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状态影响因素及非药物干预策略.方法:将已病理确诊拟行手术治疗的15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8例)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围手术期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接受团体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的序惯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同时利用简单问卷方式进行精神健康影响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均分无统计学差异.序惯心理干预后,术前1d,术后5d干预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人数与患者的年龄呈反比关系,但与是否施加干预无相关(P=0.943);患者对病情的了解程度、手术的恐惧感、手术根治的效果、经济负担状况、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术后生活质量、就业和工作前途的担忧等8项因素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给与序惯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抑郁及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临床干预疗效。方法对11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 SCL-90心理自评量表,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是否自付费用等相关因素调查,筛选出伴有抑郁、焦虑症状和抑郁、焦虑评分≥2分的患者作为试验组,而其他未表现明显抑郁、焦虑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相关影响因素下的 SCL-90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 SCL-90评分上,试验组性别、文化程度和是否自付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性别、文化程度和是否自付费用是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佟勤红  王银娣 《甘肃医药》2013,(11):854-856
目的:调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行PTCA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在手术前后,采用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探求影响PCI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的因素.并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系统的心理干预、治疗和术前术后心理指导.结果:发现PTCA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发生率94.6%,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家庭关系,是影响其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心理干预与治疗与否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多种因素均可导致PTCA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的症状,所以术前系统的心理干预及治疗对改善此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先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19-1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伴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慢性乙型肝炎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辅以休息、补充维生素、合理营养等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追踪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抗病毒的依从性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3个月后,心理干预组的抗病毒依从性和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1,5.35,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伴抑郁焦虑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予以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病程、预后与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干预研究.方法:选自2006-01~2009-07包钢三医院心内科急性冠脉综合征伴焦虑抑郁住院病人139例.根据诊断分为UAP组和AMI组,采用心理CT分析系统进行诊断分析,组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进行临床心理干预治疗同时及药物治疗,给予阿普唑仑0.4mg (1-1-2)口服(早、午各服一片,晚服二片),或阿普唑仑(剂量同前)+ 文拉法辛75mg/d口服,疗程10d.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结果:相应临床干预对其认知行为、hs-CRP、心率变异性、睡眠障碍、住院天数、重返工作等情况具有明显影响.结论:ACS病人是否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状态与自身多因素相关,相应干预对该类病人病程、预后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策,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选择心脏中心行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96例。在手术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确定影响该类患者焦虑、抑郁的因素,并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两组进行相同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结果:96例行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职业、婚姻和经济情况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对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纯心理干预与心理联合药物干预这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永久性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选择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共183例,分成两组:对照组91例和研究组92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患者进行评定,数据由精神科专业医师结合心理测试综合软件系统进行判断。首次评定时间为术后第1周,先分别计算出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对照组患者视病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社会和家庭心理支持等);研究组在采取心理干预的同时,加用帕罗西汀常规剂量20 mg/d,1次/d。两组患者持续随访3个月后行第二次评定,并计算出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临床有效率、临床治愈率(减分率≥25%为临床有效,减分率≥75%为临床痊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以及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发病率、临床有效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比对照组临床效果更佳,治愈率更高(P<0.01)。结论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躯体化障碍以焦虑和抑郁为主,单纯心理干预有一定疗效,但心理干预联合相关药物治疗疗效更好,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患病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19年11月—2020年1月蚌埠市社区医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87例T2DM患者进行医学病历资料回顾和结构化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和健康数据。采用HADS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共有效完成HADS量表201例,其中焦虑抑郁组93例,非焦虑抑郁组108例,分析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婚姻、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发症等]。  结果  201例T2DM患者中,焦虑抑郁发生率为46.3%,病程、HbA1c、并发症和合并症的个数与焦虑抑郁的发生相关(均P <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病程、HbA1c和糖尿病肾病等是焦虑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高,心理状态较差,受病程、糖尿病并发症个数、合并症个数及HbA1c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症状、SAS、SDS评分,探讨心理干预对FD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筛选出FD伴焦虑抑郁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除药物治疗外无其它治疗,观察组87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干预后FD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0.05),SAS、SDS评分显著降低,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症状积分与SAS、SDS积分呈明显的直线正相关。