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空间的层次与变迁--村落公共空间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志敏  郑孝正  彭昕 《华中建筑》2008,26(8):141-144
以河南原阳东圈村公共空间的考察为基础,对由各种社会组织形态的变迁引发的村落公共空间层次及变迁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莫微 《山西建筑》2012,38(21):9-10
基于山西高平寺庄镇的村落公共空间考察,从型构动力出发,将寺庄镇地区的公共空间划分为行政型公共空间、制度型公共空间和生活型公共空间,并探讨了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公共空间的变迁,对农村公共空间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空间"概念既反映了西方政治价值观的变迁,也映射了城市空间功能的历史巨变和城市文化内涵的转变.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问题贯穿了西方社会空间哲学和社会发展史观的一系列核心价值领域.本文系统回顾了西方政治哲学和空间社会学理论对于公共空间价值问题的认知与思考,并结合对当代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变迁的分析,提出了公共空间的价值危机问题和在"社区"组织框架内重建公共空间的地方文化价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所特有的外部空间环境,是多层次、多功能的空间,它集休闲、集会、娱乐等为一体,是人们社会生活发生的舞台,也是人们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属的地方。城市公共空间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反映着城市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进步。通过传统哲学与现代文化的对比,来揭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几千年来的变迁和当前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现状,以空间变革为切入点,从空间公共性的延伸、空间尺度的变革、邀约形式的转变以及地方化建设4个角度,对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空间变革进行了探讨.具体探讨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公共性向泛私人性的过渡,不同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尺度带来不同身体感受、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与人之间双向的邀约模式的变迁以及城市公共...  相似文献   

6.
传统集镇的公共空间在历史变迁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丰富性与混杂性,是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文章以武安贺进镇为例,对其进行了实地调研,探析了其历史起源到聚落演化、选址与总体布局及不同的公共空间形态。从宏观整体公共空间形态、中观公共空间组合方式、微观公共空间构成要素三个层面总结了贺进镇的公共空间形态的特征,以期为后续传统集镇公共空间的活态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乡村公共空间变迁的动力机制为主线,对建国后不同时期乡村公共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乡村公共空间变迁的原因。经过研究认为,计划经济以来,乡村社会的变迁中国家力量呈现"全面渗透→退场→弱化→回归"的转向,乡村公共空间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异化",改革开放时期逐渐走向"复兴",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日趋"衰亡",新时期乡村建设中对村民需求的忽视以及乡村文化的丢失,导致乡村公共空间的"迷失"。最后,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由看得见的建筑和其他各种城市构筑共同组成的,实体部分和空间部分相辅相成。所有的城市空间都有图底关系,不同的图底关系使得城市的空间特征、记忆特征有所不同。公共空间讲的是图底关系中的空白部分与公共活动的关系,仅有当空白部分对外开放,能够用于公共活动时,才称之为公共空间;它可以分为室内公共空间和室外公共空间两部分。今天着重讨论室外公共空间,即公共开敞空间,包括公共空间的布局和结构,还有自身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波  柏景 《规划师》2007,23(4):10-14
当代社会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正在发生根本变化,并形成一种被称为"后城市公共空间"的新城市空间概念."后城市公共空间"在延续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特征的同时,表现出更多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风貌区特色公共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沈静艳 《山西建筑》2006,32(2):31-32
分析了公共空间模式、行为模式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应对行为模式变迁的特色公共空间设计策略,以体现风貌区中的公共空间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旧金山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在由于工业和运输业变迁而被荒废的城市用地上创造城市公共空间的经验,其成功之处在于:空间的形成模式、创造公共空间活力发动元素、公共交通、场所特性与空间情趣等方面。同时,其设计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绿地空间缺乏活力,空间铺装过于繁琐,连续空间过于单调等。借鉴旧金山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成功与失败,本文提出7条公共空间设计的建议作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加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也在随之产生根本变化,并形成一种被称为“后城市公共空间”的新城市空间概念。文章在简要回顾中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所具有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简要阐述了“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探索全面的公共空间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公共空间虽广泛被认为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学科的重要关注对象,但对于其跨学科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国内学术界还未形成清晰的共识。文章通过对西方城市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公共空间理论文献的回顾,对其中主要研究角度和主要理论进行了分析,以期形成较完整的公共空间的理论框架,并有助于全面了解公共空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现代化建设浪潮强势,城市记忆断层问题日益严峻,处理好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与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的关系成为每个建设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文章以北京老城区为例,分析其公共空间特点,并从点、线、面三个方面阐述提升老城区公共空间活力的策略.北京老城区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体现,它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变,每座老城区都具...  相似文献   

15.
反思我国滨水公共空间开发过程中的公共性缺失现象,探讨了滨水公共空间开发的公共价值观念,并在此立论基础上提出滨水公共空间开发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宜居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巧灵  于洋  张明 《规划师》2012,(6):28-32
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对于建设宜居城市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武汉市在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等级分布不均衡、中小型公共空间缺乏的问题。借鉴纽约在宜商宜居城市建设中针对公共空间缺乏的问题所采用的私有公共空间开发新思路,武汉市宜居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应建构大型—中型—小型公共空间的新型建设体系;制定公共政策,引导及规范私有公共空间建设;对接管理,保证私有公共空间的质量;加强监管,发挥私有公共空间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公共空间面临总量不足、布局不佳和可持续性差的严峻形式,这与我国城市土地财政现象、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等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在复杂的环境中,城市中出现了一种兼有购物消费和公共休闲功能的新型空间——商业公共空间,并成为我国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空间类型、经济属性、市民消费行为特征和空间资源配置的角度,结合空间生产和新城市主义功能复合理论,对该类空间的界定、形成和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商业公共空间有助于解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困境,能够通过空间收益的经济关系提高市民群体的社会地位,使城市空间更好的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 ,分析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公益物品的特性 ,和开发使用中提供者、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关系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了有效配置公共空间的竞争性制度安排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从对公众活动的接受度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作出新的定义.进而引出一种被忽略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并对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的特点,对其在抵御蓄意破坏行为、保障空间安全及在支持城市生活方面的出色表现以及在补充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改善建筑与城市间的关系、改善城市步行环境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空间缺乏整体性和空间"特色危机"等问题,选取城市公共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婺源城市公共空间为例,分析提出婺源城市公共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措施,以寻求改善公共空间质量、塑造城市特色景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