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研究等离子体处理时效性产生原因及对涤纶织物润湿性能的影响。采用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观察了未处理和处理后放置不同时间的纤维表面形貌,并测试织物表面化学成分及涤纶织物经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润湿时间。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涤纶的表面润湿性,但在放置过程中,去离子水的润湿时间会随涤纶表面含氧基团数量的减少而延长,而纤维表面的刻蚀效果与刚处理后相比则无明显的区别。认为:等离子体处理的时效性是由涤纶纤维表面C、O化学组分的改变所造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空气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涤纶织物处理前后表面形态的变化,探讨了经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处理后,涤纶织物的上染性能和手感的变化.结果表明,空气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涤纶织物的染色性能,同等染色条件下,经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织物染色速率及染色上染率较未处理样品都明显提高,而且,经空气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织物在110℃条件下染色可以达到常规130 ℃条件下的染色上染率.涤纶细绒织物经空气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手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涤纶织物常压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常压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对涤纶织物染色性能的改善,测试了等离子体处理功率、时间等对织物润湿性能、上染百分率的影响,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织物上染速率的影响,评估了织物的表面形态、断裂强力及摩擦牢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分散染料的染色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亲水性能得到提高,并且不影响涤纶织物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4.
喷墨印花等离子体预处理的时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涤纶织物采用常压空气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后,放置在特定环境条件中,研究放置时间对涤纶纤维表面形貌、化学组分、润湿性以及直接喷墨印花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证实,等离子体对织物表面的物理刻蚀作用不存在时效性,而纤维表面化学元素含量和润湿性能则随放置时间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从而影响织物喷墨印花性能.涤纶织物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应尽可能在24 h内进行喷墨印花.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空气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涤纶织物处理前后表面形态的变化,探讨了经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处理后,涤纶织物的上染性能和手感的变化。结果表明,空气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涤纶织物的染色性能,同等染色条件下,经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织物染色速率及染色上染率较未处理样品都明显提高,而且,经空气常压低温等离子处理的涤纶织物在110℃条件下染色可以达到常规130℃条件下的染色上染率。涤纶细绒织物经空气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手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涤纶织物的喷墨印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脉冲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再用浅品色纳米颜料墨水进行喷墨印花.探讨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和极板间距对K/S值的影响,并对处理前后的涤纶织物进行润湿性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功率300W,时间180s,极板间距3mm.处理后涤纶织物的亲水性和防渗性显著提高,喷墨印花织物图案清晰、得色量高,且不影响印花色牢度.  相似文献   

7.
等离子体对喷墨印花织物表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气、氩气为气氛的常压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再用蓝色纳米颜料墨水进行喷墨印花.探讨了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表面形貌、化学组分、润湿性,以及印花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常压等离子处理涤纶织物后,可提高喷墨印花的清晰度和颜色鲜艳度,改善了渗化性能;XPS谱显示,涤纶表面的化学组分也发生了改变;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纤维表面产生凹坑.  相似文献   

8.
常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涤纶织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常真空环境下的低温等离子体被用来对涤纶织物表面改性,为了更为有效、批量地改性涤纶织物,自行研制常压介质阻挡放电连续处理装置,在不同气体(Ar,N2-Ar,O2-Ar)环境下分别对涤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测试了接触角、毛细效应、衰减时间和色差值,并拍摄了扫描电镜照片。结果表明,经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织物,其染色性能、表面润湿性能和抗静电性能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脉冲式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丹  张永烨  蔡再生 《印染》2006,32(17):4-6
采用脉冲式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涤纶织物,分析处理时间、极板间距对涤纶织物毛效、透湿性和阳离子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等离子体处理涤纶的时效性。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涤纶织物毛效和染色性能均显著提高,但透湿性能变化不大;涤纶等离子体处理具有时效性,但处理程度越大,时效性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孟灵灵  黄新民  魏取福 《印染》2012,38(17):5-7,11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涤纶织物表面沉积纳米铜薄膜,研究氧、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涤纶基材表面沉积铜膜的形貌、导电性能和润湿性能的变化.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纳米铜颗粒大小变化,并对表面沉积纳米铜织物导电性能、润湿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基材表面的影响较氩等离子体明显,其可使纳米铜颗粒分布均匀致密,显著增加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纳米铜颗粒大小,明显提高纳米铜膜导电性能.处理后,液滴在样品表面接触角变小,镀铜织物亲水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氧气低温等离子体对涤棉织物润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涤棉混纺织物的润湿性,对其进行氧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利用CDCA-100F动态接触角和界面张力仪所绘制的吸湿量与时间曲线分析涤棉混纺织物润湿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后混纺织物的润湿性能有了极大的改善。在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功率、时间和压强)下,对织物进行单因素实验,得出了润湿性能和处理条件的关系,并发现在反应功率100 W,反应压强25 Pa时处理3 min,涤棉混纺织物的润湿效果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PTT形状记忆织物的润湿性能,对其进行氧气等离子体处理.通过SEM分析了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形貌的变化.分别改变等离子处理时间、反应功率及氧气压强等参数,研究各因素对织物润湿性的影响关系,实验表明,经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后,PTT纤维表面因等离子刻蚀作用而变得粗糙,纤维表面能提高,纤维亲水性增强,PTT形状记忆织物的润湿性有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等离子体接枝反应对涤纶织物亲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英  陈森  宋富佳 《纺织学报》2010,31(7):74-78
采用氩气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处理经聚乙二醇预处理的涤纶织物,以提高织物的亲水性能,采用静电探针测定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用液态水分管理系统(MMT)测试改性织物的润湿性能。探讨接枝聚合单体及氩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涤纶织物亲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涤纶织物亲水改性的反应机制,并讨论了改性效果的耐久性。结果表明,经5%聚乙二醇1000处理后采用氩等离子体处理能显著改善涤纶织物的吸湿性能。氩等离子体最佳处理条件为:功率50W,压强30Pa,时间3min。处理后织物表面润湿时间2.9 s、水分扩散速度为7.2 mm/s,织物表面接触角0°,经多次洗涤显示出良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圣麻涤混纺织物的性能,测试了混纺织物的抗弯性、折皱回复性、透气性与导湿性、织物的表面摩擦性能、抗起毛起球性、光泽度等,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圣麻涤混纺织物有良好的爽身、透气、柔软性,适合制作服用面料.  相似文献   

