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清代以来,温热病的辨证治疗一直以卫气营血辨证为重要内容,但是随着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糖皮质激素被广泛使用,温热病的传变过程已与典型的卫、气、营、血传变顺序有异,常在发病初期既见高热、汗出等气分热盛的表现,又有斑疹、神昏、舌红绛瘀斑点等邪入营血的表现。临床若拘  相似文献   

2.
一、按卫气营血进行辨证施治出血热系感受温疫热毒所致,其病理机制表现为卫气营血的传变过程。发病初期可见邪在肺卫的表症,但为时很短,很快传入气分,出现里热症象,如高热、日渴、恶心、呕吐。热邪入营,则烦躁不安,斑疹隐隐。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则见吐血、衄血、便血、斑疹密布。故本病的病理中心在气营,重点在营血。气分证治法是清气泄热,方用白虎汤加减;气营两  相似文献   

3.
略论温病的传变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的传变,有常有变,有顺有逆。就其常而言,一般是由卫及气,由气及营,由营及血;或由上焦及中焦,由中焦及下焦。此即叶天士“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以及吴鞠通“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之意。言其变者,有一开始即现气分证或血分证者,有卫分之邪不经气分而迳入营血者,更有卫气同病,气营两燔者。影响病邪传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卫气营血,是清代叶天士划分温热病情传变的个四不同层次。实际上是标志温热病变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证候类型。用卫、气、营、血判断病邪毒热之浅深轻重,为治疗用药及预后提供依据。《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又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可见,温热病由卫入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病邪步步深入,病情也逐渐加重。具体地讲,卫分证主表,病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膜、肺、胃、肠、胆  相似文献   

5.
热入营分与透热转气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了贵刊一九八三年第一期代桂满“热入营分与透热转气”和一九八四年第四期谢路“也谈热入营分与透热转气”两篇文章,深受教益。在拜读之余,尚感仍有未尽之处,现阐述于下,恭请同道指正。一营分热证的由来与去路遵照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热入营分多由卫、气传变而来;但也有一发病即见  相似文献   

6.
14.如何理解叶香岩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这是叶氏根据温病发病过程中“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病理机转而确定的治法。换句话说,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以透邪外出。因卫分证,病位浅,病情轻,属表证之故也;气分证,治宜清气泄热。因气分证为邪已入里,病势较重,里热蒸腾也;营分证,治应清营透热,以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因营分证,为邪已深入,病势更重,热灼营阴,心神被扰;血分证,治疗方法则须凉血散血。因血分证是较营分证更深一层,病势最为严重,此时热盛动血耗血也,故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7.
<正> 流行性出血热属祖国医学温疫范畴,发病急骤,卫气营血传变迅速。笔者治疗本病,邪在卫分,提前清气凉营;气分邪炽,重在通腑养阴;疗效满意。兹举2例,以飨同道。 提前用清 清气凉营 流行性出血热系感受温疫热毒所致,起病急,变化快。临症所见,邪在卫分阶段甚为短暂,或表现为卫气同病,或在气分甚至在卫分,热毒已波及营血分。治疗当把握病机,“发于机先”,提前使用清气凉营法,遏制病势发展。笔者体会,病在卫分,用辛凉解表剂得汗后,恶寒症状有所改善,但发热不解或加剧;或者在恶寒同时伴见壮热、汗出、口渴、斑疹隐隐;此时不必拘泥邪尚在卫,当果断地投以重剂白虎汤,大清气分之热。石膏可用至60~90g,加赤芍、丹皮清营凉血,加银花、连翘轻宣泄热,使营分之邪转出气分而解。“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  相似文献   

8.
议温病透热转气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博  牛阳 《江西中医药》2010,41(1):11-12
作为温病辨证依据的卫、气、营、血四个概念来源于《黄帝内经》,叶天士引伸其义,用以阐明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说明温病的受邪部位和传变规律。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论及吴鞠通在清营汤、清宫汤中对辛凉质轻、透热转气之品如银花、连翘、竹叶的具体运用,对后世启发很大。温病热入营分,除运用清营养阴为主治疗外,尚须加入透热之品,以求病邪转出气分,即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营热炽盛、阴液亏耗是营分证的主要病变机制,证见身热夜甚,口干但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脉细数。对于营分证治疗,在清营养阴药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入开达、宣透或通下之品,使邪有出路,有助于邪热透达。因不同病机变化所导致的兼证,注重配合相关治法治疗。透热转气虽为外感病在营分阶段的基本治疗大法,某些内伤杂病若出现与营分证相似的病机变化,也可使用此法或相近治法,而不必拘泥外感内伤之别。  相似文献   

9.
探讨海派徐氏儿科徐小圃先生诊治小儿时行丹痧临床学术思想,徐氏按丹痧病程、标本缓急,以六经和卫气营血辨证为基础,分期辨治,发病初期,病在气分,邪犯肺卫,宜辛凉透达;出疹期,病在营血,肺胃热盛,宜清泻肺胃、解毒凉营;病之后期,属瘟邪势衰,气阴耗伤证,宜佐滋阴益气。  相似文献   

10.
借用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认识痤疮,认为其病机波及卫、气、营、血四个层次,症状多兼见卫、气、营、血分证,病机分别是卫分郁闭、气分郁热、营分痰热、血与热结,治疗痤疮宜贯彻"火郁发之""热者寒之""结者散之""瘀者行之"的原则,犀角升麻汤为治疗痤疮血分瘀热证良方。方中寒温之药并用,清热的同时发越郁火,并结合行散之药,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用治痤疮,可收桴鼓相应、拔刺雪污之效。  相似文献   

