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干热河谷旱坡地Ⅰ(罗望子+木豆),Ⅱ(罗望子+木豆+柱花草),Ⅲ(罗望子+象草),Ⅳ(罗望子+自然草被)等4种复合生态农业模式0~40 cm土层水分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主要受自然降水的影响,雨季和旱季差异显著;不同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模式Ⅱ和模式Ⅳ有较强的保水持水能力;在雨水补给不足时,模式Ⅲ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最高,模式Ⅳ最低;土壤水分季节波动模式Ⅳ最小,模式Ⅲ波动最剧烈;雨季,4种模式具良好的层间补水能力,旱季,模式Ⅰ和Ⅱ土层间补水能力最强.总体上看,4种模式对干热河谷旱坡地的土壤水分均有一定的保持能力,但模式Ⅱ的保水持水能力最强,综合效益最好,更利于干热河谷旱坡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坡柳是云南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具有极高的抗干热和耐贫瘠的特点,不同河谷水热条件的差异是否对其抗旱能力和旱生结构产生影响值得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镜技术,运用隶属函数法,对金沙江河谷、元江河谷和澜沧江河谷坡柳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表明:3个河谷坡柳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存在差异,下表皮细胞厚度、角质层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SR)指标表现为元江河谷抗旱能力最强,体现了温度对坡柳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叶片厚度、上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指标表现为金沙江河谷抗旱能力最强,体现了干旱程度对坡柳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合解剖结构,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各居群坡柳的旱生能力强弱依次为:金沙江河谷>元江河谷>澜沧江河谷,这与三个河谷的干燥度基本一致.分析发现干热河谷坡柳的旱生结构与西北地区典型旱生植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植物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是植物逆境适应能力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监测植物叶水势和光合作用,探讨了干热河谷3个主要植被恢复树种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性时空变化规律的灌溉效应。结果表明:灌溉能有效地提高供试树种在3月干季和5月干热季时的叶水势,能显著减轻或解除木豆、大叶相思和印楝在干季或干热季节所受到的光合抑制,发现灌溉效应在干热季节更为显著。灌溉有利于干热河谷逆境条件下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4.
干热河谷坡地果园灌溉覆盖方式的抗旱节水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坡地青枣果园设置裸地漫灌,直沟和目字沟埋草沟灌,地面秸秆、生物覆盖浸灌以及直沟埋草沟灌加地面秸秆覆盖等6种灌水疆盖实验,研究干热河谷坡地果园覆盖灌水方式的抗旱节水效应,筛选适宜的节水抗旱灌溉技术.结果表明:土壤保水、蓄水能力表现为覆盖漫灌高干开沟埋革沟灌,显著高于裸地漫灌.灌溉水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则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木棉科的许多植物在热带雨林的湿润气候和极端干旱的干热河谷环境下均能长成高达30m以上的大乔木,其水分传输相关的解剖结构值得研究,且不同种间树高和树体大小也存在差异。为揭示这种情况与水分传输结构的相关性。文中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镜技术,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干热河谷木棉(Bombax ceiba)、长果木棉(Bombax insigne)和吉贝(Ceiba pentandra)三种植物根茎叶进行解剖比较观察,探索水分传输结构与植物抗旱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大小形态间存在明显差异,长果木棉叶片显著大于木棉和吉贝。长果木棉中柱鞘细胞分化能力较木棉和吉贝高,长果木棉根木质部面积占横切面积比率的55.24%,木棉和吉贝分别为13.43%和27.21%。长果木棉和木棉茎皮层细胞高度肉质化,且木棉皮层中存在大量腺体。长果木棉叶片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达99.30%,木棉和吉贝分别为64.93%和47.59%。吉贝海绵组织厚度最大为78.69 um,分别是长果木棉和木棉的1.30倍和1.77倍。长果木棉主叶脉维管束呈半圆形,木棉和吉贝形成"V"字形。