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间皮细胞损伤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手术后仍有50%-60%的病人因腹膜转移而死亡。目前针对癌转移“种子—土壤”学说中“土壤”的研究方兴未艾,尤其对于在胃癌腹膜转移过程中,腹膜间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子可能成为胃癌腹膜转移研究的新方向。1间皮细胞在癌腹膜转移的改变1.1腹膜转移的屏障—间皮细胞间皮由广泛的间皮单层覆盖于浆膜面和器官表面,起初被认为只有润滑和防止组织粘连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间皮细胞的特性不断被认识,目前间皮细胞的功能涉及抗原递呈、再生修复、纤维组织的清除、胞质合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胃癌腹膜转移早期间皮细胞的损伤模型,探讨胃癌腹膜转移早期癌细胞对间皮细胞的损伤与细胞凋亡的联系,以及凋亡程度与相关蛋白表达。方法:将人胃癌细胞培养液上清,与人腹膜间皮细胞系HMrSV5共培养。观察间皮细胞形态、增殖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染色判断凋亡比例。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情况。结果:接触胃癌培养液上清24h后,间皮细胞大片脱落并出现典型凋亡表现。胃癌细胞的分泌物明显抑制间皮细胞的生长。胃癌细胞培养液上清可诱导间皮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呈程度-时间依赖性地抑制间皮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并能增加促凋亡蛋白Bax表达。结论:胃癌细胞在腹膜转移早期可以通过其分泌物诱导间皮细胞损伤、凋亡,凋亡机制与Bcl-2和Bax的失调有关。提示保护间皮细胞,抗间皮细胞凋亡在胃癌腹膜转移治疗中可能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胃癌腹膜转移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腹膜转移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形式,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为影响胃癌根治术疗效的关键问题.胃癌腹膜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胃癌腹膜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导致胃癌复发和转移,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术前早期诊断及防治均比较困难。本文就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及防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胃癌腹膜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导致胃癌复发和转移,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术前早期诊断及防治均比较困难。本文就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及防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梁寒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2):1696-1698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预计每年新发胃癌93万例,中国约占42%。我国临床收治的胃癌病例绝大多数为进展期。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至2011年收治的3 544例胃癌病例中,按UICC第7版分期Ⅰ期仅8.13%。胃癌的治疗仍然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标准淋巴结清扫(D2)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的最主要手段,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率仅为1.5%~13.7%,进展期胃癌总的复发率达到50%~70%,以腹膜转移为主,达34.9%,Yonemura等分析了14 000例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发现腹膜转移高达50.4%,淋巴结+残胃复发转为25.9%,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浆膜类型预测术后腹膜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术中采集100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测(PLC)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癌胚抗原蛋白(PCEA)水平,将胃癌浆膜类型、腹腔灌洗液检测结果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腱状型和弥漫多彩型PLC和PCEA以及术后腹膜转移发生率与正常型、反应型和结节型相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腱状型PLC、PCEA及术后腹膜转移率与弥漫多彩型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腹膜类型为腱状型和弥漫多彩型极易发生术后腹膜转移。据浆膜类型预测术后腹膜转移,是一种较可靠、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胃癌腹膜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术前早期诊断及防治均比较困难。现就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及防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胃癌属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新增病例近100万;在我国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前列,分别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与第二位[1-2];严重影响国人的健康。我国胃癌病例众多,但早期胃癌仅占10%左右,少数胃癌临床中心达到20%~25%,仍远低于日本、韩国50%~70%的水平。因此,对于大量的进展期或晚期胃癌患者,如何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策略并进一步改善其生存率将是我们面临的  相似文献   

11.
