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我国婚姻权利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权利是婚姻当事人依法缔结婚姻、行使配偶权、解除婚姻关系的民事权利。婚姻权利的特性表现为: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道德伦理性大于法律性。婚姻权利的结构由婚姻权利的主体、婚姻权利的内容、婚姻权利的效力三方面组成。我国婚姻权利体系立法存在诸多不足,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配偶权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我国配偶权制度之完善王丽萍配偶权,是配偶的权利的简称,是指配偶之间要求对方陪伴、钟爱和帮助的权利,①属夫对妻和妻对夫的身份权,其内容包括基于婚姻的自然属性产生的权利,如同居权、生育权,以及基于婚姻的社会属性产生的权利,如忠实请求权、日常家事代理权、...  相似文献   

3.
配偶身份权的内涵与类型界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配偶权指男女结婚后基于配偶身份享有的人身权。配偶身份权则是夫对妻和妻对夫享有婚姻内部特定的权利和义务。配偶身份权和配偶人格权一起,构成配偶权。近代社会以来,基·91·⑥蒋月,厦门大学法律系教授。参见拙作:《关于建立我国婚姻无效制度的思考》,《法律科...  相似文献   

4.
浅议配偶权     
配偶权的概念  配偶是男女双方基于婚姻由法律设定的亲属身份关系和一种称谓,配偶关系作为一个权利制度是由英美法系国家率先规定在立法之中的。现代法律通说也认为,婚姻关系因对当事人具有重大利益,法律应给予权利化保护,从而具有权利性质,①但对配偶权的界定,观点则不一。最先提出配偶权的英美法系国家认为,配偶权是指配偶之间要求对方陪伴、钟爱和帮助的权利。②我国学者认为,“配偶权是指夫妻之间互为配偶的基本身份权,表明夫妻之间互为配偶的身份利益,由权利人专属支配,其他任何人均负不得侵犯的义务。”③我国台湾地区学…  相似文献   

5.
同居权就是指男女双方基于合法的配偶身份,都平等享有的同对方共同生活的权利.对同居权的救济,是保证这一权利得以实现,免受侵害的保障,是实现婚姻本质属性,维系婚姻和社会稳定,引导当事人行为,保护婚姻当事人和制裁侵害人,也是弥补道德调整之不足的必要.其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分为:民事法律救济和刑事法律救济;请求共担家事、请求共同性生活和请求共同居所的法律救济;外部侵害同居权的法律救济、内部侵害同居权的法律救济和共同侵害同居权的法律救济.本文指出只有建立起"民事与刑事救济互补、财产与非财产救济共施、婚内与离婚救济并重、单方侵权人与共同侵权人同咎"的法律救济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对同居权全面有效的救济,保障同居权这一重要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熊芳 《法制与社会》2012,(12):56-57
摘录本文主要是对现行法律中第三者对配偶权侵权规定的质疑而展开论述。本文认为,生活中第三者对配偶权的侵权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实,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避免因第三者导致婚姻破裂的增加,有必要对第三者进行侵权的归责。同时,基于公平原则,配偶的权利也更能得以救济,从而更体现法律公平正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配偶权研究     
我国现行法律对配偶权尚无明确规定和完善的权利保护机制,因此当配偶权受到侵害,尤其是来自婚姻关系外的第三者的侵害时,受损配偶一方的利益难以得到相应的法律救济。我国如能在立法上对配偶权加以明确,完善其相关内容,并为利益受损的配偶一方提供一条可寻的救济、抚慰途径,将对衡平当事人利益和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起到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睿 《北方法学》2017,11(2):57-62
期待权相对于传统民事权利类型,从理论上可以说是一种处于取得物权途中的新型权利。它活生生地存在于社会生活,当权利的取得在时间或效力上具有了不同的程度,就可能产生期待权。为了保障期待利益不受减损并顺利转化成完整权利,法律赋予期待权保障和防御的效力,可对抗相对人、任意第三人的妨害行为。期待权因受到法律的完备保护而具有预先效力,获得权利取得的确定性和独立的可让与性。  相似文献   

9.
婚姻的圆满对社会意义重大。可如今社会上摧毁婚姻基础的不良现象屡屡发生,其中最具摧毁力的就是"第三者"干扰婚姻关系。而我国法律在这一方面对婚姻保护存在不周。为顺应形势,本文将就受害配偶可否向干扰婚姻关系之"第三者"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进行探讨。本文将提出我国应设立配偶权,使受害配偶向"第三者"请求损害赔偿有法律依据。当然,在维持我国现行法律稳定的情况下,也可对"名誉权"进行扩大解释,认为"第三者"干扰婚姻关系,是侵害了无过错配偶的名誉权,以此支持受害配偶的赔偿请求。  相似文献   

10.
周艳波  曹培忠 《河北法学》2003,21(6):139-142
重婚案件的被害女如何被保护,如何立法来规范调整公民固有的民事权利——配偶权,婚姻法却未能规定。婚姻法只将上述的内容加以原则性规定,因此对于配偶权问题就有所回避,明显滞后司法实践,法学界对配偶权有严重的理论分歧。婚姻是一个伦理范畴。它需要法律、道德各种力量来共同维系。婚姻家庭问题需要由法律来调整,但法律不可能解决婚姻家庭中的所有问题。配偶权是受双重规范调整的民事权利,谨慎对待离婚和婚姻自由。  相似文献   

