收缩压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出现异常(LVSP、每搏输出量、心排量降低,LVEDP、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升高),但以舒张功能异常为主。结论大鼠高糖脂饮食诱导负荷小剂量STZ可建立类似临床症状的2型DC模型,高糖脂饮食在糖脂代谢紊乱和心脏功能损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结合糖、脂代谢指标和心脏功能指标可以有效简便评价糖尿病心肌病模型。  相似文献   

18.
应激致免疫功能降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探讨应激对免疫系统损伤的作用机制,建立了两种不同的应激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小鼠分为三组,束缚应激组、热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束缚和高温刺激使小鼠处于应激状态,应激结束后将各组小鼠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感染细菌,比较两种应激状态下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率,另一部分摘取脾脏,计算脾脏重量指数,制作脾脏病理切片,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注射大肠埃希菌后束缚应激组和热应激组小鼠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P<0.005),束缚应激组和热应激组小鼠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束缚应激组小鼠和热应激组小鼠脾脏重量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束缚应激组和热应激组小鼠脾脏切片病理学改变相似,白髓比例减小,脾小体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分布及结构不规则。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应激导致小鼠免疫功能降低的动物模型,其免疫功能降低与脾脏变化间存在构效关系,与应激的类型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SARS-CoV感染Lewis大鼠后,病理学、免疫学以及病毒的复制与外排情况变化,探讨其能否作为有效的SARS动物模型。方法SARS病毒感染9只Lewis大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安乐死动物,应用光镜对动物的各脏器进行病理观察研究;用病毒分离和RT-PCR方法检测病毒外排与复制的情况;用ELISA法检测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情况。结果在SARS-CoV感染Lewis大鼠后,肺组织出现一定的与人类SARS疾病相似的病理改变,在动物体内可检测到活病毒或病毒核酸,并可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的存在。结论Lewis大鼠出现了特异的免疫反应及特征性病理改变,可做为灵长类SARS动物模型的有益补充用于SARS发病机理及疫苗的研发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和评价肝旺痰阻型高血压大鼠模型。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以长期激怒联合高质饮食法建立肝旺痰阻的复合证候。通过观察大鼠性情动态的变化及体重、血压及血脂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对高血压大鼠肝旺痰阻证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性情动态及体重、血压、血脂和血管紧张素Ⅱ等方面均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P<0.05),符合了中医肝旺痰阻证型的表现。结论: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以长期激怒联合高质饮食法,可建立肝旺痰阻型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