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职护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探讨开展中职护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和方法。方法自行设计护生急救知识与技能调查表,对我校2010级三年制普通护理专业2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职护生急救知识掌握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脚踝扭伤、包扎、搬运、骨折固定、触电、溺水、急腹症、中毒、高处坠落。结果显示,中职护生认同学习急救知识非常重要的占83.19%,说明他们能认识到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还有5.04%的学生不知晓急救电话号码。结论中职护生的急救水平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急救能力亟待提高。针对中职护生的特点,学校应改进课程设置,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使中职护生牢固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经过对我院急诊科及病房护士护士进行急救仪器安全管理的培训,了解护士对急救仪器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集中专题知识培训的效果.方法 以各种急救仪器安全操作指南为基础,对我院急诊科及病房护士进行集中培训,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 护士对各种急救仪器安全操作知识的掌握率培训后较培训前提高32.3%;研究对象对急救仪器安全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培训前得分(34.50±5.45)分,培训后得分(45.50±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对急救仪器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3.
非临床医学专业CPR急救技能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在非临床专业医学生中开展CPR急救技能教学的方法.方法:参加cPR急救技能培训的非临床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共26人,先进行培训前调查,再进行理论教学及在心肺复苏模拟人上进行初级CPR实践操作,随后再次进行调查比较.结果:非临床专业医学生急救知识缺乏,但通过培训学生CPR和急救知识知晓情况显著改善,并能掌握一定的CPR急救技能.结论:在非临床专业医学生中开展CPR急救技能教学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开设《急诊医学》课程的认可度和院前急救知识的知晓现状,探讨急诊医学课程中针对高年级医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结果调查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46名学生,99.32%的学生认为开设《急诊医学》是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接受急救知识的系统培训对以后的工作也非常重要。55.48%的人认为急诊医学是内科、外科的部分重复;高年级的医学生对急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其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书籍,其次分别是网络、电视和报纸,但实际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仍欠佳。结论急诊医学授课应注重其特点,操作形象化和考核规范化可能有助于加强医学生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医护人员掌握消毒规范知识的现状急救仪器及对其行为依从性的影响,为相关部门提高医护人员掌握急救仪器消毒规范知识制定方案和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自行编制ICU医护人员规范消毒急救仪器依从性调查问卷,对新疆地区4家三甲医院200名ICU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掌握ICU常用11种急救仪器的消毒规范知识及其规范消毒依从性的现状.结果:11种仪器中喉镜、简易呼吸器、吸引器的消毒知识掌握与规范消毒行为依从性的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种仪器的知识掌握程度与规范消毒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ICU医护人员对急救仪器消毒规范知识掌握程度影响其消毒行为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荆门市公众急救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会公众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急救意识认知度,为开展社会公众急救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荆门市10000名普通公众进行调查。结果公众关于急救意识和急救自救知识掌握度较低。结论急救培训的宣传、急救知识的推广已不能忽视,应积极多方法、多途径开展公众急救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塔城地区中学生急救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的1所汉语教学中学和1所双语教学中学,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所中学的1466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其进行现场调查,对不同性别、年龄、住址、学校、年级和经济收入的中学生的急救知识和危险标志认知得分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急救知识均分为(5.03±2.26)分,危险标志均分为(3.57±2.02)分。女生急救知识得分高于男生;11~15岁中学生的急救知识得分高于16~20岁中学生;农牧区中学生急救知识得分低于城镇中学生;双语教育中学生急救知识得分低于汉语教育中学生;初中生急救知识得分高于高中生;家庭经济收入越高的中学生急救知识得分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农牧区中学生危险标志得分低于城镇中学生;双语教育中学生危险标志得分低于汉语教学中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高的中学生对危险标志认知得分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新疆塔城地区中学生急救知识得分影响因素为教学语言、正确性关注度、兴趣程度、需求程度和住址;危险标志识别得分影响因素为教学语言、住址、年级、年龄、需求程度和兴趣程度。结论新疆塔城地区中学生急救能力较低,应按照当地具体情况,针对不同教学语言和民族情况,采用相应的民族语言宣传方式,增强其对急救知识的兴趣和需求程度,提高其掌握急救能力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卓瑜  余建英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1):136-140
目的 了解精神专科护士的心理急救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10 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接受精神专科护士培训的 212 名精神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 心理急救知识问卷、心理急救能力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心理弹性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精神专 科护士心理急救知识得分为(2.77±1.20)分,心理急救能力得分为(46.28±9.01)分。不同文化程度的精神专 科护士心理急救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工龄、职称以及是否参加过心理急 救培训专科护士的心理急救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专科护士心理急救能力得分与年 龄、工龄、是否接受过心理急救培训、心理急救知识得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 精神专科护士心理急救能力有待提高,年龄、工龄、心理急救知识、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是心理急救能力的相关影 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获取急救知识途径,为开展中学生急救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急救知识调查问卷,对某城镇中学873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学生急救电话知晓率为66.0%,且无性别、年级差异;中学生目前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籍杂志、学校教育;基本急救技能知识中,心脏按压频率、心脏按压部位、关节扭伤处理、人工呼吸频率知晓率分别为16.6%、23.1%、24.9%、34.6%,其余项知晓率在53.7%~88.2%;家庭突发事故急救知识中,酒精中毒急救、昏迷急救、强碱烧伤急救、烫伤急救知晓率分别为23.9%、29.7%、46.7%、46.8%,其余项知晓率在62.1%~89.5%;户外突发事故急救知识中,被狗咬伤急救知晓率为34.3%,其余项知晓率在62.7%~80.5%。结论:初中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状况参差不齐,急需开设初中学生急救知识讲座与技能培训,以提高初中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当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认知现状,探讨对其进行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和实施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40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有关现场急救知识的问卷调查,对数据用Excel和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合格率低,仅为11.3%,技能自评与测评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P<0.01),学过现场急救知识与未学过现场急救知识者,知识得分有明显差异,但总体水平不高。对现场急救知识的学习需求率高(95.8%);90.4%的大学生希望在校接受现场急救知识培训,80.8%的大学生支持小班授课。