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新品种权立法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菁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33-134,137
从植物新品种权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立法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借鉴欧美经验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植物新品种权法律保护及立法完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平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27-7629
植物新品种侵权现象与植物新品种权制度法律普及不够和立法存在不足有很大关系。认识植物新品种权的法律保护应重点从品种权保护范围、侵权认定、法律责任以及侵权救济进行准确把握。同时,立法中还存在保护链条不完备、侵权行政管辖级别太高、法定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立法保护植物新品种势在必行。文章阐述了其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立法保护植物新品种和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公约的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于1999年4月23日正式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2001年11月11日正式加入WTO。这意味着在WTO框架内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开始对我国生效,也意味着,作为我国知识产权组成部分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已纳入世界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了解和认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提高认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对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有利于育成和推广更多的植物新品种,鼓励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向植物育种领域投资,从而推动我国的种子工程建设,促进农林两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通过对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的分析,对比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年文本,总结出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在法律位阶、保护范围、权利内容、保护期限、权利限制和禁止性规定等方面存在主要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年文本,制定《植物新品种保护法》,从立法目的、扩大保护范围、拓展权利内容、延长保护时间、明确农民“自繁自用”含义,以及保持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等方面,提升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法律位阶,全面加强对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刘洋  熊国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58-12159
介绍了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及其基本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方发达国家的植物新品种权立法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立法保护起步较晚,由于我国的<专利法>明确规定不授予植物新品种以专利权,因此采用单独立法保护的方式,1997年<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实施.随后<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处理规定>也相继出台,使我国品种权保护规定日趋完善,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植物新品种权是指由植物新品种保护审批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赋予品种权人对其新品种所享有的生产、销售、转让、标记等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我国于1999年4月23日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并正式启动实施《中华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红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65-1966
在分析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植物品种权法应由立法机关以法律形式公布,扩大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做到植物新品种法、专利法和种子法之间的相互协调,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之间的相互协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加大司法保护的力度,提高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世界植物新品种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植物新品种保护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李建萍一、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植物新品种保护也叫作“植物育种者权利”,是授予植物新品种的培育者利用其品种而获得利益的专门权利,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实施过程就是制定一项专门的法规即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其核心...  相似文献   

11.
四川植物一新种和二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植物3个新种和变种为:八角种的缙云八角Illicium jinyunensisHe(产地重庆北碚缙云山)、马鞭草科的宽苞黄腺大青Clerodendrum luteopunc-tatum Pei et S.L.Chen var.latebractum He(产地重庆北碚缙云山)与五味子科的多果狭叶五味子Schisanrda lancifolia(Rehd.& Wils.)A.C.Smith var.polycarpa He(产地喜德、西昌、会东、冕宁及盐边等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主要茶树品种茶籽皂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中国主要茶树品种茶籽中茶皂素含量的研究结果,并讨论了与茶籽皂素含量有关的影响因素,为茶皂素的工业生产和广泛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Eberhart-Russell模式和方法分析南充地区1980~87年区域试验中六个油菜(B.napus L.)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两种产量稳定性参数值都有较大差异,说明品种在本地区有不同的稳产性和适应性而产量与两种稳定性参数之间并没有相关。有的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广,而稳产性好的品种一般至少有两个产量构成因素表现稳定。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作为研究油菜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的有价值的手段有助于对参试品种作出较全面的评价,以便合理的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4.
蔬菜新品种引种和示范研究(续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2001年先后引进国内外蔬菜品种6大类381个品种.分属16科41属68种(亚种或变种).并对其319个试种品种中的植物学性状、农业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评价;初步筛选出了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29个,并对其采收标准、食用方法和功能作了初步介绍,从而为上海蔬菜生产向优质化、多样化、市场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对春大麦区和冬大麦区16个实验点的大麦蛋白质含量及其生态条件进行了研究。生态条件不仅影响大麦的产量,而且明显地影响其质量。大麦的千粒重、发芽力、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等重要指标都与其生态条件密切相关〔3〕。蛋白质含量与开花成熟期的日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开花成熟期的月平均降雨量呈负相关。我国大麦蛋白质含量自北向南逐渐降低是一种总趋势。通过研究大麦蛋白质含量与生态条件的关系,可合理布局大麦,满足畜牧业和啤酒工业对其不同品质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物新品种选育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很早便开始了作物育种工作。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逐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育种、推广、经营体系,拥有一支宏大的专业队伍,搜集保存各种作物种质资源30多万份,其中已繁种入国家种质库的有20多万份。共选育40多种作物近5000个新品种、新组合,使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在全国范围内更换3-5次,每次更换一般增产10%-30%,并使品质、抗性得到较大改善。在矮秆育种、辐射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中国作物育种研究与应用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当前,在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继续选育与推广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同时要切实加强作物育种理论方法的研究,不断增强后劲。还要运用专利知识产权和专门法规形式保护作物新品种,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实现从温饱到小康跨越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腔孢纲的几个新记录和新寄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腔孢纲(Coelomycetes)的2个新记录、新寄主和另1个新寄主:月季叶片上的球果状双毛壳孢(Discosia strobilina Lib.)和栗生壳座月孢[Coniella castaneicola(Ellis et EV.)Sutton]新记录,月季为这两种菌的新寄主;鹅观草叶片上的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 etMaubl.],鹅现草是此菌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18.
北京树木物候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近三十年(1951—1980年)北京120种树木物候。认为春季物候期迟早主要取决于气温。每年树木物候期的波动幅度与活动积温一致。不同树种物候期不一样,各树种的物候期有严格的顺序性。各树种的物候学特性除和环境密切相关外还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树木物候的研究对林业生产和其它有关学科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编制了树木物候谱,提出了树木物候予报公式并编制了林业生产节令表可供林业及有关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9.
稻米品质的品种种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正季栽培的135个水稻各类型品种(组合)进行的稻米品质性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碾米品质、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存在明显的品种(组合)间种性差异;(2)粳稻品种与籼稻品种、早稻品种与晚稻品种、杂交稻与常规稻间的稻米品质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对早稻与杂交稻的稻米品质改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