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在安全研究方面的解释越来越捉襟见肘,以建构主义为代表的反思主义的挑战显得越加强劲。在国家安全分析中,建构主义通过对理性主义安全观的驳斥,重在说明文化认同、规范在安全分析中的重要性。由此出发,探讨实现国家安全的可行路径,从学理上可以在国际政治中注入国际伦理因素,以国际伦理为起点,建立行为体间的共同意识,直至形成“安全共同体”。具体到政治现实,“东亚共同体”的设想也可依据此思路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2.
李智 《东南学术》2006,48(4):63-67
在西方国际政治学界,伴随着社会学的转向,建构主义成为了继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制度主义)之后的显学。建构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方法,它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国际社会的文化建构、对国家行为体的文化建构与对国家行为体的社会建构———实现国际文化对国际政治的完整建构。建构主义方法为国际文化及其所建构的国际政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沈本秋 《理论界》2007,(9):171-173
本文在对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及建构主义进行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提出考察国家利益时应该把客观物质利益与主观认同过程相结合;利益的界定要把国内认同和国际体系认同相结合。在这个基础上本文把国家利益定义为“国家利益是一国的全体人民基于国内和国际文化认同的物质和精神追求与满足”。最后本文试图对当代走和平发展之路的中国国家利益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际合作理论:比较与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都基于国家利益来解释国家的政策行为选择。理性主义从国际无政府状态推导出国家自助体系和国家的工具理性,以效用最大化和战略博弈来解释国际合作。但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认识分歧,分别以权力和制度为核心变量,对国际合作的前提、内容、形式和稳定性的界定各有侧重。建构主义强调国际关系的社会建构性质和文化选择,以规范和认同为支点来分析国家行为,认为国际合作是国家社会化的结果。三派国际合作理论既有独特的效力又存在局限。可以通过吸纳各派合作理论的基本概念,构建一种综合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5.
合法性与有效性是研究国际制度无法回避的范畴.权力、利益、观念分别构成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国际制度合法性的核心概念和逻辑起点,三者的合法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危机.关于有效性,三者则分别强调维持国际结构的稳定、降低交易成本、在互构中认同和身份的界定.在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关系上,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是模糊的,往往陷入因果关系循环的困境;建构主义则强调合法性与有效性的正相关关系.实际上,国际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多维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舞台,各种各样的"主义"与"理论"都在其上有着精彩纷呈的表演.但就对国际关系实践的影响力而言,自由主义、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无疑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三股思潮.从本质上说,新自由主义是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理论体系.虽然自由主义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对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的重视,一直是自由主义阵营的一个基本共识.冷战结束以及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自由主义提供了理论创新以及扩大对实践影响的机会,"软权力"理论以及"自由主义国际法学"的提出及传播即为典型.自由主义的理论创新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与国际法学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虽然其中存在的瑕疵我们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的发展演变表现出一种对国际政治现象进行多重视角、多种层次研究的趋势,它给予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没有一种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但反过来说,不同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对象也具有各不相同的解释力。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单一的理论都不可能解释国家对外行为的全部复杂性,必须提出一种综合的分析框架,结合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各自精到的阐述,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的视角来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6,(10)
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入手,论述了各派批评者物质主义的批判以及在国际政治中观念与认同作用的主要观点,主要将之区分为非主流的批判理论、传统的因果理论和以温特为代表的建构理论,这些都可归于广义的建构主义阵营。通过归类和分析十几年来建构主义者在不同层次上开展的实证研究,展示了观念与认同从影响具体政策到塑造对外战略再到改变国际体系的能力。最后本文设想了建构主义理论研究面临的批评与挑战,并提出了四点解决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勇辉 《兰州学刊》2006,(4):99-101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国家利益是从国际社会学习的结果,民族国家的身份在互动中不断得到再造,使得主体间性认同(intersubjective identity)不断加深,偏好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这种变化是朝着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国家利益方向迈进的,否则便难以发生。由观念分配形成的国际体系结构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这种发展和变化是以对利益增进的正向认同为前提的,从而规定了任何国家都在不断产生与封闭时代或前全球化时代大小不一样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正成为国际关系中引人瞩目的因素。