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Flkv.)是我省落叶松林的重要害虫。为搞好该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正确估计种群数量,合理确定抽样方法和样本数,必须首先确定其在林间的分布型。为此,我们于1985年对落叶松鞘蛾卵期林间分布型作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研究方法 (一)绘林间分布实况图在落叶松鞘蛾卵期设标准地(不少于100株),调查落叶松下层树冠的着卵数,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各选一标准枝,每枝再选20个叶丛,逐丛检查落叶松鞘蛾的着卵数,并依原来位置记载在方格纸上,绘出林间分布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华北落叶松鞘蛾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初步弄清了华北落叶松鞘蛾在关帝山林区的生物学特性,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落叶松鞘蛾种名的订正并对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过去均以欧洲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laricella(Hübner)学名命名东北三省及山西省落叶松上的鞘蛾。笔者经约5年的调查、整理结果,发现在我国北方落叶松分布区系里有3种鞘蛾:(1)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lkv. (新记录)、(2)新疆落叶松鞘蛾C. sibiricella Flkv.(新记录)和(3)华北落叶松鞘蛾C. sinensis Yang。截至今日,从未发现我国东北三省及山西省有C. laricella(Hüb.)的分布区。因此,对过去的误用应予以订正。文中还以检索表形式表示出我国3种鞘蛾同欧洲种的区别。并对日本落叶松鞘蛾C. longisignella (Moriuti)进行了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鞘峨(Coleophora spp.)隶鳞翅目(Lepidoptera),鞘蛾科(Coleophoridae Eupstidae),鞘蛾属(Coleophora Eupista);种类繁多,系一类重要的潜叶害虫。由于其幼虫负鞘潜食、生活隐蔽,防治难度较大。其中一些种类曾猖獗成灾。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laricella(Hubner)曾在北美严重发生,经引进几种寄生蜂,终于成功地控制其危害。我国的落叶松鞘蛾,近20年来发生日趋严重,尤以东北的Coleophora dahurica Flkv.为著。天敌昆虫的引进及保护利用是值得重视的控制措施之一。鉴于国内尚乏鞘蛾天敌的系统报导,为此,提供64种鞘峨的寄生蜂目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利用灭幼脲Ⅲ号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kurica Flkv.的卵,取得了88%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以100倍液为最佳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的卵很小,在林内辨别较困难,影响其调查准确性。为了确切地掌握其发生量,更好地指导防治,在刘卵期调查的基础上,又对幼虫期分布型作了测定,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 L.)是杨树叶部的主要害虫之一,据1990~1992年在海林观察,该虫生活史为1年2代,以1~2龄幼虫在枯落物下越冬,第二年4月末5月初开始活动,6月下旬始见第1代卵,8月上旬见第2代卵。1992年笔者测定了分月扇舟蛾1代及2代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鞘蛾 Coleophora laricella 是落叶松林的大害虫,为探讨寄生蜂对它的控制作用。笔者于1973—1985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林区和吉林省四平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内(面积约7000亩),对9种鞘蛾寄生蜂的发生、消长和寄生情况,做了初步观察,介绍如下:一、寄生蜂种类及寄生率常见的鞘蛾寄生蜂种类见表1。二、发生与消长情况春季落叶松林内气温12—19℃时,以鞘蛾金小蜂为首的幼虫期寄生蜂先后羽化,最先出现的是鞘蛾金小蜂和黑青小蜂,它们密度大,活动频繁,寄生率高。5月中、下旬金小蜂与沟姬蜂也相继羽化,密度不大,寄  相似文献   

