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JX2井地层倾角大,地质情况复杂,易发生井漏、卡钻、井壁失稳等井底复杂情况,井斜控制难度大,机械钻速低,钻井成本增加。针对上述难点,上部地层采用空气钻井,孕镶金刚石+涡轮复合钻井技术,下部燧石团块灰岩硬地层采用贝克休斯MX-DS50DX钻头,在保证井身质量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钻进速度,节约了钻进成本,形成了一套适合川东北地区超深井优快钻进工艺。  相似文献   

2.
大连金石滩地区复杂基岩地热井施工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在大连金石滩地区复杂基岩地层中施工地热井造成井斜的原因。通过采用“满眼“钻具和“塔式“钻具相结合的钻具组合,并合理选择钻头,能够降低井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应用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模型,综合考虑钻头和地层各向异性、钻头侧向力及钻头转角对井斜的影响,提出了"井斜趋势角"概念.针对各向同性地层,推导了简单实用的"井斜趋势角"计算公式.分析表明(1)进行防斜钻具设计、优选钻井参数时,综合考虑上述诸因素对井斜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2)与"钻头侧向力最大"或"钻头转角最小"等单一指标相比,"井斜趋势角"指标考虑因素更全面、设计(或评价)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4.
刘占魁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6):81-82,84
阜康1井钻遇山前推覆构造,上部井段地层倾角大、地层破碎、漏失层多。防斜打快、破碎地层井壁稳定、控制复杂安全钻进等难题存在同一裸眼内。介绍了阜康1井二开井段垂直钻井系统、抗冲击和抗研磨新型复合片X3齿PDC钻头、强抑制性有机盐PRT钻井液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同时,结合大直径井眼实钻资料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阜康1井硬脆性地层和破碎层段的井壁稳定问题。这对加快山前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提高准噶尔盆地南缘同类型复杂地质条件钻井速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是中国第一个古生界海相亿吨级大油田,是西北油田分公司在塔里木盆地发现并重点开发的油田区块.主力油藏埋藏在5000m以下地层,钻遇地层多而且复杂,钻井过程中易发生钻井液漏失、井眼坍塌、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开采难度大.S3-4H井是西北油田分公司在塔河油田S3井区轮台断凸轮台1号构造上布置的一口重点开发水平井,钻达井深5126m,该井接近山前构造,地质构造复杂,钻遇多套地层压力系统,上部地层存在高压水层,地层易缩径,地层坍塌应力高,易发生卡钻事故,地层倾角大,对井斜控制困难,中下部地层岩石可钻性差;该井二开井段裸眼段长,井眼大,环空岩屑携带困难,同时该区块施工井数少,可参考邻井资料少等一系列问题增加了该井钻井施工难度.本井通过前期认真调研分析地层岩性特征、地层压力系统变化规律,与生产厂家一起对钻头进行了优选,对钻井参数和泥浆性能等进行优化,取得了良好效果,极大地提高了二开井段的机械钻速,同时减少了复杂情况的发生,节约了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6.
大倾角地层煤层气钻井施工中易发生井斜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芦岭井田Ⅲ102区WLG02煤层气井施工中,采用了石油钻井在大倾角地层中的钟摆、螺杆复合钻进的防斜工艺,达到了预期效果,保证了完井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麻黄山西区块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复杂冲断带马家滩断褶带,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多,地层破碎,倾角变化较大,井壁不稳定,泥岩遇水膨胀剥落掉块,地层压力低,容易发生井漏.钻井施工中易斜、易塌、易漏、易缩径,井内复杂情况导致卡钻等事故.分析坍塌产生原因,说明该地区实现快速钻进的重要性.通过采用满眼钻具组合及PDC钻头+螺杆钻具实现快速钻进,防止和控制井斜.  相似文献   

