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冲击波致伤及爆炸性武器破片防护作用中战壕的意义。方法:实验动物为山羊26只,其中战壕组12只,开阔地组14只,分别布放于距爆心10m和15m的战壕及开阔地,某型炸弹置于地面,用电雷管引爆,先后共进行3次,观察伤后18h动物的活存情况,体表和内脏损伤情况。结果:战壕组距爆心10m的活存率为1/5,距爆心15m的活存率为7/7,而开阔地组距爆心10m的活存率为0/5,距爆心15m的活存率为1/9;战壕组均未被破片击中,而开阔地组均被破片击中;战壕组距爆心10m的动物可见严重的冲击伤,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肺出血和肺水肿,而距爆心15m的战壕仅个别动物有轻、中度肺出血,开阔地组动物可因破片和冲击波的作用,引起严重的体表和内脏损伤,表现为肢体毁损、胸腹腔开放伤、肢体离断骨折、内脏器官破裂缺损等。结论:战壕可有效防止爆炸性武器破片引起的损伤,对距爆心一定距离的冲击波致伤也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破片和冲击波是爆炸性武器的主要致伤因素,探讨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伤情特点及其对病程经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1在西北地区某戈壁滩完成.山羊71只,用装药量200kg的战斗部进行静爆,观察现场至伤后18 h动物的活存情况,形态学改变以及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伤情特点及其对病程经过的影 响.结果:现场死亡48例,伤后6~18 h死亡7例,死亡率为77.46%(55/71),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躯体全身性或部分毁损,体腔破裂,肢 体离断骨折,心、肺、肝、脾、肾、胃肠道等不同程度的毁损、破裂和出血.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发生率为74.65%(53/71),平均每只动物有8.9处伤,多发伤、胸腹联合伤和烧伤的发生率分别为96.23%,24.53%和11.32%,死亡率为96.23%(51/53).结论: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具有发生率高,伤型伤类复杂,伤情重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易漏诊、误诊和发生内脏并发症以及处理措施不当是病程经过中影响康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相下颌面部破片+冲击波复合伤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爆炸破片及冲击波在不同时相下作用于颌面部时的损伤特点并探讨其致伤机制。方法 利用颌面部高速破片 冲击波复合致伤模型模拟爆炸伤 ,由同步系统控制不同致伤时相。按不同时相将重庆当地成年犬 15只随机分为 3组 ,A组为破片先与冲击波到达目标 ,B组为二者同时到达 ,C组为冲击波先于破片到达。破片对犬咬肌区致伤 ,记录致伤参数 ,观察动物伤情特点。结果 在其它致伤条件相同时 ,B组致伤冲击波为双波峰形态。致伤后A组颌面部皮肤与肌肉分离明显 ,污染严重 ,创面最大 ,B组次之 ,C组最小。B组局部组织坏死及挫伤范围均较其它两组明显 ,并有心、肺、脑等脏器的损伤。结论 颌面部爆炸伤伤情严重 ,高速破片与冲击波具有协同致伤作用 ,不同组织对冲击波的反应不同是局部伤情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破片和冲击波是爆炸性武器的主要致伤因素,探讨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伤情特点及其对病程经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1在西北地区某戈壁滩完成。山羊71只,用装药量200kg的战斗部进行静爆,观察现场至伤后18h动物的活存情况,形态学改变以及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伤情特点及其对病程经过的影响。结果:现场死亡48例,伤后6~18h死亡7例,死亡率为77.46%(55/71),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躯体全身性或部分毁损,体腔破裂,肢体离断骨折,心、肺、肝、脾、肾、胃肠道等不同程度的毁损、破裂和出血。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发生率为74.65%(53/71),平均每只动物有89处伤,多发伤、胸腹联合伤和烧伤的发生率分别为96.23%.24.53%和11.32%,死亡率为96.23%(51/53)。结论: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具有发生率高,伤型伤类复杂,伤情重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易漏诊、误诊和发生内脏并发症以及处理措施不当是病程经过中影响康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颌面部破片+冲击波复合伤对颞下颌关节盘的影响。方法:应用犬颌面部高速破片+冲击波复合伤动物模型,造成犬颌面部损伤。弹着点为左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区,射距为6.0m。