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上海的本帮菜以其浓油赤酱、醇厚鲜美、咸淡适中为特色,早已被各地的食客所青睐。应当说,早期的本帮菜确实口味较重,后来为适应食客口味的变化,逐渐改为清淡爽口,在保持菜肴的香、脆、鲜、嫩的基础上,不失营养成分。“德兴馆”和“上海老饭店”,就是两家历史悠久的著名本帮饭店。  相似文献   

2.
正"本帮菜"的定义什么叫本帮菜?这是一个看似多余的问题,但仔细推敲一下你就会发现,"本帮菜"这一概念至今仍然模糊不清,而这是一个不得不厘清的问题。在百度上,"本帮菜"词条是这样描述的:"本帮菜是上海菜的别称,是江南地区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所谓本帮,即本地。以浓油赤酱、咸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鲜美为其特色。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后为适应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菜肴渐由原来的重油赤酱趋向淡雅爽口。本帮菜烹调方法上善于用糟,别具江南风味。"  相似文献   

3.
正在常见的关于本帮菜的解释中,我们一般看到的文字是这样的:"本帮菜是上海菜的别称,是江南地区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所谓本帮,即本地。以浓油赤酱、咸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鲜美为其特色。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后为适应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菜肴渐由原来的重油赤酱趋向淡雅爽口。本帮菜烹调方法上善于用糟,别具江南风味。"这种"浓油赤酱、咸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  相似文献   

4.
情迷本帮菜     
我是地道的上海本地人,父辈的三亲四戚也全是世居静安寺、中山公园、周家桥、北新泾等地的正宗上海本地人。因此,我自幼在家吃的是上海本帮菜,去亲戚家吃的也是上海本帮菜。小时候我耳濡目染的菜肴都是本帮菜, 以至不明就里,还天真地以为天下百姓吃的都是一样味道的菜肴呢。后来才知道,中国菜还有“四大名菜”、“八大菜系”、“十六帮别”一说,但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相似文献   

5.
《中国烹饪》2010,(5):26-27
广巢轩位于上海闵行,面积三四百平方米,主营家常莱,以本帮菜、流行川菜为主,大众口味,适合家庭小聚会、日常消费,属于典型的家门口餐厅。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的菜肴,上海人称为“本帮菜”,外地人称“上海菜”,现在却称为“海派菜”。其实,这三种说法涵义各不相同,代表着它的发展轨迹的三个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7.
上海本帮菜有其鲜明的个性和浓郁的特色,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有一系列的传统名菜。如虾子大乌参、红烧河鳗、红烧鮰鱼、八宝鸭、八宝辣酱、冰糖甲鱼、砂锅大鱼头、扣三丝、圈子草头、白切肉、油爆河虾等,无不脍炙人口,深受食者欢迎,它们独树一帜,为本帮菜赢得了一席之地。 二是重火工、擅长烧。本帮菜在烹制红烧类菜肴时,十分注重火工的运用,在烧的过程中,对大火、中火、小火处理恰到好处。如红烧鮰鱼鱼、红烧河鳗、冰糖甲鱼等都是正确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菜传承了本帮菜的烹饪技法,在色面浓油赤酱、口味咸甜鲜香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演变,有了极大的改良和提升,曾经几度被人们称颂为"海派菜"。但直到如今,上海菜仍列于代表中华饮食文化的八大菜系之外。上海几代厨师们不断汲取其他帮派菜肴特点,又结合上海口味需求,改良出风靡一时的"水晶虾仁"、"生炒鱼丝"等新颖菜,食客们惊叹于虾仁的  相似文献   

9.
山东(下)     
要说山东菜,可谓天下皆知,享誉中外.山东菜,又称鲁菜,系以济南和胶东为主的地方菜组成.济南菜,烹调以爆、烧、炒、炸见长;菜肴以清、鲜、脆、嫩著称.胶东菜起源于福山,故又称“福山帮”,以擅烹海鲜著称.烹调则以爆、炸、扒、蒸见长,口味以鲜为主,  相似文献   

10.
拔丝是指经油炸的半成品,放入由白糖熬制能起丝的糖液内粘裹挂糖成菜的烹调方法。半成品挂好糖液后,将其中几块相互粘结的菜肴拉开,随即拔出糖丝故名。拔丝以丝呈琥珀色,具有明亮晶莹、外脆里嫩、口味甜香和独特的烹调技法著称。制作时技术初学者很难掌握好火候,往往要做拔丝菜  相似文献   

11.
响油鳝糊     
源远流长:很多人在本帮菜馆里必点的一道菜就是响油鳝糊,上菜的日寸候讲究菜到桌上油还在滚,因此而称为响油。而之所以这道以鳝丝为主料的菜要被称为鳝糊,是因为成菜基本没有汤汁,鳝丝上裹着浓稠的调味料,整盘菜吃完,盘底也不留汤汁,因此被称为鳝糊。除了本帮菜,苏州的苏蒂菜,杭州的杭帮菜,都有这遒菜的身影,做法和口味也基本相同,但仍旧是以本帮菜的响油鳝糊最为知名。  相似文献   