11.
在温病的治疗中,“引邪深入”历来被奉为戒律。所谓“引邪深入”,是病在卫分,用了气分药或血分药,会把病邪自卫分引入气分或血分,出现气分证或血分证;或者是病在气分,用了营血药,会把病邪引入营血,出现营血证;或者是病在营分,用了血分药,会把病邪引入血分,出现血分证。因而“引邪深入”成为治疗湿病之戒。对此,温病学家都非常重视,例如,吴瑭《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五条云:“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  相似文献   

12.
<正> 二、从温病的发生和发展来看 (一) 温病的发生同一温病发生,为什么有的病发于上焦卫分而但见表证;有的则病发于上、中、下焦的卫、气、营、血分而见表里相兼证(或为卫兼气分证,或为卫兼营、血分证,或为卫气营血俱病证)?这显然是由相同的外因作用于不同的内因(伏邪)所致。如:新感温邪侵犯上焦卫分,而上、中、下焦的气营血分无伏邪的,则但见表证,而无里证。例如有的风温或温燥或冬温病起,但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渴,或口鼻咽喉唇舌干燥,脉浮数等表(上焦太阴肺卫分)热证,一经辛凉解散即愈(但其病如果失治或误治,由于邪气久留,正气渐伤,其外邪亦可逐渐入内,而由表证逐渐转变成里证。)等。温邪直中入里或伏温自发于里,而无新感在表的,则病起即见里证,而无表证。例如中暑的暑邪入心而卒然昏倒,身热肢厥,脉伏,和暑  相似文献   

13.
<正>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系病毒所致,临床以发热,斑疹出血、肾脏损害为特征。根据我们的临床体会,认为应属温病范畴的“温毒疫斑”,其传变规律一般按卫→气→营→血为序,但邪在卫分停留时间甚短,或早期即见气分兼卫分证,多数为气分兼营分证,亦有起病即见气营血证者。本病热由毒生,变由毒起,其主要病机是伤津耗气,瘀热互结。治疗的关键在于抓住发热期,把好气分关,尽快降温,缩短热程,保津护肾,防微杜渐,减少病理性损害,防止热陷营血。为此,狠抓清热解毒(包括通下,凉血),益气生津、活血化瘀、滋阴,开窍等法则,这是治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病机,数法合参,必能提高疗效,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介绍胡陵静教授运用解毒消斑汤治疗肺癌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因病机为禀赋不受,邪毒侵袭.本病病机传变可为气分传营入血,或者卫分之邪越传营血分以及热邪直中气、血,传变规律以气血合病为主.参卫气营血理论,临证以清气泄热、解毒凉血为法,运用解毒消斑汤治疗,获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茆春阳  牛阳  杜燕  李亚荣 《河南中医》2019,39(5):657-660
清代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以卫气营血为纲,用于外感温热病的辨证论治。卫气营血辨证是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气短、胸闷或胸痛,根据温病卫气营血理论,结合CAP临床证候特征,其发病特点与卫、气、营、血证有密切关系。CAP并发症涉及多个脏器病变,故血分证并不一定是该疾病最终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更有利于此类疾病的规范化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6.
力军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11,(10):22-22
1.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桂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另一种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卫、气、营、血代表着外感热病在发展传变过程中。病邪逐渐由表入里,病位逐渐由浅入深,病情逐渐自轻而重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文武秀 《河南中医》2004,24(12):31-32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属祖国医学“温病”范畴,系温热疫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具有卫、气、营、血的变化过程,其传变极快。发热期卫分阶段甚为短暂,旋即传人气分,同时涉及营(血)分,往往以气营(血)两燔为多见。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高热期邪在气分,初涉营分)治愈率还是很高的。现将我院2003年11月~2004年3月,对32例早期出血热辨证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1、何谓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上有何意义?应用卫气营血对温病的各种症状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指导治疗的理论,就是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主要有:①卫气营血是温病过程中所表现的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又标志着温病病变过程中四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四个阶段。温邪入侵,引起人体卫气营血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温病依据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血证、血分证。这四类证候各具不同特征,卫分证是温病的初期,气分证是温病的中期,营分证是温病的深重期,血分证是温病的最深重阶段。②概括温病的传变过程,标明温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温病的传变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表入里,如病发于表的多由卫分传入气分,进而深入营分或血分;一是由里达外,如病发于里的  相似文献   

19.
清透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透法,即清热透邪之法.温热病发展过程中,采用清透之法对于清除热邪,防邪内传,预防机体功能损伤有重要的意义.温邪所致皮肤病,势必引起卫气营血的功能失常,故从卫气营血来进行论治,往往能取得不错的疗效.根据皮肤病发展变化、温邪侵入的程度的不同,可将治疗方法分为邪犯卫表,疏卫透表;邪入气分,清热透表;热伤营阴,透热转气;热盛入血,凉血透斑.其用药特点也多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又根据兼证不同,佐以养阴生津、通下泻俯、攻毒杀虫止痒.总之临床上治疗温热性皮肤病当以清透法作为总的治疗原则,根据病情变化,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0.
<正> 清气法具有清泄气分邪热的作用。气为枢,出则肺卫,入则营血。气分病变,邪盛正强,正邪抗争最剧。其时,及时投用消气药,邪热可望从卫分外泄,从而顿挫病势,截断传变,扭转病机,避免深入营血,出现神昏、惊厥、出血诸危证。因此,清气一法在温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热炽阳明——辛寒清气热在阳明,有无形邪热弥漫的白虎汤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