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芍药甘草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第68条,原用于治疗太阳病发汗后不解致阴阳两虚之证。刘定西老中医用本方治疗寒痹,屡用屡验,现简介如下。治疗方药芍药(赤芍或白芍或二者同用)5~30g,甘草15~30g,附子9~60g(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用量)。水煎服,日1剂。应用原方效果最佳,如恶寒疼痛较剧者,可重用附子,温经散寒止痛;久病体弱,全身状况较差者,可加大芍药、甘草用量,益阴扶正;胃纳欠佳,舌苔厚腻者,酌减芍药、甘草用量,以防敛邪腻胃。只要辨证准确,常可一剂减,三五剂而愈,重者亦不过十数剂。  相似文献   

2.
有鉴于《伤寒论》芍药甘草附子汤的相关条文过于简略,不能有效地指导该方剂的临床拓展运用的现状,故笔者试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眼光,以卫气的生理特性、源流及其与肾中阳气相互滋生的关系为主要着力点,围绕《伤寒论》相关条文,试从该方剂的药味、药物剂量等方面来分析芍药甘草附子汤的方义,以期拓宽临床运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中太阳病篇。笔者通过查阅近二十年的文献报道,发现经方芍药甘草附子汤皆以临床辨证为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的多种疼痛类疾病。通过查阅古代医家的文献,从传统中医思维观点出发结合临床观察,以伏火说及圆运动理论为基础提出芍药甘草附子汤辨证论治的新视角,为临床论治痤疮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芍药甘草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以复其阳,其脚自伸"。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笔者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临床应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56例,取得  相似文献   

5.
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附子汤与芍药甘草汤合用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扭体法、热板法和二甲苯致炎法分别检测附子汤、芍药甘草汤及二者合用对小鼠的镇痛率、对痛域提高的百分率和肿胀抑制率。结果 :附子汤与芍约甘草汤合用有镇痛、抗炎作用 ,且强于二方单用。结论 :附子汤与芍药甘草汤合用可使其镇痛、抗炎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6.
加味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0年以来,笔者应用加味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者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3~35岁28例,36~50岁8例,病程最长者10个月,最短者1天。36例患者均经X线腰椎摄片,排除继发因素。 [治疗方法]加味芍药甘草附子汤:白芍30g,生甘草15g,附子12g,桂枝15g,当归25g,熟地黄15g,菟丝子30g,延胡索15g,全蝎6g,牛膝30g。水煎服,每日1剂。  相似文献   

7.
涂东明 《山西中医》1997,13(3):33-34
芍药甘草附子汤的临床应用体会河南省安阳市中医药学校(455000)涂东明关键词芍药甘草附子汤痛证肌痉挛多年来,笔者在临证中用《伤寒论》方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多种急性痛证,均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兹举验案3则,并略陈管见如下。例1痛经苏某,21岁,学生,1...  相似文献   

8.
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镇痛抗炎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镇痛抗炎作用比较研究邱明义,曹远礼,俞良栋,李波(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均为《伤寒论》之方,三方均有止痛之功。为了验证三方的镇痛作用,特作如下有关实验。1实验材料1.1药物附子汤(附...  相似文献   

9.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腰腿痛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广社 《河南中医》2008,28(9):49-49
腰腿痛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患之一,临床表现大多以怕冷疼痛为主,得热则舒。因此本病多与阳气不足或气血虚弱有关。笔者运用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腰腿痛8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86例中,男41例,女45例;年龄20~40岁24例,41~70岁62例;病程1月~1 a 56例,  相似文献   

10.
笔者用二方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5人,女5人,最大年龄60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者6个月,最短者20天。其中20~30天15人,1个月~3个月13人,3个月以上2人。全部病例均符合坐骨神经痛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大黄10~30g,黑附片10~30g(先煎),细辛10~20g,白芍15~60g,甘草15~45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在治疗中,除部分病人初期间断应用镇静止痛剂外,停用其它中西药。10天为一疗程。疗效标准与结果①基本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随访半年未复发者20人;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尚感轻微不适者5人;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好转、劳累后仍感患肢胀痛者3人;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变者12人,总有效率93.3%。  相似文献   