经测定根茎叶27个指标中有13个指标种间差异显著,可作为评定的理想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三种木棉科植物的抗旱能力为长果木棉>木棉>吉贝,这与干热河谷三者的树高和树体大小的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对柳枝稷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柳枝稷的抗旱性,利用盆栽试验针对柳枝稷在干旱胁迫处理下的生长与生理特性开展试验.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柳枝稷的生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显著降低,根冠比显著增加;2)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光合-光强响应曲线特征参数都显著降低;3)主要渗透性物质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浓度显著增加,抗氧化系统相关酶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柳枝稷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一定程度上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不利环境.并采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Alamo和Kanlow两个抗旱能力强的柳枝稷品种.为柳枝稷在干旱、半干旱边际土地的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区界定-风险源分析-风险受体分析-风险暴露分析-风险危害分析-风险综合评价的框架内,评估了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的生态风险,并对风险容忍度分析-风险决策-抗风险措施实施策略等进行了讨论分析。扎囊县综合生态风险沿雅鲁藏布江呈现对称型分布,并由河谷农业区向高山牧业区逐渐降低;各亚区的主要风险源对风险受体的危害强度差异较大,干旱是共同的风险源,造成的农牧业生产损失最为严重;抗风险措施主要有在河谷地带采取工程措施以提高抗旱、防洪和固沙能力,在半山台地加强治理居民点及交通沿线的山地灾害,在多雹区进行人工消雹;在高寒牧区向牧民传播风险知识,以加强其风险意识,提高规避风险和灾后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8.
燕麦根际有机磷细菌的分离及其有关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蒙古四子王旗燕麦根际土壤分离获得5株具有解磷能力的细菌,从中筛选出2个解磷能力相对较强的菌株,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并比较了不同碳源、盐浓度、pH等环境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菌株特别是YM-2具有较强的耐盐性;适宜生长的介质pH为中性偏碱性;葡萄糖是最好的碳源.随着有机磷细菌的生长繁殖,介质pH会逐渐降低,泌酸以及耐盐等特性对改善种植于盐渍化土壤的燕麦磷营养极为有利,因此从燕麦根际得到的2株有机磷细菌(YM-2,YM-4)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新平县元江干热河谷地区5个村寨的调查数据,从自然环境与生计资本两方面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户的生计策略受到当地气候环境与生计资本的双重影响。为了适应干热河谷的气候环境,农户大都选择以种植多季节蔬菜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以及周边打工相结合的生计策略。农户的各类生计资本中自然资本指数最高,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居中,社会资本指数最低。生计资本决定着农户生计类型,其中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较多的家庭往往从事以农为主型生计,而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较多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农为主型生计。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下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叶片气孔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火棉胶印膜法,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叶片气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水分胁迫的大豆叶片气孔密度增加,气孔开口大小和单位叶面积气孔相对面积减小.但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间表现不同,气孔密度变化幅度大小顺序依次为:弱抗品种(A3)>中抗品种(A2)>抗旱品种(A1),调节气孔开张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抗旱品种(A1)>中抗品种(A2)>弱抗品种(A3).  相似文献   

11.
