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原双阀滤池滤速过快,反冲洗强度不均,过滤周期短,出水水质差,部分滤池存在滤料流失等现象,将陶瓷滤砖改为滤板滤头,提高配水系统的配水均匀程度,改善滤池的反冲洗效果;更换滤料,增加滤料层的厚度,提高了滤池的过滤效果,保证了出厂水的水质达到现行的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市海港水厂虹吸滤池存在反冲不彻底、过滤周期短、反冲洗耗水量大、出水水质难以达标等问题,因此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原有非标准虹吸滤池改为大小格面积不等的气水反冲滤池,实现滤池恒水位恒滤速全自动化运行。改造后运行情况表明,滤池滤速恒定,反冲洗彻底,过滤周期比改造前大大延长,滤后水浊度较低,运行成本减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解决了海港区供水高峰期存在供水缺口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辐射流滤池直接过滤处理含藻湖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以辐射流均粒滤料滤池直接过滤处理武汉东湖含藻水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初步证明,当原水浊度不大于30度,含藻量不超过4000万个/升,滤速不大于8米/时时,滤后水有可能≤2度,过滤周期不低于14小时,其效果均优于竖向流双层滤料滤池。  相似文献   

4.
针对单阀滤池运行中存在的反冲洗不彻底、过滤周期短、跑砂严重,滤后水效果差等问题,将单阀滤池改造成气水反冲洗的恒水位过滤滤池,并实现全自控运行。滤后水浊度小于0.6NTU,在运行3.5万m3/d水量的条件下,过滤周期在48h左右,稳定运行后没有出现跑砂现象。虽然在运行4万m3/d水量时遇到了过滤周期大幅缩短的情况,但基本达到了改造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由于滤池设计有误或运行操作方法不当,在滤池过滤运行时,空气会进入滤料层造成过滤水头损失过大,滤池工作周期缩短,滤料流失和水质恶化的现象。就空气进入滤料层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防止空气进入滤料层的预防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滤料层进气现象被有效消除,滤池工作周期延长,滤后水水质提高,反冲洗耗水量减少45%~50%,杜绝了反冲洗时无烟煤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某净水厂滤池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液位计推求滤池滤速和反冲洗强度,同时对衡量反冲洗效果的滤料含泥量、滤层截污量和反冲洗排水浊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并考察各滤池在不同工作滤速和反冲洗强度以及效果下过滤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利用超声波液位计记录数据可以实现对滤池滤速和反冲洗强度的推算,相比较只关注初始水位和最终水位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在原理上更加准确。(2)通过观察滤池反冲洗期间水位变化情况,发现反冲洗过程中存在未出现单独气冲的情形,建议重新评估其反冲洗进程,以确保滤池按照设计流程完成反冲洗。(3)反冲洗强度会对滤池含泥量和有机物去除效果产生影响,过高的反冲洗强度会导致滤池含泥量过低,减弱滤池生物降解作用、降低有机物去除效果。(4)在滤速和反冲洗强度接近设计值之后,各滤池0.5m/h左右的滤速差异和4L/(m~2·s)左右的反冲洗强度差异不会对滤后水浊度产生明显影响。(5)各滤池在当前工作滤速和反冲洗强度下对铁、锰、铝、硅等指标在去除效果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生产实践和模型试验,研究单级滤池非均质滤料、均质滤料和双层滤料的曝气—过滤接触氧化除铁除锰技术。非均质滤料、双层或多层滤料在接触氧化除铁除锰中,滤层上部生成棕褐色的除铁活性滤膜,滤层下部生成黑褐色的除锰活性滤膜,可在单级滤池中同时除铁除锰。均质滤料单级滤池在接触氧化除铁除锰中,全部滤料表面都生成棕褐色的除铁活性滤膜,没有除锰活性滤膜生成,所以均质滤料单级滤料只能除铁不能除锰。在非均质滤料单级滤池曝气接触氧化除铁除锰中,滤速增大会导致更多的二价铁进入滤层,使上部除铁活性滤膜滤层厚度增加,下部除锰活性滤膜滤层厚度减小,致出水含锰量增大,当滤速再减小时,除锰活性滤膜需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所以滤速变化对除锰效果影响很大。两级过滤滤池抗滤速变化能力很强,运行管理方便,对含铁量高的地下水,采用单级过滤还是两级过滤接触氧化除铁除锰,应经充分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后选用。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通过中试对均质粗砂滤料微絮凝过滤工艺作了探讨,结果如下: 1.滤前絮凝对滤池工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混凝剂投加量的不等而不同。可以用控制参数G值、GT值联合描述这种影响; 2.藻类对滤池工况的影响甚大。大部分藻类被集中去除在滤料表层10cm以内,导致滤层水头损失急剧增加,过滤周期显著降低。滤前加氯可有效地改善滤池工况; 3.均质粗砂滤料滤池配以气水反冲洗技术较适用于直接过滤工艺。滤池对原水中藻类负荷变化有很好的抗冲击能力:藻类浓度100,000个/mL的情况下,12m/h的滤速仍可获得高于12h的过滤周期;4.本研究对水厂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切合实际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三层滤料滤池运行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层滤料滤池具有“反粒度”特点,使滤速、运行周期和截污能力有所提高,同时滤后水质相应得到改善。但由于运行中存在一些技术、管理及经济上的问题,因而一直未能得到发展。本文依据多年运行经验,通过观察,对运行中存在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以求进一步对三层滤料滤池工艺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0.
砂滤池对颤蚓的拦截和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试条件下研究了砂滤池对颤蚓的拦截效果,并考察了滤速、过滤周期和反冲洗强度等对颤蚓拦截和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滤池对颤蚓的拦截效果与颤蚓体长和滤料粒径有关,颤蚓体长越大、滤料粒径越小,则拦截效果越好;滤速是颤蚓迁移的主要动力,滤速的提高会增大颤蚓泄漏风险;过滤周期的延长将促进颤蚓的迁移,适当缩短过滤周期有利于水厂颤蚓泄漏风险控制;反冲洗可以实现颤蚓从净水工艺中的彻底去除,反冲洗强度越大,颤蚓的去除效果越好。从试验结果来看,为有效控制颤蚓泄漏风险,滤池滤速和过滤周期宜分别控制在11.1 m/h和12 h以下,反冲洗强度则控制在25 L/(s.m2)左右,此时颤蚓去除率为97.7%。  相似文献   

