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综合生产力进行了两年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亚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综合生产力优于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亚有限型大豆辽豆14号的产量及综合生产力都显著优于其他品种(系)。而在育种目标相似的情况下,不同结荚习性大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来说,产量构成主导因素均是单株荚数、单株分枝荚数。努力提高大豆单株荚数是今后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DTOPSIS法对8个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估的结果,在光照充足,雨量分布较均匀的地区,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可能比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更能发挥品种自身生产潜力。认为,不同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的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黄淮海大豆区104份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豆产量各构成因素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因品种的结荚习性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材料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无论是什么结荚习性型的大豆品种(系),生物产量对产量影响排在第一位;每荚粒数排在最后。在有限生长型大豆品种中,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株高等因素对产量的关联度较高。在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品种中,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株高等因素对产量的关联度较高。在无限生长型大豆品种中,生物产量、株高、主茎节数、生育期、单株荚数对产量的关联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1970年利用当地优良推广品种黑农16(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日本高产高蛋白品种十胜长叶杂交,经多代选育鉴定育成黑农35,1990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92年已累计推广近700万亩,并已大量出口。选育高蛋白高产大豆品种,在选择亲本时要选择高产性状突出、综合性状好的亲本,同时亲本之一蛋白质含量应较高,这样易于成功。为了提高大豆产量,必须选育秆强不倒的品种,可利用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和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杂交;利用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之间进行杂交;用钴60等射线处理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利用农家品种中的矮秆材料。对大豆后代材料可用不同肥水条件进行鉴定,同时用北育南繁、温室加代等措施来缩短育种年限。在大豆育种中要利用和保存好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5.
大豆结荚习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状。在区划布局大豆品种、实施栽培技术时,在确定育种目标、选配杂交亲本及选择杂种后代时,都要考虑大豆的结荚习性。王金陵(1966)和Bernard(1972)将大豆划分为有限结荚习性、亚有限结荚习性和无限结荚习性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北部地区受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长期以来形成了主茎发达、少分枝、较繁茂的无限结荚习性为主的大豆株型。随着农村体制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和耕作栽培集约程度的提高,逐渐形成了主茎发达、株型收敛的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株型,这种株型的演变是耕作栽培技术的进步和品种丰产潜力的大幅度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大豆花荚脱落是影响大豆产量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花荚脱落主要是指花蕾、花朵和花荚的脱落。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一般花荚脱落率在48%~72%之间,大豆开花3~5d落花最多,一般10~15d落荚较多,落蕾较少。一般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花荚脱落较少,无限结荚习性品种花荚脱落较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植株下部脱落较多,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则以植株上部脱落较多;同一植株上分枝的花  相似文献   

8.
大豆全息定域选种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息定域选种法是以全息生物学的理论为指导而建立起的一种新的农作物选种技术。本文以两个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对该方法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做一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其优势部位在植株的上、中部,而无限结荚习性品种的优势部位仅为中部。在优势部位留种,其后代产量明显提高,增产幅度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一)品种选择根据土壤肥力及灌溉条件选用不同结荚习性的品种。若水肥条件好,宜选用耐肥力强、秆强不倒的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而瘠薄地则需选用耐瘠薄、生育繁茂的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机械化栽培大豆应选用株高大、不倒伏、分枝少、  相似文献   

10.
大豆品种田间边际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田间边际效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小区的边行及行端均存在边际效应,以行端效应较大;不同性状边际效应大小依次为分枝数>产量构成性状(株荚数、株粒数、株粒重)>茎秆重>茎粗>节间长>株高>百粒重、节粒>单荚粒数、粒茎比。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边际效应大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在大豆品比类试验中,为消除或减小品种边际效应的影响,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加大小区行长,计产时不仅应去除边行,更应去除每行两端一定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