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倩  吉芳英  熊黎  赵易  张科 《水处理技术》2012,38(10):75-78
为探索抵抗小城镇水质波动的冲击开发环流式活性污泥-生物膜组合工艺(CASBS)的新技术抗冲击负荷机理,结合流速对CASBS功能分区的影响研究CASBS除磷脱氮性能。结果表明,流速直接影响CASBS脱氮除磷功能区大小,当外环平均水流速度为0.15 m/s时,即使进水水质波动很大,出水也能稳定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当进水COD和TN、氨氮、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32~521mg/L和10.05~62.24、32.17~71.08、2.88~8.26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22%和80.44%、93.77%、93.73%。  相似文献   

2.
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工艺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国外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IFAS)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主要包括IFAS工艺的研究现状、优缺点分析以及应用现状。IFAS将附着生长的生物膜和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相结合,该工艺占地面积小,可有效脱氮除磷,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升级改造上具有很大优势。同时,对IFAS未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该工艺在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应结合我国污水处理实际情况,展开IFAS应用于升级改造的相关研究,对于我国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工艺(IFAS)能够显著加强硝化作用,而将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N/A)脱氮途径引入IFAS工艺对节省能耗,生态可持续脱氮有重要意义.围绕两种配置的IFAS工艺脱氮问题,总结了前人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溶解氧浓度、C/N比、水力停留时间、填充比、泥龄等控制因素对脱氮效果的影响,整理说明了国内外部分I...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组合运行方式对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对3池组合运行方式和5池组合运行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池组合运行方式在进水搅拌过程反硝化完全,可以出现良好的厌氧释磷状态,整体除磷效果好;3池组合运行方式由于曝气历程较长,进水搅拌过程中反硝化不彻底,难以出现厌氧释磷状态,除磷效果较差.试验结果表明,3池交替工艺运行过程中难以有效除磷脱氮,通过增加分格设置和运行方式交替可以有效提高除磷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化学强化IFAS工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在HRT为9.5 h、IFAS好氧区填料填充比为30%、好氧区的DO为2~3 mg/L,硝化液回流比为100%~200%,污泥回流比为50%~75%的条件下,反应系统对COD、氨氮、TN、TP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4%、90.4%、78.6%、93.5%和96.7%,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结果表明,化学强化IFAS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污染物去除高效、抗负荷性强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转笼与活性污泥复合工艺,以中试规模处理某高校校园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5 h,转笼转速0.5r/min左右,转笼反应槽中气水体积比1:1,污泥体积回流比100%时,出水COD平均为26.7mg/L,NH3-N、TN和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4、15.5、0.67mg/L,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4%、63.1%、59.8%、58.6%。  相似文献   

7.
采用膜-序批式生物膜法(MSBBR)处理高校校园生活污水,研究了系统稳定运行后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出水COD平均为44mg·L-1,NH3-N、TN、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2、34、8.20、0.326 mg·L-1,对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3.4%、87.01%、67.46%、84.34%,且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8.
SBBR工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序批式生物膜丁艺(SBBR)的原理与工艺特点,介绍了SBBR技术在国内外污水处理实验室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待发展、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A2/O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废水脱氮除磷主流工艺的A2/O工艺,因其构成复杂,受污泥龄、碳源、硝酸盐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脱氮与除磷的功能之间相互制约。而在A2/O工艺的基础上改良与优化的PASF、UCT和VIP等技术,克服了A2/O工艺部分固有缺陷,优化和提高了其处理能力。此外,随着废水脱氮除磷理论的深化研究,同步反硝化除磷、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和同步硝化与反硝化等新技术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些新理论与新技术为A2/O工艺高效、低耗和安全稳定的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竹屑作为微生物载体构建生物膜-活性污泥一体化系统,系统置于两段进水脉冲式SBR内运行,对低C/N生活污水的脱氮特性进行研究.研究了不同温度、C/N、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参数对系统的脱氮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5℃、C/N=4.0、HRT=12 h时,CODCr、总氮、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从155.35、35.7...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进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CASS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经过3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当进水COD、BOD5、ρ(SS)、ρ(NH4+-N)和ρ(TP)平均为122.2、43.5、50.6、22.9和2.0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0%、85.6%、82.7%、93.0%和58.5%,出...  相似文献   