雷管悬于致伤部位中方,距弹着点的距离为10cm,破片发射同时触爆电雷管,对犬颌面部致伤,伤后6h切取伤侧颞下颌关节盘,光镜观察关节盘形态变化。结果:所有动物均为左面部开放性伤口,部分动物的上、下颌骨及颧骨弓粉碎性骨折,创面无活跃性出血,关节盘未见明显破裂、出血。组织学结果发现关节盘破裂、出血,关节盘胶在纤维水肿。关节滑膜撕裂,关节周软组织炎细胞浸润。结论:颌面部破冲复合伤可造成犬伤侧颞下颌关节的损伤。在颌面部爆炸伤患者的治疗中,应注意颞下颌关节部损伤情况,防止关节强直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原与平原冲击波物理参数和生物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高原冲击波与平原冲击波的物理参数和生物效应。方法实验猪25只,随机分为高原组15只和平原组10只,分别布放于距离爆心5.0m和6.0m处,用10kg TNT爆炸致空气冲击伤,用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物理参数,观察伤后28h动物存活情况和大体形态学改变。结果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冲击波传播速度两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高原组超压峰值总体趋势稍低于平原组,但正压持续时间和冲量总体趋势略高于平原组。伤后28h高原组动物存活12只,平原组存活8只。病理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和肺水肿,部分动物有肠道浆膜下出血和心内膜下出血,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肺损伤程度更重,可加重1个等级。结论高原环境下冲击波传播速度未见明显改变,超压峰值有所降低,持续时间和冲量有所增加,肺损伤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7.
预制破片致兔胸部爆炸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预制破片铝制雷管致兔胸部爆炸伤的伤情特点及规律,为制定胸部爆炸伤的救治原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电启动方式引爆预制破片铝制雷管,将32只家兔置于距雷管5,8,10,12,15cm处,致伤前后常规观察生命体征及破片,冲击波对胸壁,肺脏和周围组织脏器的损伤情况,结果:伤后即刻死亡率为46.9%,各组死亡率有明显差异,冲击波主要靶器官为肺脏,破片伤发生率为62.5%,以盲管伤为主,常合并肋骨折及肋间血管损伤,心肌挫伤,肝脾,胃肠破裂。结论:胸部爆炸伤伤情复杂,死亡率高,伤后易致以肺功能衰竭(ARDS)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破片伤致失血性休克和冲击伤致急性肺功能损伤是伤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爆炸冲击波对肺微血管通透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爆炸性冲击波对肺微血管通透性损伤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雷管对兔的爆炸性冲击损伤模型,以及^125I-白蛋白标记的方法,观察爆炸性冲击波对兔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距爆源20cm处的爆炸冲击波作为爆炸冲击波对肺微血管通透性影响的临界点,该处压力平均峰值为174.4kPa,红细胞压积的增加为14.9%,血浆丢失为对照组的5.12倍,白蛋白漏出率为伤前的1.3倍,左肺组织中残留放射性较对照组增加约18%。结论 100kPa以上的爆炸冲击波能引起红细胞压积明显增加,血浆丢失,以及肺组织中的残留放射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爆炸性胸部创伤伤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胸部爆炸伤的伤情特点及规律 ,为胸部爆炸伤的救治提供原则和依据。方法 按爆炸源和致伤动物之间的距离不同 ,30只家兔随机分为 4组 ,观察破片、冲击波对胸壁、肺脏、心脏和周围其它脏器的损伤情况。结果 胸部破片伤和冲击伤的发生率分别为 73 3%和 10 0 % ,伤后即刻死亡率为 30 0 % ,心脏破裂、肋骨骨折、胸腔积血和胸腹合并伤的发生率分别为 10 0 %、5 0 0 %、5 6 7%、5 3 3%。结论 破片和冲击伤是胸部爆炸伤的主要致伤因素 ,以多发伤和复合伤多见 ,伤情重而复杂 ,早期死亡率高 ,加强胸部爆炸伤的防护和早期、现场救治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颌面部爆炸伤并发心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颌面部爆炸伤时心脑并发伤的特点与致伤机制。方法10只犬按伤后0、6、24h时及对照组随机分组,对犬左咬肌区利用高速破片+冲击波致伤模型模拟软组织爆炸伤,观察动物伤后0、6、24h心脑损伤情况。结果伤后6h脑损伤以出血及粒细胞浸润为主,伤后24h损伤加重;2只犬心脏出现内膜下出血及内皮细胞脱落。结论颌面部爆炸伤时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可导致心脑并发伤,抢救时须综合考虑,以防止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