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服缓释给药系统易受胃肠道的生理状态影响 ,药物释放存在着许多易变因素。本研究以生物半衰期短、胃肠道副作用大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钠 ( DFS)为模型药物 ,采用无毒、易吸收的天然脱乙酰壳多糖为主要聚合物材料将其制成口服缓释小珠和微粒 ,探讨其体外释药特性 ,为口服缓释给药系统释药速率的平稳调控提供设计思路。室温下连续搅拌 3h,使 0 .5g纯化的脱乙酰壳多糖溶于 36.71 5g的 2 %醋酸中 ,加入 0 .1 g甘氨酸 ,搅拌混匀 ,以注射器将上述混合液滴入不断搅拌的氢氧化钠 -甲醇液中 ,将形成的小珠置于含有约1 1 .0 6g戊二醛水溶液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可分剂量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微囊片(EDDTEM)的处方进行研究,并研究其体外释放机制。方法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微囊(EEM)并压制成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结果EEM的最优处方为:海藻酸钠与药物比例为6∶1,海藻酸钠-壳聚糖比例为4∶1,海藻酸钠浓度为2.5%。所制缓释片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机理为扩散和溶蚀并存。结论EDDTEM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考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可分剂量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微囊片(EDDTEM)的处方进行研究,并研究其体外释放机制。方法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微囊(EEM)并压制成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结果 EEM的最优处方为:海藻酸钠与药物比例为6∶1,海藻酸钠-壳聚糖比例为4∶1,海藻酸钠浓度为2.5%。所制缓释片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机理为扩散和溶蚀并存。结论 EDDTEM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考察。  相似文献   

4.
海藻酸钠的分子量与缓释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盐酸普罗帕酮、盐酸地尔硫和硝酸异山梨酯为模型药物,研究它们在不同分子量的海藻酸钠骨架片中的释药规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的分子量与释药速度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这一关系可以预测已知分子量海藻酸钠的释药情况,为海藻酸钠缓释片剂的处方设计及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糖凝胶骨架结肠定位给药缓释系统的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焦艳  李高  高春生  梅兴国 《中国药师》2004,7(4):243-246
目的: 筛选多糖材料作为水凝胶骨架,以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目的.方法: 选用海藻酸钠、果胶、壳聚糖、瓜木耳胶与药物混和制粒,灌装肠溶或结肠溶胶囊,考察其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人工结肠液中的释放情况.结果: 难溶性药物的海藻酸钠骨架结肠溶胶囊在人工胃液和小肠液中均不释放,人工结肠液中3 h释药低于30%;果胶骨架肠溶胶囊在人工胃液亦不释药,人工肠液中5 h释药仅为15%.水溶性药物在人工肠液中5 h释放可达50%.结论: 难溶性药物的海藻酸钠/结肠溶胶囊和果胶/肠溶胶囊体外释放度结果符合结肠定位的要求,可以作为建立酶触发体外释放评价方法和体内评价的制剂形式.水溶性药物的果胶/肠溶胶囊是较理想的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6.
硝苯地平缓释凝胶的制备工艺及其释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硝苯地平缓释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情况。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硝苯地平缓释凝胶,以壳聚糖、海藻酸钠的浓度、搅拌速度和壳聚糖溶液与海藻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用转篮法测定所制凝胶的释放度,通过改变释放介质的pH值,考察该缓释药物对pH的敏感性。结果:最佳工艺为壳聚糖浓度0.4%、海藻酸钠浓度1.5%、搅拌速度160r.min-1、壳聚糖溶液与海藻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6:1。硝苯地平缓释凝胶在pH1.5的人工胃液中4h释放度为13.43%;在pH6.8的人工肠液中4h释放度为52.30%,12h释放度为81.72%。结论:所制硝苯地平缓释凝胶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外释放具有较强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囊材,通过复凝聚法将萘普生微囊化的制备工艺和体外释药进行研究.方法 以微囊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得出成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速度500 r·min-1,pH4.0,壳聚糖浓度3%,反应温度50℃.结论 以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了可生物相容,自然降解无毒的载药微囊,重现性好,工艺稳定,同时体外溶出实验表明,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洪颐 《医药导报》2011,30(5):577-581
目的制备可溶性甲壳素/海藻酸钠交联微球,表征微球的微观结构和形态。方法利用滴入法制备可溶性甲壳素/海藻酸钠交联微球,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微球的微观结构和形态,以牛血清蛋白为药物模型,研究微球的药物缓释性能。结果可溶性甲壳素与海藻酸钠进行了良好的混溶,并且在钙离子(Ca2+)溶剂环境下形成交联微球。该微球对药物的包封率及缓释性能与海藻酸钠微球相比都有较大改善,包封率从42%提高到74%,药物缓释时间从4 h上升到24 h。结论可溶性甲壳素/海藻酸钠微球的释药具有pH响应性,在pH为1.2的条件下释药慢,而在pH为7.0~7.4时释药快,可用于小肠或结肠定位缓释系统。  相似文献   

