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其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表现,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人道主义,还是基于社会权利特性、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弱势群体的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表现,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人道主义,还是基于社会权利特性、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3.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弱势群体的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反映,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保护、人道主义原则,还是基于社会公正追求、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4.
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内涵是国家通过积极作为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保障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从其特征上看,社会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权利,社会成员基于公民资格而享有,需要国家积极作为才能实现。国家有义务、有责任为人们提供适时的保护,以促进社会平等、维护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5.
一、学生享有体育权利的依据1.体育权利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人权即人的权利,是人(或其结合)应当享有和实际享有的,并被社会承认的权利的总和[1]。随着社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人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是人类社会最高和最具有普遍性的权利,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权利,是人之为人所具有的权利。人权分为应有的人权、法定的人权和实有的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人权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宪法是人权保障书,是人权据以实现的最高准则,既确认已有人权,又保障人权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头一条即第三十三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因此,对于人权概念的正确理解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人权是历史地产生的.只要是人,他就应该享有作为人的基本的权利.因而人权具有普遍性、动态性以及限制性.  相似文献   

8.
人权从来就是一项不客忽视的关于人的公民权、政治权、经济权和社会文化权利的集合,无论是自然法,还是实在法,对人权的内容都保护有加,人权作为一种现实,在浩瀚的历史荡涤中,愈加丰富和复杂,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毋庸质疑,人道主义干预有其合理的一面,有理有节地利用这一点,将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贡献,相反却只能破坏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研究认为,在体育产业中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充分发挥体育公共服务的作用。体育公共服务权利是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利,它能促进人权的发展,是我国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公平正义在体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要求,所以当前促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对学习者权利的认同与维护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对现代远程学习者的权利的关注和研究,将直接作用于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具有国家公民、受教育者和消费者的三重身份,既享有公民应享有的一般的法定权利,又享有受教育者应享有的特殊的法定权利,还享有作为高校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1.
价值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与效用,也就是客体以其某属性能够满足主体一定的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它对于保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人权有很大意义与效用。社会主义制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权有着本质的一致性。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初步显示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和发展人权的重要价值。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目标之一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中国人民的人权。我们当前要加大保护和发展人权的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切实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享有更多的自由和平等。  相似文献   

12.
人权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产权则是人权的组成部分,是人权在经济领域的实现,同时也是人权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二者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康德围绕"一个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如何可能"这一法哲学问题,为恢复和捍卫一切人的人之为人的共同权利的使命,提出了权利思想。他以"三大批判"确立起来的自由原则为基础,遵循普遍的自由原则,认为人权和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康德权利观的两个层面,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人权在文明社会的表现,包括公民的自由、平等和独立,法治国家是权利行使的保障,从而构筑了一个和平、法治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4.
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的宪法、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等许多法律,都规定了许多公民的权利,为保护人权提供了国内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权利是在福利与法治、消极法治与积极法治的争论中产生的.厘清道德的社会权利和法律的社会权利有益于合理定位国家在社会权利维护中的作用与界限.  相似文献   

16.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的宪法释义——以社会基本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对于个体而言,一个人主张某一权利意味着负有一定的义务;对于他人而言,某一个体的权利须伴随着他人的义务。作为法律关系的具体化,调整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宪法关系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体系中也体现了这一原理,表现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伴随着国家的消极不作为义务和积极作为义务。中国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方式既蕴涵着国家义务,也包含着处理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并辅以第51条作为解决权利义务冲突的基本原则。其中社会权条款完整地体现了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其独特性决定了该类权利的实现既需要国家履行积极作为义务,也需要社会的作为义务,还表现为某些条款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相似文献   

17.
英配昌  伍盛 《中学教育》2011,8(2):40-45
人的尊严维护需要教育.在中小学开展人权教育有助于推动社会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生活质量.人权教育的核心任务在于养育学生的权利意识,其内容选择的基本维度是生存权与发展权.目前中小学人权教育的实施依赖于教师人权素养的提高,人权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践行人权,通过管理基本规则保障人权等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人权概念的混乱状况,从逻辑的角度入手,说明人权是人作为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其内涵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权是自由、平等的人所享有的权利,是一种道德权利。其次,法律肯定并保障了人权,同时又限制了它的范围和实现。最后,对现代社会讲,人权是我们的目的,但却是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中,对人权的保障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对罪犯权利的保障,尤其是对监狱罪犯权利的保障自然是整个人权事业中不可忽视的领域。从监狱罪犯依法不能享有的权利、限制享有的权利和正常享有的权利等三方面详细论述监狱罪犯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残疾儿童少年能否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权状况的重要标志。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程度直接决定了其未来综合素质、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贡献能力,也决定了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关注弱势群体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要求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