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患者 ,女 ,4 5岁 ,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晚期于 2 0 0 2年 3月 2 5日在我院行尸体肾移植术。右下腹弧行切口 ,腹膜外钝性游离 ,显露右髂窝 ,移植肾静脉、动脉分别与受者髂外静脉、髂内动脉端侧吻合和端端吻合 ,吻合血管时间 2 5min ,开放血流 2min后有尿液流出 ,将移植肾放入右髂窝内。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顺利。第 4d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术后第 1d ,患者觉右下肢麻木 ,活动受限 ,体检发现右股前内侧直到膝及小腿前内侧皮肤感觉明显减退 ,屈髋肌群及股四头肌张力明显降低 ,右髋呈外展、外旋位 ,大腿不能曲 ,小腿不能伸直 ,右髋肌群及股四… 相似文献
2.
3.
我院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4月 ,共施行肾移植术 46例次。术后发生股神经功能障碍 3例 ,报告如下。例 1,男 ,38岁。肾移植术中肾静脉与左髂外静脉端侧吻合 ,肾动脉与左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术后用环孢素A(CsA) +霉酚酸酯 (MMF) +泼尼松 (Pred)抗排斥治疗。术后出现手术侧左髋关节和膝关节屈伸功能重度障碍 ,股四头肌肌力 0级 ;左膝腱反射消失 ;大腿前外侧及膝关节皮肤感觉麻木 ,股四头肌逐渐萎缩。针灸、局部热敷治疗 6个月后 ,左髋关节和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 ,皮肤麻木感觉消失。例 2 ,女 ,35岁。术中肾静脉与右髂外静脉端侧…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受者并发结核病的临床诊治体会: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预防肾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结核病,提高诊治结核病的水平,报告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病患者,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此类患者结核病的发病特点、诊断与防治体会进行了探讨,认为肾移植患者具有免疫力低下、症状不典型、肺外结核多、易地全身播散、多重感染率高、肝脏负担重等临床特点。PCR、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素试验及X线检查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采用短程化疗法及预防多耐药性结核杆菌对防治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病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受者并发Kaposi肉瘤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移植型Kaposi肉瘤的发病率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73例肾移植受者中4例Kaposi肉瘤的发生情况和诊治经过。结果:肾移植术后Kaposi肉瘤发生率为0.52%,占同期发生的各类肿瘤的36.4%,发生时间分别为移植术后3、7、14和21个月,首发症状为咽喉痛、咽部异物感伴吞咽困难者2例,双下肢对称性多发紫红色斑丘疹并下肢水肿者2例,均经病理检查而确诊;治愈2例。结论: 相似文献
6.
7.
由于肾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 ,所以继发感染是肾移植的常见并发症 ,且有很高的死亡率 ,其中结核感染的诊断较为困难。 1989年 1月至 1999年 1月我科共遇到 13例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一、资料与方法13例中 ,男 10例 ,女 3例 ,年龄 32~ 5 1岁 ,平均 39.5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炎尿毒症 ,3例术前有结核病史。移植前均接受血液透析 ,透析时间 1.5~4.5年。结核感染发生于术后 2个月~ 4年 ,平均 6 .5个月 ,临床表现均有发热 ,发热 38.1~ 42℃ ,以驰张热为主要热型。入院前发热持续 17~ 41d ,伴咳嗽 8例 ,咳痰 4例 ,呼吸困难 2例 ,肺部…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后并发恶性肿瘤六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使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我院自1978年8月至1994年12月的517例肾移植患者中,有6例发生恶性肿瘤,发生率1.2%。6例患者中,男3例,女3例。年龄35~49岁。移植前诊断均为慢性肾炎、尿毒症。术前均行血液透析。术后应用硫晔瞟吟(Aza)和泼尼松(Pred)二联用药2例,应用环抱素A(CsA)、Aza和Pred三联用药《例。移植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6例中发生膀航移行细胞癌2例,大脑网状细胞肉瘤、面部皮肤鳞癌、福主肾透明细胞癌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各1例。移植后诊断恶性肿瘤的时间为术后4个月~10年,平均…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30岁。肾移植前即有十二指肠溃疡 ,应用抑制胃酸、保护胃肠粘膜药物 ,平素无胃肠道症状 ,大便潜血试验阴性。血液透析 8个月后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术前 1d将口服制酸剂改为奥美拉唑 4 0mg静脉滴注 ,并口服蒙脱石 5mg ,每天 3次。手术当日应用甲泼尼龙 1.3g ,术后 4d共用1.4 g。环孢素A自肾功能恢复正常 (术后 36h)开始服用 ,7mg·kg-1·d-1,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术后第 5d口服泼尼松 ,80mg/d ,每日减 10mg。术后第 9d进食香蕉后突发左下腹痛 ,随即转为脐周疼痛 ,体温37.6℃ ,腹肌紧张 ,压痛、反跳痛明显…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并发鼻中隔脓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性 ,2 0 0 1年 8月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期 ,于同年 9月 2 1日行肾移植术。术后常规给予抗排斥 ,抗感染治疗 ,尿量逐渐增加 ,血压平稳。同年 11月 5日患者自觉鼻阻、呼吸不畅 ,经对症治疗无好转 ,鼻阻逐渐加重。于11月 13日请耳鼻喉科会诊 ,诊断为鼻中隔脓肿。 11月 14日在局麻下行鼻中隔脓肿切开引流术 ,术中先抽吸脓液留做培养 ,切开鼻中隔 ,流出黑褐色脓液 ,有恶臭 ,双侧中隔粘软骨膜肿胀增厚 ,较正常厚约 4~ 5倍 ,中隔软骨大部分被腐蚀吸收 ,仅少量在骨交界处残留 ,有肉芽组织增生 ,将中隔病变组织彻底刮除 ,并留送病…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的处理(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再灌注处理方法。方法:对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4例,分别采用离断肾动、静脉,离体灌注或切开肾静脉,离断肾动脉,原位灌注和肾动脉再与髂内动脉吻合方法处理。结果:4例患者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15个月,每天尿量1500~3000ml,血肌酐均在正常范围,高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在排除超急排斥原因后,原因未明或不能迅速纠正,应果断重新吻合血管,行移植肾再灌注。为防止髂外动脉成角导致移植肾缺血,髂外动脉不宜游离过长,以4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并发尿路上皮肿瘤(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6年间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资料25例.