结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普遍缺乏,建议将急救知识与技能纳入大学生课程体系,以提升这一群体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其社区急救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我国公众参与社区院前急救的意识和急救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院新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培训现状以及培训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皖南医学院2013级各专业442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仅22.5%的新生接受过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且获得应急自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报网络等新闻媒体,学校教授只占14.5%;76.7%的新生认为十分有必要开展新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且愿意参加学习;59.5%的新生希望将急救教育引入课堂。结论:新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差;医学院新生的急救能力现状不乐观,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黄石市公众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现状,探讨普及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黄石市4500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现场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测试的及格率仅为11.04%,其中单项急救项目心肺复苏技术的及格率最低,仅为5.76%。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学历层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黄石市公众的现场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总体水平低下,职业、年龄、学历是影响公众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知晓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穗港澳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穗港澳三地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与需求、获取途径,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对其进行急救知识培训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法。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半开放式问卷对17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三地大学生急救号码知晓率为80.71%,香港最高96.99%,广州次之76.98%,澳门最低69.19%。急救知识平均得分为(49.70±13.86)分,广州最高(54.64±12.13),澳门最低(40.68±14.42),香港居中(49.23±10.97)。男生得分高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越高,得分越高。亲友从事医学相关职业、有过培训经历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无此特征的学生。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学生的得分有影响。急救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传媒。超过半数的学生有进一步学习急救知识的需求。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总体水平亟待提高,应根据学生年龄分阶段、有步骤地采取多种形式普及急救知识。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需求,为开展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参考依据;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运用非定额抽样的方法,在沈阳市随机抽取5个非医学类院校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救电话的知晓率达到了87.1%,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非医学类大学生对急救电话的知晓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91.1%的大学生渴望了解急救知识希望学会自助互救技能,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和态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因素对颈椎伤伤员的搬运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对现场急救相关知识的总体得分较低。结论: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总体知晓率低,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意愿,高校应尽快开设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需求。  相似文献   

15.
夏艳 《吉林医学》2014,(24):5532-5533
目的:了解分析急诊科护士对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探讨提升对策。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急诊科护士的年龄、学历、急救技术的应用率、应用能力等施以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年龄偏低,经验不足,学历同能力不相适应,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不一。结论:本院急诊科护士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和培训方式,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城市社区居民掌握应急救护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2012年1~7月对合肥市293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不佳,对培训需求高,急救培训能够影响社区居民在紧急情况的行为选择。结论重视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通过加大投入、制定标准化培训模式,促进社区居民自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某高校在校生对院前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自制问卷对随机选取的593名某高校在校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的现场调查及访谈.结果 某高校在校生对急救知识掌握甚少,缺乏遇到危急情况时自救和互救能力.结论 某高校在校生普遍缺乏对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缺乏系统的学习与训练,急需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的大学生急救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庆阳市青少年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现状、获取途径及学习需求。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庆阳市2023名中学生进行急救知识掌握、需求情况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庆阳市青少年急救知识知晓情况不同,能正确拨打“120”电话的占100.o%,掌握煤气中毒急救知识的占58.5%,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占25.0%;100.0%的青少年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电视、科普读物、网络是青少年急救知识最主要的获取途径。结论庆阳市青少年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不佳。急需开设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培训,以提高庆阳市青少年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采用卡特尔16PF 问卷,对199名高低年级医学生人格特征进行测量,除了解医学生人格结构的一般特征外,还重点探索了高低年级医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结果发现:高年级医学生在乐群性、聪慧性,心理健康等人格因素的得分明显地高于低年级医学生;低年级医学生在实验性、自律性、怯懦与果断型、创连能力等人格因素的得分明显地高于高年级医学生,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省农村中小学生安全急救知识掌握现状,并研究其干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我省益阳和怀化作为研究现场,对农村中小学生安全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基线调查,通过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干预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①基线期,50.7%的中小学生接受过安全急救知识,80.0%的学生不会心肺复苏,90.0%的学生觉得有必要学习安全急救知识,主要通过书本(40.3%)、网络电视(27.9%)和人口相传(23.1%)学习,该知识不够普及的原因是学习主动性不强(52.2%),开展方式不吸引人(19.4%)以及政府、学校、家长不够重视(16.1%);②经x2检验,干预前后中小学生在对遇到危重伤员、被毒蛇咬伤、皮肤烧伤、周围人醉酒晕倒、意外切伤等问题的选择及对心肺复苏的知晓程度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前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急救意识,但缺乏正确的操作方法,干预后学生的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本次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