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100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患者的个人特征,如: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手术、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手术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各因素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各因素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婚姻状况及是否手术并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好坏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管辖社区老年人发生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管辖社区老年人群(≥60岁)脑卒中的患者340例,并同期选取该社区健康老年人160例作为对照组,对引起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的检出率较对照组老年人群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以及糖尿病等因素均是引起老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两组的血细胞比容、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检出率较高,且大部分人群处于脑卒中发病的低危阶段,早期加强脑卒中的防治工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并发脑卒中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该院呼吸科进行治疗的100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根据Essen评分对实验对象进行分组,评价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并发脑卒中相关因素。结果低危、中危、高危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与男女性别比例不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BMI、吸烟系数具有相关性(P〈0.05);与低危患者比较,中危及高危患者的SaO2、PaCO2、多导睡眠监测检查(PSG)检查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PaO2、FEV1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SAH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与患者BMI增高、体重增加,以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性疾病有关,与患者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高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6月对15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获得SF-36健康调查量表,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性别、有无配偶、年龄等不同因素的SF-36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F-36总分与性别、婚姻和病程3个影响因素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年龄、性别、学历、有无配偶、患病时问均可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黄越  惠品晶 《吉林医学》2022,(3):679-681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脑卒中(SIP)的相关性,并探究SIP其他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分析其与SIP的相关性,同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IP其他独立危险因素.结果:SIP组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S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后癫痫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500例脑卒中患者,观察分析脑卒中后癫痫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癫痫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神经功能将受到严重损伤,多脑叶病灶、脑出血和皮层病灶是脑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迟发性癫痫是卒中后癫痫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早期管理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首发基金项目首钢地区的15年以上高血压患者1 628例,2009年4~7月对上述人群进行复查,将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361例,作为Ⅰ组,将高血压不伴脑卒中患者1 267例,作为Ⅱ组。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方法收集相关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Ⅰ组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率、血脂异常率及糖尿病患病率均显著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CRP、TC、TG、HDL-C、HDL-C等水平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血脂异常与脑卒中发病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1.06和2.13。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管理,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使人群获益并为脑卒中的预防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自创性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健康管理,分析其对脑卒中前期人群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符合脑卒中前期诊断入选标准的8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管理组450例,对照组446例.管理组实行健康管理,包括脑卒中预防知识讲座,指导其合理膳食,保持正常体质量,避免超重与肥胖,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进行跟踪随访管理.对照组仅告知有高血压或存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做任何预防措施,两组对症治疗均相同.比较管理后3个月、6个月管理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前期转归及脑卒中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脑卒中前期患者管理前血糖、血压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3个月后血糖、血压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措施6个月后,管理组与对照组的血糖、血压正常率及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脑卒中前期人群进行自创性危险因素健康管理,可有效预防或延缓脑卒中发生,提高脑卒中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马丽珍  李学军  陈路  陈志刚 《中国全科医学》2015,(10):1150-1152,1156
目的评估脑卒中高危人群未来10年内卒中的风险率及其危险因素,从而指导患者加强一级预防。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医院就诊的患者中脑卒中高危人群2 400例,对其进行诊断入组,并进行改良后Framingham卒中风险预测量表评定。对比不同性别及不同危险因素患者的卒中风险率,探究性别、危险因素对卒中风险率的影响。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10年卒中风险率为(24.90±20.59)%。不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房纤颤、症状性周围动脉疾病(PAD)、吸烟史及脑卒中家族史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血压、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史、心房纤颤、吸烟史均与10年卒中风险率存在线性相关(P<0.05);不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卒中10年风险率高、中、低危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未治疗时收缩压、治疗后收缩压积分值及10年卒中风险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未来10年内卒中风险率较高。在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中,应综合评估危险分层,干预各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程度.方法:收集612例(366例缺血性和246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人口学、个人疾病史、生活方式、临床检查及生化指标结果等资料,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尿血酸、纤维蛋白原水平、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比例均高于缺血性腩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9.051、14.314、8.573、11.143、39.854和4.954,P均<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吸烟、肥胖和房颤的比例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7.360、2.116、5.778、4.965和14.553,P均<0.05);相对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的因素有房颤、肥胖、高甘油三酯、脑卒中史、脉压增大、年龄>60岁和高尿酸(OR=3.564、3.452、2.364、1.978、1.512、1.322和1.315,P均<0.05),高血压是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OR=0.689,P<0.001).结论:高血压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危险因素,相对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密切的危险因素是房颤、肥胖、高甘油三酯、脑卒中病史、脉压增大、年龄>60岁和高尿酸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以及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近5年我院神经内科脑卒中初入院患者2446例,进行人口学资料、脑卒中类型、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选取2011年212例入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给予降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2446例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1996例(81.6%),出血性脑卒中460例(18.4%),平均发病年龄为(64.33±12.8)岁;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212例患者两组疗效比较,干预组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3.6%。结论:长沙地区的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45岁以下的青年脑卒中患病率在逐年增加,患病年龄有下降趋势,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青年组患者中吸烟和酗酒已成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倡导积极有效的二级预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脑卒中的发生,以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雪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27-102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对脑卒中的预后影响。方法:筛选了2005年至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分析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心房颤动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80例脑卒中患者中,40例为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住院死亡发生率达15%,而对照组住院死亡发生率为5%,心房颤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快速型房颤合并脑卒中16人,住院死亡率25%,房颤合并脑卒中24人,住院死亡率8%。结论: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快速型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也较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住院死亡率高。二者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晓飞  罗霏 《中国医药导报》2012,(33):141-142,145
目的研究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89.28%)优于对照组(57.1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肌力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肌力恢复。  相似文献   

14.
潘先明 《医学综述》2013,19(3):571-573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实施功能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3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6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与功能训练,观察组加针灸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进行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评分(SS-QOL)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SS-QOL评分各方面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提高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生理、社会及环境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在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训练与针灸联合治疗早期介入可以从多方面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脑卒中后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方法 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例脑卒中患者合并有卒中危险因素,分别在入院、第3、6月后进行认知障碍筛查量表(CASI)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对其评分和血管性危险因素及认知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实际完成125例.结果 研究数据表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吸烟行为等因素的存在,血管阻塞的患者卒中发病率明显增高,糖尿病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 =0.024 <0.05);对入组的病例依其入院、第3和第6个月返院的评估其CASI与MMSE量表,在整体样本评估中统计上有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000与0.001);对无显著血管阻塞病例交叉分析,其CASI与MMSE量表的统计分析结果亦有意义(p值分别为0.000与0.004).结论 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存在,使得脑卒中及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增高,卒中后长期的院外居家护理和进一步治疗对认知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伴同型半胱氨酸(Hcy)增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I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80例经头颅MRI/CT证实的且Hcy水平>20μmol/L的IS患者,同时随机抽取138例不伴Hcy增高的IS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记录IS的传统危险因素。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伴Hcy增高的I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生活规律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与伴Hcy增高的IS患者呈负相关(P<0.05);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家族卒中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首次收缩压、C反应蛋白(CRP)及LDL与之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CRP及LDL是伴Hcy增高的I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生活规律是伴Hcy增高的IS患者的保护因素。结论:伴Hcy增高的IS患者的保护因素是生活规律,其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CRP及LDL,对该类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