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骨髓脂肪化、造血增生不良(或低下)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导致严重感染、出血和贫血为特征的综合征.AA分为遗传性AA和获得性AA,后者包括特发性AA和继发性AA.免疫功能异常及端粒缩短是AA的主要发病机制.特发性AA的治疗主要包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抑制治疗.HLA相合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AA的首选.无HLA相合的同胞时可采用非血缘相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非重型AA患者可选择免疫抑制治疗.笔者就儿童特发性A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祖细胞(HS/PC)归巢为多种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和基质蛋白裂解酶介导的HS/PC与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多步骤过程.本文就HS/PC归巢过程的生物学特征.以及促进HS/PC归巢潜能的可行性临床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脐带血因具有来源广泛、采集方便、免疫配型要求低、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等优点,为造血干细胞(HSC)的重要来源之一,为需要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提供1种可靠的HSC来源.然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UCBT)亦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脐带血的体积小、细胞数量极有限,其所含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数量有限,往往不能满足高体重儿童及成年患者allo-HSCT的需要,从而限制了UCB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HS/PC体外扩增方法为解决上述难题的关键,笔者拟就HS/PC体外扩增方法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增强造血干/祖细胞归巢潜能的可行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归巢为一多步骤过程,众多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及蛋白水解酶等参与HS/PC归巢过程的调控,其中以基质衍生因子(SDF)-1α与其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CXCR4(SDF-lα/CXCR4轴)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Wright等^[1]研究证实CXCR4或SDF-1α缺陷小鼠因胎肝和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死于围产期。新近发现多种细胞因子或蛋白成分可以增加HS/PC对SDF-lα/CXCR4轴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并由此构建复杂的SDF-1α/CXCR4轴调控模型,我们就此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组通过不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生成减少及功能异常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活化的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淋巴因子导致的造血干细胞过度凋亡在AA发病中起主导作用[1],目前AA的一线治疗为免疫抑制治疗(IST)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环磷酰胺(CTX)曾是AA的二线疗法,因其骨髓抑制严重而逐渐被淘汰[2]。最新研究显示CTX等细胞毒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会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干细胞的增殖[3],提示CTX治疗AA的机制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可能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指以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的缺陷为主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骨髓中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替换,无恶性细胞浸润,无广泛网硬蛋白纤维增生,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以及贫血、出血、感染。少部分患者病程中可发生恶性克隆性转变,即MDS和(或)AML(MDS/AML),查阅国内外文献,AA转化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病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少见的骨髓造血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低增生及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目前认为AA主要是由T细胞异常免疫导致的以骨髓造血细胞为靶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基因型与AA发生相关,是为AA遗传易感基因.T细胞异常免疫损伤造血千祖细胞,致其过度凋亡,造血干祖细胞池明显缩小,最终造血衰竭.临床上获得性AA需与先天性骨髓造血衰竭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仔细甄别.除支持治疗外,AA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和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IST).约90%具有人体白细胞抗原(HLA)相合同胞供者(matched sibling donor,MSD)的年轻患者,经HSCT治疗重型AA(SAA)可获治愈;SAA患者经标准IST治疗,约70%获得血液学反应.IST难治性SAA二线治疗的选择包括HLA相合无关/半相合供者HSCT、二次IST治疗、艾曲帕哌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8.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各种有害因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而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与欧美国家相比,亚洲国家的发病率较高,约为(3.9-5.0)/106。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和感染,大多患者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其发病机制传统学说认为与造血干/祖细胞异常,造血微环境支持功能异常及免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新近的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受干细胞因子(SCF)及其相应受体c-Kit(CD117)的调控.SCF是重要的造血调控因子,其受体c-Kit蛋白广泛分布于造血干细胞的各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调节造血干/祖细胞(HS/PC)归巢中的增效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荧光染料CFSE标记的脐血CD34+细胞移植入接受照射(对照组)或联合TNFα预处理(实验组)的BALB/c受鼠.