9.
抗原吸载多孔脱乙酰壳多糖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传染病的死亡率,急需一种改进的疫苗递送方法,以减少给药次数而起到长期保护作用。关于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和脂质体作为疫苗控释载体的研究较多。理想的疫苗控释制剂应一次性给药产生抗体反应,达到长久的作用。本研究以可生物降解的脱乙酰壳多糖为材料,制备多孔微球,作为新城病(ND)疫苗的吸附载体。以控制ND疫苗的释放。将3g脱乙酰壳多糖溶解于1%醋酸液100mL中,然后经喷嘴滴入10%三聚磷酸钠(TPP)水溶液,将形成的脱乙酰壳多糖微球维持1h后,用去离子水洗涤,然后在水中用5%乙二醇二甘油酯(EGDE)将微球的葡萄糖残基进行化学交联12h。…  相似文献   

10.
离子敏感型吲哚美辛眼用原位凝胶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丰广  郝吉福  孝建华  王建筑  李菲  姚欣 《医药导报》2011,30(11):1495-1498
目的以海藻酸钠为凝胶基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为增黏剂,制备吲哚美辛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及释放度测定。方法通过对海藻酸钠与HPMC的配比研究,筛选最佳凝胶基质,制备吲哚美辛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透析袋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研究体外释药特性与机制。结果与吲哚美辛溶液相比,吲哚美辛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释药时间延长至8 h, 释药量均>93%,而且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以海藻酸钠与HPMC制备的吲哚美辛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质量稳定,对眼部无刺激,且具有缓释、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酮咯酸氨丁三醇微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陶昱斐  丁燕飞  刘琴  姚瑶 《中南药学》2006,4(2):108-111
目的制备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滴液法制备微囊,以均匀设计优化制备工艺,溶出度测定法考察微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80%微囊粒径在200-250μm,微囊表面光滑圆整无粘连,包封率达90.56%,载药量达43.65%;微囊在人工胃液和蒸馏水中的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在人工胃液和蒸馏水中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脱乙酰甲壳质对尘螨变应原的缓释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3H标记的尘螨变应原脱乙酰甲壳质缓释片,经体外溶出、抽提、家兔皮下植入实验,表明其具有长效缓释作用。家兔皮下植入,该片不崩解,180d平均降解率8.1%,释药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脱卷积法进行自制尼群地平缓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用脱卷积法进行自制尼群地平缓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方法以自制尼群地平口服溶液剂的犬体内血药浓度数据为权函数,根据3种自制尼群地平缓释制剂试验犬体内血药浓度数据,采用脱卷积法计算体内释药特性,与相应的体外释药特性进行比较,考察体内外相关性。结果用脱卷积法计算3种尼群地平缓释制剂的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良好。结论脱卷积法适用于自制尼群地平缓释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7,(28):3984-3987
目的:优化布洛芬缓释滴丸的处方工艺并评价其体外释药特征。方法:以硬脂酸为缓释基质、聚乙二醇6000为速释基质,采用熔融法制备布洛芬缓释滴丸。以圆整度、丸重差异、载药率、体外释药时间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以药物与基质质量比、药液温度、冷凝温度、滴距为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并验证。在去离子水、盐酸溶液(pH 1.2)、磷酸盐缓冲液(pH 4.5、6.8)4种介质中,比较自制缓释滴丸与市售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体外释药行为,并对前者的释药行为进行拟合。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布洛芬-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的质量比为4.0∶15.3∶0.7,药液温度为83℃,冷凝温度为8℃,滴距为11 cm;所制3批布洛芬缓释滴丸的丸重差异为2.067%、圆整度为96.73%、载药率为96.31%、12 h的累积释放度为93.05%,RSD分别为1.19%、0.28%、0.19%、0.81%。自制缓释滴丸与市售布洛芬缓释胶囊体外释药行为的相似因子f2均大于50,前者释药更符合Higuchi方程(r为0.988 1~0.997 2)。结论:成功优化布洛芬缓释滴丸的处方工艺,所制缓释滴丸的体外释药行为与市售布洛芬缓释胶囊相似。  相似文献   

