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介绍了夯扩桩的设计和在工程中的运用,夯扩桩的特点与施工工序,夯扩桩夯扩头直径和单单桩竖向了载力标准值上下妆节点论述了夯扩桩设计中关于夯扩桩适宜的地质条件,夯扩参数,桩射上径及桩长的选择,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桩承载力标准值,桩身配筋问题。  相似文献   

2.
何兆奎 《江西冶金》1999,19(5):37-39
叙述了夯扩施工的过程,确定了夯扩桩设计参数,并推导出其内在关系和比较实用的计算公式,对夯扩桩设计及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夯扩桩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夯扩桩是沉管灌注桩实行扩底的一种新桩型。通过对桩端混凝土的夯压,使桩底形成扩大头,大幅度提高桩的承载力,降低工程造价。本文结合广东惠州长湖苑居住小区工程实践,对夯扩桩设计,施工质量控制,静载检测及经济比较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该桩型在一般软土地基上多层住层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复合载体夯扩桩与传统的灌注桩相比,具有施工速度快、承载力高、造价相对较低的优点.结合巨兴灵台药厂综合楼工程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浅谈复合载体夯扩桩处理软弱地基的优缺点,并介绍设计、施工中的一些问题.此综合楼,位于灵台县城西,5层框架结构,原设计为人工成孔灌注桩,因土层松软,难以人工成孔现改为复合载体夯扩桩.  相似文献   

5.
何龙泉  胡勇军 《江西冶金》2001,21(3):109-111
阐述了夯扩桩施工技术要点及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提出夯扩头最大直径计算方法,并对沉管桩和夯扩桩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实践证明,夯扩桩为一种造价低、承载力高、经济效益好的新桩型。  相似文献   

6.
夯扩桩的施工与质量控制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夯扩桩施工过程中的实践,简述夯扩桩施工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软弱地基上的中小型建筑工程采用无桩靴砼夯扩桩进行处理的适用性论述,简要地介绍了该桩基的设计及施工要求,并通过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及保证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夯扩沉管灌注桩的理论计算,结合工程实例、静载试验等,对夯扩沉管灌注桩的技术特点和经济指标作对比分析,为合理使用夯扩沉管灌柱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夯扩桩施工技术要点及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提出夯扩头最大直径计算方法,并对沉管桩和夯扩桩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实践证明,夯扩桩为一种造价低、承载力高、经济效益好的新桩型.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夯扩桩施工技术要点及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提出夯扩头最大直径计算方法 ,并对沉管桩和夯扩桩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实践证明 ,夯扩桩为一种造价低、承载力高、经济效益好的新桩型  相似文献   

11.
李先庆 《山东冶金》2000,22(5):33-36
采用沉管灌注桩法处理软土地基,经试桩并确定单桩承载力后,采用单打法进行施工。实践证明,采用振动、夯打沉管灌桩法处理软土地基,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节约材料、经济效益好、能保证工程结构要求及施工机械损坏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结合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处理地基的应用实例,对灰土挤密桩施工、夯填工艺、挤密效果、地基承载力等进行分析、探讨及整个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监理过程中,论述了灰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长螺旋成孔振捣插筋后压浆工艺,该工艺是在长螺旋成孔工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振捣插筋和孔底注浆两个重要环节.这种不同工艺的组合通过试验大幅度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并使桩身强度得到了极大的利用,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质工程施工中的串桩现象,分析了形成串桩的原因,以引起设计及施工单位重视,提高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炼铁分厂第一食堂桩基础设计分析,总结了近年天津铁厂桩基础设计中的一些设计经验,并介绍了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的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钻孔扩底灌注桩施工工艺及其在广州某高层建筑基础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林宏  刘明发 《武钢技术》2003,41(3):50-53
介绍“钻孔压浆桩”的设计和应用实例,对“钻孔压浆桩”与“普通灌注桩”在设计、应用、经济指标、桩的承载力的标准值和试验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某超高层建筑嵌岩桩设计实例,论述了依据地质条件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公式试算并根据现场静载试验结果选取单桩极限承载力,并经桩基检验和沉降观测加以验证,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