15.
针对涤纶亲水性能差的问题,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探究在气压为300 Pa,功率为5.5 W时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性能的影响。测定处理后织物的动摩擦因数、强力、亲水性等性能以及放置过程中的性能变化,并对涤纶的微观形态以及表面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分析涤纶的等离子体改性机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对涤纶表面刻蚀,在纤维表面产生裂痕和空洞,增大了纤维的表面积;动摩擦因数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强力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最高降低了25%;处理后织物的毛细效应提高了75%,对水的接触角降低了33.3%,涤纶表面羟基增多,有效改善涤纶的吸湿性与亲水性;等离子体处理涤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将涤纶织物暴露于室外环境下处理,测试处理前后涤纶织物透气性、透水性、颜色特征值、光泽度、拉伸性能、撕裂强力、顶破强力、耐磨性、硬挺度等性能的变化情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涤纶织物长期暴露于室外环境下会产生老化现象,尤其是超过8个月后,老化现象明显,从而影响涤纶织物的使用寿命.因此,在以涤纶为材料的室外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现象,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酸微波低温等离子体引发PET接枝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丙烯酸微波低温等离子体对聚酯膜进行接枝改性,并通过依次改变丙烯酸微波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气体压力、功率和时间三因素优化出了处理聚酯膜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此工艺条件对涤纶织物进行了水洗效果测试,同时用红外谱图和电镜照片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丙烯酸微波低温等离子体对聚酯膜有刻蚀作用,处理后可将丙烯酸接枝到聚酯膜上,证明将丙烯酸气体的微波低温等离子体直接作用于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孙雷  蔡莹莹  叶伟  季涛  孙启龙 《纺织学报》2019,40(3):96-101
针对水龙带增强层高强涤纶管状织物与三元乙丙橡胶内衬黏结性能差的问题,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对高强涤纶管状织物表面进行处理,研究了处理时间对纤维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丝束断裂强力、织物芯吸高度及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BD等离子体处理后,高强涤纶表面产生明显的刻蚀痕迹,纤维表面极性官能团增加,织物芯吸高度增加,丝束断裂强力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处理时间为60 s时,强度损失率为3.9%;处理后高强涤纶管状织物与三元乙丙橡胶内衬的黏结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处理时间为60 s时,剥离强度提升35.1%。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含磷无卤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利用KOH 水溶液对丙烯腈(AH) 醋酸乙烯酯(VAc)无规共聚物(P(AN?co?VAc))纤维中的VAc单元进行选择性水解,再与O,O?二乙基磷酰氯进行磷酰化反应制得阻燃聚丙烯腈纤维。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法对阻燃纤维结构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炭残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水溶液pH值的升高,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迅速水解;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的存在使共聚纤维环化放热分解峰值温度增大,当VAc单元的质量分数为30%时,可达287℃,而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该温度高达340℃;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在800℃ 时的炭残渣量高达48%以上,远高于共聚合聚丙烯腈纤维41%的残炭量,具有良好的成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