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4,4′-二(1-咪唑基)苯硫醚(BIDPT),4,4′-羧基二苯胺(H2aba),5-氧乙酸间苯二酸(H_3OABDC),Zn(NO_3)_2·6H_2O和Cd(NO_3)_2·6H_2O为原料,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Zn(BIDPT)(aba)]n(1)和[Cd(BIDPT)(HOABDC)]n(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发现配合物1为具有二重穿插的三维dia拓扑网络结构;配合物2为3-连接六边形的hcb二维拓扑结构,再通过氢键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1和2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硝基苯化合物对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淬灭作用。它们都对2,4,6-三硝基苯酚的检测具有很好的灵敏性。对其淬灭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扩散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u_2(OH)(btre)_(1.5)(1,2,4-btc)]·13H_2O}_n (1·13H_2O)(btre=1,2-二(4H-1,2,4-三唑)乙烷,1,2,4-btc=1,2,4-苯三甲酸根)。测试了1·13H_2O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1是基于四核铜簇[Cu_4(μ_2-OH)_2N_(12)]构筑的10-连接的3D框架,其拓扑符号为3~(12)·4~(28)·5~5。研究了1·13H_2O的热稳定性以及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4,4′-二(1-咪唑基)苯硫醚(BIDPT),4,4′-联苯醚二甲酸(H2oba),对苯二甲酸(p-H2bdc)和Co(NO_3)_2·6H_2O为原料,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Co(BIDPT)(oba)(H_2O)_2]}n(1)和{[Co(BIDPT)(p-bdc)]·H_2O}n(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为单斜晶系,P2/c空间群,配位聚合物2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位聚合物1和2为二维层状结构,二维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研究了室温下它们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4.
张阳  王键 《无机化学学报》2018,34(3):589-596
以5-甲氧基间苯二甲酸(CH_3O-H_2ip),2,2′-二甲基-4,4′-联吡啶(dmbpy)和四水硝酸镉/六水硝酸钴为原料,在混合溶剂中合成2个一维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d_2(CH_3O-ip)_2(ethanol)_2(H_2O)_4]·3H_2O}_n(1)和{[Co_2(CH_3O-ip)_2(dmbpy)(H_2O)_4]·H_2O·C_2H_3N}_n(2)(C_2H_3N=乙腈)。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显示,化合物1为一维浪形结构,通过O-H…O分子间氢键作用构筑成二维结构;而2为一维梯形结构,通过O-H…O,O-H…N和C-H…O分子间氢键作用构筑成三维结构。常温固态下,考察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并考查了化合物1和2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1,2,4,5-苯四甲酸(H_4BETA)与1,2,3,4-丁烷四羧酸(H_4BTCA)为有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3个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Co_5(BETA)_2(OH)_2(H_2O)_2]·10H_2O}_n(1)、{[Zn_5(BETA)_2(OH)_2(H_2O)_2]·10H_2O}_n(2)和{[Mn_2(BTCA)(H_2O)_3]·H_2O}_n(3),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IR)、荧光光谱(PL)和热重分析(TG/DTG)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研究表明3个MOFs均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框架1和2都是由1,2,4,5-苯四甲酸与五核的金属簇连接形成三维框架结构,沿a轴方向具有一维孔道结构,孔径大小为0.990 nm×1.307 nm;框架3是由1,2,3,4-丁烷四羧酸与Mn~(2+)连接形成4,8-c网络的三维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2个新的镉髤配合物{[Cd(Htta)_2(H_2O)_2]·2H_2O}n(1)和[Cd(tba)_2(H_2O)_4](2)(H_2tta=2-[1,2,4]-三唑对苯二甲酸,Htba=3-[1,2,4]-三唑苯甲酸),配合物分子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认。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固体荧光光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表明,配合物1为一维双链高分子聚合物,2为单核零维配合物,中心镉髤离子均采取六配位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丰富的氢键作用进一步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则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固体荧光光谱显示,配合物1和2分别在437和357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7.
