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核算2016—2018年湖南省预防服务费用总量、筹资来源、机构流向和功能配置。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结合湖南省预防服务情况,对预防费用的筹资来源、机构流向和功能配置的关系进行二维矩阵分析。结果:湖南省2016—2018年预防服务费用总量分别为106.96、118.67及138.74亿元,占经常性卫生费用的比重分别为6.71%、6.62%及6.84%。预防服务主要由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提供。预防费用筹资来源以政府方案、家庭卫生支出和企业筹资方案为主,其中家庭卫生支出占比始终居于第二位,但下降趋势明显,由2016年的34.99%降为2018年的25.19%。预防费用主要用于提供免疫规划、健康体检、孕产妇保健及传染病防治等。结论:加大政府对预防服务的投入,改善"重医疗,轻预防"的现象;调整预防服务功能配置,应加大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投入;部分预防服务项目的家庭经济负担重,需优化筹资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贵州省2016年经常性卫生费用进行核算分析,为卫生资源配置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SHA 2011"方法,从筹资方案、机构配置和功能消耗3个维度进行核算分析。[结果]贵州省2016年经常性卫生费用为733. 79亿元,占GDP的6. 23%,人均经常性卫生费用为2064. 12元。公共筹资和家庭卫生支出分别占卫生费用的50. 33%和46. 13%。机构配置方面,流向医院的费用占卫生费用的68. 59%,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预防服务机构的费用占比合计为15. 15%。治疗服务的消耗占卫生费用的74. 24%,是预防服务的14. 64倍。[结论]贵州省卫生费用投入不足,家庭卫生支出水平偏高,个人医疗卫生负担较重,"重治轻防"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18年云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进行核算,分析云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的筹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制定卫生费用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 2011),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核算云南省2018年经常性卫生费用。结果:2018年云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为1300.54亿元,占卫生总费用(THE)的78.61%,占云南省GDP的7.27%。公共筹资、家庭卫生支出和自愿筹资分别占62.91%、32.76%和4.34%。流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费用合计占73.87%,流向公共卫生机构费用占6.19%。费用的74.42%用于治疗服务,仅有9.73%用于预防服务。结论:2018年云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量较为合理,但居民看病就医经济负担仍较重,经常性卫生费用的机构配置待优化,"重治疗,轻预防"现象亟待转变,应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或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 2011)核算中国经常性卫生费用。方法:基于SHA 2011框架核算2012年中国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量、服务功能、筹资方案、机构流向和受益人群费用分布等。结果:2012年中国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量为24 754.51亿元,占GDP比重为4.77%。其中,治疗服务费用占比为75.59%,预防服务费用占比为6.74%。经常性卫生费用中家庭卫生支出占比为42.60%,高于卫生总费用中家庭卫生支出占比(34.34%)。结论:基于SHA 2011的经常性卫生费用特别是矩阵核算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卫生资金的运动过程,为卫生政策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核算2016—2018年湖南省预防服务费用总量、筹资来源、机构流向和功能配置。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结合湖南省预防服务情况,对预防费用的筹资来源、机构流向和功能配置的关系进行二维矩阵分析。结果:湖南省2016—2018年预防服务费用总量分别为106.96、118.67及138.74亿元,占经常性卫生费用的比重分别为6.71%、6.62%及6.84%。预防服务主要由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提供。预防费用筹资来源以政府方案、家庭卫生支出和企业筹资方案为主,其中家庭卫生支出占比始终居于第二位,但下降趋势明显,由2016年的34.99%降为2018年的25.19%。预防费用主要用于提供免疫规划、健康体检、孕产妇保健及传染病防治等。结论:加大政府对预防服务的投入,改善"重医疗,轻预防"的现象;调整预防服务功能配置,应加大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投入;部分预防服务项目的家庭经济负担重,需优化筹资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核算2018年湖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为有关部门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卫生费用核算体系 2011",核算湖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量、服务功能、筹资方案、机构流向和受益人群费用分布。结果:2018年湖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量为2 028.4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57%。其中,治疗服务费用占74.36%,预防服务费用占6.84%。经常性卫生费用中由居民家庭承担44.96%,61.02%的经常性卫生费用发生在医院,62.70%的治疗费用用于非传染性疾病,在各年龄组人群中65~69岁年龄组卫生费用最高。结论:公共筹资水平较低;应优化卫生资金配置结构;控制医院住院费用过快上涨;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核算北京市预防服务费用。方法:以"卫生服务核算体系2011"为基础,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从筹资方案、机构流向、服务功能等维度核算北京市预防费用。结果:北京市预防服务费用总量为88.09亿元,占经常性卫生总费用比重为5.46%,占GDP比重为0.38%,主要提供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健康体检、孕产妇保健等服务,预防服务费用中来源于公共筹资方案、自愿筹资方案和家庭卫生支出,费用占比依次为42.12%、28.45%和29.43%;预防服务主要由医院和基层机构提供,两者占比达67.74%。