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及治疗措施。方法对血液内科12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住院化疗后的医院感染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剂量化疗后医院感染率高达78.45%,多发生于大剂量化疗后2周内,骨髓重度抑制及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时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骨髓轻中度抑制和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的患者,医院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是医院感染主要易感因素,抗生素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合理应用,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吴琼   《中国医学工程》2014,(6):190-191
目的总结28例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在无菌层流病房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在层流病房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无1例患者出现精神障碍、严重感染及死亡。结论做好无菌层流病房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增强了患者对环境的适应性、疾病的认识程度及治疗的信心。规范、熟练的无菌技术操作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LAG方案[氟达拉滨(Flud)联合阿糖胞苷(Ara-C)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FLAG方案[Flud 50mg/d静脉滴注,连续5d;Ara—C 1000mg/d,于Flud治疗后4h开始持续静脉滴注,连续5d;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时给予G-CSF 5μg/(kg·d),皮下注射.直至WBC≥1.0×10^9/L]治疗AML患者15例,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完全缓解8例,完全缓解率53.3%;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80.0%;无效2例,死亡1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轻度肝损害等。结论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好,患者对其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兰海涛  罗树春  胡洪林  吴琦 《四川医学》2011,32(12):1879-1882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纳入42例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100μg/kg皮下注射1次,对照周期皮下注射rhG-CSF5阻异/(kg·d)直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达低谷后连续2次检查≥5.0×10^9/L。结果42例患者,在40个试验周期和44个对照周期中,ANC〈2.0×10^9/L的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12/40)和31.8%(14/44),持续时间分别为(3±1.155)d和(4±1.225)d;受试药和对照药的不良反应均主要为骨骼肌肉疼痛、乏力、发热、头晕等,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相似。结论PEG-rhG-CSF-次给药的疗效与与rhG-CSF多次给药相似,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5.
探讨脐血输往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应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化疗后骨髓仰制期的治疗作用。方法:设治疗组、对照组,化疗方案采用柔红霉素(D)、阿糖脑苷(A)、三尖杉酯碱、阿克拉霉素标准剂量化疗至骨髓抑制,外周血WBC≤1.0×109/L,BPC≤200×109/L时输注脐血,总量平均(8±4)个(每个脐血60~120ml),rhG-CSF按5μg·kg-1·d-1同时应用,隔日检查血象,当WBC≥3.5×109/L,BPV≥50×109/L或化疗后7d作骨髓象复查直至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结果:至骨髓增生活跃需要时间,治疗组(9±2.0)d,对照组(20±6.7)d(t=4.148,P<0.001),感染发生率、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50%、100%,对照组86.6%、60%;感染持续时间分别为(11.45±4.6)d,(20.9±6.79)d(t=4.97.P<0.001);白血病缓解率分别为75%、40%(X2=4.375,P<0.05)。提示:AML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予脐血输注联合应用rhG-CSF可有效缩短骨髓抑制期,是良好的支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无菌床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无菌床的护理效果.方法 91例肿瘤患者化疗276例次,根据骨髓抑制分级标准,将化疗后出现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患者(56例次)入住百级无菌层流病床进行保护性隔离,并给予有效预防感染、心理及饮食护理.结果 56例次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患者接受无菌层流床治疗后,感染的发生率仅10.7 %.结论 无菌床的应用可明显降低化疗后出现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患者感染率,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ALL)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的临床运用时机。方法随机选择处于缓解期的急性白血病20例,分为2组,分别在化疗后外周血WBC为1.0-2.0×10^9/L和(或)ANC〈1.0×10^9/L时(治疗组)与WBC〈1.0×10^9/L和(或)ANC〈0.5×10^9/L时(对照组)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至WBC〉3.0×10^9/L和(或)ANC〉1.5×10^9/L时停药。观察ANC变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天数,WBC恢复的天数及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ANC≤0.5×10^9/L持续天数,达到ANC≥1.5×10^9/L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天数,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在化疗后应尽早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但其拐点仍需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肛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80例入住作者医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析性别、年龄、化疗效果、粒细胞绝对值和白血病类型对肛周感染发生的影响。结果1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肛周感染发生率为13.9%(25例)。108例男性患者中肛周感染发生率为18.5%(20例);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有34例,5例(14.7%)发生感染;63例化疗后未得到缓解,10例发生感染(15.9%)。109例患者的粒细胞值小于0.5×10^9/L,其中20例(18.3%)发生肛周感染;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患者97例,18例(18.5%)发生感染。急性白血病并发肛周感染在性别、年龄、化疗效果、粒细胞绝对值和白血病类型等因素的OR值分别为3.126、0.872、0.732、0.595和0.83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肛周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重点预防,做好对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G—MSC)联合移植效果。方法急性髓性白血病-M2,供者为其胞兄,HLA单倍型相合,移植物为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的骨髓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加入分离、扩增的hUC—MSC。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ATG^+霉酚酸酯+短程甲氨喋呤和CD25单抗。结果输注供者的MSC总数和CD34细胞数分别为7.92×10^8/L和3.78×10^6/L。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和血小板大于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4d和15d。