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驮式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陶国才  易斌  温荟琳  鲁开智  毕敏 《重庆医学》2002,31(10):919-920
目的 研究55例背驮式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变化与监测手段。方法 55例背驮式式肝移植病例,在术前、切皮后0.5h、无肝期0.5h、吻合血管开放前15min、开放后10min,术毕抽血检测血栓弹性描记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和凝血三项(PT、APTT、Fg)。结果 术前处在轻度的低凝状态(总凝血指数-3.318),吻合血管开放前一直保持相对的稳定;开放后呈现明显的低凝状态(总凝血指数-7.707),一直持续到手术结束。在开放后有9例患者出现纤溶状态。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手术在开放前凝血功能较稳定,开放后呈现明显的低凝状态,有时出现纤溶状态,需要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出凝血功能的变化与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的变化和处理方法。结果 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随着肝功能的恢复和积极治疗后,Plt逐渐升高,PT、APTT、TT、Fib逐渐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移植围手术期存在低凝状态,随着肝功能恢复而逐渐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例肝移植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术后间断应用纤维蛋白原,而对照组只在术中使用;分别于新肝灌注0.5h,术后24.0h及72.0h采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行肝移植术后伴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且PT、APTT延长的患者,应用纤维蛋白原能够使PT、APTT时间缩短,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在补充血浆、血小板、凝血酶的同时,补充纤维蛋白原有利于改善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监测肝移植术中凝血过程,对凝血功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对所有病人均在术前、Ⅰ期(无肝前期)120min、Ⅰ期150min、Ⅱ期(无肝期)30min、Ⅲ期(新肝期)10min、Ⅲ期60min、术毕进行PT、APTT、TT、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检查和Sonoclot分析.并根据结果补充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以改善凝血功能。结果 在无肝前期,随着病肝分离.出血量增多,ACT逐渐延长,纤维蛋白原凝结速率开始下降,APTT、PT、TT延长,PLT下降,补充新鲜冰冻血浆5~10U后.凝血功能好转。在新肝期由于前期出血,代谢产物进入循环,ACT、凝结速率明显异常.血小板功能也低于正常值,补充新鲜冰冻血浆10~20U及血小板10~20U,ACT、凝结速率及其他凝血指标明显改善.Ⅲ期末ACT仍然延长者予以鱼精蛋白25~50mg,随着供肝功能的逐步恢复.手术结束前凝血功能可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对凝血功能异常病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反映凝结级联及凝血系统全过程的内部情况。  相似文献   

5.
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措施.需肝移植病人由于长期肝功能障碍,手术时间长,出血多,低温等各种因素,致使凝血功能严重异常.正确调控凝血功能是肝移植麻醉管理的难点与关键.本文就其麻醉期凝血功能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肝移植患者手术过程中凝血功能的改变,选择8例肝移植病人,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典式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分别于麻醉后、无肝期30min、新肝期前10min、新肝期后5min、新肝期后30min五个时点采动脉血测定PT、APTT、FIB和PLT。结果与麻醉后相比,PT在无肝期30min开始升高明显,并持续到新肝期后30min(P<0.01);APTT、FIB和PLT指标在新肝期前10min、新肝期后5min和30min明显高于麻醉后(P<0.05或<0.01)。因此肝移植手术过程无肝期及新肝期前后凝血变化明显,应注意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摸索肝移植术后呼吸功能监测和维持的规律,提高肝移植术后管理质量。方法 分析5例原位肝移植病人在术后ICU期间经历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和常见问题。结果 4例肝移植术后出现各种呼吸道并发症19例次,包括肝肺综合征、肺不张、肺充血、肺间质水肿、肺感染及呼吸道出血。结论 呼吸机的使用和呼吸功能的监控是肝移植术后管理的重要环境。了解肝移植术后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改变的规律和特殊性,对于病人安全渡过ICU阶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成人活体肝移植术中使用凝血弹性图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探讨手术各阶段凝血紊乱的诱因及相应治疗方法。方法 33例行活体肝移植手术患者,于手术开始时(T_1)、无肝期再灌注前5min(T_2)、新肝期再灌注后5min(T_3)及再灌注后60min(T_4)进行肝素酶修正及自然全血凝血弹性图检测。结果 T_1及T_2肝素酶修正组与自然全血组凝血弹性图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时自然全血组与肝素酶修正组数据均显示低凝状态且肝素或肝素样物质为主要原因。T_4后肝素造成的凝血异常逐步改善,但较之T_1仍处于低凝状态。结论凝血弹性图对凝血状况的连续监测可以快速准确判断活体肝移植术中不同阶段凝血异常的原因,指导临床针对性治疗,并可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原位肝移植术后的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手术复杂、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又常规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术后并发症多,这些特点对病人在移植ICU术后监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我院8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监护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更大地提高了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用51只Wistar大鼠建立了新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模型,手术成功率为92.1%,周存活率为86.27%。手术要点是术前供肝冷灌注;受体肝只建立门静脉血供,静脉吻合分别采用“双袖套”式吻合和“8”字外翻缝合;胆管重建采用单管支架总胆管对端吻合法。移植术后肝细胞超微结构动态观察表明:术后2周是控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关键时期,术后8周实验鼠产生免疫耐受性,移植肝脏成活。  相似文献   

12.
