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六合方山幔源包体橄榄石的位错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火根  张富生 《地质论评》1993,39(5):459-464
本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氧化缀饰)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法,首次查明江苏六合方山玄武岩的包体橄榄石中存在自由位错、位错壁、位错弓弯、位错环、亚晶粒和位错扭折条带等显微、超显微构造,它们是包体橄榄石在上地幔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塑性蠕变的产物,不同位错形态反映主矿物塑性变形的不同状态。根据橄榄石中自由位错密度和包体中辉石的化学成分,估算江苏六合方山地区上地幔某些流变学参数为:温度(t)为1052℃,压力(P)为2060MPa;深度(Z)为66.6km;流动应力(σ_1—σ_3)为51.3MPa;流动速率(ε)为3.6×10~(-14)/s;粘稠应(η)为5.7×10~(21),这些参数值与中国东部其它地区上地幔的同类参数值相接近。  相似文献   

2.
云南鸡街碱性超基性岩杂岩体的主体岩石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形成顺序为霞霓钠辉岩→霓霞岩→磷霞岩。在杂岩体的霓霞岩中发现了1粒具分带现象的橄榄石,从中心到边缘,SiO2、MgO和NiO逐渐降低,而FeO和MnO逐渐升高。MgO与SiO2和NiO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FeO和MnO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中心的Fo值(最高为86.91)略高于霞霓钠辉岩中斑晶橄榄石(Fo值:85.66~86.02),而边缘的Fo值(最低为73.82)与霓霞岩中无分带现象橄榄石(Fo值:72.18~74.72)相近。各种证据表明,发现的具分带现象橄榄石可能不是霓霞岩熔体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而可能是霓霞岩熔体捕获的Fo值相对较高(高于霓霞岩橄榄石的Fo值)的橄榄石晶体内部MgO和FeO等成分扩散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大石河橄榄石矿床的产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大石河玄武岩规模小,并受敦-密大断裂控制。玄武岩中构成宝石的橄榄石产于二辉橄榄岩包体中和少量的捕虏晶中。矿床为碱性玄武岩,以位于大断裂次级构造上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江苏碱性玄武岩中橄榄石和辉石的成分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广泛分布着新生代古新世至更新世碱性玄武质岩石,发育的岩石种类计有:橄榄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碧玄岩、橄榄霞石岩以及成分相当的侵入岩和分异岩石(如方沸正长岩等)。为了系统研究这些岩石中主要铁镁矿物——橄榄石和辉石的成分及其演化,着重对江苏西部七座火山锥和江苏东部(包括上诲)46口钻井,进行采样。选取其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福建明溪大洋窠上第三系玻基玄武岩中的包体橄榄石的位错结构。研究表明,该地幔源包体橄榄石中存在位错壁、自由位错、位错弓弯和位错环等,它们是该橄榄石在上地幔的高温低应力条件下发生复杂蠕变的产物。根据该地包体橄榄石中自由位错密度(统计值为2.0×10~8cm~(-2)和共生辉石的化学成分,估算出福建明溪大洋窠玻基玄武岩中幔源包体的变形条件为:温度(T)为1070℃;压力(P)为2480MPa;深度(Z)为79.3km;流变应力(σ_1-σ_3)为136MPa;流变速率(ε)为7.6×10~(-13)s~(-1);粘稠度(η)为0.8×10~(20)poise。  相似文献   

6.
豫西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石粒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晶体大小分布理论并结合岩石学和矿物学的资料,讨论了豫西伊川--汝阳新生代碱性橄榄玄武岩中的橄榄石晶体大小分布的成因,补液为研究区碱性橄榄玄武岩中的橄榄石晶体大小分布形式很可能不是岩浆混合形成的,而是岩浆演化造成的。它对应着岩浆演化的三个阶段:岩浆主心演化阶段、岩浆上升阶段和岩浆淬火阶段。分析了岩浆房演化阶段和岩浆上升阶段橄榄石晶体生长的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7.
湖南道县玄武岩中壳源森粒岩包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8.
9.
江西灵山花岗岩中玄武岩包体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包体提供了花岗岩浆地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暗色微粒包体特别是花岗岩中玄武岩包体的存在,表明有地幔物质的加入。文章就发现于江西灵山花岗岩中的玄武岩包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作了报道,并进而讨论了它的成因、形成条件及其在造山带岩石圈均衡调整中壳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石的矿物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搜集了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包体中橄榄石化学成分278个,通过计算、投影,研究了它们的矿物化学特征,并与国内外金伯利岩及其包体中橄榄石化学成分20个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地质、找矿意义及固-液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岩庄陨石橄榄石的冲击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鸣  谢先德 《矿物学报》1993,13(2):108-114,T002
岩庄陨石在太空中经受过极高能的冲击碰撞、陨石中橄榄石出现的冲击效应包括:面状裂隙、位错、镶嵌状结构、砾化结构、固态转变以及熔融重结晶等。其中首次找到了天然击变玻璃,并发现两种产状的林伍德石。研究证实岩庄陨石经受的冲击波峰压高达100GPa,温度峰值大于2000℃。  相似文献   