采用饱和蒸气扩散技术,将2,4-二羟基苯甲醛缩异烟酰腙(H_2dhbi)配体分别与Zn(ClO_4)2·6H_2O和Zn(NO_3)_2·6H_2O进行配位作用,得到2种不同配位模式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dhbi)_2Zn_2·8H_2O]n(1)和{[(dhbi)_2(H_2O)_2Zn_2]·4DMF]}n(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热分析技术(TG-DTA)和X射线粉末衍射(PXRD)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进一步将配位聚合物1和2用于对甲醇分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是一种理想的微孔材料,其对甲醇分子的吸附能力为化合物2的近5倍,采用PLATON对材料的孔隙体积进行计算得到化合物1和2的孔隙率分别为38.2%和5.5%.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两种多功能有机羧酸配体:2-(对溴)苯基-4,5-咪唑二羧酸(p-BrPhH_3IDC)和对苯二甲酸(H_2DCB)为混合配体与六水合硝酸铽,通过溶剂热反应,成功制备了一个含有一维孔道的复杂三维金属有机框架{[Tb(p-BrPhHIDC)(DCB)_(0.5)H_2O]·H_2O}_n。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了其分子结构。发现所采用的两种羧酸配体均与中心金属Tb(Ⅲ)离子配位进而桥联邻近的金属离子构成了三维框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测试了晶体纯度。热分析表明该金属有机框架显示出比较好的热稳定性。固体荧光测试以及小分子识别研究表明该配合物显示出强的特征荧光发射和一定的乙腈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3-(2-吡啶基)-1,2,4-三唑配体(HL)和不同的金属盐设计合成了5个配合物[Co(HL)_2(H_2O)_2](NO_3)_2(1)、[Cu_2(L)_2(NO_3)_2(H_2O)_4](2)、 [Cu_2(L)_2(AcO)_2(H_2O)_2]·6H_2O(3)、[Cu_2(L)_2(HL)_2(ClO_4)_2]·2CH_3CN(4)和[Cd_2(L)_2(HL)_2(NO_3)_2]·2H_2O(5),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单核结构,并且可以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5为双核结构。配合物2和5可以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3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了配合物中HL配体的配位模式。此外,研究了配体HL和配合物1和5的固态荧光性质及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10.
以4,4'-三苯胺二甲酸(H_2L)为多齿有机羧酸与1,4-二(吡啶-4-亚甲基)哌嗪(bpmp)和硝酸镉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得到2种晶体的混合物,经物理拆分后得到无色透明的片状晶体{[Cd L(bpmp)(H_2O)]·H_2O·DMF}_n(1)和淡黄色块状晶体{[Cd_2L_2(bpmp)_2]·3H_2O·2DMF}_n(2).通过单晶及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这2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其骨架为具有{6~5·8}拓扑结构的四重互穿三维网络;化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结构为含有螺旋链的二维层,其骨架具有{3~6·4~6·5~3}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结构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a(atba)_4·2H_2O]·H_2O}_n(H_4atba=偶氮苯-3,3',5,5'-四羧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谱图及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该配合物通过{Ca_2(CO_2)_2}结构单元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继而通过配体之间的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进一步通过共价键构筑成三维结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对L-组氨酸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设计合成了3种新颖的金属有机配合物(MOCs):{[Pb_2(HL)(phen)]·2H_2O)_n(1),{[Ni(H_3L)(4,4'-bipy)_(1.5)(H_2O)_4]·(6H_2O}_n(2)和{[Ni_2(HL)(1,4-bibb)(H_2O)]·(CH_3CN)·H_2O)}_n(3)(H_5L=3,5-二(2',5'-苯二羧酸)苯甲酸,phen=1,10-菲咯啉,4,4'-bipy=4,4'-联吡啶,1,4-bibb=1,4-二(苯并咪唑)苯),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和粉末衍射对它们进行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是基于[Pb_2(μ_2-COO)_2(μ_1-COO)_4] SBUs的一维链状结构;2是二维层状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6~2)_2{4~2.6~2.8~2};3是一个3D网络结构,其拓扑符号为{6~2.8~4}{6~4.8~2}_2。进一步研究了配合物荧光和磁性能。荧光检测显示,配合物1在水溶液中可以高灵敏识别Fe~(3+)和Cr_2O_7~(2-)离子。同时研究了配合物1对Fe~(3+)和Cr_2O_7~(2-)猝灭机理。磁性分析表明配合物3中的Ni(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柔性配体5-(吡啶-2-甲氧基)-间苯二甲酸为主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例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Cu(L)·H_2O]_n(1),{[Co(L)·H_2O]_2·5H_2O}_n(2)(H_2L=5-(吡啶-2-甲氧基)-间苯二甲酸),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的二维平面结构,并呈现2-节点(3,4)-连接的拓扑网络。