8.
巴麦地区探井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勘探开发进程.为有效提升该区块的钻井指标,针对该区上部地层井眼易缩径、阻卡,沙井子组地层应力不稳定、掉块严重,开派兹雷克组地层可钻性差、研磨性强,奥陶系地层倾角大易发生井斜超标等钻井技术难点,从优化钻具组合、钻井液技术、钻头优选、改善钻头水利参数等方面开展了技术措施优化和现场试验.应用效果表明,巴麦地区提速的技术措施是可行的,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合该区的优快钻井技术,对该区探井的进一步提速增效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莲15X井是海南福山油田自1975年成立以来所施工的最深的一口井,井下不确定性因素多。该井上部地层成岩差、易缩径;下部地层掉块严重;钻井液密度难以确定;降低摩阻难度大;钻头优选难度大。施工过程中通过根据不同地层情况优选钻井液体系,细化施工工艺,成功地完成了该井的施工,为以后该类型井的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玉门油田鸭K区块第三系地层,自然方位稳定,地层倾角大,地层易斜,用常规钻井方式即使轻压吊打也满足不了井身质量控制要求。在对比国产和国外自动垂直钻井系统基础上,在鸭K1-1H试验应用国产自动垂直钻井系统工具,井斜控制在1.1°以内,释放了钻压,同比邻井机速提高71%。该井的成功试验,为区块防斜打快找到新的技术手段,也为国产自动垂直钻井系统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斯坦科扎萨伊油田钻井地质环境复杂,储层位于盐下,钻遇的地层层系多,地层性质差异大,具多套压力系统。钻井过程中发生地层漏失、坍塌、掉块及盐膏层蠕变等复杂情况,严重影响了钻井时效和钻井安全。针对这些技术难题,开展了油田井身结构、井身质量、提速潜力、高效钻头等分析与优化,提出了预弯曲钻具高倾角地层井斜控制技术、混合钻头减震提速技术,以及PDC-孕镶块复合钻头高研磨性地层提速技术。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均机械钻速提高50%以上,钻井周期缩短28%。  相似文献   

12.
玉门青西油田窿8井以南区域,存在山前高陡构造,地层倾角大,地层易斜,防斜打快问题突出,上部牛胳套及胳塘沟组地层,深度在1500~2700m,采用常规的钟摆钻具吊打防斜,平均机械钻速只有2.5m/h左右,而采用Power v垂直钻井系统成本太高,使得该区块钻井速度一直得不到突破.通过在Q2-56、Q2-59等井试验不同尺寸的液力推力器,机械钻速平均提高12%以上,同时很好控制了井身质量,为玉门青西上部地层的防斜打快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防斜打快技术一直是限制高陡构造地层快速勘探开发过程的钻井关键技术难题之一.KN1井是部署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呈北东走向的多排断裂构造带的南天山构造域内大型断隆——柯坪断隆的一口预探井.在钻井过程中存在高陡地层倾角大(地层倾角50°~70°)易井斜、地层古老含硅质钻速慢等技术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该井存在的这些技术难题:应用P...  相似文献   