结论:预防服务费用总量稳定,机构流向有待调整;各类机构预防服务功能明确,用自身收入弥补预防服务的现象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6-2018年湖南省治疗费用总量、受益人群费用分布、机构流向及筹资方案。[方法 ]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ystem of Health Accounts 2011,SHA2011)框架,对治疗费用的总量、卫生服务功能分布、筹资来源、机构流向等进行分析。[结果 ]湖南省2016-2018年治疗费用总量分别为1082.72亿元、1264.3亿元和1508.28亿元,占经常性卫生费用的比重分别为67.93%、70.55%和74.36%。发生在医院的治疗费由2016年的75.45%上涨到2018年的79.4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费用占比2016年最高,但也仅有13.98%。治疗费用中家庭卫生支出占比逐年增加,2018年达到41.78%。[结论 ] 2016-2018年,湖南省治疗费用总量不断增长;治疗费用主要发生在医院,且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费用所占比例一直偏低;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仍较重;治疗费用主要集中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其人均治疗费用最高;治疗费用分布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国际最新的"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 2011)核算中国预防服务费用。方法:以SHA 2011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筹资方案、机构流向和服务功能维度核算中国预防服务费用。结果:2012年中国预防服务费用为1 669.34亿元,占经常性卫生费用的比重为6.74%,人均预防服务费用为123.85元,主要用于健康状况监测及流行病学监测、危险因素和疾病控制等。50.04%的预防服务费用由政府方案筹资,但家庭卫生支出仍占24.66%,预防服务费用主要流向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结论:对于我国预防服务而言,需要继续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预防服务投入力度;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医疗卫生机构筹资政策,改善"以医养防"现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2018年宁夏经常性卫生费用核算结果,为相关部门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核算方法,对2018年宁夏经常性卫生费用进行核算分析。结果:2018宁夏经常性卫生费用为299.6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09%。经常性卫生费用各维度构成分析显示,经常性卫生费用其主要用于开展治疗服务(占71.58%);筹资来源是主要公共筹资方案和家庭卫生支出(分别占48.64%和36.42%),流向机构主要为医院(51.85%);治疗费用受益人群主要为老年人。结论:2018年,宁夏经常性卫生费用卫生筹资充足,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明确,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卫生费用的功能配置有待优化,建议多举措控制老年人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更好的服务于卫生政策调整。方法:使用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我国卫生费用核算方法,并结合了北京的实际情况,核算北京市2015年经常性卫生费用。结果:2015年北京市经常性卫生费用为1 614.2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03%;从筹资来源来看,公共筹资方案、自愿筹资方案及家庭卫生支出占比分别为58.19%、10.92%及30.89%;从机构流向来看,流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机构、门诊机构及药品零售机构的费用分别为65.53%、8.56%、2.72%、2.06%及17.42%;从功能消耗来看,用于治疗服务、药品及其他医疗服务用品、预防服务的费用分别占73.42%%、17.47%、5.46%。结论:北京市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量合理,公共筹资能力较强,大部分资金流向了医院和药品零售机构,治疗及购药是卫生服务消费主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上海市2014年的预防服务费用进行核算。方法采用最新的"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2011)核算方法,利用卫生财务、卫生统计等统计资料以及样本机构调查资料,从预防费用的筹资方案、机构流向和功能配置等维度进行核算。结果 2014年上海市预防服务费用为169.98亿元,占经常性卫生费用的12.39%,主要用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对口支援和疾病早期诊断项目。预防服务费用主要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政府筹资、企业与机构筹资、家庭卫生支出分别占预防服务费用的71.487%、17.520%和10.991%。结论上海市政府对于预防服务的投入力度较大,但需明确公立医院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及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核算四川省经常性卫生费用,为卫生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 2011),分别从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量、机构流向、筹资方案、功能配置及受益人群等进行核算。结果:2014年四川省经常性卫生费用为1 854.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5%。其中治疗费用和预防服务费用分别为1 380.6亿元和183.9亿元,分别占74.5%和9.9%。经常性卫生费用中家庭卫生支出占比为36.9%,高于卫生总费用中家庭卫生支出占比31.7%。结论:居民就医负担仍较重,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优化筹资结构,合理配置卫生资金;加强重点人群干预,增强居民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 2011)的我国治疗服务(含康复)费用主要结果。方法:基于SHA 2011框架核算2012年中国治疗费用总量、受益人群费用分布、机构流向及筹资方案等。结果:2012年我国治疗费用总量为18 711.47亿元,占经常性卫生费用比重为75.59%,占GDP比重为3.60%,人均治疗费用1 381.90元;非传染性疾病、老年人群消耗了较多的治疗费用;治疗费用主要发生在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治疗费用份额较低;治疗费用中家庭卫生支出占比为44.20%。