12.
对比研究了<15℃的低温条件下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和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向2个平行试验装置投加等量的接种污泥,两系统在以下工况条件经32 d均成功启动:HRT为20 h,污泥龄30d,进水体积流量与回流污泥体积流量比200%,DO的质量浓度2.0~4.0 mg·L-1;培养过程中,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比普通活性污泥系统污泥含量更高,系统启动速度快;对COD、NH3-N、PO43--P的平均去除率较普通活性污泥系统分别提高6.10.11个百分点;脱氢酶活性、NH3-N硝化速率、吸磷速率分别提高了5.20 μg·mg-1·h、3.15 mg·L-1.h-1、2.0mg·L-1·h-1,表明复合铁活性污泥系统在低温条件下较普通活性污泥系统具有更高的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
对外表面载体紊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不同填充率条件下的平行试验,研究了填充率对紊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效果、附着性能及悬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器中填充率从10%增高至20%时,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率提高,且COD的比降解速率提高了2、85倍、生物膜胞外蛋白质含量较10%填充率时稳定,后者悬浮生物量浓度为前者的1.67倍以上,而单位载体上的生物膜量则减至前者的65%以下。因此,外表面载体的紊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中填充率越高,生物膜脱附量越大,悬浮微生物浓度越大,生物膜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14.
碳酸氢钠对微波预处理剩余污泥的促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微波预处理效果,研究了碳酸氢钠(NaHCO3)对微波处理污泥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加NaHCO3不仅能提高污泥碱度,而且NaHCO3与微波联合处理后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含量都随NaHCO3加入量的增加而大幅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加入2g·L-1NaHCO3并于功率为800 W的微波下作用50 s,SCOD上升至8001 mg·L-1,VFA的质量浓度上升至969.9 mg·L-1.预处理后的污泥可望增强污泥后续厌氧消化反应的稳定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曝气生物滤池挂膜的中试实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实验中,对氨氮指标和有机物指标有效性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曝气生物滤池宜采用相对较稳定的氨氮去除率作为判断生物膜成熟和挂膜成功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6.
通过投加聚磷菌与未投加聚磷菌的对比试验,研究投加优势菌种后淹没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除磷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BBR反应器中投加生物优势菌种后,厌氧段总磷释放和好氧段总磷吸收的效果明显增加,提高了除磷效率,缩短了停留时间。在填料装填密度为30%,水力停留时间为7h(其中厌氧3h,好氧4h),pH值在6.5~8.5时,进水COD在0.2~1.5kgCOD/m3.d时,投加菌种的反应器中COD和TP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未投加菌种的反应器,去除效率提高5%以上,反应器对COD和TP的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活化温度对海泡石纤维自调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天然海泡石材料进行纤维剥离和活化处理,研究了海泡石纤维活化温度对其吸湿和放湿的影响。通过海泡石纤维质量损失、吸放湿实验,结合对海泡石纤维特殊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的表征分析,综合评价海泡石纤维自调湿性能。结果表明:当活化温度在200~250℃之间,加热6h时,其孔隙度和比表面积最大,自调湿性能最为理想。从晶型结构分析,当温度超过250℃时,海泡石纤维孔径继续增大,比表面积减小,吸附性减弱;当温度超过300℃时,结晶水分解,使晶体发生改变,纤维孔出现塌陷、堵塞,吸附性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对不同有机物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活性炭对不同分子结构的有机物一阳离子嫩黄和苯酚、不同水体环境中苯酚的吸附,以及对水源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和可提取有机物的吸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对水体中有机物的吸附量不仅与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有关,而且与水体中有机物种类的多寡有关,水体中的各种有机物在活性炭上存在竞争吸附,对于挥发性有机物,随分子量的增大,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量越大;而对可提取有机物,随分子量的增大,其吸附量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Conventionally, activated sludge units are aerated continuously for the biological oxidation of organic carbon and ammonium. The respiration of the microflora which develops is tightly coupled to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formation. (ATP is the energy currency of the cell, growth is proportional to the ATP formed). A management strategy is reported here which uses alternating periods of aeration and non-aeration (AAA process), then respiration is uncoupled from ATP formation and hence from cell growth. Less sludge is formed but the removal o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is no less efficient.

In addition, ammonium is oxidized to nitrate during aeration and is then denitrified in the non-aerated period. Savings of 25% to 40% in aeration charge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his entails no change in the physical design of the plant, no reductant is needed for denitrification, foam is reduced and the sludge settles well. The final effluent demands less chlorine and has a low nitrogen content. The control of the periods of air on/air off can be automated in response to the rate of uptake of dissolved oxygen (D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