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lau综合征(BS)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极易被误诊.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该例患儿以多关节肿胀伴皮疹为主诉,经典型关节肿胀、皮疹、眼部损害、足背部皮肤活检肉芽肿性关节炎,检测基因突变,诊断为Blau综合征,给予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治疗后皮疹消退,多关节肿胀缓解.本文通过对此病例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这种罕见病的认...  相似文献   

2.
22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中国人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的突变分析,以明确其分子病因。方法:门诊收集非综合征耳聋患者22名的外周血样本,常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GJB2基因和线粒体12SrRNA基因全序列,以及SLC26A4基因7+8外显子和19外显子序列。所有PCR扩增产物经DNA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提交NCBI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对耳聋相关基因的突变进行分析。结果:22名非综合征耳聋患者中共检测到3种GJB2基因的突变:235delC纯合突变2例;235delC杂合突变3例及176del16bp和299delAT复合突变1例;mtDNA12SrRNA基因检出有2种已知致病突变:A1555G2例和C1494T2例;SLC26A4基因有IVS7-2A>G杂合突变2例,纯合突变1例。结论:PCR扩增结合DNA测序是耳聋基因诊断的经典和有效的方法,能确诊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分子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但该方法存在不能定性、耗时费力、所需成本昂贵且不能同时对不同基因的多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等缺点。因此,临床的耳聋基因诊断,需要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通量高、价格低廉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杨李  王宝田  唐久来  吴德 《安徽医学》2020,41(6):620-624
目的 分析Ret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子遗传学特点、扩展表型和报道新发突变,提高对本病的早期鉴别和诊断。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5例Rett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及一代验证方法明确Rett综合征相关突变基因。结果 5例患儿中4例为典型Rett综合征,1例为非典型Rett综合征;其中肾源性血尿等表型既往未见报道;所有患儿均发现MECP2基因的杂合突变,其中4例为点突变,1例为插入突变,该插入突变位点为首次报道,且为罕见男性患儿,其突变遗传自具有表型的母亲;余均为新发的女性患儿,父母表型正常。结论 Rett综合征具有阶段性发展特征,其临床个体差异性较大,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 Kallmann 综合征( Kallmann syndrome, KS)患者 KS1( Kallmann syndrome 1, KAL1),前动力蛋白2(prokineticin 2,PROK2)和前动力蛋白受体2(prokineticin receptor 2,PROKR2)3个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激素水平,超声扫描评估腹部结构,脑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嗅球、脑沟和内耳的结构。②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 PCR 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分析 KAL1、PROK2和 PROKR23个基因外显子突变。③分别利用 SIFT、Polyphen 和 Mutation Taster 3种生物信息学平台进行了错义位点和多态性位点的功能分析。结果①患者青春期发育不良,嗅觉减退,其父母无症状。②在患者基因组中找到2个 KAL1杂合突变位点(Ile 565 Thr 和 Ser 570 Thr),5个 KA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Val 534 Ile、Val 560 Phe、Gly 567 Ser、Lys 666 Met和 Agr 668 His,以及一个 PROKR2纯合突变位点(Tyr 113 His)。同时也在患者父母基因组中检测到 PROKR2杂合突变位点(Y113H)。③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 I565T、S570T 和 Y113H(PROKR2)3个位点可能是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位点。结论这2个新的突变位点还未在中国人群中报道过,这也是国内报道的第1例同时带有2个 KAL1突变和一个 PROKR2突变的 KS 患者,表明该患者可能是一个双基因遗传的 KS 患者。  相似文献   

5.
6.
7.
1190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序列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Yu F  Han DY  Dai P  Kang DY  Zhang X  Liu X  Zhu QW  Yuan YY  Sun Q  Xue DD  Li M  Liu J  Yuan HJ  Yang W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2814-2819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性耳聋(NSHI)患者GJB2基因的突变序列,为绘制中国NSHI人群GJB2基因的突变图谱奠定基础。方法收集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安徽省、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聋哑学校1190例NSHI患者及301例正常对照的血样,进行GJB2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测序,检测GJB2基因的序列改变,对GJB2基因的序列改变进行统计。结果1190例患者中,共检测到明确病理性突变16种。NSHI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235delC、299-300delAT、176dell6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确定了235delC为中国NSHI人群中GJB2基因最常见的突变方式,其次为299-300delAT、176ddl6bp,检测结果为绘制中国NSHI人群GJB2基因的突变图谱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Alagille综合征(ALGS)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认识,丰富基因突变谱。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市儿童医院诊断ALGS的18例患儿纳入研究,分析其临床与生化特点、基因突变和预后情况。对先证者采用肝病相关基因panel或全外显子组的二代测序,并在家系内进行Sanger...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国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患者以及家系成员进行泛酸激酶2(PANK2)基因的突变检测.方法 对1例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患者和其父母及50名健康人PANK2基因序列.结果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四肢不自主运动和构音不清,头部MRI T_2加权和FLAIR成像表现双侧苍白球对称性低信号,在低信号区的前内侧出现高信号,即"虎眼征";检测出PANK2基因一个新的复合杂合突变:位于第1外显子115位的G→T和第二外显子803位的A→G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分别为E39X和D268G).父亲为G115T杂合突变,母亲为A803G杂合突变.结论 中国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患者存在PANK2基因突变,PANK2基因A803G突变可能为中国大陆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患者的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3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患儿基因型及临床表现,以鉴别诊断要点,拓展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7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3例WAS患儿资料,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方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WAS基因突变情况,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结果 3例患儿主...  相似文献   