9.
华北落叶松鞘蛾人工合成性诱剂诱引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0年,在山西省太岳山林局应用人工合成的华北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进行了监测,并开展了大量诱杀试验。结果表明:该引诱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雄蛾有较中的引诱作用,60个诱捕在成虫扬飞期共诱到鞘蛾成虫51万头,应用诱捕器后,林地内华北落叶松被害率下降50.1%,虫口密度下降81.2%,可用于对华北落叶松鞘蛾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笔者研究了黑光灯、苦参素杀虫剂、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1.2%烟参碱、25%灭幼脲)喷雾、0.9%阿维菌素喷烟4种华北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技术。结果认为,黑光灯诱捕对落叶松鞘蛾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作用较为局限。1%苦参素植物杀虫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1 000的效果最佳。1.8%阿维菌素乳油、1.2%烟参碱和25%灭幼脲喷雾均对华北落叶松鞘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8%的阿维菌素乳油效果最明显。0.9%阿维菌素地面喷烟对防治华北落叶松鞘蛾成虫效果较好,选择1.0∶25的配比较经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进寄生昆虫和借鉴美国西北部生物防治工作经验,使加拿大东部和中部落叶松鞘蛾防治获得成功(Webb 和Qnednan 1971),也导致1974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继续应用寄生昆虫防治落叶松鞘蛾。1973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对落叶松鞘蛾的寄生天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获得了32种膜翅目天敌。1968年后在魁北克继续进行弯尾姬蜂[Diad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对落叶松鞘蛾蛹和卵发生期提出预测式,其蛹的有效积温的估计区间为63.9±9.7日度,发育起点温度的估计区间为14.6±1.1℃,卵的有效积温的估计区间为279.7±22.8日度,发育起点的估计区间为15.7±0.6℃。蛹期预测式为(?)=(63.9/(T-14.6))±1.9069(SNp=0.7417,自由度为5)卵期预测式为(?)=(279.7/(T-15.7))±3.7932(SNe=1.6039,自由度为7)  相似文献   

13.
鞘蛾是落叶松的重要害虫之一,对林木危害严重。我场营矿营林区有一千五百多亩,二十二年生落叶松人工林,普遍发生了松鞘蛾。平均一厘米长的枝条上有一条松鞘蛾。苗嫩绿的树叶生长出后,被鞘蛾危害的由绿变黄褐色,由远望去好似火烧一般。一九七三年六月份正当松鞘蛾成虫飞翔时期,我们利用六六六、敌百虫粉等药物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卢氏县淇河林场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laricella Hvbner)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研究,基本上掌握了兴安落叶松鞘蛾在卢氏县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 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laricella(Hbn.)]原发生于欧洲,五十年代中期偶然地传入爱达荷州北方(Denton 1958),以后传遍了该州西部的落叶松(Larix occidentalis Nutt.)林,并很快蔓延到美国西部和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的落叶松林。由于林中没有鞘蛾的寄  相似文献   

16.
兴安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0 ugZ5-10:OH性引诱剂对净月林区兴安落叶松鞘蛾进行引诱试验,结果表明:该性引诱剂对兴安落叶松鞘蛾雄蛾的引诱效果明显,树冠上层诱捕器的诱虫量明显高于树冠中、下层;诱虫量随林分虫口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利用性引诱剂可有效监测和防治落叶松鞘蛾。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laricellaHb.)又名落叶松筒蛾,属鳞翅目鞘蛾科。以幼虫专食落叶松叶肉。虫体虽小,但群体为害比较严重,虫口密度在10cm长枝条上平均有8头以上幼虫,就可将林木叶子吃光,所剩叶表皮先由灰白变成赤褐色,远看似火烧状,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种子林结实。  相似文献   

18.
沙棘木蠹蛾与红缘天牛偏利生活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木蠹蛾危害5年生以上的沙棘林,5年、7年、9年生沙棘的被害主干均有当年产生的红缘天牛羽化孔。沙棘木蠹蛾的卵多数产在沙棘干上1/3~1/2处红缘天牛侵入孔、羽化孔及主干裂缝、翘皮里,以防天敌取食。沙棘木蠹蛾初孵幼虫在红缘天牛虫道或羽化孔口中渡过卵期和移动寻找取食韧皮组织时期,1~3龄幼虫在红缘天牛侵入孔周边韧皮与木质部之间向下环绕树干片状为害,3~4龄向下转移直至根际部为害。红缘天牛为害沙棘不论树势强与弱,其危害发生在沙棘木蠹蛾之前。沙棘木蠹蛾利用红缘天牛生活和繁殖场所产卵是一偏利生活(commensalism)特性。  相似文献   

19.
杨小舟蛾是许昌市杨树主要害虫。该文对其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第1代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5±2.54)℃和(38.8±16.65)日℃,为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窄径茧蜂 Agathis pumila Ratzeburg是欧洲落叶松鞘蛾 Coleophora laricella(Hübner)的专性内寄生蜂。最适发育温度为 1 5℃~ 2 5℃ ,最佳寄生时间是寄主幼虫的 1龄中后期和 2龄初期。 1 991~ 1 994年我们从美国和加拿大引进释放 ,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 C.dahurica Fikv。目前 ,小窄径茧蜂已在辽宁省大伙房实验林场定居 ,但数量较少 ,还没有达到控制住鞘蛾危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