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陈旭东 《海南医学》2011,22(21):12-14
目的探讨社区慢病管理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10月我中心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社区慢病管理。比较两组主观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主观症状评分中疼痛症状、排尿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CPS1总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干预后WHOQOL-BREF生活质量评价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慢病管理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能明显缓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以中药前列康复汤(熟地、巴戟天、仙灵脾、败酱草、鱼腥草、蒲公英、川芎、丹参、黄柏等)基本方并加减,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及维生素E药物,分两组对比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3例,观察临床症状、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及最大尿流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CPSI及最大尿流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各项指标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联合LEEP组(研究组)和LEEP组(对照组)各50例,分别予心理干预联合LEEP和LEEP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症状自评量表(SA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感染率及阴道排液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与对照组的8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愈率为84.00%与对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8周创面愈合率84%与对照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阴道排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两组的SAS、SD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优于单用LEEP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彩超监测热疗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0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热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总有效率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1)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n=35)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每周1次,16周为一疗程。于入组时、16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0.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行为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情绪的疗效影响。方法:对8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并对干预组(40例)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及降压药物的综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情绪症状及降压疗效。结果:1.治疗后干预组、对照组降压显效率分别为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P〈0.05);2.干预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焦虑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1;t=4.29,P〈0.05);3.治疗后干预组对比对照组焦虑得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1);4.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对照均有显著下降(P〈0.01);5.治疗后干预组对比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有显著下降(t=4.25,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常规降压治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心理状态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为分两组,对照组(n=31)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n=35)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每周2次,6周为1疗程。于入组时、6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态评定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6周末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比入组时均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AS:P〈0.01;SDS:P〈0.0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为70.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郜都  崔云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923-1923,1926
目的探讨前列煎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前列煎(自拟方)治疗组及前列回春胶囊对照组。治疗组前列煎每日1剂,早中晚分服;对照组前列回春胶囊,每次1.5g,2;L/d。两组均以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治愈率、有效率、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及EPS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CPSI综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煎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途径,疗效优于前列回春胶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合并抑郁症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伴抑郁症状的9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抑郁治疗组在常规针对COPD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和氟西汀口服6个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针对COPD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6个月内两组再住院率及生存率。结果COPD患者中合并抑郁障碍发生率为42.59%;治疗6个月后,抗抑郁治疗组生存质量评分主要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方面均明显改善(P〈0.05);抗抑郁组6个月内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6个月时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和药物抗郁抑治疗可提高伴郁抑症状的COPD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协同药物治疗在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2月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协同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depressionscale,G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进行评分,出院时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SAS和GAS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脏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并对其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方法将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连续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分单双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IEF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SCL-90量表中躯体化[(2.56±0.74)、(1.41±0.56)分]、焦虑[(2.80±0.36)、(1.31±0.60)分]、抑郁[(2.36±0.46)、(1.52±0.61)分]、精神病性[(2.46±0.56)、(1.35±0.56)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1.76±0.73)、(1.71±0.59)分]、人际关系[(1.69±0.31)、(1.64±0.64)分]、敌对[(1.54±0.83)、(1.50±0.38)分]、恐怖[(1.51±0.35)、(1.37±0.61)分]、偏执[(1.56±0.61)、(1.36±0.48)分]稍有改善,但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躯体化[(1.41±0.56)、(2.54±0.66)分]、焦虑[(1.31±0.60)、(2.54±0.35)分]、抑郁[(1.52±0.61)、(2.28±0.54)分]、精神病性[(1.35±0.56)、(2.42±0.53)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强迫[(1.71±0.59)、(1.75±0.79)分]、人际关系[(1.64±0.64)、(1.65±0.36)分]、敌对[(1.50±0.38)、(1.50±0.68)分]、恐怖[(1.37±0.61)、(1.46±0.44)分]、偏执[(1.36±0.48)、(1.57±0.58)分]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WHOQOL-BRIEF量表中各项因素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消极因素,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抑郁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照组(P<0.01).结论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抑郁症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高学叶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8):139-140,14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随机将其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对照组患者(n=6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n=7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程度、抑郁程度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EVF)和血浆脑利肽钠(BNP)浓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个月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除对照组精神健康因子外各因子得分均较入院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以及抑郁程度与同组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EVF以及BNP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理衰竭患者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功能,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15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实施经专家及临床医护人员设计的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抑郁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MMAS-8量表第1~4,6~7条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8条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SDS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各领域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严重的抑郁情绪,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较差,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依从性指导、生活方式指导的健康教育方案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对哮喘病人的社会支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1例哮喘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评社会支持度,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QLQ)评定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治疗后干预组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除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外,经治疗后干预组另外4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哮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增加社会支持度,以及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焦虑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侧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情况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30例患者重度焦虑人数比例(36.7%)明显低于对照组(56.7%),而轻度焦虑人数比例(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入院时的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出院前1天,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干预组出院前1天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干预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感染的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其中干预组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根据医嘱采取随机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对两组的疗效、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氧疗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的综合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6.7%,而对照组的有效率达70.0%,明显低于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无一例不满意,满意度达100%,而对照组2例不满意,满意度达70%(21/30),两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情况、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症状、QQL评分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治疗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52例乳腺增生分为三苯氧胺对照组(对照1组)、自拟乳腺方周期治疗组(对照2组)、心理干预组(对照3组)及自拟乳腺方周期治疗配合心理干预组(治疗组)。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并检测治疗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及治疗前后焦虑情绪(HAMA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各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焦虑情绪(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A评分与对照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对照1组及比较2组差异明显(P<0.01);治疗后,治疗组雌二醇(E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与对照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孕酮(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与对照3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乳腺方人工周期疗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能提高疗效,其它机制可能是通过心理干预后缓解患者情绪,降低血清雌二醇水平,提高孕酮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干细胞治疗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2例干细胞治疗的慢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知识教育、心理干预等-系列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尿N-苯甲酰-L-酪氨酰-对氢基苯甲酸(BT—PABA)、粪SudanⅢ阳性率、粪弹力蛋白酶(E1)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尿BT—PABA、粪SudanⅢ阳性率及粪E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护理后尿BT—PABA、粪E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粪SudanⅢ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较护理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干细胞治疗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强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干细胞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疗效.改善患者牛活质量.利千患者康第.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环素治疗纳米细菌感染的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纳米细菌感染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四环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连续用药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及纳米细菌再培养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CPSI、疼痛、排尿症状、生活质量及卵磷脂小体级别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CPSI、疼痛、排尿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卵磷脂小体级别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IH-CPSI、疼痛、排尿症状、生活质量及卵磷脂小体级别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CPSI、疼痛、排尿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卵磷脂小体级别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前列腺液再培养后纳米细菌阳性例数分别为9例(20.9%)和43例(100.0%),观察组患者纳米细菌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环素治疗纳米细菌感染的Ⅲ型前列腺炎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此类疾病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