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予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止疱、结痂、止痛、痊愈时间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更昔洛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中药桃红四物汤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前列地尔静滴,采用视觉模拟尺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VAS评分,从而探讨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6.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积分及PSQ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联合前列地尔能够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阿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51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0.8g,5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3次/天。均用药10天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00%和61.54%,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二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时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 VAS 评分较本组入组时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采用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用联台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100mg及维生素B120.5mg肌内注射,并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郭世俊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4):400-40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方法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34例,单用阿昔洛韦治疗。2组患者均在治疗10 d后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对照组有效率为6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短期和长期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后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每次2片,每日3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后改为口服复方丹参片。总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各项指标继续改善,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同时,ALB水平较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均升高,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LO水平较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下降,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良好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03-106+110
目的 对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18 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泛昔洛韦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甲钴胺片+维生素B1 片)与观察组(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VAS 评分、QS 评分、C 反应蛋白、无新发皮疹时间、结痂时间及疼痛停止时间、随访2 个月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92%及76.2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Q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 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新发皮疹时间、结痂时间及疼痛停止时间分别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2 个月后,发现观察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带状疱疹不仅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9.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白癜风丸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  何启敏  李达 《西部医学》2011,23(6):1123-1124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白癜风丸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同时口服白癜风丸;对照组只口服白癜风丸。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白癜风丸治疗白癜风疗效肯定,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路立新 《大家健康》2016,(4):112-112
目的:探究阿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以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止疱时间、水疱干涸时间和止痛时间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无一例后遗神经痛发生,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可有效加速患者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1.
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竞  王勤  陈学军  段西凌  李灵  何迅  杨雁  刘伟  程石 《西部医学》2010,22(4):711-712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前列地尔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带状疤疹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d,10天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B1 200mg/d,维生素B12 500μg/d,1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对照组治愈1例,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1,P〈0.05)。结论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带状疱疹可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2.
王丹丹  姜慧丽  扬程  朱阿立 《医学综述》2014,(10):1899-1900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PHN)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PHN患者依据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普瑞巴林、曲马多、甲钴胺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曲马多、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治疗后3个月抽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抽痛发生率和PHN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普瑞巴林治疗PHN可以有效提高PHN的治疗效果,减少PH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皮下注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对急性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及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带状疱疹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传统疗法和传统疗法加皮疹区皮下注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治疗效果、睡眠改善情况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早期皮疹区皮下注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组VAS评分变化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皮疹区皮下注射曲安奈德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安全有效,且能够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根据带状疱疹发病的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分点注射混悬液(复方倍他米松1ml(首次注射用)+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6ml)1.5~2ml 1/日,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50mg,口服2次/日,维生素B1片10mg,口服3次/日,连续10天后进行疗效观察;采用ELISA法测定PHN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PHN患者治疗后10天后,治疗组患者疼痛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86.18%,对照组总有效率63.08%,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IL-6,IL-10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较对照组水平降低明显(P<0.01).结论:穴位注射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组,单磷酸阿糖腺苷200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7d;更昔洛韦对照组,更昔洛韦200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7d。结果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组在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起效快,能有效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片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3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甲钻胺、芬必得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6片,2次,天,并辅以刺络拔罐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48.5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片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宜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阿昔洛韦0.2g,5次/d。治疗组加用腺苷钴胺肌注0.5mg,1次/d;对照组加用Vit B12肌注0.5m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21d。均于疗后1周、3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7%(17/30例)、43.3%(13/30例);治疗后3周,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例)、73.3%(22/30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苷钴胺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臭氧、硬膜外阻滞及臭氧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6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比较臭氧、硬膜外阻滞及臭氧联合硬膜外阻滞3种不同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结果 臭氧、硬膜外阻滞疗法两组疼痛评分改变值和疗程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联合硬膜外阻滞疗法较单纯运用臭氧或硬膜外阻滞疗法对疼痛评分改变值和治疗疗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臭氧、硬膜外阻滞及臭氧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均有疗效,但联合治疗对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作用更强、疗程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喷昔洛韦联合干扰素α-1 b治疗重症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重症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喷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1 b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止疱时间、皮损消退时间及50%皮损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1);治疗15 d后,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随访3个月,观察组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9.03%( P <0.05)。结论喷昔洛韦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重症带状疱疹安全有效,可缩短病程,减少PH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