12.
地幔橄榄石流体包裹体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刘若新 Vieren  W 《岩石学报》1992,8(2):185-189
本文基于激光探针二次离子质谱对地幔橄榄石中单个CO_2流体包裹体的爆破分析,以及中子活化、超高压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讨论微量不相容元素存在状态对地幔地球化学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极罗斯岛地区玄武岩中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极罗斯岛玄武岩中分布着三种熔融包裹体(结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玻璃质熔融包裹体)和CO_2流体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是一种新类型,它代表了从岩浆分异出热液的过程。本次研究中还发现了玄武岩浆的不混溶性,从而形成了富含K、Na和富含Fe、Mg的两种不同成分的岩浆。玄武岩中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1190—1350℃,其形成压力大于7.2—7.5 kbar。发现许多包裹体爆裂并有次生熔融包裹体形成,这证明玄武岩可能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在这么深的地方形成的玄武岩浆分异出来的流体相主要是CO_2,而不是地壳中常见的H_2O,这对于了解上地幔、下地壳环境下可能存在的流体相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粉晶)分析、电子探针、化学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大吉山和瑶岗仙脉状钨矿床中黑钨矿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含量以及Nb、Ta在矿物中的“置换容量”等问题。大吉山6号脉及瑶岗仙501号脉黑钨矿单晶具有带状构造,结合各带的成分特点,讨论了具带状构造黑钨矿的形成条件及其成因意义。  相似文献   

15.
袁万明 《现代地质》1993,7(2):169-177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被划分为拉斑玄武岩套、白榴玄武岩套和碱性玄武岩套,其中后者又分为内、中、外3个带。本文通过计算各岩套及岩带的NBO/T等熔体结构特征值,并结合地球物理场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各岩套及岩带熔体结构特征不仅有着明显差异,而且与地球物理场特征密切关联,其中NBO/T值与重力异常值呈负相关,与重力异常梯度和地壳厚度呈正相关。并且,产于深断裂带的玄武岩,其NBO/T值较大,而产于地台、地块的玄武岩,其NBO/T值较小。  相似文献   

16.
首次在Mir金伯利岩筒中的锆石中发现了烃类包裹体。利用低温荧光光谱仪测定出烃类包裹体的成分为萘和菲的同系物 ,芘 ,1,12苯并芘等 ;其成分与Udachnaya岩筒中的橄榄石内的烃类和Mir岩筒中的石榴石中的烃类的成分相近。测定出锆石的δ13C值为 - 2 1 83‰~ - 3 3 5 4‰ ,与用榴辉岩共生组合中最轻的金刚石测出的同位素δ13C值范围相符。文中引述了有关有机物来源的讨论及多环芳烃 (PAH)由缩聚作用形成的论述。伴生矿物中相当数量的PAH的存在证明在形成金刚石及其伴生矿物的情况下 ,若有相当浓度的自由氢存在则可能发生缩聚作用。这些缩聚作用中碳的来源显然与形成金刚石时碳的来源是相同的 (即液态的CH4,CO及CO2 )。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临朐山旺新生代玄武岩中超镁铁岩包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旺新生代玄武岩中的超镁铁质包体分为五类:尖晶石纯橄榄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尖晶石石榴石二辉岩和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对它们的地质学,岩相学、岩石化学,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稀土配分模式及热力学计算的研究表明,前三种岩石属原始地幔岩,后二种是地幔中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浙江嵊县—新昌盆地新生代玄武岩为橄榄拉斑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碧玄岩组合。根据124个矿物电子探针分析资料研究了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种属、成分相关性及演化。根据矿物组合、单斜辉石化学成分和演化趋势以及岩石化学特征,认为本区玄武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  相似文献   

19.
南海海山玄武岩形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兆麟  梁德华 《矿物学报》1991,11(4):325-333
南海海山火山岩主要由碱性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粗安质浮岩、英安岩等组成。火山岩中的矿物包裹体主要为非晶质熔融包裹体,反映出海山火山岩水下喷发冷凝较快的特点,并在碱性玄武岩及其地幔岩包体中发现流体熔融包裹体,表明该区上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曾经历过熔浆与流体不混熔的过程。四个海山火山岩直接测定的成岩温度分别为:中南海山碱性玄武岩1155~1185℃,宪北海山碱性玄武岩960~1200℃,拉斑玄武岩1040~1230℃,玳瑁海山拉斑玄武岩1245~1280℃,尖峰海山粗安质浮岩880~1140℃。中南海山及宪北海山碱性玄武岩的平衡压力分别为13.57×10~8Pa和8.8×10~8Pa。宪北海山地幔岩包体的辉石平衡温度为1073~1121℃,压力为(15.58~22.47)×10~8Pa,表明碱性玄武岩浆来源较深,已达到该区上地幔软流圈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