手术对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液流变学、因子Ⅷ、纤维白原、抗凝血酶Ⅲ因子等指标对27例大中型择期手术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作了研究。发现术后血小板对肾上腺素反应性增强,但并未造成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无显著性改变;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术后显著增加,有血液高凝状态倾向存在;但抗凝血酶Ⅲ因子无明显降低,使凝血和纤溶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检测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LD)与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德国临床化学学会推荐的速率法测定30例肝移植患者血清GLD活性并动态观察其变化的规律。结果:对30例肝移植术中及术后早期患者血清GLD、ALT、AST、LDH活性进行连续监测。在术中供肝血流再灌注后,患者血清中此四种肝酶的活性开始明显上升。患者的预后与GLD升高的幅度及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的长短有关。预后不良的患者术后GLD峰值(均值5898,5U/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均值285,1U/L)。分别以肝移植术后GLD、ALT的峰值800U/L、1400U/L为临界值预测肝移植术后预后。肝移植术后GLD峰、ALT峰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6.7%、90.0%。将肝移植术后GLD恢复正常值天效以14d为界预测肝移植预后。其动态变化对预后的预测准确率为100%。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血清GLD水平与预后有密切关系,GLD是预测肝移植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米索前列醇配伍催产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配伍催产素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 4 2 0例剖宫产随机分组米索前列醇 +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及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 +催产素组 (180例 )。术中破膜后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 4 0 0ug ,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肌内肌注催产素 2 0IU ,米索前列醇组 (14 0例 ) ,于术中破膜后立即口服 6 0 0ug米索前列醇 ,催产素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肌内注射 2 0IU催产素再静脉注射 2 0IU催产素 ,以上各组观察术后 2h出血量。结果 :术后 2h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 +催产素组 2 10± 5 2 .4ml,米索前列醇组 2 2 0± 5 6 .2ml,催产素组为 36 1± 35 .6ml,米索前列醇 +催产素组与米索前列醇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1) ,米索前列醇 +催产素组与催产素组差异有极显著性 ,但单用米索前列醇 6 0 0ug有副作用。结论 :米索前列醇 +催产素组促进子宫收缩强于催产素组。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 ,且无明显副反应 ,用药方便 ,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辅助性肝脏移植免疫学与血流动力学特点 ,从成功的辅助性肝脏移植中寻找解决移植物萎缩问题的对策。方法 :分析 3例辅助性肝脏移植患者的免疫学指标、病理学资料、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辅助性肝脏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浓度相对较低 ,排斥反应次数少 ,强度低。存活良好的辅助性肝移植患者移植肝无明显萎缩 ,移植肝门静脉流速和肝动脉流速略高 ,自身肝门静脉流速升高 ,肝动脉流速降低。结论 :辅助性肝脏移植术后处于免疫低反应状态。辅助性肝脏移植的移植物不萎缩的重要因素是保证充分的门静脉血供和肝动脉血供 ,血流重建的关键是吻合口径的控制和吻合部位的选择 ,不排除低浓度免疫抑制剂对移植肝脏副作用较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论肝主疏泄精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肝主疏泄对津液、血液、肾精、乳汁等精气物质化生运行的生理病理影响,认为肝主疏泄精气也是肝主疏泄的主要机能之一,与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调节情志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肝失疏泄,能影响精气的化生和生理功能,产生津液、血液、肾精、乳汁等方面的多种病证。临床治疗应注意调畅肝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在Child—Pugh分级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GGT、CHE、TBA及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对照组30例比较。同时比较在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状态时这7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GGT、TBA血清含量明显升高,PT、APTT、TT时间延长,而CHE、FIB血清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在不同肝功能分级时,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肝硬化患者GGT、CHE、TBA、PT、APTT、FIB、T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肝功能分级的上述指标变化相异,故联合检测上述各值可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病理活检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9例10次肝移植术后35次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35次肝穿刺病理结果中,22次(62.8%)呈阳性,包括急性排斥反应、CMV感染、HBV感染、药物性肝损害、肝瘀胆等。1例患者肝穿刺术后出现腹腔内大出血须行剖腹手术。结论:肝穿刺活检对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术后1周内应进行肝穿刺活检以早期诊断或除外排斥反应,应注意尽量避免肝穿刺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为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了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历时11小时30分,手术获得成功,供肝热缺血时间3分12秒,冷缺血时间9小时10分,受者无肝期2小时12分,术中对质地坚硬且体积巨大的肝脏仍采用左,右翻转法顺利处理第三肝门,肝静脉重建采用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术中在无体外静脉转流的情况下,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术后恢复良好。结合文献对手术操作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探讨外科治疗家族性淀粉样多神经变 (Familialamyloidpolyneuropathy ,FAP)的疗效。方法 :对一FAP患者实施了背驮式肝移植。结果 :手术顺利 ,术后 1周感觉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紊乱综合症开始恢复 ,失明的双眼开始感光。术后 35d ,多神经变综合症不同程度改善后出院。初步随诊 3月 ,病情正处康复阶段。结论 :FAP这一内科治疗无效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外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