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耐力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将64例出院C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再入院率。结果: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P<0.05),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作为CHF患者在住院后健康教育的延续,对提高出院CHF患者的运动耐力,降低再入院率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2014年12月份入院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从入院开始即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的护理措施,另外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增加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由专门护理人员负责测量其运动前后的心率、收缩压和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时心率和收缩压低于入院时和对照组出院时(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长于入院时(P0.05),且出院时实验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心脏康复模式在心肌梗死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心肌梗死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实验组按家庭心脏康复模式进行健康指导,以身体康复锻炼和心理放松训练为主要内容。出院后随访6周,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善情况及再入院率。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及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家庭心脏康复模式应用于心肌梗死出院患者,可促进其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出院后继续教育与生活指导课程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52例CHF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6例在接受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出院后继续教育与生活指导课程,并与76例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1年后观察两组病人的健康行为、遵医率、生活质量及再入院率、病死率。[结果]1年后实验组在健康行为、遵医率、生活质量及再入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健康行为、遵医率、生活质量改善,6min步行试验(6MWT)延长,再入院率和病死率降低。[结论]出院后继续教育与生活指导课程可以改善病人的健康行为、遵医率、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盐饮食加适量运动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意义,以期能为CHF患者临床护理常规的改善提供借鉴。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低盐饮食加适量运动组(实验组)和低盐饮食组(对照组)各30例。入院患者均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低盐饮食:每天摄入盐量为4g。运动组采用6min步行距离测试,测试结束后测量走距,测试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心率。通过适当的运动,以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及一系列生化指标为主要研究指标对CHF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测试。结果低盐饮食加适量运动能改善CHF患者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低盐饮食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适量运动,有利于CHF患者的康复,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宋惠琴  马国超  尹辉 《妇幼护理》2022,2(23):5404-5407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微信远程指导在冠心病 PCI 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9 月对我院行 PCI 术的 86 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入院时间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 例)和观察组(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延续性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微信远程指导。分析比较两组 的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时,两组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出院后 1 个月、出院后 6 个月,干预组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 1 个月、出院后 6 个月, 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微信远程指导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12周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冠心病CHF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检查患者运动耐力情况;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等。 结果 经12周运动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6MWT、左心LVEF、FS均明显提高(P<0.05);左心LVEDD、MLHFQ评分、血浆NT-pro-BNP、IL-10及TGF-β1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运动康复干预能显著改善冠心病CHF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出院后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出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8例按照奇偶数分为干预组36例与对照组32例,干预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出院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并应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再住院率降低,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出院后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动7步法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验组实施运动7步法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选时和运动16周后对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测定、血乳酸和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MHL评分)进行测定.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LVEF、血浆BNP、血乳酸和6 min步行距离、MH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16周后实验组患者LVEF(44.52±4.5)%,血浆BNP(402.6±112.4) ng/L,血乳酸(4.97±0.50) mmol/L,6 min步行距离(482.52±50.34)m,MHL(39.3±10.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1,3.32,2.41,5.05,7.52;P <0.05);与运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前后对照组LVEF、血浆BNP、血乳酸和6min步行距离、MHL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7步法康复运动能显著地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焦虑程度、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4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康复教育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运动训练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运动训练的应用,可改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运动耐力,缓解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路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运动康复路径对患者实施康复运动干预。观察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情况和再住院率。结果经过康复运动后,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volume index of diastolic end,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ystolic volume,LVESV)均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大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运动康复路径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降低再住院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太极拳在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将200例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n = 100)和试验组(n = 10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太极拳运动。比较两组治疗24周后心功能分级、血浆脑钠肽(BNP)、醛固酮(ALD)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以及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心功能变化有效者多于对照组(χ 2 = 5.143, P < 0.05),无效者少于对照组( χ 2 =5.924, P < 0.05);两组血浆BNP和ALD、6MWD、LVEF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 t| > 9.883, P < 0.001),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t| > 4.023, P < 0.001)。试验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结论 太极拳能够提高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护理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7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根据病情除了一般常规护理外,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对照组37例采取常规护理,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的培训,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试验前一般情况和心功能指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验后心功能指标均有进步,但是通过运动康复护理心衰患者的心衰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康复护理后心脏射血分数为(50.5±7.2)%,而对照组护理后心脏射血分数为(35.5±5.2)%,康复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分别为(76.5±6.8)次/min和(88.6±7.3)次/min,心率都有下降,但是康复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分别为(451.4±35.5)m和(350.8±31.5)in,较观察前有增加,而康复护理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7,P〈0.叭)。结论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适时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率,提高心脏射血分数,提高6rain步行距离,也就是表明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行标准化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27例,运动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标准化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临床特征、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血浆N末端脑钠肽、生存质量评分及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训练12个月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生存质量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末端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疗法与血浆N末端脑钠肽水平较低是再住院和死亡的保护因素;室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伴有慢性肺疾病是再住院和死亡事件发生的促进因素。结论运动疗法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明显降低死亡及再住院终点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膀胱体操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麻痹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体操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麻痹的疗效。方法将宫颈癌根治术后1周自尿试验失败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进行改良膀胱体操(健康宣教,引流管管理,腹部B超测残余尿量同时做尿细菌培养监测,指导饮水及排尿):对照组行传统的膀胱体操。比较2组膀胱功能恢复的时间(留置导尿管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平均为(10.10±1.84)d;对照组留置导尿管时间平均为(14.64±3.8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通过改良膀胱体操,可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提高自尿试验测定的成功率,减少泌尿道感染,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部体疗训练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胸部体疗训练,内容包括:呼吸功能训练、胸部体疗和早期活动方法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部X线片、呼吸频率、指脉氧饱和度、体温和呼吸道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肺部恢复情况较好,胸管留置时间减少,离床活动时间提前,且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胸部体疗训练,可改善患者手术后的呼吸功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A峰E峰流速比值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左房内径、心胸比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方便易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可以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降低再住院率,达到了早期康复、恢复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术前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主动康复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前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34例)在术前开始行一对一讲解化疗知识及示范上肢功能锻炼,对照组(33例)在术后24h内根据患者病情状态一对一讲解术后相关知识。调查两组患者术后1周主动康复意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主动了解自身康复治疗相关知识及上肢功能锻炼的配合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能较主动了解自身康复治疗相关知识,功能锻炼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术前健康教育,患者术后能主动索求健康知识,积极主动配合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提高了生活质量,也加强了护患沟通,拉近了护患间距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将增量原则应用于试验组病人康复训练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量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意义重大,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