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4县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中西部4县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描述4县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拟合两水平 Logistic 回归模型探讨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4县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335.92%,两周就诊率为129.01%,两周患病就诊率为384.00%..影响两周患病就诊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卫生服务可及性、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疾病属性和新农合等. [结论] 经济困难是两周患病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新农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四川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就诊单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就诊单位选择现状,探讨就诊单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促进医疗体制改革、优化医院结构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四川省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描述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情况、就诊单位选择情况,并与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纵向比较;应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对农村两周患病就诊单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率有明显下降;多项式Logistic回归拟合结果显示:影响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就诊单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为医疗保障、家庭人均收入、年龄、就业状况、慢性疾病和自感健康状况。[结论]农村地区医疗体制改革重点应放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充分发挥私人诊所作用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宁夏海原县农村居民门诊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海原县2508户农村居民(共计11508人)进行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被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71.4‰;患病人群两周就诊率为10.69%;与两周患病率有关的因素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与两周就诊率有关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自感疾病严重程度。结论海原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与全国农村水平没有差异,但卫生服务需求水平高于全国农村水平;基层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好,但村卫生室利用率相对较低,应提升村医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做好农村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54乡镇的5 912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农村居民自己两周患病率为19.63%,患病未就诊为72.44%,均高于全国同类地区平均水平.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和农民是否参加新农合对农村居民未就诊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要量较高,但需求却很低,年龄和农民是否参加新农合是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成都某区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从成都市某区随机选取6个社区的1058户家庭共2850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率为4.4%,年龄为两周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病患病率为5.5%,年龄和在业与否是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居民两周就诊率为40‰,患病后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总体较好,最常就诊单位为省级及以上医院,其次是市级医院。[结论]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较好,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较差;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足居民需求。  相似文献   

6.
王革  成君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4):476-478
目的 了解肢体残疾人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唐山市541名肢体残疾人进行卫生服务家庭调查。结果 肢体残疾人两周患病率为22.92%,慢性病患病率为31.61%,均高于其他人群;两周内每千人就诊人数为75.79,就诊次数为81.33,均低于其他人群;1年内每千人住院次数为105.40,高于其他人群;患病未就诊率和未住院率分别为66.94%和66.27%,均高于其他人群;住院陪护率是全人群的4倍。患病率、就诊率和住院率均受多种因素影响。结论 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多种措施,降低肢体残疾人的患病率,提高其卫生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现状。方法通过对全国1 661户农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7.4%,不同特征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周就诊率为16.4%,住院率为9.3%,高于全国农村地区平均水平;两周患病未治疗率为17.6%,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33.4%,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有待提高。结论应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重点人群的关注和保障力度,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满足居民合理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40053名广州市户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海珠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32.91%,两周患病病例中82.68%是慢性病,两周患者未就诊率为18.31%,两周患病和住院就诊单位均以三级综合或专科医院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保险、人均年收入和体育锻炼均是影响居民两周患病及是否就诊的主要因素,而饮酒因素仅影响就诊行为。结论广州市海珠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以慢性病为主,医疗服务的利用都以大医院为主,卫生服务潜在需求存在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福建省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设计的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周就诊率为163.56‰,住院率为54.03‰,与2003年卫生服务调查相比,两周就诊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住院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农民卫生服务利用受个体内在因素(疾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经济状况等)和外部环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门诊服务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调查,为制定合理的门诊补偿比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个新农合试点县的3373户共计13468人进行了两周患病就诊情况调查。[结果]两周患病率为8.8%,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5%)。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2.72%,略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2%)。就诊的主要机构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未就诊比例为21.3%,明显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45.8%);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买药(75.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两周患病就诊的因素为:家庭人口数、年龄、性别、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实施家庭账户。[结论]加强乡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和卫生资源的投入,扶持个体医疗机构,加强药品价格控制和药品销售的管理,为新农合的参合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村贫困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扶贫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苏省11个地级市58个县的1158名农村贫困居民进行随机入户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安德森卫生服务模型中倾向特征、能力资源和需求3个维度与住院服务利用的关系。[结果]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卫生政策了解程度、个人收入、总体健康评价、心理健康状况、是否罹患大病是农村贫困居民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P <0.05);Hausman检验显示χ2=6.621,P=0.578(> 0.1),表明模型拟合状况良好。