国际关系理论的不同理论为国际知识产权现状与未来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现实主义理论相信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单边主义是不可避免的;自由主义重视非国家行为体在塑造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作用;而建构主义者重视现存的国际知识产权规范,同时相信共同的知识产权文化价值对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骞 《兰州学刊》2006,(12):55-57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从其不同的视角对国际合作问题进行了诠释。现实主义学派认为冲突是国际政治的本质,只有在权力均衡过程中和霸权存在的前提下,国际合作才有可能发生;自由主义学派接纳了现实主义的前提假定,但这一学派却认为通过制度协调可以有效的缓解无政府状态带来的不信任,促进国际合作的发生;建构主义者颠覆了无政府状态是先验给定的假定前提,认为国际合作是由国际社会建构而成的,国际合作的发生取决于行为主体之间的彼此认同和共有知识的多少。比较西方主流学派的国际合作思想对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民族、文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凸显,以威尔·金里卡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成为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界所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也受到了诸多的责难,包括自由主义内部和外部的.而澳大利亚政治学家库卡塔斯在其<自由主义的群岛:一种差异和自由的理论>中就从自由主义内部对于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从当代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自由与权威的平衡、国家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各个方面作了彻底的批判.库卡塔斯的政治理论对于古典自由主义的契约论传统的复归,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的一些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底以来,中国外交的行为方式及其内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为全球问题积极应对、地区问题合作协调、多边外交直率担当、双边关系自主果断、海洋维权强化实效、军事战略主动公开。中国外交变化的特点表现为自信的大国心态、负责的对外行为和理性的指导原则。借鉴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主流理论分析中国外交变化的原因,自信来自综合国力的提升,负责源于积极参与国际体系,理性依赖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2006年7月12日至2006年8月14日的黎以冲突,是混乱的中东一次极为平凡的事件.然而,关键的性质往往在平凡的事件中得到体现.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认为,黎以冲突的解决是各大国在中东利益博弈的结果;自由主义认为,是联合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构主义则认为这将以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集体文化建构的改变为前提.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认为个人是自由的,更是理性自主的。自由主义相信个人理性自主的利己行为能够形成一种可以扩展的秩序,这种秩序能够在社会中建立起和谐,并能够保证社会正义的实现。然而,从自由主义内在逻辑理路角度看,自由主义个人观还过于单薄,不足以完备的支撑起自由主义的理论大厦,尤其是以它为基石的国家与社会理论往往在现实实践中走向其反面,难以在历史中实现它对个人权利和社会正义的承诺。  相似文献   

16.
孙晋  吴宁 《江汉论坛》2003,(3):114-118
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历来是近现代以来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中相互对立的两大思潮.由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成为各国经济政策和经济立法的直接理论渊源,并最终促成现代经济法以独立的法的部门的面貌出现.本文认为,干预主义铸就了经济法的胚模,并经自由主义的精雕细琢而摆脱混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自由主义的民主是一个弱民主概念,而共和主义民主是一个强民主概念。哈贝马斯的商议民主结合了两者中的某些东西,走出一条中间道路。他接受了自由主义在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区分,但是又像共和主义那样,划分出一个具有强民主意义的政治商谈公共领域。同时他还把民主理解为追求共同的善和利益的协调,把人民主权理解为交往权力,而不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权力或者议会中的权力。显示了他把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结合起来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8.
正如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占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自由主义的民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现在仍然是"正统"的民主模式.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认为自由主义民主下的政治是"为了私人利益而从事公共事务的行为".协商民主理论通过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反思,以讨论作为主要手段,对自由主义民主进行补充和修正,将公民社会和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有活力的协商政治以推动民主价值的实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民主因其导致社会成员的原子化与政治共同体的分裂这一现代民主政治危机而面临社群主义的严厉批评.在社群主义视域内,民主政治根基于政治共同体的建构及其成员的具有强势内聚力的政治认同,根基于与政治自由相结合的爱国主义认同.惟有如此,民主政治的合法性才能够得以取得并延续.因而,针对自由主义所导致的现代民主政治困境,社群主义主张复兴关注公民自治、视参与自治为共同善的共和主义民主.主张在公民参与自治的过程中逐步培育和提高共和主义所需的公民美德.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代,国际秩序的变革再一次成为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学界热议的话题。本文试图从新自由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等三大国际关系理论出发,探讨促进新时期国际秩序变革的因素。当前的国际秩序具有稳定性、实用性、失衡性、多变性以及区域性等五个特点,而金砖国家的崛起、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治理理念的深入则构成促使国际秩序转变的主要因素。国际秩序变革的方向是进一步增强多边性和民主性,削弱失衡性,但这一过程能否顺利实现还取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