11.
董菊萍  李艳存 《中医杂志》2003,44(Z2):121-122
芍药甘草附子汤源于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原为治疗发汗后阴阳两虚证而设,今吾将其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机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为痛痹、着痹的患者运用大黄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大黄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60例。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10例,显效2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结论:大黄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坐骨神经痛,具有良好临床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试用芍药甘草汤(酒白芍30g、炙甘草12克,煎成药汁250ml)治疗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疗效。胡某,女,45岁。1986年7月14日因右侧三叉神经疼痛剧烈不能进食来诊。先用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后疼痛暂时缓解,2小时后疼痛又发,较前更剧,表情痛苦,痛如针刺,呈阵发性闪电样疼痛。试用芍药甘草汤,每半小时口服10ml,1小时后疼痛减轻,2小时后疼痛明显减轻,精神好转,能进饮食,8小时后再服1剂,服3剂疼痛完全消失,诸症改善。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4.
芍药甘草汤治疗便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论》治疗太阳病发汗不当,阴液受伤而致脚挛急、不得伸之名方。具有酸甘化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据药理和临床验证:对横纹肌、骨髂肌、腓肠肌、臂肌、面肌和平滑肌挛急,不管是中枢性的,或末稍性的,均有镇静、止痛作用。该方不仅对体表性的躯体和四肢的平滑肌挛急有效,就对深在的平滑肌性的脏器。如胃、肠、胆囊、输卵管、子宫、膀胱、尿道、或血管等。也能缓解其挛急,制止其疼痛,但治疗便秘,尚未有临床报到和记载。笔者根据傅德华老中医经验,用芍药甘草汤,治疗126例便秘,效果满意。 1.处方:芍药甘草汤。生白芍24~60g,甘草  相似文献   

15.
芍药甘草汤原为阳虚液耗所致脚挛急而设。近代研究认为该方对平滑肌、横纹肌痉挛皆有舒解作用。近年来杨作梅老中医在《临证录》中,把芍药同大黄并列为攻下损胃之药,而认为芍药具有泻下作用。以芍药甘草汤验于临床,泻下作用缓和而可靠。以后续有验证报导。唯芍药用量宜重。  相似文献   

16.
芍药甘草汤治疗胆绞痛李为民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50002)近年来,笔者随家父李鲤主任医师临证学医,常见其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胆绞痛获效。胆绞痛多发于胆石症患者,由于精神受刺激或感寒、受热或食油腻食物及体力活动过度所诱发,亦可在用药排石的过程中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女,37岁。1985年4月3日诊。患偏头痛已有五、六年。某医院确诊为血管性头痛,迭经中西药治疗不愈,每年发作八、九次。刻诊:左侧头痛隐隐,头晕目眩,心悸少寐,面色咣白,唇舌色淡,脉细而弱。血压17.3/  相似文献   

18.
芍药甘草汤治疗幽门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甘草汤治疗幽门梗阻436700湖北省英山县医院舒鸿飞刘某,男,27岁。农民。1994年5月27日初诊。由饮食不节而致呕吐已4天,现不能进食,食则呕吐,伴胃脘胀满,时暧酸腐之气,自觉胃内有烧灼感,时有抽搐,大便已4日未行,因治疗无效,而来求诊。经钡...  相似文献   

19.
芍药甘草附子汤是《伤寒论》中存在争议的方药之一,王叔和疑此方非张仲景方.芍药甘草附子汤所治病机为患者素体营血亏损,若以辛温发汗法解表,汗伤营血阳气.误汗后肝阴亏损、阴损及阳、肾阳虚衰,在肝营血不足,在肾阳气虚衰.芍药甘草附子汤中附子和白芍二药一阴一阳,附子温肾阳,白芍补肝阴,甘草甘平安中,取调和之意,附子、甘草辛甘化阳...  相似文献   

20.
许××,女,32岁。1988年8月3日诊。双侧膝关节及足关节疼痛,行走不便半年余,曾在某医院以风湿病用较大剂量的强地松、炎痛喜康等药治疗,一度好转,但停药不久感寒再发,又用强地松缓解,以至不能停药。刻诊:双膝及足关节冷痛以膝关节为甚,屈伸不利,微恶风寒,局部皮色正常,类风湿因子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