2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的一维链状结构,在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构筑出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同时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发光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1,1′-二羟基-5,5′-联四唑(H_2BTO)为配体,镧系金属离子作为金属中心,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5种金属配合物:[La_2(BTO)_3(H_2O)_8]·2H_2O (1)、[Ce_2(BTO)_3(H_2O)_8]·2H_2O (2)、[Pr_2(BTO)_3(H_2O)_8]·2H_2O (3)、[Sm_2(BTO)_3(H_2O)_8]·2H_2O (4)和[Nd_2(BTO)_3(DMF)_4]·6H_2O (5)。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和元素分析对5种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种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配合物1~4的热稳定性,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分别计算了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不对称三羧酸5-(6-羧酸-2-萘基)-间苯二羧酸(H3L)为配体合成了2个镉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d_3L_2(H_2O)_3]·6DMF}_n(1)和{[Cd_3L_2(H_2O)_4]·3DMA}_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热重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和2形成3,6-连接的三维结构,其拓扑符号分别为:(4~5.6~4.8~6)(4~3)_2和(6~(12).8~3)(6~3)_2。此外,还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荧光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1,4-双(2-甲基苯并咪唑-1-亚甲基)苯(bmb)和2个芳香多羧酸1,2,4,5-均苯四酸(H4btec)、4-(3,4-二羧基苯甲酰)邻苯二甲酸(H4dcbp)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锌配位聚合物{[Zn(bmb)_(0.5)(btec)_(0.5)(H_2O)]·H_2O}_n(1)和{[Zn_2(bmb)_2(dcbp)]·5H_2O}_n(2),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粉末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2个聚合物均为复杂的三维框架结构,配体bmb在2个配合物中均为μ_2-η~1∶η~1的配位模式。此外还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金属卤化物MCl2(M=Pb~(2+),Cd~(2+),Co~(2+))分别与苯并噻唑(btz)在浓盐酸中、80℃下反应,合成了3种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btzH)[(PbCl_3)](1),(btzH)_2[CdCl_4]·2H_2O(2)和(btzH)2[CoCl_4]·2H_2O(3),其中化合物2和3结构相似。对化合物1~3进行了粉末衍射、红外和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荧光测试发现:化合物1~3在393nm处有发射峰,该荧光来源于苯并噻唑环中电子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18.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Mn(Hbidc)(2,2′-bpy)(H_2O)_2]·1.5H_2O}n(1)和{[Cd(Hbidc)(phen)][Cd(phen)_2Cl_2]}n(2)(H_3bidc=苯并咪唑-5,6-二羧酸,2,2′-bpy=2,2′-联吡啶,phen=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一维无限zig-zag链结构,可以通过O-H…O和N-H…O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也是一维无限链结构。此外,测试了配合物1和2的固体紫外吸收光谱和研究了配合物2的固体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NdCl_3·6H_2O和3,4′,5-联苯三羧酸(H3bpt)为原料在DMF/H_2O混合溶剂热条件下合成得到一个三维钕配合物{[Nd(bpt)(DMF)(H_2O)]·2H_2O}_n (1),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及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了配合物1的结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5,5)-连接的三维结构,拓扑符号为(44·63·83)(4862)。此外,对配合物1的热稳定性、荧光性质、光催化降解染料及磁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2-(4′-羧基苯基)咪唑-4,5-二羧酸(H_4CPhIDC,C_(12)H_8N_2O_6)为配体,用溶剂热合成了3种配位聚合物{[Cd2(CPhIDC)(bimb)]·H_2O}_n(1)、{[Cd_2(CPhIDC)(phen)_2]·3H_2O}_n(2)、{[Zn_2(CPhIDC)(bpp)]·1.5H_2O}_n(3)(bimp=1,4-双咪唑基-丁烷,phen=1,10-菲咯啉,bpp=1,3-双(4-吡啶基)-丙烷)。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结构分析表明,主配体以完全去质子化CPhIDC4-的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以μ_4和μ_5为配位模式的二维及三维聚合物。配合物1和3是三维网络结构,同时呈现(3,4,5)-连接的(5·6·7)(4·52·6·72)(4·52·6·74·82)拓扑结构,两者的不同之处是中心离子和辅助配体。配合物2是二维波纹状渔网结构,呈现44·62拓扑结构,在其空间填充上又类似于DNA双螺旋链的单螺旋结构。测定了产物的固体荧光光谱;用EtBr荧光探针法研究了配体及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