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2.
结构抗震设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双语教学的意义、教学目标的定位及结构抗震设计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然后详细介绍了结构抗震设计双语教学的实践,包括教材的分析与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最后分析了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并对该课程双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结合该课程的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采用专题模块化教学,明确各模块的学习主题,对不同模块的知识点进行精细化讲解,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快速高质量吸收。教学中借助现代新型教学手段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并与其他专业课内容相互渗透,与最新规范相结合。同时,融合工程案例,在案例中让学生体会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经典案例,对其进行研究,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发散学生思维。运用BIM仿真教学,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知识视野。通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实现与抗震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抗震行业的最新前沿技术及相关理论。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回答问题和互动讨论积极,进而熟练掌握各章知识点,教学效果良好,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特别是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来说,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其特点可归纳为三点:理论性强、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由于学时较短,该课程教学存在较大的困难。文章指出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在工程抗震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些成果已反映到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使结构的抗震设计更为合理,也较为复杂。为了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很快地掌握新的抗震设计方法,本刊在1989年开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连载讲座,较系统地阐述规范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思想和意图,内容涉及建筑场地、地基以及砖混结构、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的分析方析方法、截面抗震验算表达式和抗震构造的主要修订部分。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段落,采用小字排版,读者可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地震灾害的角度研究了学习结构抗震设计知识的意义,根据抗震设计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从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就如何教授建筑抗震设计这门课程进行了探讨,以达到寻求最合理的抗震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砖混结构主要用于居住、办公、学校、医院等民用或公用建筑。在我国,这类房屋修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约占到80%,尤其在民用住宅建筑中更是占到90%以上。砖混结构中砌体材料的脆性使得该结构抗塑性变形能力差,抗震能力不足,遇到强震时破坏严重,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在多层砖房的设计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规范的... 相似文献
10.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剐是加强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在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目标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思考.阐述了工程抗震设计课程在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方面的教学和实践构想。供相关人员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工程训练中心是在工科高校内实施工程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平台。本文就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管理体制建设、人员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功能建设四方面做了探究,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19.
首先分析了结构力学课程的课程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结构力学的各个环节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成为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