结论:人群治疗费用负担较重;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需加大对特殊人群的健康干预,避免或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国际最新的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版(SHA 2011)核算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费用。方法:基于SHA2011,从筹资方案、机构流向和服务功能维度核算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费用。结果: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费用为71.10亿元,占经常性卫生费用的比重为11.26%,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9.20%,占慢性病经常性卫生费用的比重22.20%;28.53%的心脑血管疾病费用由政府方案筹资,家庭卫生支出的占比偏高,为41.25%;心脑血管疾病费用主要流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较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主要集中分布在40~85岁这一人群,其中老年人群占比极高,为70.45%。结论: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费用占比高,卫生资源消耗大,同时筹资中家庭个人负担较重,应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政策,切实降低个人疾病负担。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费用向医院集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重过低。同时,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服务费用占比较低,需要合理分配心脑血管疾病费用,使其机构流向和功能分布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7年湖南省中医医疗消费水平及病种、人群、层级结构,为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促进中医卫生事业发展、制定卫生政策提供数据资料和理论建议。[方法]运用国际最新的“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版(SHA 2011)”,采用整群随机分层抽样法确定样本机构,通过多维度平衡矩阵分析,将医疗消费分摊至不同指标。[结果]2017年湖南省中医医疗消费总量为156.88亿元,占全省医疗消费的11.61%,其中门诊消费40.12亿元,住院消费116.76亿元;年龄分层总体上呈“M”型分布,其中50~54岁、60~70岁占比最高;消费筹资水平较之2016年,家庭卫生支出(OOP)增长60.03%。[结论]2017年湖南省中医医疗消费整体基数较大,费用增速过快。应控制总量,遏制中医院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同时优化费用结构,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政策;多元化筹资,发挥中医诊疗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省综合医院治疗费用分布维度,为相关政策的完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以某省2018年综合医院数据为基础,应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核算方法,对该省综合医院治疗费用在不同维度的分布以及分布维度、筹资方案的矩阵分析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省综合医院治疗费用依次来源于社会医疗保险、家庭个人卫生支出、自愿筹资。从疾病流向看,33.5%流向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从年龄流向看,45.43%流向60岁及以上人群;从性别流向看,53%流向男性群体;从医疗机构级别流向看,73.8%流向省市级医疗机构。[结论]居民疾病经济负担较重,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高级别医院占用的治疗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国际最新的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版(SHA 2011)核算四川省居民循环系统疾病费用,并分析其筹资来源、费用流向等,为合理控制循环系统疾病费用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SHA 2011框架核算2016年四川省居民循环系统疾病费用总量、筹资方案、机构流向、人群费用分布等。结果:2016年四川省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费用为168.50亿元,占四川省治疗费用的10.52%;筹资主要来源为公共筹资126.25亿元,占74.93%,家庭卫生支出占比为19.28%;循环系统疾病治疗费用主要流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较低;费用最高的前3类循环系统疾病依次是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形式的心脏病;循环系统疾病费用主要集中在45~90岁这一人群,占84.33%。结论:四川省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治疗费用机构流向不合理,仍需加强对中老年人群循环系统疾病的重点防控,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核算辽宁省经常性预防费用的总量、服务项目构成、机构配置和筹资方案。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测算框架,收集卫生及相关行政部门统计数据和1 004家样本机构的预防服务收入和支出数据进行测算。结果:辽宁省经常性预防费用总体筹资构成合理但规模较小,在机构流向上以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结论:扩大预防费用的体量,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服务质量,正确认识"以医养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主要核算辽宁省2014年预防费用的筹集与分配数据,探寻辽宁省健康产出提升空间。方法采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 2011),核算辽宁省预防服务费用。结果 2014年辽宁省预防服务总费用为44.997亿元,占经常性卫生费用的6.18%,占GDP比重约0.17%,人均预防费用约为106.02元;58.21%的预防费用来自政府筹资方案,企业与机构自筹贡献了预防服务费用的18.85%,来自家庭卫生支出的费用约占14.27%。结论对于辽宁省预防服务,应优化筹资结构,减轻个人负担;完善相关政策,缓解"以医养防"现象,转变"医防脱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