11.
The Divorce and Matrimonial Causes Act of 1857 included a double standard in its provisions. While a wife's adultery was sufficient cause to end a marriage, a woman could divorce her husband only if his adultery had been compounded by another matrimonial offense. The Matrimonial Causes Act of 1923 granted a wife the right to divorce her husband for adultery alone and thus removed the double standard with respect to the grounds for divorce born English statutes. Although the 1923 act was contemporaneous with other reforms extending the legal rights of women, an analysis of the public debates regarding divorce reform indicates that the statute was not based solely on a desire to provide equitable matrimonial relief for husbands and wives. The belief that male adultery contributed to such sod problems as prostitution, illegitimacy, and the spread of venereal disease was as significant in the passage of the 1923 act as the demand for equal access to divorce for men and women.  相似文献   

12.
提高婚检率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迎秀 《政法论丛》2009,(4):99-103
婚检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并不纯粹是个人问题;婚检是落实婚姻法的有效手段,发现疾病隐患的重要途径,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发生的有效措施;婚检给男女双方以知情权,是提高婚姻质量、促进家庭幸福的重要保证。然强制婚检取消后,婚检率急剧下降。免费婚检的实行,使婚检率有一定提高,但幅度并不大。应对"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种类、范围作出具体规定;加大宣传力度;打破垄断;明确收费标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婚检环境、规范婚检过程;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加强对婚检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3.
公益诉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锋 《河北法学》2007,25(3):141-145
公益诉权是公民、社会团体等依法所享有的基于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或者处于这种侵害的危险中而得以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以保护公益不受侵害的权利.公益诉权至少在当事人适格、诉的利益和诉权功能三个方面对传统诉权进行了质的突破,公益诉权作为一种公民权,是一种特殊性的人权,是积极性权利,是行动性权利,或者更透彻地说,这种权利的行使毋宁是一种政治行动.公益诉权的主体是多元的,除公民个人外,社会团体亦可以团体诉讼的方式行使,当下中国的检察机关式公共利益的最佳代表者,赋予其公益诉权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但从长远来看,"还权于民"是必然趋势,检察机关将维护公共利益提起诉讼的范围限定在国有资产的保护、反垄断诉讼等方面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夫妻财产制的修改:法政策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完善的夫妻财产制是我国婚姻法修改的目的之一。本文首先阐明夫妻财产制的内容结构体系,依据夫妻共同财产制原理和夫妻财产契约理论分析现行法及专家建议稿的缺失,并从夫妻财产制的内容结构、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三个方面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承铎 《法学杂志》2012,33(3):146-150
夫妻二人出资所创办的公司,其股东出资协议的性质存在一定的争议,如何界定并厘清夫妻二人公司,讨论夫妻财产制契约的性质和夫妻二人公司的股东出资协议的性质则显得十分必要,揭示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不足,探究解决办法也相当重要。夫妻财产制契约是身份契约,夫妻二人公司的股权出资协议不是夫妻财产制契约。要完善婚姻法律制度必须改变“一事一议”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裴桦 《河北法学》2008,26(4):142-147
夫妻共同财产管理权是维护夫妻共同财产价值所必需的,我国未来的立法应当增设这一制度。管理权分为一般管理权和特别管理权,二者对财产的处分有所不同。管理权有三种行使模式,针对不同的情形应当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为实现管理制度的立法目的,还应当明确管理人的义务和对非管理方的救济。  相似文献   

17.
民事权益受损者本应通过民事诉讼获得救济,一旦其请求行政机关介入查处违法行为或解决民事纠纷时往往会引发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本文采实质诉权说认为,民事权益受损者起诉权的认定应以公法请求权为基础,故需以保护规范理论为工具探寻公法规范中是否包含保护私人利益的指向,而非简单以侵权行为影响论或行政行为影响论判断受害者的行政诉讼原...  相似文献   

18.
陈伟 《中国海商法年刊》2011,22(2):19-24,37
紧追权是国际法赋予沿海国有效行使管辖权的一项重要权利。正确、合理行使紧追权等国际法权利,对于强化和规范海上执法、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妥善解决海洋执法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如何行使紧追权入手,由点到面,探讨国际法在中国海洋执法过程中的应用问题以及中国海洋执法队伍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殷洁  李静 《北方法学》2013,(2):83-88
证券投资基金所持股份之表决权理应由基金管理人代表基金份额持有人自由行使,但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数额一般较大,且该表决权的行使具有权义复合性和双重共益性,故基金管理人在行使基金持股之表决权时应尽忠实、勤勉义务。建议我国立法对基金持股之表决权进行一定的规制,以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并更好地发挥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在股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紧急状态下的权利保护与救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颖 《行政与法》2004,(9):39-41
紧急状态下为了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的需要政府享有必要的紧急权力,包括更多的限制或剥夺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权力,在法治时代这种权力也要受法律的理性规制,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应是紧急状态立法的重要目的或价值取向之一;政府行使紧急权力要遵循一定的法治原则,而公民面对政府紧急权力的行使,除了享有一些不可克减的基本权利外,还应享有知情权、监督权、紧急救助请求权、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特别损失补偿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从而获得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