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去除或者保留宫颈管黏液对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628个胚胎移植周期随机分为试验组(n=320)和对照组(n=308),试验组在胚胎移植前用无菌医用细棉签蘸除宫颈管黏液,对照组采用移植管内芯模拟试验组去除宫颈管黏液动作,实际上没有去除宫颈管黏液.比较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数、胚胎移植插管时间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两组患者Gn天数[(9.87±2.73)d vs (10.25±3.94)d]、Gn用量[(32.23 ±10.35)支 vs.(30.12±110.96)支]、获卵数[(11.29±3.35)枚 vs.(10.81±3.64)枚]、受精率(84.3%vs.83.2%)、移植胚胎数[(2.16±0.59)枚vs.(2.14±0.5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1.9%vs.42.9%)(P<0.05),而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18.24)s vs.(40.68±22.46)s,P<0.05].结论 胚胎移植前常规去除宫颈管黏液可以缩短插管时间,有助于改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超长方案在初次及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失败治疗周期中,患者对卵巢控制性促超排卵的反应情况及治疗结局,探讨超长方案应用的适应证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GnRHa激动剂超长方案控制性促超排卵IVF-ET治疗的患者,共227个取卵周期,按是否接受过IVF-ET助孕治疗分为反复治疗失败组(组1,90个周期)及初次治疗组(组2,137个周期).比较两组控制性促超排卵后卵巢反应情况及IVF-ET结局.结果 组1患者年龄及不孕时间均显著高于组2患者(P<0.05),两组基础血激素水平、窦卵泡数、Gn用量及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亦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42.7%vs.40.5%,P=0.770及24.9%vs.23.2%,P=0.740).其中,反复IVF治疗失败患者超长方案后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25.64%.结论 IVF-ET周期中,超长方案控制性促超排卵在反复IVF治疗失败的难治性IVF-ET患者中能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经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在月经第3天使用促性腺激素(Gn)前对血清黄体生成素(LH)进行测定,探讨不同血清LH值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以寻找合适的血清LH降调标准.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在海军总医院妇产科辅助生殖医学中心进行的254个取卵周期进行同顾性分析,按降调节后月经第3天血清LH值不同对254个周期进行分组,分析各组间实验室数据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同时通过解冻周期胚胎存活率及临床妊娠率,进一步研究新鲜周期血清LH值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结果 GnRHa降调节后,各组之间年龄、正常受精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可利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目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122、0.129、0.235、0.605、0.417、0.496),但各组间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GnRHa降调节后不同血清LH值对胚胎的发育潜能无影响.结论 GnRHa降调节后,在月经第3天不同血清LH值对实验室数据及胚胎的发育潜能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对临床妊娠率影响显著,并初步认为当2 IU/L≤LH<4 IU/L时,可能会达到较为理想的新鲜周期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及年龄与卵巢反应性及IVF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402例不孕症患者新鲜周期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bFSH水平组合不同年龄分组患者:低龄高bFSH组(226例)(年龄<38岁且bFSH≥12 IU/L)与高龄低bFSH组(182例)(年龄≥38岁且bFSH<12 IU/L),比较两组卵巢反应性和IVF-ET结局的差异.结果:低bFSH组患者获卵数目明显多于高bFSH组(P=0.016),但两组Gn用药天数及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周期取消率、周期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低龄高bFSH组患者在胚胎种植率(P=0.00)、临床妊娠率(P=0.002)及流产率(P=0.030)三方面的结局明显优势于高龄低bFSH组.结论:基础FSH是评估卵巢反应性的良好指标,但不能较好地预测妊娠结局;年龄是预测IVF治疗结局的较独立指标,与最终的临床妊娠、流产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年轻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重复周期中微刺激方案和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7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重复周期IVF-ET助孕的年轻POR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微刺激促排卵方案组(A组,n=30)和PPOS方案组(B组,n=30),比较两组治疗周期的临床数据和其后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结果:(1)A组的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使用天数(Gn天数)、扳机日雌二醇值(HCG日E2)、扳机日孕酮值(HCG日P)、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受精第3日(D3)可用胚胎数、D3优胚数均低于明显B组(P均<0.05);(2)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A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明显低于B组(26.1%vs 54.2%,16.3%vs 32.6%,P<0.05);两组继续妊娠率、活产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与微刺激方案相比,POR患者在IVF-ET重复周期中PPOS方案可提高获卵数、D3可用胚胎数和D3优胚数、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但不能改善其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子质量对短时受精后受精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早期受精观察的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筛除年龄> 38岁,且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卵母细胞数<3个的患者,共有558个周期.按是否进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Re-ICSI)分为常规体外受精(IVF)组(472周期)和Re-ICSI组(86周期).