就患者性别、移植时年龄、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原发病、移植后肿瘤发生的时间、临床症状、肿瘤发生部位及转归等项目进行临床分析.所有病例移植前均排除肿瘤.肿瘤均经影像学和膀胱镜等检查方法诊断.2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1/3并辅以局部灌注化疗.结果 本组25例患者中男4例,女21例;移植时患者平均年龄55.1岁;原发病为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患者19例;术后发生肿瘤的时间距肾移植时间平均26个月;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25例,反复泌尿系感染10例,肾盂输尿管积水者12例;肿瘤为多发者22例;移植肾同侧有上尿路肿瘤者16例;3例行姑息性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分别于发现肿瘤5个月、6个月及8个月后死亡,22例手术治疗患者已随访2~7年,18例肿瘤复发,再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免疫抑制剂减量期间均未出现急性排斥,肾功能正常.结论 本组显示慢性间质性肾炎导致肾功能衰竭的肾移植患者和女性肾移植患者易发生移植后尿路上皮肿瘤;血尿、泌尿系感染和肾盂积水是常见的症状,多发性和易复发性是另一临床特点;移植肾同侧上尿路较对侧好发肿瘤.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后硫唑嘌呤毒性反应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肾移植术后采用三联药物治疗出现硫唑嘌呤(Aza)毒性反应情况,分析了1985年以后施行肾移植而出现Aza毒性反应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环孢素A、Aza和尼松联合治疗,结果28例发生肝功能损害,15例发生白细胞减少(<3×109/L)。28例肝功能损害者中,单纯Aza肝中毒6例(21.4%),伴环孢素A血浓度升高9例(32.1%),伴肝炎标志物阳性12例(42.9%)。认为Aza所致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为71.4%,值得注意;对有严重Aza毒性反应者,推荐用环磷酰胺来替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在亲属。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2例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的供受体均随访3~12个月,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均较顺利,手术时间(气腹时间)为(65±16)min,术中出血约(110±40)ml,供肾热缺血时间(107±34)sec。肾移植术中血管开放后供肾均泌尿,未出现排斥反应及与操作技术相关的并发症。供者术后7d伤口拆线后出院。22例受者中有1例出现肾功能恢复延迟,术后2周恢复正常,其余21例术后7天血清肌酐恢复正常。1例术后2个月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甲强龙冲击治疗3天后治愈。结论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肾功能等优势,能促进亲属肾移植的开展,增加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肾损伤的诊疗水平。方法分析185例肾损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献讨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B超检查128例,105例有异常表现(8296),IVU检查阳性56/72例(77.8%),CT检查阳性68/68例(100%),非手术治愈156例(84.3%),手术治愈24例(13%),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2例(1.1%)。结论B超检查快速安全无损伤,可初步判断肾损伤情况,CT检查准确率高,并能同时了解其他脏器损伤的程度,治疗取决于肾损伤的程度,保守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肾癌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62例行手术治疗,根治性肾切除46例,单纯性肾切除16例,6例因其他原因未做手术;随访5个月~9年6个月,生存5年以上27例,19例生存5个月~4年3个月.10例于6个月~2年4个月死亡,其中肉瘤样癌4例均于1年内死亡。结论:术前诊断肾癌的敏感方法为B超、CT和MRI,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7.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8例均作影像学检查,IVU示患侧肾脏外形增大;CT示患侧肾脏有类圆形,界限清楚,中心有肿瘤坏死引起的代密度灶。8例患者均接受肾癌根治术,其中2例经腹腔途径,6例经11肋间切口。结果:随访4-60个月。除1例于术后13个月死于颅内转移外,其余均生存。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是较罕见的肾细胞肿瘤,其形态学和遗传学与非乳头状肾细胞癌有明显不同;其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典型病理检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8.
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132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总结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32例闭合性肾损伤的临床资料性分析。结果:132例闭合性肾损伤中,肾挫伤96例,肾裂伤21例,肾粉碎伤15例,并发伤36例。血尿、腰部疼痛是主要的临床症状。保守治疗87例,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6例,手术治疗39例。死亡6例。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诊断肾损伤的有效方法。迅速而准确的伤情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是治疗闭合性肾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Renato Galzio Danilo Lucantoni Massimo Zenobii Luigi Cristuib-Grizzi Antonio Gadaleta Elisabetta Caffagni 《Surgical neurology》1983,20(3):254-257
Two cases of femoral neuropathy caused by iliacus hematoma occurring during anticoagulant therapy are described.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 clinical picture of this particular pathology are discussed and the necessity of early surgical decompression is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20.
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治(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2例肾嗜酸细胞瘤,结合文献资料复习讨论。结果:8例肿瘤行肾癌根治性切除,1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随访5个月~6年,均无转移或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瘤系肾脏的良性倾向肿瘤,瘤体中心区星形瘢痕是本病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术前诊断较困难,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治疗以保肾丁术首选,但应密切随访,因为本病易并发肾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