[结论]倾向特征和需求是农村贫困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个人收入影响住院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庆市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示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重庆市忠县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卫生服务利用状况,为大力推广卫生适宜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等级随机抽样,对忠县农村8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比较分析。结果忠县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30.68%、慢性病患病率为19.14%、两周就诊率为21.21%、住院率为10.04%,适宜技术知晓率为15.09%,适宜技术接受率为8.93%。结论忠县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卫生服务利用率高,居民卫生适宜技术知晓和接受程度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玉溪市农村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公平性和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方法采用集中指数、单因素分析方法对玉溪市3个县农民的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玉溪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6.3%,低于全国农村水平,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为-0.02801。结论玉溪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低,且存在不公平性,慢性病患病人群集中在较低收入组,应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教育。玉溪市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容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西容县3个乡镇6个行政村445户2 283名居民进行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223.8‰,慢性病患病率为16.0%;两周就诊率为32.9%;住院率为7.4%。92.9%的患者就诊时选择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57.7%的住院者住院医疗机构选择县级医院。22.9%的未就诊病人与71.4%的未住院病人是缘于经济困难。结论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程度较高,就医流向基本趋于合理;疾病经济负担仍是影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抚州市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卫生服务公平性。方法选择抚州市不同收入水平人群,共3486户13048名,对不同收入水平人群卫生服务需求情况、门诊服务利用情况、住院服务利用情况、住院费用支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收入水平人群2周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615,P0.05),各组慢性病患病率未见显著性差异(χ~2=9.615,P0.05),2周患病就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357,P0.05),各组2周患病治疗比例有显著性差异(χ~2=20.871,P0.05)。随收入水平升高,年人均住院天数、年住院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73,23.982,P0.05),各组因经济困难未住院比例显著性下降(χ~2=25.139,P0.05)。各组住院费用并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χ~2=12.094,P0.05),自付住院费用占人均收入比例、自付住院费用占家庭收入比例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2,29.148,P0.05)。结论抚州市不同城镇居民卫生服务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应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政策倾斜,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郭琳  胡红濮 《卫生软科学》2013,(12):723-729
[目的]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个人因素、经济因素、新农合制度因素和外界因素对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健康状况和教育程度显著影响了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率;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增加了住院医疗服务的利用率,但在提高门诊服务利用率上作用有限。[结论]新农合制度建设和运行效果取得了明显成效,参合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明显提高,但仍面临报销手续繁琐、门诊服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建议扩大门诊覆盖范围,提高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参合者的教育程度,增加人力资本等措施提高新农合的卫生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疆2003-2008年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变化趋势及不同收入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变化。方法利用2003、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5分组法测算卫生服务利用集中指数(CI)分析公平性变化。结果 2次农村卫生服务调查的性别及年龄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8年新疆农村居民2周患病率由9.1%上升为15.0%,慢性病患病率由9.8%上升到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周就诊率由8.5%提高为11.0%(P<0.001),未就诊率分别为45.0%、45.1%;住院率由5.6%提高为11.6%,未住院率由42.4%下降为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周就诊率CI由0.09变为0.11,未就诊率CI由-0.01降为-0.06,住院率、未住院率CI分别降为0.03、0.01,趋向0。结论 2008年新疆农村居民2周患病率及慢病患病率升高,卫生服务利用量增加,低收入居民的门诊服务利用受到限制,不同收入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趋向公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农民卫生服务需求特征,研究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新农合制度的设计。方法:选取新农合试点的太原市城区(迎泽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和尖草坪区)和农村(娄烦县),利用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收集农民卫生服务需要资料。比较城乡农民卫生服务需要特点,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城乡农民所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有显著差异;城乡农民卫生服务需要差别显著,娄烦县农民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城区农民(P〈O.001),两周患者平均卧床天数是城区农民的16.75倍。结论:贫困农村地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大、筹资能力低,为加强新农合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地市为单位进行基金统筹,同时,有差别地在贫困农村实施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特殊人群门诊利用”的制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楚雄州居民自报门诊费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楚雄州的3 659户农户进行门诊服务利用的入户调查。结果:楚雄州居民的自报门诊费用中位数为120元,几何均数为119.83元,自报门诊费用在不同年龄、职业、就诊机构、民族、婚姻状况、就诊次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报门诊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就诊次数、就诊机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年人均收入等。结论:楚雄州居民的自报门诊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满足居民就诊需要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儿童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分析,进一步对比研究宁夏农村7岁以下儿童门诊和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2012年、2015年、2019年在宁夏西吉、海原、盐池、彭阳四县随机抽取10 600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离家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家庭收入水平不同的儿童门诊和住院卫生服务利用不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C五号.EPS;P〗值分别为4.792,32.346,25.518,10.96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家庭收入水平是儿童门诊和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共同影响因素,年龄越小,家庭收入水平越低,儿童门诊和住院卫生服务利用越高;其中性别( P= 0.001 ,OR= 0.700 ,95%CI :0.585~0.837)、离家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 P= 0.039 ,OR= 1.247 ,95%CI :1.011~1.538)也是儿童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卫生服务地理可及性和家庭收入水平是宁夏农村地区儿童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政府应继续关注当地儿童卫生保健服务,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满足儿童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