11.
倒锤型上向流直接过滤滤池简称KO-1型上向流直接过滤滤池,有如下优点。1.池体呈倒锤型,滤料的粒径是下大上小,因此,当原水一进入池底层时,滤速为最大,当水流上移时,滤速逐渐减少,达最大许可值。池底部速料的粒径比等截面上向流直接过滤滤池底部的滤料粒径大,这样可提高整个滤层的截污能力。而上部滤料的粒径,倒锤型上向流直接过滤滤池比等截面上向流直接过滤滤池小,原水中的细小污物,即使穿过底部粗滤料层,也可被上层细滤料除去,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由于虹吸滤池具有造价低、占地面积小、运行简单、可水力自动化、运行时在滤料层中不会产生负压等优点,自1966年以来虹吸滤池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的应用。虹吸滤池过滤技术已有很大的发展。本文就虹吸滤池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格数虹吸滤池的特点之一是成组制。一格滤池的冲洗水由其他格的过滤水供给,由于滤速不超过极限,所以不可能一个或两个滤格单独存在。限于这个条件,过去常从经济效果出发,认为太多的格数会增加基建费用和维护工作量,一般以设计滤速和冲洗强度两个因素确定,设6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生物过滤滤池的滤料和配水布气系统的技术创新。其一,新型高强度均质陶粒破碎滤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硝化性能,颗粒滤料表面易于挂生物膜,利于生物膜更新。其二,滤头的平整度是生物过滤滤池配气布水均匀的关键,整体浇筑滤板与可调节滤头是滤池配水布气系统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4.
砂滤池的运行状态是影响出厂水水质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对砂滤池的运行管理。实践中可通过检测砂滤池的滤速、滤料级配、含泥率、膨胀率等工艺参数来了解其运行状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介绍了桐乡果园桥水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采取的砂滤池管理措施和经验,通过加强管理,使其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确保出厂水水质。  相似文献   

15.
1存在的问题 某水厂于2006年完工投入运行,设计处理水量3万m3/d.其过滤采用普通快滤池.在施工调试过程中,由于罗茨风机无法满足滤池反冲洗需要,只得取消气冲.在滤池运行后,于2007底出现滤头脱落,2008年出现滤板坍塌现象.通过勘查发现,在滤头内部形成一层膜,当反冲洗时,由于膜的封堵造成滤头无法出水,而滤头、滤板下侧的水压急剧升高,使滤板松动,进而导致滤板坍塌,造成滤池出水水质不稳定,因此滤池的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均质滤料直接过滤过程的模拟计算 ,分析、讨论了滤池出水浊度指标、滤池的生产能力与滤层设计、操作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滤池运行的优化和改造提供了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气水反冲洗滤池与水反冲洗滤池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过滤周期长;滤料反冲洗后清洁,不易结泥球;节省反冲洗水量等.气水反冲洗滤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滤板的制作与安装能否满足工艺要求.一、滤板的制作滤板制作,主要可分滤板模板的制作,滤头预埋套管的固定及砼浇筑几个主要步骤.而模板制作精密,多次使用过程中不变形;滤头预埋套管固定后在砼浇筑过程中不走偏和移位,又是滤板制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粒径为1.0~1.2mm的均粒滤料的过滤性能及气水反冲洗的状况进行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一、在过滤方面 1.在投加絮凝剂适当及滤前水浊度为5~10FTU的情况下,该均粒滤料滤速可达18m/h,过滤周期20~30h,过滤出水水质可控制在1.0FTU以下,滤层的截泥深度可达0.50~0.60m,滤层的厚度为1.1m,基本可满足工程要求。 2.在影响直接过滤的诸多因素中,絮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才是水力条件(如滤速)及滤层的物理参数(滤料粒径和厚度等)。 3.滤料粒径越大,周期产水量越大,截泥越深,但滤层的厚度越大。 二、在反冲洗方面 1.提出了保证气水反冲洗均匀性的措施及防止滤料流失的方法。 2.该粒径滤料的有效气水冲洗参数:先气冲1min,然后采用8~10L/(s·m~2)的水和10~14L/(s·m~2)的气同时冲4min,再以12L/(s·m~2)单水漂洗1~2min,即可使滤层含泥量控制在0.05%之内。 3.采用气水反冲洗比单独水反冲洗耗水量节约40~50%,而且滤层冲洗更干净。 同时论文中还对过滤及气水反冲洗工艺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为该工艺在我国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黄石王家里水厂三层滤料高速滤池中,我们试验和试制了混凝土制双层有孔砌块式滤砖,根据生产池运行结果,在滤速为40~50米/时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满足水头损失小和配水均匀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无烟煤均质滤层过滤技术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无烟煤均质滤层过滤技术试验研究内容和结果,简略阐述了滤速与产水量的关系、滤料粒度对过滤效能的影响、L/d值的重要性以及为保证滤层均质状态的气水反冲洗过程,还介绍了北京市第九水厂二期无烟煤均质滤层滤池的主要设计参数和生产运行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