24d嵌合体100%,40d左右出现Ⅰ度aGVHD,治疗后好转,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联合移植安全简便,可加速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许艳萍  邹海坤  丁德洁 《吉林医学》2012,(34):7553-7554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时,应用层流洁净病房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骨髓抑制分级标准,将45例次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肿瘤患者入住百级层流洁净病房进行保护性隔离,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有效预防感染。结果:45例次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在百级层流洁净病房的保护和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感染的发生率仅6.67%。结论:百级层流洁净病房的应用降低了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让所有患者都能安全渡过骨髓抑制危险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肝癌细胞株HepG2转移及黏附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LMWH作用于HepG2细胞株,分别在作用24、48、72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其细胞生长抑制率,Transwell小室检测HepG2细胞迁移率的变化,纤维黏附蛋白黏附实验观察HepG2细胞株的黏附性变化。结果 0.0×106IU·L-1组24、48、72 h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106、1.0×106、1.5×106、2.0×106、2.5×106IU·L-1组24、48、72 h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段各浓度组与0.0×106IU·L-1组比较细胞生长抑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6IU·L-1和2.5×106IU·L-1组与0.5×106IU·L-1组比较细胞生长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浓度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5.0、10.0 g·L-1组细胞迁移率和黏附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5、5.0、10.0 g·L-1组之间细胞迁移率和黏附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WH可抑制HepG2细胞生长并降低其迁移率和黏附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腹膜透析患者透出液CA125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4年6月慢性肾功能不全腹膜透析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腹膜炎患者36例为治疗组,未合并腹膜炎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透出液CA125水平,并采用4 h腹膜平衡试验(4h D/Pcr)评估腹膜转运功能及其与CA125水平的关系。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者透出液CA125水平为(49.51±17.21)×103U·L-1,对照组患者为(11.41±9.24)×103U·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腹膜炎治愈后1个月透出液CA125水平为(14.72±10.32)×103U·L-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高转运者、高平均转运者、低平均转运者、低转运者透出液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12,P>0.05);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4h D/Pcr与CA125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r=0.004 8,P>0.05)。结论透出液CA125水平能够反映慢性肾功能不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间皮细胞的数量及其功能。慢性肾功能不全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患者透出液CA125水平的变化,对于判断腹膜炎的预后、评价腹膜转运功能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马齿苋提取物中α-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为马齿苋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方法:根据以下色谱条件进行分析。色谱柱:Shi m-pack CLC-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保护柱:DIKMA EasyGuard C18(10mm×4.6mm);流动相:甲醇-乙腈-0.5%磷酸水溶液(602218);柱温:26℃;检测波长:210nm;流速:1.1ml/min;进样量:25μl。结果:α-亚麻酸的回归方程为A=2.9158×107C+12250.9,r=0.9999,线性范围为0.0162-0.1944m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亚油酸回归方程为A=1.3664×107C-9759.39,r=0.9999,线性范围为0.0169-0.2030m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准确、快速,可作为马齿苋提取物中α-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进行术后化疗的同时,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组静脉点滴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不加用该药;两组术后1周进行CAF方案化疗,每21d为1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化疗前1d及化疗1周后取外周血测定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结果化疗后:对照组中,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3.3±1.7)×10^9·L^-1,淋巴细胞转化率为(8.1±2.7)%;而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组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5.1±2.5)×10^9·L^-1,淋巴细胞转化率为(18.6±2.9)%,高于对照组(P〈0.001)。在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组中,CD4及CD8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38.6±2.2)%和(42.4±1.7)%,对照组分别为(30.4±1.5)%和(25.4±1.5)%,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改善肝功能、升高血像、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APCT)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在2011年1月至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1的血液病患者中,出血的患者34例为观察组,不出血3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静脉采血测PLT、APCT;再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LT <10&#215;109L-1的患者给予血小板输注,抗凝后测其APCT、PLT,并计算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比较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结果:有3例未出血患者要进行输注,出血组患者PLT≤20×10^9L^-1和PLT≤10×10^9L^-1的APCT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血小板输注前APCT和 PLT 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与血小板输注前相比,输注后APCT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中29名患者输注有效,且24h后APCT都小于80s ,有2名患者的CCI和5名患者的PPR符合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另外5名患者的输注无效,24h后的APCT都大于80s,而CCI、PPR只有2名符合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结论:APCT 可以较好的折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可以较全面的评较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16.