按既往妊娠史将IVF组和Re-ICSI组分为原发不孕和继发不孕,其中IVF组原发不孕269周期,继发不孕203周期;Re-ICSI组原发不孕64周期,继发不孕22周期.IVF组和ReICSI组患者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活产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IVF组和Re-ICSI组间不孕年限、前向运动精子数量、精子畸形率、精子顶体酶活性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IVF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分别为29.4%、44.9%、13.4%、37.0%,Re-ICSI组分别为25.7%、34.6%、10.7%、2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869、2.963、0.010,P=0.351、0.085、0.922、0.098).IVF组中,原发不孕患者的不孕年限、前向运动精子数量、精子畸形率、顶体酶活性分别为4.00(3.00 ~6.00)年、58.37( 33.64 ~102.27)×106条、81.09% (79.41%~88.69%)、76.30(48.50 ~92.46) μIU/106条精子,Re-ICSI组分别为5.00 (3.25~8.00)年、36.33 (20.59 ~ 64.43)×106条、85.50% (81.28% ~ 89.02%)、47.14(31.61 ~90.24) μIU/106条精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17、- 3.505、- 3.553、-3.530,P=0.009、0.000、0.000、0.000).IVF组中,继发不孕患者的不孕年限、前向运动精子数量、精子畸形率、顶体酶活性分别为5.00(3.00~7.00)年、63.00( 34.20 ~ 107.73)×106条、81.29%(79.90% ~ 86.09%)、78.34( 53.87 ~ 98.00)μIU/106条精子,Re-ICSI组分别为5.00 (3.75 ~7.00)年、28.80(18.57 ~48.56)×106条、88.79%(84.04% ~95.64%)、54.70(39.73 ~76.77) μIU/106条精子,除不孕年限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338、-3.505、-3.553、-3.530,P =0.735、0.000、0.000、0.006).结论 患者的不孕年限、前向运动精子数量、精子畸形率、顶体酶活性对短时受精后是否出现受精失败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后行补救性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cue ICS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行Rescue ICSI的患者共29个周期(Ⅰ组),与同期用男方射出精液直接行ICSI的70个周期(Ⅱ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均为首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果:Ⅰ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0.8±16.2)%、(76.6±24.6)%、37.9%,Ⅱ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2.9±15.9)%、、(72.7±24.4)%、41.4%,Ⅰ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卵裂率为(91.7±13.6)%,Ⅱ组为(97.4±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救ICSI可提高受精率,改善临床妊娠结局,可以作为常规IVF受精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项血清β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HCG)值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预测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2000年11月至2004年8月本院所行的185个成功周期的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 ET)进行回顾性分 析,185例患者均在胚胎移植后第14天抽血检测β HCG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5个成功周期继续妊娠 率为69.7%(129/185)。继续妊娠组与不良妊娠组β-HCG值分别为(731±442)IU/L、(113±133)IU/L,P< 0.01。以β HCG浓度200IU/L作为划分继续妊娠与不良妊娠的判断限值,敏感性为98%,特异性88%,其阳性预 测值为95%,阴性预测值为96%。在185例中有46例为多胎妊娠,其β HCG浓度为(1100±451)IU/L,显著高于 单胎妊娠β HCG值(504±244)IU/L,P<0.01。继续妊娠率随β HCG值的升高而增加,但多胎的概率也随之增 加。结论:辅助生殖技术中血清β HCG值是一项较好的早期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多胎的预测更有助于医生及时 了解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对IVF-ET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22例23个周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育症患者(A组)以及同期随机抽取36例36个周期输卵管性不育患者(B组)进行对比,从使用Gn量、使用Gn天数、获卵数、卵裂数、受精数以及临床妊娠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Gn用量、Gn用药天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受精数、卵裂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储备能力下降,促性腺激素用量增加,但卵母细胞受精能力,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与输卵管性因素不育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孕患者行短时受精与常规受精的临床结局,从而评估短时受精在体外受精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资料,短时受精周期217例(Ⅰ组),常规受精周期413例(Ⅱ组),两组患者均为首次接受IVF-ET治疗.结果:Ⅰ组获卵3 007枚,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原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冷冻周期率分别为77.79%、62.82%、14.97%、97.27%、64.39%、32.35%、48.39%、79.26%,Ⅱ组获卵5 586枚,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原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冷冻周期率分别为77.68%、63.73%、13.95%、97.27%、59.69%、33.63%、48.18%、72.88%.两者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原核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冷冻周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的优质胚胎率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受精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优质胚胎,而不影响周期的正常受精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改良超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对高龄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行IVF-ET治疗的高龄肥胖PCOS不孕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拮抗剂方案,观察组给予改良超长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用药情况、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相关指标、受精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Gn使用总量和使用天数较对照组增加(P 0. 