结论焦虑抑郁水平和FD症状显著相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为调查对象,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每位受检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的一般状况及临床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相对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在年龄、病程、DM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HO、尿UMA、是否存在抑郁、焦虑、是否合并DM视网膜病变、DM周围神经病变以及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是否坚持运动等方面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共6个变量进入方程:年龄、抑郁、HbA1C、CHO、DM视网膜病变、是否坚持运动。结论:年龄、抑郁、血糖控制不好、高胆固醇、并发DM视网膜病变均是T2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峰持运动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病(diabetic foot,DF)患者的心理状况、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MQLS)对80例糖尿病足病患者(研究组)和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心理状况,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DF患者的HAMD、HAMA及SDSS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SRS和DMQL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F患者存在较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社会支持差,社会功能缺陷明显,生活质量差,在躯体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彭莉  马俊花  尤文  席倩 《河北医学》2014,(5):723-726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4( DDP-4)抑制剂(维格列汀片)对2型糖尿病( T2DM)患者尿液、血清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将10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以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1500mg/d控糖治疗,观察组在使用二甲双胍1000mg/d的基础上口服维格列汀片100mg/d,治疗24周。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OMA-B细胞功能、血尿淀粉酶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低血糖症的发生频次。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 HbAlc)、空腹血糖( FPG)均较基线水平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FIN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MA-B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频次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液及血清淀粉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维格列汀片能有效改善T2MD患者胰岛细胞功能,而不增加患者尿液、血清淀粉酶水平,不引起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2CRP)水平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患者60例,分为糖尿病斑块组30例(超声检查颈内动脉见斑块)和糖尿病非斑块组30例(超声检查颈内动脉未见斑块),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2CRP。结果:糖尿病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患者的FPG、HbAlc、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DL—C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的hs2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hs2CRP水平高于非斑块组,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s2CRP与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在老年T2DM颈动脉硬化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8例和治疗组108例,两组患者均按饮食要求,固定每日总热量摄入,并固定运动量,同时采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代胰降糖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AI)。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6%,治疗组为74.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HbAlc,FINS,IAI,TG,TC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HDL—C水平均有升高,治疗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代胰降糖方联合西药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并观察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9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为期8周的药物和心理综合干预,再进行复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经8周综合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分别由(47.35±8.7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将80例T2DM患者根据其肾功能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各40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胱抑素C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T2DM患者CysC与HbA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异常组患者的CysC与HbAlc水平也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在T2DM患者中,CysC与HbAIc呈正相关(r=0.39)。结论CysC与HbAlc作为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开郁清热降浊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降糖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阳性药物(二甲双胍)平行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受试病例122例,其中开郁清热降浊方组(研究组)61例,二甲双胍组(对照组)61例,疗程12w。观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BG)及其变化。结果:研究组4w、8w、12w的FBG、P2BG,12w的HbAlc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各指标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郁清热降浊方疗效与二甲双胍相当,可推荐作为临床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不同血糖水平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以及对老年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意义。方法: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A(FBG〈7.0mmol/L,PBG〈10mmol/L,HbAlc〈7%)、B(FBG〈7.0mmol/L,PBG≥10mmol/L,HbAlc〈7%)、C(FBG≥7.0 mmol/L,PBG〈10 mmol/L,HbAlc≥7%)、D(FBG〈7.0 mmol/L,PBG≥10mmol/L,HbAlc≥7%)4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5组人群血清Cys C水平,分析老年T2DM患者血糖水平与血清Cys C水平的相关性;并根据老年T2DM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与非早期糖尿病肾病组(非EDN组),对比两组血清Cys C水平,并分析老年T2DM患者UAER与血清Cys 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4组老年T2DM患者血清Cys 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B、C组明显低于D组,A、B组低于C组,A组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724,P〈0.01);EDN组UAER及血清Cys C均高于非ED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与UAER呈正相关(r=0.337,P〈0.05)。结论:随着老年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增高,血清Cys C的表达逐渐增加,同时通过血清Cys C的检测,能够对患者发生EDN的风险或可能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