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现状和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结构抗震设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双语教学的意义、教学目标的定位及结构抗震设计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然后详细介绍了结构抗震设计双语教学的实践,包括教材的分析与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最后分析了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并对该课程双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了抗震结构设计课程的特点,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教学方式、内容及实践环节等方面,探索了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旨在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结合该课程的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采用专题模块化教学,明确各模块的学习主题,对不同模块的知识点进行精细化讲解,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快速高质量吸收。教学中借助现代新型教学手段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并与其他专业课内容相互渗透,与最新规范相结合。同时,融合工程案例,在案例中让学生体会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经典案例,对其进行研究,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发散学生思维。运用BIM仿真教学,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知识视野。通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实现与抗震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抗震行业的最新前沿技术及相关理论。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回答问题和互动讨论积极,进而熟练掌握各章知识点,教学效果良好,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特别是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来说,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其特点可归纳为三点:理论性强、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由于学时较短,该课程教学存在较大的困难。文章指出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在工程抗震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些成果已反映到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使结构的抗震设计更为合理,也较为复杂。为了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很快地掌握新的抗震设计方法,本刊在1989年开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连载讲座,较系统地阐述规范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思想和意图,内容涉及建筑场地、地基以及砖混结构、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的分析方析方法、截面抗震验算表达式和抗震构造的主要修订部分。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段落,采用小字排版,读者可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地震灾害的角度研究了学习结构抗震设计知识的意义,根据抗震设计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从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就如何教授建筑抗震设计这门课程进行了探讨,以达到寻求最合理的抗震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6,(9)
由于全球不断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建筑结构中对抗震的设计,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重视的。但是,由于建筑专家对于地震对建筑物产生破坏的原因以及过程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所以,要想精准的在建筑中进行抗震设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然后浅谈本人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争取为以后的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徐倩 《河南建材》2011,(5):129-130
砖混结构主要用于居住、办公、学校、医院等民用或公用建筑。在我国,这类房屋修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约占到80%,尤其在民用住宅建筑中更是占到90%以上。砖混结构中砌体材料的脆性使得该结构抗塑性变形能力差,抗震能力不足,遇到强震时破坏严重,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在多层砖房的设计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规范的...  相似文献   

10.
江卫国 《安徽建筑》2009,16(3):177-178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剐是加强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在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目标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思考.阐述了工程抗震设计课程在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方面的教学和实践构想。供相关人员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从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优秀建筑设计人才目标出发,结合沈阳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物理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建筑物理课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探索一种适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在土木工程专业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多方位的教学环节、全过程的考核方法,在教师自己做到"讲得好"的基础上,如何实现让学生"学得好",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一流本科教学。一流本科教学要实现一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应强化"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结构设计竞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参考结构设计大赛的良好效果,建议在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增加定性结构力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可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应用训练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构建实践性设计竞赛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各高校和地区开展了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活动.文章介绍了结构设计竞赛的目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了竞赛在高等教育教与学活动中的阵地作用,指出当前竞赛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并提出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科技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对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土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提出了在结构设计竞赛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掌握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具体例证说明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如何在结构设计竞赛中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参赛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产实习教学过程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实习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通过实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另一方面提高他们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了目前生产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生产实习教学过程控制的角度,提出了改进措施,以培养适应国家、社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工程训练中心是在工科高校内实施工程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平台。本文就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管理体制建设、人员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功能建设四方面做了探究,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论文对美国建筑规范IBC2006和建筑设计荷载规范ASCE7-10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条文进行了研究,理清了美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思路,并对地震动参数、建筑场地类别、设计反应谱加速度参数、地震力计算方法、结构抗震体系和地震反应修正系数R等概念和取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肖建强 《山西建筑》2007,33(34):220-221
首先分析了结构力学课程的课程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结构力学的各个环节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成为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