萘哌地尔Ⅱ号衍生物YMⅡ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萘哌地尔Ⅱ号衍生物YMⅡ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机制研究,为该药的开发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①以比浊法观察YMⅡ对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Adr)或凝血酶(Thr)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②荧光法测定钙荧光指示剂Fura-2/AM负载的家兔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Ca^2+】i),观察YMⅡ对ADP、Adr或Thr所致血小板([Ca^2+]i)升高的影响。③用^125I放射免疫法观察YMII对ADP、Adr或Thr所致的血小板血栓烷A2(TXA2)的代谢产物血栓烷B2(TXB2)生成含量的影响。结果①YMⅡ高浓度(10^-4mol·L^-1)对ADP(1.5×10^-5mol·L^-1)、Adr(5.5×10^-5mol·L^-1)或Thr(0.6U/mL)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与溶媒组比较均有抑制作用;中浓度(10^-5mol·L^-1)对上述浓度的ADP和Adr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但对Thr(0.6U/mL)诱发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不明显;低浓度(10^-6mol·L^-1)对ADP、Adr或Thr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均没有抑制作用。②YMⅡ中浓度和高浓度能降低ADP和Adr所致的血小板([Ca^2+]i)的升高;低浓度对其无抑制作用;该药对,Thr,只有高浓度才有降低([Ca^2+]i)作用。③上述三浓度的YMⅡ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DP所致TXB2的升高作用;本品中浓度和高浓度对Adr所致的TXB2的升高也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则无抑制作用;上述高、中、低浓度的YMⅡ对Thr所致的TXB2的升高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呈量效关系。结论YMⅡ对由ADP、Adr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但对由Thr所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却仅呈微弱的抑制,其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小板([Ca^2+]i)和减少TXA2生成等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人血浆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人血浆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仪为Agilent 1100系列;血浆碱化后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以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Agilent,USA)为色谱柱;以乙腈∶0.02 mol·L^-1 KH2PO4(16∶84,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内标为布比卡因。结果: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浓度在0.05~1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最低检测限为0.05 mg·L^-1;两种药物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9.79±2.94)%和(100.32±2.95)%;平均绝对回收率分别为(68.36±4.63)%和(70.87±4.88)%;日内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0.86±0.43)%和(1.36±0.77)%,日间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2.07±1.45)%和(1.43±0.23)%.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血浆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的同时测定及其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小肠隐窝细胞株(IEC-6)药理实验方法。方法:观察细胞接种密度、α-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和胃泌素对IEC-6细胞增殖及细胞鸟氨酸脱羧酶(ODC)的影响。结果:较高接种密度(〉0.5×10^4细胞/孔)组,接种后第2天,细胞生长抑制,尤其是密度增加到4×104细胞/孔时,第2~3天,OD值逐渐增加,第4天明显增加,第5天达高峰,此后OD值开始下降。而低密度(0.2×10^4细胞/孔)接种后第4天,细胞生长出现抑制,此后其生长与其他密度相似。加入DFMO后1~3天,完全抑制了细胞增殖,此后与空白组一样,细胞逐渐生长。DFMO还明显抑制IEC-6细胞分化和移行,以及ODC活性和腐胺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IEC-6细胞在胃泌素250μg·L^-1作用后第一天,开始增殖,第3天达高峰。胃泌素500μg·L^-1作用后第1~2天,细胞开始增殖,第3天以后,细胞增殖下降。胃泌素明显促进细胞分化和移行。与空白组比较,胃泌素250μg·L^-1分别使ODC m RNA水平,ODC活性,腐胺含量增加1.09倍(P〈0.05),1.71倍(P〈0.01)和5.30倍(P〈0.01)。同样,胃泌素500μg·L^-1可使以上3项指标分别升高1.16倍(P〈0.05),1.63倍(P〈0.05)和4.41倍(P〈0.01)。但胃泌素两个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EC-6细胞是进行胃肠粘膜修复药理实验的合适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肠虫清胶囊中阿苯达唑的方法.方法 采用Luna C18(5μm,250×4.6 mm)柱,以甲醇-0.1 mol·L^-1醋酸铵缓冲液(用醋酸调节pH至3.1)(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8 nm.结果 阿苯达唑的线性范围为0.1 ~ 1.0 mg/ml,回归方程为:Y =2.85×10^6X +6.5×10^4(r =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85%,RSD为0.33%.结论 本法快速、准确,结果可靠,重现性好,适于肠虫清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HPLC法测定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玫  许晋星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636-1637
目的建立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帕米膦酸二钠的方法。方法采用IC—Paktm Anion HR色谱柱,以2mmol·L^-1硝酸溶液(用5mol·L^-1硝酸溶液调节pH值至2.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 L·min^-1,进样量30止。结果帕米膦酸进样量在3.82—45.85u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8,n=7),回收率为100.0%(RSD=1.08%,n=9)。结论建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应用日常实验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