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癫痫,俗称“羊痫疯”,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儿童发病率高,对健康危害很大。临床上其主要特点是突然昏倒,继之抽搐,喉中发出异声,口吐涎沫,片刻即醒,醒后如常人,时发时止,静止时多无异常病态。癫痫可因先天禀赋不足,胎中受惊所致,也可因后天外感六淫或跌打损伤而发。此外内伤饮食、情志刺激也为本病之常见诱发因素。其病机变化,主要为脏腑气机逆乱,郁而生痰,阻塞经络,蒙蔽清窍,激动肝风,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张奇文同志主编的《幼科条辨》一书,已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它是一本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编写质量较高的中医儿科专书。王伯岳老中医作《序》指出:“这部《幼科条辨》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是全。所谓全,即是理、法、方、药的完整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以经过临床实践检验的经验为依据的科学性。第二是精。即是在保证上述三性的基础上,力求确凿可据,至精至当,义尚精要,切实可用,实事求是,避免烦琐。第三是新。所谓新,即是在继承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中医儿科新著《幼科条辨》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本书的编写,充分体现了山东省中医和西学中儿科工作者的集体智慧,这本书的出版,实在是全国中医儿科工作者所至盼。它熔山东全省中医儿科临床经验于一炉,是山东中医儿科经验之荟萃,为全国三亿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福音。最近我有机会读得此书,颇感其编写体例独具匠心,条辨内容通达实用,确实是一部难得的好书,故不揣浅陋,尽抒己见,以荐之于同道。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颖雄  田侃 《中医杂志》2015,(8):713-715
2014年7月24日由国务院公布的《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纵观《征求意见稿》的内容,认为"促进中西医结合"不应纳入法律,在临方炮制、利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品种方面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医学科技情报工作发展的需要,建立中医药科技情报检索体系,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研研会的组织下,北京、山东、辽宁等中医学院及南京医学院,合作编写了《中医药主题词表》。根据中医药学科体系的结构特点,现选登部分词条,供读者参考使用,希望大家在试用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以使该词表更趋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6.
寒湿痢寒湿痢在小儿痢疾中,虽没有湿热痢那样普遍,但也为数不少,不可忽视。其致病原因,多因小儿脾常不足,又为寒湿所侵,中阳不振所致。或因外感风寒,或因寒湿所伤,或因生冷瓜果;也有素体虚弱,或过用寒凉,由湿热痢转化而成。证候与病机分析证见痢下多白,清稀而腥,或纯下白冻,次数较多,腹痛肠鸣,胸闷不渴,饮食不振,尿清不黄,肛门后坠,舌苔白腻,脉象沉缓。痢白多主寒湿,但亦有属湿热者,前面已经述及。辨其寒热,重点看其兼证,如脉舌的情况等。也有下痢暗红因于寒湿者。这都是由于寒湿郁滞肠胃,气机受阻,气滞血凝所致。寒湿痢在临床上,毕竟不为多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医学科技情报工作发展的需要,建立中医药科技情报检索体系,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研究会的组织下,北京、山东、辽宁等中医学院及南京医学院,合作编写了《中医药主题词表》。根据中医药学科体系的结构特点,现选登部分词条,供读者参考使用,希望大家在试用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以使该词表更趋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刘鹏举副教授近影《疫证条辨》是余师愚所著《疫病篇》内容之一。它对五十左右证,从病因、病机治则予以简要论述。这五十证虽然各有其特点,但总的病因都是因暑热疫毒所致,故总的治则都是清热解毒。所用的药物都是在清瘟败毒饮基础上,根据邪气的轻重、邪气所在的部位以及不同的病理变化进行加减用药的。为了进一步辨清每一“证”的病机特点,抓住每一条文的基本内容,便于相互对比,对五十条原文在温病学讲义及有关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9.
[原文] 16.口中臭气,令人难近,使非毒火熏蒸于内,何以口秽喷人乃尔耶,宜本方增石膏、犀、连。 [浅析] 论疫病伴有口中臭秽治法。口秽喷人多因里热熏蒸,特别是胃肠积热或湿热熏蒸。另外,内有肺痈者也可见到,但必有吐脓见证。病机:热毒挟秽浊所致。治法方药:用清瘟败毒饮,其中石膏、犀角、黄连以清热解毒,再加些芳香辟秽之品。 [原文] 17.舌苔满口如霜,伤寒为寒证的证据,故当温散,而疫症见此,舌必厚大,为火极水化,宜本方增石膏、犀、生地、连翘、黄连,加黄柏,误用温散、旋即变黑。  相似文献   