于洋  李雁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8):829-834
腹膜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全身化疗、腹腔化疗以及姑息性手术的疗效有限,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可大幅度提高疗效的治疗措施,本文综述了我国胃癌腹膜转移癌的治疗现状和国际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The role of the adhesion molecule CD44H in the peritoneal adhesion and invasion of cancer cells was assessed using cell lines with low and high peritoneal seeding ability, OCUM-2M (2M) and OCUM-2MD3 (2MD3), respectively. The in vitro binding ability to peritoneal components (mesothelial cells, fibroricetin and type I collagen) and invasive ability of 2MD3 cel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2M cell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D44H on 2MD3 cells was higher than that on 2M cells 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flow cytometry. The adhesiveness of 2MD3 cells to hyaluronic acid, which is expressed on the surfaces of mesothelial cells,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2M cells. The binding ability of 2MD3 cells to mesothelial cells was inhibited in the presence of anti-CD44H monoclonal antibody, but that of 2M cells was not.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2MD3 cell binding to mesothelial cells is regulated by the CD44-hyaluronic acid dependent system. The in vitro binding to submesothelial components and the invasiveness of 2MD3 cells were also inhibited in the presence of anti-CD44H antibody. The in vivo inoculation of 2MD3 cells treated with an anti-CD44H antibody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prolongation of survival time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mice that were inoculated with 2MD3 cells alone. In conclusion, CD44H was associated with attachment not only to hyaluronic acid on mesothelial cells, but also to peritoneal stromal components. Thus, CD44H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ancer cell binding and invasion in the peritoneal dissemination of scirrhous gastric cancer cells.  相似文献   

13.
米村豊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2):1699-1705
  目的   建立联合腹腔内-全身新辅助化疗方案(NIPS)和腹膜切除术的新型多学科交叉治疗模式。   方法   2004年4月至2011年12月本研究纳入来自日本大阪草津综合病院和岸和田综合病院的胃癌腹膜转移癌患者96例, 在NIPS治疗前后, 均通过腹腔导管系统进行了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患者每日按60 mg/m2剂量口服S-1, 持续21天, 随后休息一周; 在第1、8、15 d, 分别通过腹腔导管给予多西他赛30mg/m2和顺铂30mg/m2(500mL生理盐水稀释)。术前行2个周期NIPS。NIPS后3周, 82例患者符合意向性细胞减灭术(CRS), 即进行胃切除术+D2根治术+腹膜切除术获得完全细胞减灭。   结果   68例在NIPS之前细胞学检查阳性, 其中47例(69.1%)在NIPS之后细胞学检查阴性, 30例(36.8%)在NIPS治疗后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 12例(14.6%)患者达到肿瘤分期下降, 58例(70.7%)达到完全细胞减灭。9例患者出现4级并发症, 总体手术死亡率为3.7%(3/82)。多变量分析显示, 完全细胞减灭和病理缓解是改善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该疗法的最佳适应症为病理缓解良好, PCI评分≤6, 预期可以通过腹膜切除术达到完全细胞减灭。   相似文献   

14.
杨立涛  杜义安 《中国肿瘤》2016,25(5):380-385
胃癌发生腹膜转移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小于6个月.全身化疗并没有明显增加这些患者的生存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腹膜转移的方法.全文系统回顾分析了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胃癌腹膜转移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诊断效能,分析PC的典型CT征象。   方法  对54例PC患者术前进行MDCT多期增强扫描,分析MDCT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54例PC患者MDCT增强扫描检测出356个病灶,在1 ~13分区中每例患者检测出病灶平均数为(6.5 ± 3.4)个。常见转移部位是大网膜、左半膈、脾包膜、盆腔、右半膈、胃周韧带等。转移病灶密度以实性为主,病灶直径为0.5~13 cm。总体敏感度为78.1%(356/456),特异度为92.3%(277/300);病灶≥0.5 cm时,敏感度为90.0%(307/341),病灶 < 0.5 cm时,敏感度为42.6%(49/115)。