05),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P 0. 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 0. 05)。观察组患者成功受精卵数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平均取卵数、成熟卵数、流产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接受IVF-ET治疗的高龄肥胖PCOS不孕患者,改良超长方案能够提高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优于拮抗剂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控制性超促排卵长方案(长方案),在卵泡发育的不同时期添加尿促性素(HMG)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采用长方案行IVF-ET,卵巢储备功能正常,垂体降调后启动日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较低(<1 U/L)患者145例,依据HMG添加的时机不同分为:早卵泡期组(组1,43例)、中卵泡期组(组2,46例)、晚卵泡期组(组3,56例),分析比较3组妊娠结局.结果 3组降调时间、促性腺激素(Gn)天数、获卵数、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启动日及中期L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n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71,P<0.001),其中组3 Gn总量[(2225±292)U]低于组1[(2624±422)U]和组2[(2472±417)U](P均<0.05);注射hCG日L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184,P=0.018),其中组1注射hCG日LH[(0.46±0.37)U/L]低于组2[(0.72±0.58)U/L](P <0.05);可用胚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5,P=0.011),其中组3可用胚胎率[62.5%(288/461)]高于组1[55.0%(170/309)]和组2[52.8%(208/394)](P均<0.05);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组3的优胚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高于组1、组2,而组1的流产高于组2、组3.结论 对于长方案垂体降调节后LH过度抑制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于卵泡晚期添加HMG有助于提高优胚率、可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锌、铜元素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IVF-ET治疗周期的临床资料以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和取卵日卵泡液内锌、铜元素含量.结果 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43例治疗周期中卵泡液内铜浓度与获卵数、受精数和卵裂数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392、0.327和0.321,P值分别为0.0094、0.0325和0.0361).临床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相比,卵泡液内锌、铜元素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13.65±2538.3) ng/L与(6495.29±3402.8)ng/L,t=2.177,P=0.0353];hCG注射日血清锌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60±18.08) μmol/L与(87.89±10.61) μmol/L,t =2.153,P=0.0372].结论 微量元素锌、铜在IVF-ET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卵泡血流阻力指数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燕  杨菁  徐望明  石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0):2357-235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卵泡血流与卵泡生长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卵裂、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05年6-12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或精子卵浆内注射技术(ICSI)治疗66个周期(女性输卵管因素58个周期;男性因素8个周期)的患者,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卵巢内每一个直径≥12mm的卵泡血流参数.结果:(1)66个周期中,妊娠26例(39.4%),未妊娠组卵泡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流速/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值比妊娠组显著升高(P<0.01).(2)当RI<0.49时妊娠率、受精率、卵裂率、MⅡ卵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Gn用量、周期第次、不育年限、年龄、注射hCG日E2浓度、获卵细胞数、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卵泡血流动脉S与D在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线性回归分析卵泡动脉RI与卵泡直径无相关性.结论:卵泡动脉RI是预测IVF-ET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0):1715-17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卧床休息与否对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观察502个胚胎移植周期,根据患者自愿选择分为实验组(266个周期)和对照组(236个周期),观察2组间妊娠率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30.83%与30.51%,P>0.05).结论胚胎移植术后卧床休息与否不影响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是否进行口服避孕药预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结局,探索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拮抗剂促排卵方案采用口服避孕药预治疗的利弊。方法前瞻性队列分析2011年6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采取GnRH拮抗剂固定方案进行控制性促排卵及IVF/ICSI助孕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n=239),按进入周期前是否口服避孕药进行预治疗分为两组[未口服OCP组(NOCP),n=116;口服OCP组(OCP),n=123]。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及基础FSH、E2及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OCP组患者体重指数(BMI)及基础LH均显著低于OCP组[BMI(22.7±3.5)kg/m2 vs.(23.7±3.7)kg/m2;LH(5.9±4.3)IU/L vs.(8.4±5.5)IU/L,P<0.05],而进周期当月月经第2天(即启动Gn前)的血LH水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n天数及Gn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Gn天数(11±1.6)d vs.(10±1.6)d;Gn用量(1 474±423)IU vs.(1 517±462)IU,P>0.05]。NOCP组患者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OCP(获卵数20±10 vs.16±8;可移植胚胎数10±6 vs.8±5;优质胚胎数9±6 vs.7±5)。