移植后20 h,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脐血CD34+细胞在BALB/c受鼠中的分布(外周血、肝脏、肺脏)与归巢(骨髓、脾脏)特征,计算其相应的归巢效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BALB/c受鼠血清基质衍生因子(SDF)-1α水平;FACS检测TNFα预处理前、后脐血CD34+细胞表面CXCR4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ALB/c受鼠骨髓及脾脏组织切片中SD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脐血CD34+细胞主要归巢于BALB/c受鼠骨髓和脾脏;经TNFα预处理的实验组BALB/c受鼠骨髓归巢率[(0.65±0.13)%]显著高于对照组[(0.30±0.09)%,P<0.01];但TNFα预处理同时显著抑制脐血CD34+细胞归巢于BALB/c受鼠脾脏(P<0.01);不同剂量的TNFα预处理不影响受鼠血清SDF-1α水平;新鲜分离的脐血CD34+细胞与不同浓度TNFα共孵育18 h后,其表面CXCR4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变化;但TNFα预处理受鼠骨髓龛组成细胞SDF-1α表达增高,且脾脏红髓区小梁动脉和小梁静脉内皮细胞SDF-1α表达增高.结论 TNFα通过提升骨髓龛SDF-1α浓度梯度促进HS/PC归巢于骨髓,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为临床提供可行性HS/PC归巢增效剂.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以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再生不良为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复杂。骨髓造血调控机制紊乱在AA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AA患者在造血干祖细胞特性、造血干祖细胞凋亡、造血调控因子、免疫等方面发生改变,研究AA患者骨髓造血调控机制异常可为A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重视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的鉴别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进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是一类常见、危重且耗费巨大的血液症候群。重视该症候群的进一步鉴别 ,不仅理论上重要 ,而且临床上急需。近百年来 ,人们对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逐步认识如下 :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或伴感染 ;血常规呈三系或两系血细胞减少 ;骨髓粒、红、巨核三系降低 ;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集落减少 ;可有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 ,血清造血负调控因子增多 ,正调控因子相对减少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TG/ALG)、环孢菌素A(CsA)、肾上腺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雄激素、环磷酰胺、…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或衰竭的血液系统疾病,骨髓呈不同程度的增生低下,且伴有免疫功能异常及内分泌相关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在实验室研究中内分泌激素受体可反应内分泌激素的功能水平,神经-内分泌-免疫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网络,所以内分泌激素水平与其受体表达可以作为AA治疗有效性、预后评定的一个客观性指标.对AA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检测可为临床提供一个客观参考依据,以便更好地进行个性化、针对性治疗.现将AA时内分泌激素受体的变化及有关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等导致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外周血除血红蛋白降低外,少部分可同时出现粒细胞系和(或)血小板下降,骨髓呈现典型的"巨幼变"。而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5.
虞荣喜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525-1527
1诊断 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低下(骨髓衰竭综合征)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或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简称PNH),范可尼贫血(Fanconi贫血,简称F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和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及原发性意义未明的血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6.
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等导致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外周血除血红蛋白降低外,少部分可同时出现粒细胞系和(或)血小板下降,骨髓呈现典型的"巨幼变"。而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血液系统重症,以外周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从1888年AA被命名至今已百余年历史,其发病的核心机制已被归结为T细胞功能亢进介导的免疫性骨髓衰竭(BMF)。AA的治疗经历了糖皮质激素、雄激素、造血干细胞移植、抗人胸腺T细胞免疫球蛋白(ATG)、ATG联合环孢素A(CsA)等诸多阶段,近期全球多个临床研究均显示TPO受体激动剂(TPO-RA)可显著提升AA免疫抑制治疗(IST)的疗效,特别是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尤为突出。基于AA研究新进展及越来越多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在《2017版AA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的基础上更新了部分内容,并修订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简称新版指南)[2],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临床医师对AA诊疗的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AA患者的疗效。现对修订后的新版指南解读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陕西 《临床荟萃》1989,4(7):289-291
骨髓移植(BMT)是将功能正常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替代骨髓有严重缺陷的造血干细胞,重建其造血和免疫功能。已被公认为治疗白血病、恶性肿瘤、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等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征候群。AA分为重型(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极重型(very severe aplastic anemia,VSAA)和非重型(non severe aplastic anemia,NSAA)。SAA和VSAA一旦确诊后应立刻进行输血支持及特异性的治疗,否则大部分患者会在确诊后的1~2年内死于感染和(或)出血的并发症。一线治疗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和免疫抑制剂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c-kit受体及其配体(KL)在早期造血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异常不仅导致W/W小鼠及sl/Sl小鼠贫血,亦可能与人类某些先天性及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有关,此为重组人KL(rhuKL)用于治疗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