CT-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PCI)与术中PCI的吻合度为0.384 ~ 0.640(P < 0.05)。   结论  MDCT增强扫描加MPR技术可较准确评估CT-PCI,与术中PCI有较高的吻合度,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乳斑(milky spots,MS)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腹膜,主要组成细胞包括腹膜间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不同成熟阶段的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基质细胞.腹腔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种植在乳斑形成微转移灶,最终形成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本文就乳斑的大体解剖(形态、大小、分布)、组织学特征、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反应方面进行综述,以全面系统地认识乳斑,进一步了解乳斑与腹膜转移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癌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106例胃癌PC患者随机分为CRS组或CRS+ HIPEC组,前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后者行CRS+HIPEC,药物为羟基喜素碱(HTPC)20 mg加丝裂霉素(MMC)30 mg,或多西他赛120 mg加顺铂120 mg,溶于生理盐水12 L,温度(43±0.5)℃,时间60~90 min。主要终点指标为总体生存期,次要终点指标为安全性。   结果  入组患者106例,CRS组45例,CRS+HIPEC组61例,两组的主要临床病理指标平衡。至患者的中位随访期30个月时,胃癌PC相关死亡率在CRS组为93.3%(42/45),CRS+HIPEC组为77.0%(47/61,P < 0.05)。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CRS组是7.0个月(95%CI:5.8~8.2个月),CRS+HIPEC组是11.1个月(95% CI:8.3~13.9个月,P=0.003)。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在CRS组为6例,CRS+HIPEC组为8例(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RS+HIPEC治疗、胃癌同时性PC患者、肉眼可见完全肿瘤细胞减灭、不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系统性化疗6个周期以上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参数。   结论  对于胃癌同时性PC患者,CRS+HIPEC可延长生存期,并不明显增加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对巨噬细胞的诱导作用, 分析活化巨噬细胞对间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   目法   人正常胃腺上皮细胞系GES-1及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系SGC-7901与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共培养, 诱导后者分化, 研究后者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MR-sv5的损伤作用及分子机制。   结果   胃癌细胞诱导THP-1形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 M1型巨噬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显著下调, 而M2表型的表面抗原明显上调, 细胞形态也发生明显改变。TAM显著抑制正常间皮细胞生长, 促进间皮细胞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   结论   胃癌细胞诱导巨噬细胞发生表型和功能转化, 进而导致间皮细胞发生EMT和凋亡, 促进形成腹膜转移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草酸铂腹腔热灌注与单纯静脉化疗治疗T4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将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T4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2个组,2组均先给予亚叶酸钙和氟脲嘧啶静脉输注。比较草酸铂腹腔热灌注化疗配合局部射频透热治疗和单纯静脉输注的疗效。结果静脉化疗+腹腔热灌注组有效率为59.3%,中位生存期11.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2个月。单纯静脉化疗组有效率为35.7%,中位生存期9.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0个月。静脉化疗十腹腔热灌注组中位生存期(11.0个月)长于单纯静脉化疗组(9.7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化疗+腹腔热灌注组腹水治疗有效率86.7%,单纯静脉化疗组有效率50.0%,2个组有显著差异(P〈0.05)。静脉化疗+腹腔热灌注组毒副反应主要为腹部不适。结论草酸铂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有所提高,毒性尚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CRS+HIPEC)联合靶向新药PDOX治疗胃癌腹膜癌(PC)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VX2瘤细胞注入40只新西兰兔胃窦部黏膜下,制成胃癌PC模型,随机分4组(n=10):Control组观察自然病程;HIPEC组行CRS+HIPEC;PDOX组和DOX组行CRS+HIPEC联合化疗(PDOX 50.0 mg/kg,DOX 5.0 mg/kg)。   结果   模型成功率100%(40/40)。Control组中位生存期23.0 d(95%CI:19.9 ~ 26.1 d),HIPEC组41.0(36.9~45.1)d,PDOX组58.0(39.6~54.4)d,DOX组65.0(44.1~71.9)d。HIPEC组生存期较Control组延长70.0%以上(P < 0.001),PDOX组和DOX组较HIPEC组延长40.0%以上(P=0.029、P=0.021)。DOX组化疗后WBC、PLT低于HIPEC组(P < 0.05),各组间血液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CRS+HIPEC基础上,联合靶向新药PDOX可进一步延长胃癌PC模型生存期,毒性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