10.
【原文】38.疫毒移于大肠,里急后重,赤白相兼,或下恶垢,或下紫血,虽似痢实非痢也,其人必恶寒发热,小水短赤,但当清热利水,宜本方增石膏、黄连,加滑石、猪苓、泽泻、木通,其痢自止,误用通利止涩之剂不救。【浅析】1.病机及临床表现证候特点:本证为热疫之邪移于大肠。临床见有里急后重、大使赤白相兼,或下恶垢(大便时便一些污浊臭秽之物),或下紫血。 2.治疗方法:治疗原则宜清热解毒为主兼止利。其药物可在主方基础上增石膏、黄连。加滑石。不宜过于渗利以防伤阴,故原方猪芩、泽泻、木通是不妥的,应不用。 3.注意事项:在治疗方法中不可误用通利之渗利之剂。在辨证中也应注意,本证似痢非痢。其辨  相似文献   

11.
《幼科发挥》是明代旴江医家万全的代表著作,为《育婴家秘》之遗意而作,当中有关小儿惊风的理论对后世中医儿科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书中小儿惊风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以期求古鉴今,为当今小儿惊风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07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2013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研究,为完善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提供建议。方法:文献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结果与结论:通过对07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2013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研究,得出取消专利药品注册申请时间限制,增加药物创新条款,完善监测期条款等修改意见非常符合实际。建议对增加适应和鼓励药物创新的条款明确相关内容;建议对仿制药的生物等效试验不再进行审批或实行备案制;建议应当明确药品审评中心的审评属于技术审评过程等。  相似文献   

13.
王继军  李廷保  王倩 《新中医》2019,51(11):73-74
孤本《幼科秘诀》是清代陈氏所撰儿科著作,共载从婴儿初生沐浴及患常见疾病36个病证,涉及方剂68首,其内容精炼,医理严谨,配方简单,实用效捷,价值不菲。书中对咳嗽、吐泻、惊风、腹痛、疳疾等小儿常见疾病的症状、疗方都有所翔实论述。对临证辨治儿科病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是以中医治未病思想和现代健康概念为指导,采用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技术方法,针对个人或群体健康状态进行动态辨识、评估、干预及其效果的动态再评估的服务。目前,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行业鱼龙混杂,亟待规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组在经过文献研究、多轮专家共识及反复论证基础上,起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基本规范》,广泛征求意见。请读者将修改意见用电子邮件发至第一作者邮箱(pengjin2000@163.com)。  相似文献   

15.
据《吴医汇讲》、《温热经纬》以及《医约》、《温热痛指南集》等书的相关内容,对《湿热条辨》一书系薛生白所著提出疑议,认为该书原著者非薛氏本人,实为后人增补陈平伯著述的部分内容托名而成  相似文献   

16.
17.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该规范是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制定的,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临床医生及护士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原则及操作规范,强调在使用过程中要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严禁混合配伍等,内容上注重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能为医护人员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减少不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事件。  相似文献   

18.
《幼科医验》二卷,作者秦昌遇,字景明,号广埜山道人,云间(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末医学家。精通内科,擅长治疗儿科病证。据《松江府志·艺术传》载,秦氏“天资警敏,少善病,因遂学医。治婴儿疾称神,已而遍通方脉,不由师授,妙悟入微……尝谓:法当死者,虽卢扁不能为,苟有生理,勿自我死之可矣。”秦氏著作繁富,除《幼科医验》外,着有《症因脉治》、《大方医验大成》、《幼科折衷》、《痘疹折衷》、《伤寒总论》等行世。《幼科医验》存有稿本与抄本,皆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今据稿本制版。是本系秦氏幼科医案集。卷上除初生杂症外,有胎病、疳…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作为主要诊断标准的现代营养代谢紊乱疾病,我国古代诊断的糖尿病是有消渴症症状的糖尿病,而没有消渴症症状的糖尿病在古代无法诊治。笔者在《黄帝内经》中有关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代射的文献中,分析得出血糖是营气中的重要成分,脾不散精为高血糖的直接的基本病机。认为糖尿病辨证以虚实为主,虚者以脾卫亏虚为要;实者有邪气伤脾及邪郁脾卫两方面。以传统中医理论解释了高血糖的病理机制,为现代中医治疗糖尿病提供了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 明代名医方有执所著《伤寒论条辨》一书,对于伤寒的学术研究有一定的贡献,故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本文试就《条辨》中若干学术问题,略作论述于下。首创错简之说《伤寒论》经西晋太医令王叔和编次及金·成无己注释后,才流传于今。自西晋至明代,《伤寒论》注家蜂起。有的认为《伤寒论》是金科玉律,尊张崇王,只从条文中加以发挥;有的虽认为《伤寒论》错漏很多,但不敢轻易否定仲景片言只字,仅作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