对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含量为11.42±2.84mg/kg,高于中国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它重金属,高达2346.57,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性;而Zn、Cr和Cu只显示出轻微的生态危害性,故Cd是导致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室内模拟沉积物经历好氧和厌氧等环境条件下,并用EDTA铵盐溶液单一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分别研究了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Zn、Cr和Cu等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Cd的形态分布特征变化最为明显,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Cd含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上升至52.15%;用EDTA单一提取法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效态Cd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在好氧处置后最高,达30.37%;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沉积物中Cd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较高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河畔胡杨样枝的年轮分析,结果表明:第3次应急输水后,喀尔达依断面胡杨的横向响应范围达到离河1 000 m;应急输水后不同断面、不同离河距离,地下水埋深梯度、过水时间梯度随着离河道和大西海子水库距离增加,胡杨生长量减少;输水量大的年份胡杨生长量明显大于输水量少的年份,在相同输水量和输水时间前提下,春秋季持续输水对胡杨生长恢复效果要优于夏秋季输水;在持续输水后,胡杨生长量增长幅度减小,其大小逐步趋于近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长时间平衡单箱型模式原理 ,结合兰州市城区特有的地形及气候背景 ,利用 1 989年和 2 0 0 0年兰州市采暖期大气污染源调查资料 ,对兰州市城区采暖期SO2 、NO2 允许排放量进行了模式预测 ,并和实际排放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通过近十年的环境治理 ,全城区SO2 削减率从 30 .5 %下降到 1 4.6% ;城关区由 2 3.5 %下降到 6.2 % ;西固区由 5 7.7%下降到 48.1 %。NO2 削减率呈上升趋势 ,全城区削减率由 9.2 %上升到了 38.9% ,特别是西固区由60 .8%上升到 73.3% ,说明兰州市除了要继续削减SO2 排放量外 ,还要加大对NO2 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中下游农户能流分析及生态经济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流分析和分形理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农户作为“分形元” ,以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 4 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 ,在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基础上 ,对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分形研究 ,结果表明 :(1) 5类农户从总体上都显现生产经营结构单调 ,能量利用和转化链条短 ;牲畜养殖是唯一的次级生产系统 ,能量转化率低 ,增效不明显。 (2 )农田亚系统是农户生产力的主体 ,棉花生产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仍将是农户的支柱产业。 (3)基于农户分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生态效益高 ,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也高 ,反之亦然。农户生产系统总体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特点及衰败成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近50年来塔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廓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河下游绿色走廓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特点,认为绿色走廓衰败主要有5个主要因素:绿色走廓自然生命过程的衰退;新生幼林发生和发育原生机制的中断;土壤盐分的累积和增加;水分条件持续恶化;人类开垦荒地、滥伐、滥控等行为。通过成因分析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下游绿色走廓的特点及其衰败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游绿色走廓衰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 对病原菌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 通过形态学特征?ITS rDNA?β-tubulin及EF-1α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芳香镰刀菌F.redolens?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 对病原菌进行了室内药剂筛选, 表明8种药剂中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3%戊唑醇悬浮剂对病原菌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处理第6天, EC50均不超过0.7 mg/L?对两种病原菌防效最好的药剂是戊唑醇, EC50分别为0.107?0.169 mg/L?这两种药剂可以选择应用于平贝母生产来防治茎腐病?  相似文献   

18.
苦瓜枯萎病病残体上病菌的存活力及其传病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表、田边草丛和室内纸盒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的苦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rdicae Sun & Huang),次年均有传病作用;在稻田水中和稻田泥下5~10 cm处的病菌,3 个月内失去传病力;菜土地下5~10 cm处的病菌,经6~12个月也相继失去传病力,菜地土表和田边草丛中的则需12~18个月失去存活力。木霉可加速病残体上病菌的死亡。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体培养基悬浮培养的方法,研究4种不同激素培养基对银柴胡悬浮细胞的生长特性及营养物质的代谢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到16 d时,M4处理(MS 6-BA 0.5 mg/L 2,4-D0.5 mg/L NAA 0.5mg/L)的细胞鲜重、干重、细胞数目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M4处理的可溶性糖的含量在16 d时处于最低水平;M4处理的电导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均高于其他处理;培养到4 d时各处理的磷已消耗60%以上,表明磷是银柴胡细胞生长的限制性因子;硝态氮的吸收主要集中在4 d以后。  相似文献   

20.
环青海湖区沙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 16 95 .12km2 ,根据其分布特点分为潜在沙漠化土地、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和严重沙漠化土地 4个等级。研究了沙漠化发展趋势、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 ,针对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危害特点提出了防治原则和目标、综合防治方案、防治工程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