NOCP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持续妊娠率均显著高于OCP组[临床妊娠率50.5%(46/91)vs.33.3%(36/108);胚胎种植率29.6%(59/199)vs.19.6%(44/225);持续妊娠率49.5%(45/91)vs.27.8%(30/108),P<0.05]。在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影响妊娠率的因素为口服避孕药及患者年龄。两组患者中、重度OHS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CP组全胚冻存取消移植率(为预防OHSS)显著低于NOCP组[11.4%(14/123)vs.21.6%(25/116),P<0.05]。结论口服避孕药的预治疗可能对PCOS患者拮抗剂方案的临床结局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IVF)/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胚胎移植(ET)中,垂体降调节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获卵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对垂体进行降调节超促排卵的751个IVF/ICSI-ET周期。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及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日测血清FSH水平,并计算HCG日与Gn启动日的FSH的差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Gn启动日FSH及HCG日FSH值与Gn日FSH差值与获卵数、成熟卵泡数的相关性,根据Gn日FSH水平分两组:FSH<4 m IU/L组和FSH≥4 m IU/L组。按HCG日与Gn启动日FSH差值分4组,分别为A组:差值<0;B组:0≤差值<10 m IU/ml;C组:10 m IU/ml≤差值<20 m IU/ml;D组:差值≥20 m IU/ml。用t检验比较组间Gn天数、Gn总用量、获卵数、成熟卵泡数的情况。结果 (1)Gn启动日FSH值与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呈显著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7、-0.301(P<0.05),HCG日FSH值与Gn日FSH值的差值与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呈显著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166、-0.179(P<0.05);(2)FSH≥4 m IU/ml组的获卵数[(11.93±4.13)枚]及成熟卵子数[(10.01±3.93)枚]比FSH<4 m IU/ml组[分别为(13.55±3.81)枚、(11.45±3.75)枚]显著性少,(3)根据HCG日FSH值与Gn日FSH值的差值分组,4组获卵数分别为(8.67±2.87)枚、(13.12±3.90)枚、(12.36±4.20)枚及(10.23±3.90)枚,其中A组获卵数最低,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与其C、D组相比显著性增加。结论 Gn启动日FSH值及HCG日FSH与Gn日FSH的差值和获卵数呈负相关,其中Gn启动日的FSH水平与获卵数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在多次夫精人工授精失败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反复人工授精失败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200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体外受精方式进行分组,接受短时受精者为研究组(A组),82个周期,接受传统过夜受精者为对照组(B组),118个周期。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的方法分析和比较两组在Gn天数、Gn剂量、血清基础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多原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的差异。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的正常受精率为61.98%,B组为56.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质胚胎率为38.48%,B组为25.50%,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多原核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的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反复人工授精失败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时,短时受精不影响正常受精率,可以提高优质胚胎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卵泡周围血流与卵泡生长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卵裂、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接受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精子注射技术(ICSI)治疗的66个周期患者,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卵巢内每一个直径≥12mm的卵泡周围血流参数。结果①66个周期中,妊娠26例(39.4%),未妊娠组卵泡周围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值较妊娠组显著升高(P<0.01);②当RI<0.49时妊娠率、受精率、卵裂率、MⅡ卵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Gn用量、周期次数、不育年限、年龄、注射HCG日雌二醇浓度、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卵泡血流动脉S与D在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卵泡动脉RI与卵泡直径无相关性。结论卵泡动脉RI是预测IVF-ET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短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疗效及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2019年在该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和卵泡浆内单精子纤维注射(ICSI)的不孕不育患者(共100取卵周期),根据促进排卵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3周期)和对照组(57周期).观察组的促排卵方案为改良短方案,对照组为拮抗剂方案.2组均使用IVF-ET/ICSI,比较2组不同时期激素水平、人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Gn使用量、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和妊娠结局.结果 2组基础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n启动日前观察组血清FSH、LH和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观察组血清LH、雌二醇水平和孕酮/雌二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血清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Gn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Gn使用量、内膜厚度和获卵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持续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短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改良短方案在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