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惠 《河北医学》2009,15(5):601-60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对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效果。结果: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理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方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心理护理.临床观察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知道、观察效果.结果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对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方法: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忧愁、绝望、松弛等心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麻痹和依赖心理,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尽快的解除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心理稳定,情绪放松,以建立良好的护患系,对患者的心身康复至重要;心理护理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具有转折性的作用.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了急救措施,注意卧床休息吸氧,做好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 78例心肌梗死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1例死亡.结论 通过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实行全面、系统的护理与监测,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方法: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忧愁、绝望、松弛等心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麻痹和依赖心理,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尽快的解除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心理稳定,情绪放松,以建立良好的护患系,对患者的心身康复至重要;心理护理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具有转折性的作用.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指导、休息指导、饮食指导等健康指导.结果 增加了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省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张媛  叶正红 《吉林医学》2009,30(16):1768-176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睡眠情况调查,并对其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的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入睡更加容易,夜间不再觉醒,白天精神抖擞,心肌梗死的治疗取得了更好的疗效。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睡眠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一般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指导。结果60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他均治愈,效果满意。结论针对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辅助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变化。结果:心理护理组经过系统的心理护理,其情绪稳定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对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睡眠情况调查,并对其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健康指导的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入睡更加容易,夜间不再觉醒,白天精神抖擞,心肌梗死的治疗取得了更好的疗效.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睡眠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芳 《华夏医学》2013,(5):952-955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焦点式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焦点式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进行评价.结果:干预1周、出院1个月经过焦点式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SDS及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采用焦点式心理护理能减轻、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并缓解常见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2.
黄静琼  詹荣庭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23-2024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身疾病之一,即躯体症状与心理失衡共同存在并且互为因果。经过心理护理,能使患者解除心理失衡,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充分发挥皮层与内脏相关作用,改善神经-体液调节,给药物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对疾病痊愈起促进作用。自2010年以来,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程实施心理护理模式。结果: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所以患者均有效地缓解患病过程中的心理、生理、不适及胸痛、排便等护理问题。结论:心理护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实行舒适护理既提高了护理质量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从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指导,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降低了并发症,改善了预后.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展快,病情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则更加危险,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 C C U病房2008年9月-2009年10月共2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进行心理护理的情况.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能有效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顺利接受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对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按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 41例患者中,治愈9例,好转29例,死亡3例.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急性期病死率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娟 《吉林医学》2007,28(16):1784-1785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方法:对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心理反应,如恐惧、焦虑、抑郁、松弛等心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麻痹和依赖心理,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尽快的解除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心理稳定,情绪放松,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病人的心身康复至关重要;心理护理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具有转折性的作用。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各大脏器护理、疼痛护理、营养护理、伤口护理、家属配合等.结果 90%的患者在较舒适的环境下顺利的康复.结论 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使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与护理.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毖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基础护理.结果 46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好护理,是高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密切观察病情,配合医生做好吸氧、止痛、溶栓治疗的护理,给予患者日常生活护理.结果 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积极的临床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干预,治愈10例,好转2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恰当的健康教育,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配合医生做好吸氧、止痛、溶栓治疗的护理,并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日常生活护理,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