15.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盐酸左氧氟沙星胃漂浮缓释片处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Box-behnken效应面法在优化盐酸左氧氟沙星胃漂浮缓释片处方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以盐酸左氧氟沙星为模型药物,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左氧氟沙星胃漂浮缓释片剂。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考察三种缓释材料HPMCK 4M、卡泊姆CP934P及海藻酸钠(SA)对不同时间点释药性能和对漂浮片漂浮性能的影响,通过二项式方程拟合建立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关系以优化处方,对体外释药数据进行方程拟合,探讨其释药机理。结果:通过优化后的最佳处方为HPMC K4M 30 %、卡泊姆CP934P 12.3 %、海藻酸钠(SA) 28.6%,优化处方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偏差较小;药物的释药机制为骨架溶蚀与药物扩散双重作用。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法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盐酸左氧氟沙星缓释片处方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脱乙酰度的壳多糖制备出不同脱乙酰度的壳多糖膜,并对其结晶性、吸水性以及对NaCl、色氨酸、葡萄糖的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脱乙酰度的提高,膜的结晶性、吸水性降低,而对NaCl、色氨酸的渗透性则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丹参总酚酸胃漂浮缓释微丸,初步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及释药机制。方法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素丸,以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流化床制备丹参总酚酸缓释微丸,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结果包衣微丸表面光滑圆整,不同批次间微丸释药重现性良好。在人工胃液中,微丸的8 h漂浮率达到95%左右,微丸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丹参总酚酸缓释微丸具有较理想的体外漂浮及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脱乙酰壳多糖(chitosan)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的药用辅料,它在人体内易生物降解,无皮肤和眼粘膜刺激性,生物相容性好,是目前公认很有发展前途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由于脱乙酰壳多糖独特的性质,在药剂学中日益被广泛应用和研究,本文就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来源脱乙酰壳多糖是壳多糖在碱性条件下去乙酰基后的产物。壳多糖来源于昆虫、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和动物的细胞壁。在虾壳等软壳中含壳多糖15~30%,蟹壳等硬壳中含壳多糖15~20%。2 性质脱乙酰壳多糖是2-氨基-2-去氧-D-葡萄糖为基本单元,通过β-1.4糖甙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多…  相似文献   

19.
缓释阿维菌素明胶微球的研制及其体外释放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缓释阿维菌素明胶微球(AVM-GMS)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乳化缩聚法以生物可降解材料明胶为囊材制备AVM-GMS,通过均匀实验设计法得到优化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通过体外释药研究以累计释药百分率进行不同模型拟合,以说明AVM-GMS的缓释作用。结果:按优选处方和工艺制备的AVM-GMS,粒径10-200μm之间,包封率为68.6%-74.1%。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AVM-GMS的t1/2是AVM原料药的6.6倍。结论:AVM-GMS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脱乙酰壳多糖(CH)作为缓释制剂的骨架已有报道,但CH在片剂处方中用量少时不能达到缓释目的,只有在用量超过50%时可用作非浸蚀型骨架。另外,CH在低pH时能迅速成为凝胶,而在高pH时胶凝能力差。为此作者以呋喃苯胺酸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壳多糖苹果酸盐(CHM)缓释骨架片。缓释片采用直接压片法和湿颗粒法制备。药物释放采用USPⅩⅪ版浆法,释放介质为pH 7.4的磷酸缓冲液,样品干276.5 nm处分光光度法测定。实验比较了CH和CHM的缓释性质,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HM(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