14.
受构造运动影响,南缘山前高陡构造发育,地层沿断裂推覆,中、上部地层倾角大,局部地层接近直立,钻井过程中易造成井斜,钻井参数难以强化,影响整体机械钻速。为了提高钻探效率,在南缘地区H-101井中的二开井段(187~1 792 m)试验应用了ATK-V垂直钻井系统。介绍了ATK-V垂直钻井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技术特点、性能参数,以及该系统在H-101井的应用情况。现场应用结果表明,AKT-V垂直钻井系统稳定性高,质量可靠,井斜控制性能优异,有效解决钻井提速施工中井斜与钻压的矛盾,提速效果明显,可在南缘霍尔果斯背斜区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吝瑞华 《煤炭与化工》2021,44(11):48-50,53
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地热井在上部井段的施工过程中钻遇断层构造,井内多段发生掉块塌孔、大量涌砂、涌水等复杂地质情况,下部井段又遇松软大倾角岩层,给该井的钻探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基于该地热井遇到的复杂地质条件,为顺利完成工程,同时解决类似工程施工难题,展开对香格里拉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地热钻探工艺及方法的研究.通过对施工区内的地质条件了解及分析,结合实际钻探揭露地层,在施工中选用多种钻探工艺方法,相互验证,对比成效,总结施工经验,完成香格里拉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地热钻探工艺及方法研究,为以后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地热钻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长 《西部探矿工程》2008,20(7):100-103
中石化重点井--龙深一井二开钻遇地层属山前构造逆推覆体地层,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地层倾角高达25°~35°,钻进时采用常规的防斜(塔式,钟摆)钻具组合不能有效控制井斜,为保证井身质量,只能采取轻压吊打的方式钻进,钻进中施加钻压仅为40kN,使得机械钻速非常缓慢,钻井周期过长(φ)444.5mm井眼1180m的钻井周期长达99d),钻井成本居高不下,为解决大钻压井斜与轻压吊打钻速慢的矛盾,中石化在本井试验应用预弯曲动力钻具及贝克休斯公司VertiTRak垂直钻井系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罗68区块是渤南油田高压地层区块,该区块油气显示活跃,并且含有硫化氢,在施工时除了要注意防井喷,还要防止硫化氢中毒,该区块油层主要位于沙四段3500m处,地层进入沙四段深部地层,中上部以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质油泥岩为主夹砂岩,下部为褐灰色油泥岩、油页岩、灰色泥岩与灰色砂岩、砾岩,地层可能失稳,井壁有掉块现象.在2900m井段易发生井漏,套管鞋下至2950m左右.三开后地层渗透性强,钻具稍微一静止,会发生钻具粘卡,特别要注意套管鞋处防粘防卡.油层套管下入前必须通好井,搞好井眼处理好泥浆性能.  相似文献   

18.
川南页岩气示范区受地理条件限制,主要采用小井距三维丛式水平井开发。上部地层倾角大,井间距离小,防碰问题突出,石牛栏组地层可钻性差,定向钻速慢。针对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了平台井组轨道优化设计研究,基于浅层预增斜防碰方法,分析了不同预增井斜角下邻井的防碰安全距离、地层自然造斜特性对下部轨迹控制的影响,综合考虑地层特点和施工措施优化了剖面设计的相关参数,形成了"直—微增—稳—增—平"预增斜轨道优化设计方案。预增斜轨道优化技术在川南长宁X-5井进行了应用,有效降低了直井段防碰难度,提高了石牛栏组机械钻速,实现了小井距丛式水平井井眼轨迹的高效控制。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地区丛式井轨道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叠系地层及二叠系煤系地层,存在地层复杂、断层多、岩层倾角变化大、岩层破碎、软硬变化频繁、可钻级差大等特点,该条件下施工常伴随不同程度的漏失、坍塌、掉块、缩径等情况的发生,钻孔防斜、纠斜成为施工中的难题.以巩义金龙热水井施工为例,阐述了在复杂地层中施工千米热水井采取螺杆钻定向纠斜是目前最有效的纠斜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七区位于克拉玛依市以东约30km处,开发构造位置处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乌逆掩断裂带白碱滩段下盘。七区的井全井易斜、地层倾角大、断层多(2~6)、地层分布复杂,单一岩性地层厚度薄,上部450m左右就开始进入石炭系地层,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石炭系厚度达45~500m,且石炭系地层倾角大(5°~50°),井斜控制难度大,全井段地层压力系统紊乱,目的层易漏、易喷,钻井周期长是克拉玛依油田七区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特点,通过优化钻井参数、钻头类型PDC,使用MWD加微弯螺杆复合导向钻井技术,以及防喷、防漏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的优快钻井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大幅度地提高了钻井速度,有效预防了复杂事故的发生,提速效果显著,井身质量也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