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罗琨  徐姝娟  章洪 《医学信息》2018,(15):161-163
目的 探讨斜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我科行OLIF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针对性总结该术式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对比住院当天和术后出院时ODI评分、V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OLIF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ODI评分、V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分别为(19.18±5.10)分、(1.98±0.53)分、(53.20±7.88)分,均优于术前的(28.30±6.61)分、(4.63±1.03)分、(63.40±6.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完善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DLSS患者10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n=51,行OLIF),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PLIF)组(n=52,行PLIF)。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疗效与围手术期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脊髓功能、腰腿疼痛(VAS)、腰椎功能(JOA)。 结果 OLIF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年疗效优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 d、3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 d、3 d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丙二醛水平低于PLIF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6个月、1年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JOA评分高于PLIF组,潜伏期、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 结论 OLIF治疗DLSS效果显著,创伤更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50例行腰椎单节段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其中25例实施ERAS管理(ERAS组),25例实施传统围术期管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CRP,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围术期疼痛情况,采用腰椎JOA评分评估手术前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VAS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CRP、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1、2、3 d VA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节段经椎间孔融合术围术期采用ERAS管理可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血液丢失,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导航下单体位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PPS)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采用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65例患者,其中35例行右侧卧位OLIF,改俯卧位行后路螺钉固定(变换体位组);30例行导航下单体位OLIF及后路螺钉固定(导航下单体位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室占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腰椎前凸角的变化。CT三维重建评估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椎间融合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2~18个月,平均(14.9±2.1)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导航下单体位组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posterior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术42例(微创组)及同期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50例(传统组)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临床疗效。 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肌酸激酶水平、术后3月ODI评分及术后1 d、术后3月VAS评分比较,微创组均低于传统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X线照射次数,微创组多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患者出现1例术后背根神经节激惹症状;传统组出现1例术中硬膜撕裂,1例术后切口浅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ODI、VAS评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与PLIF手术比较,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病变具有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单Cage单侧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放射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使用填有移植骨的单Cage单侧PLIF技术为5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施行手术,术中将腰椎后路减压所取下的骨块咬碎后填于Cage前方,术后平均随访39.2个月。使用VAS法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进行临床评估,用ODI法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功能进行评估,在末次随访中使用Prolo评分法,放射影像学可通过椎间高度、Cage周围的骨桥、射线透亮区及过伸过屈侧位片上椎间不稳的表现来评估。 结果 VAS评分、ODI指数、Prolo评分均表明该术式的临床疗效非常令人满意,放射影像学评估显示术后6月时55例中有96.4%(53例)获牢固融合,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完全融合。 结论 单Cage单侧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维持合适的椎间高度,有可靠的脊柱稳定性、良好的骨连接和较高的骨融合率,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影像学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传统开放性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微创通道(LUXOR)辅助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 方法 选择采用LUXOR通道辅助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前及随访时的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开放PLIF手术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术前腰背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3,6月时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PLIF组(P<0.01)。术后随访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手术节段均在术后半年内获得良好的节段融合。 结论 与传统PLIF手术比较,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腰背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十堰市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采用经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50例患者设为MIS-TLIF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采用传统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50例患者设为O-TLIF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痛疗效JOA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评价及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1~26个月,平均(14.8±6.5)个月。MIS-TLIF组手术时间与O-T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TLIF组比较,MIS-TLIF组手术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量较少,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TLIF组比较,术后1个月MIS-TLIF组VAS、JOA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SF-36量表评定各维度总得分均改善,MIS-TLIF组改善程度高于O-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优良率为96%,O-TLIF组优良率为9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2组融合率均为100%,但MIS-TLIF组平均椎间融合时间较O-TLIF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与O-TLIF技术均可以有效治疗成人腰椎退行性疾病,但MIS-TLIF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椎间融合时间短及能有效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同一体位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导航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2月于本院行同一体位OLIF联合后路经导航辅助下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2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利用腰痛及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术后CT三维重建评估侧卧位经皮置钉的准确性及椎间融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6±4.8)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6.2±15.2) min,术中出血量(62.4±19.3)m L,总置钉时间(33.0±3.6) min。术后随访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准确率94.3%,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为100%。结论 同一体位OLIF联合后路导航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可以避免术中变换体位,精简手术过程,节约手术时间,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超  赵海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9):1637-1639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4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PLIF术)43例和观察组(MIS-TLIF术)41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rating,VAS)、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和ODI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术后7 d、3 m VAS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皮大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coaxial large-channe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PE-LIF)与Wilst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Wiltse-approach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腰椎减压融合术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手术方式分为PE-LIF组(24例)和MIS-TLIF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全血C反应蛋白(CRP)及术前、术后1 d、术后7 d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含量评估椎旁肌肉损伤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的Oswes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受OLIF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的疗效。患者采用斜前方入路腰椎间盘切除减压术、OLIF术联合后路CBT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椎间隙恢复高度、椎间融合时间等,下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 结果 32例患者中,单节段患者25例,两节段5例,腰椎退行性变术后邻椎病2例。所有患者获得1~2年(平均1年)的随访。患者椎间隙恢复高度、腰椎前度角度、侧弯纠正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时间为(3.2±1.3)月,腰腿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5±2.8)分下降至(2.5±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由术前(48.7±19.7)%下降至(15.2±9.6)%,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盘切除减压术、OLIF术联合后路CB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创伤小、并发症少,对骨质疏松患者和邻椎病患者手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经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急、慢性腰椎间盘损伤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接诊的84例腰椎疾病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档案纳入顺序和患者的意愿,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2例患者。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TLIF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开放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TLIF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术后的下地时间和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疼痛的评分和患者椎间植骨的融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所需要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术后的下地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1周后,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并且术后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在术后6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出现椎间隙感染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急、慢性腰椎间盘损伤性腰椎疾病的患者,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TLIF治疗,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的临床特点,远期可获得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故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TLIF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自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16例既往行PLI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患者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1、3、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在术后12个月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纳入标准的手术患者16例,平均随访时间(12.9±1.4)个月,所有手术顺利完成。与术前比较,术后1、3、6、12个月患者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其中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PLI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疗效确切,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具有创伤小、早期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症状性ASD的有效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骨科,因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分别行Wiltse入路MIS-TLIF(MIS-TLIF组)和开放TLIF(TLIF组)治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MIS-TLIF组36例,TLIF组4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以及术前和术后第1、3天肌酸激酶(CK)水平,术前及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及ODI。结果 MIS-TLIF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第3天CK水平均少/低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Wiltse入路微创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并能减少手术创伤及术中出血量,使得患者可以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