12.
细致出彩     
叶子 《中国食品》2007,(13):18-19
私房菜,顾名思义,是在人家里吃其主人或其家人做的拿手好菜。这些菜的烹调技法都是祖传的,有独特的风味,而且限量供应。湖广会馆私房菜在北京市宣武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京城名厨杜广贝大师的指导下,制作菜式均围绕“细致”两个字,选料精良、制作精细、火候独到、原汁原味,真正达到了有色有香,有味有形,甚至还有声。博采西湖菜肴的特长,结合北方食客口味,重点突出民间菜肴特点。  相似文献   

13.
除了虾子大乌参以外,本帮菜中"大菜"就要数八宝鸭了。从菜肴设计这个角度来看,如今名气不小的上海八宝鸭其实并非上海人原创,它最早是"偷"了别人的创意,不过在赢家通吃的上海滩,很少有人记住它的原创是怎么回事了,今天重提这段陈年旧事当然不是为了"平反",而是希望让各位看官从这一过程中看到本帮菜的海派文化背景罢了。上世纪30年代,本帮餐馆荣顺馆已经在上海滩名声赫赫了,淞沪抗战以前,荣顺馆甚至在河南路上开了一家新  相似文献   

14.
糟制技法谈     
我国东部江、浙、沪等地区,每逢夏日来临,盛行一类独特口味的菜肴——糟味菜。"糟"运用于烹调历史悠久。相传2000多年前,越先民已用"酒"和"糟"调味。《齐民要求》中也阐述了有关"糟"的烹调方法的运用。据清《嘉庆山阴县志》载:"酒糟,诸物通其味即甘美。"糟味菜是以"香糟"为主要调味料,将烹饪原料经糟盐腌或用糟卤浸泡或加糟汁滑溜等方法烹制成菜,其具有糟香浓郁、鲜咸回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外食品工业》2008,(7):73-73
北京菜博大精深,一直以来北京菜以皇家菜自居,说到北京菜的源头,是由山东菜、民族清真菜和宫廷三种风味的菜肴组合而成的独特菜系。京菜大量运用各种调味料,如辣椒,蒜头、姜、葱和莞茜等。由于北京天气寒冷,食物以能产生热量保暖驱寒为主,菜肴中所含油分和口味都比较重。北京菜特别擅长烹制肉类的烹调和制作,如葱爆羊肉、火燎鸭心等,即使像麻豆腐这样的素菜,北京厨师也会选用动物的荤油作为底油来使用,为菜肴增添了“浓油重口”的感觉。很多到了北京的人都会点的一道菜是“京酱肉丝”,它以京酱、大葱为底,色泽红亮、细嫩鲜香,具有典型北京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蟹黄鸡粥鱼肚”为江苏传统名肴,常用作宴会头菜。它用料严谨,制作精细,口味鲜嫩,质感软糯。成菜要求蟹黄色泽悦目,滋味特鲜,鸡粥滑若凝脂白如雪,鱼肚柔软,油润可口。它的烹调方法是烧,就其制作过程和菜肴的特点来看,是典型的功夫菜。  相似文献   

17.
腌笃鲜虽说是地道的苏帮菜,但上海本帮菜里边也有它。“腌笃鲜”当中所谓的“腌”,乃咸肉,而“鲜”则指鲜肉,“笃”字在苏常地区民间指的是一种烹调方法,意为大火煮开后改以微火煨熟。这个字似乎又可理解为一个象声词,即锅里的汤汁沸腾后,便会“笃笃”作响。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天下一家餐饮公司是以制作官府菜为主的餐厅,在菜肴制作上注重其养生功能。该公司出品总监焦明耀在借鉴吸收其他菜 系菜肴制作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不同口味的养生官府菜。有川菜的香辣、有烤鸭的酱香、有鲍翅的浓郁,在口味上适合了不 同人群的消费,成为热销菜肴。  相似文献   

19.
杂谈本帮菜     
韦芈 《四川烹饪》2007,(5):40-40
说起上海菜,向有狭义、广义之别。狭义上海菜指的是本帮菜,市民的家常菜也属该范围;广义的上海菜则是以本帮菜为基础,兼有改良后的京鲁苏锡川广闽杭豫徽湘等肴馔,以及素食、清真菜、西餐等。  相似文献   

20.
《四川烹饪》2008,(5):65
梅园邨始创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今天已是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中华餐饮名店”,它主营本帮菜,同时也推出粤菜、川菜等各地的特色菜肴。秘制烤河鳗、清炒虾仁、玉米烙等菜肴是店内的招牌菜,其中烤河鳗要用海鲜酱、豆豉、南乳等酱料,非常讲究酱汁的收干,烤出的鳗鱼干挺、惹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