11.
巴特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低钾代谢性碱中毒为特征。目前临床上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涉及肾小管上不同的盐离子通道蛋白。SLCl2AI编码Na-K-2Cl通道蛋白,ROMK编码K^ 通道蛋白,CLCNK编码Cl^-通道蛋白,BSND编码Cl^-通道蛋白β亚基。这些基因的突变导致其编码的多肽链异常,形成异常的肾小管盐离子通道蛋白,引起水电解质吸收紊乱,致使出现不同临床类型的巴特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确定我国北方一马凡氏综合征(MFS)家系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对马凡氏综合征一家系进行临床研究和系谱分析。采集家系中3例患者和3例健康成员的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马凡氏综合征致病基因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处,直接测序确定致病的基因突变。结果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FBN1基因外显子6发生了错义突变,cDNA 640位的鸟嘌呤被腺嘌呤取代(G640A);对应的甘氨酸改变为丝氨酸。突变后EagⅠ内切酶位点消失。该突变在家系中表现为与疾病共分离。结论 FBN1基因突变G640A是该马凡氏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ysferlinopathy患者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捕获第二代测序技术对25例临床诊断为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用Sanger法进行家系验证.通过肌肉活检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部分患者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0例患者存在19个不同位点的DYSF基因突变,其中10个为新位点,错义突变占53%.除1例患者为携带者外,9例诊断为dysferlinopathy,包括4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4例Miyoshi远端型肌营养不良、1例小腿前部无力的远端前群肌病,其中8例为复合杂合突变.结论 通过本研究,丰富了中国人群中DYSF突变的基因型,进一步加深了对dysferlinopathy临床和遗传高度异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例MELA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线粒体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分别对其外周血和尿液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的线粒体基因进行Sanger测序和焦磷酸测序.结果 患儿临床表现为频繁抽搐,间断发热、头痛、视物模糊、眼部闪光感,呕吐后抽搐,表现为双眼右侧歪斜、眼睑抖动、头右侧歪斜;血乳酸水...  相似文献   

15.
16.
巴特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低钾代谢性碱中毒为特征。目前临床上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涉及肾小管上不同的盐离子通道蛋白。SLC12A1编码 Na-K-2Cl 通道蛋白,ROMK 编码 K~ 通道蛋白,CLCNK 编码 Cl~-通道蛋白,BSND 编码 Cl~-通道蛋白β亚基。这些基因的突变导致其编码的多肽链异常,形成异常的肾小管盐离子通道蛋白,引起水电解质吸收紊乱,致使出现不同临床类型的巴特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Hajdu-Cheney综合征(HCS)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发病机制,实现该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分析1例婴儿期即发病并诊断HCS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9个月.特殊面容,牙未萌出,毛发浓密,反复呼吸道感染.X线示髋关节发育不良,双股骨骨密度减低.高通量测序提示患儿父母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睑裂综合征(BPES)遗传学发病机制,确定BPES家系临床表型,检测FOXL2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并追溯调查BPES大家系全体家系成员,对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眼部专科检查;对已收集到的BPES家系中全部患者按照眼科分型标准进行确诊、分型,即遗传学的表型确定;所有现存家系成员性激素水平及卵巢功能检测(女性),女性患者行腹部B超检查,BEPS伴卵巢早衰(POF)患者行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HCG)兴奋试验。全体家系成员取外周血5 m L,常规提取DNA,纯化后的PCR产物送测序。结果该家系共24人,现存17人,其中BPES患者7例,现存6例BPES患者中,女性患者均存在生殖异常,为BEPSⅠ型,进一步完善该家系全部成员的体格检查及女性患者卵巢功能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兴奋试验、血清学检查结果,支持POF的临床诊断。基因测序检测到FOXL2基因:C.429C>A(提前的中止密码)。结论系谱分析表明该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BPES存在遗传异质性,同一家系中不同个体间也有不同;基因测序检测到的FOXL2基因:C.429C>A(提前的中止密码)突变为新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9.
德朗热综合征(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 CdLS)又称为阿姆斯特丹侏儒症,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遗传性疾病,具有独特颅面特征、生长迟缓、认知障碍、肢体缺陷、多毛症和多系统受累等临床特点[1].CdLS是由黏连蛋白复合体相关基因突变导致.  相似文献   

20.
徐兵  徐晓兰  周淑芸  孟凡义 《广东医学》2003,24(11):1186-1188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DNA水平FLT3基因及FLT3 /ITD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 3 6例MDS患者FLT3基因及FLT3 /ITD基因突变。结果  3 6例MDS患者中 9例 ( 2 5 %)FLT3基因检测阳性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和转变中的RAEB(RAEBT)组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难治性贫血 (RA)和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RAS)组 (P <0 0 2 5 )。FLT3基因检测阳性MDS转化为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时间显著短于FLT3检测阴性患者 (P <0 0 5 )。 3 6例MDS患者中有 2例 ( 5 6%)出现FLT3 /ITD基因突变 ,RAEB及RAEBT各 1例。结论 部分MDS患者可检测出FLT3基因表达和FLT3基因突变 ,FLT3基因及FLT3 /ITD基因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MDS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