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本文研究了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新型高效减水剂R1100配制大流动性高强混凝土,结果表明高效减水剂能使混凝土减水15-25%,节约水泥10%左右,强度达到120%以上,适合配制大流动高强度混凝土。 相似文献
5.
通过31 根高强螺旋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方形截面柱的轴心受压试验,对该类型柱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箍筋强度、箍筋间距、箍筋形式及截面尺寸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强箍筋约束是防止高强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陡然下降的有效措施;箍筋间距较小、强度较高、形式较复杂的约束混凝土试件,其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较为平缓,显示出良好的延性性能;体积配箍率对约束混凝土强度和延性提高程度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箍筋强度,当ρv · fyv相近时,高配箍率低强度箍筋试件的性能要好于低配箍率高强度箍筋试件;约束混凝土达到峰值强度时,高强箍筋并未屈服,其强度的富裕量可保证约束混凝土试件在达到极限破坏状态之前具有良好的延性性能。在该文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试验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提出了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峰值强度和极限应变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7.
高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进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56-156
开发新型优质高强混凝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减轻结构自重、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成本,改变传统的低强度等,已成为建筑施工科学研究发展方向之一。文中对高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9.
王行强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68-68
为了促进高强轻质混凝土(HSLC)在公路桥梁上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文章在总结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HSLC配制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针对预应力HSLC梁桥在施工配合比方面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混凝土技术的新进展,展示了如何利用新技术和新组分材料(聚合物、纤维、添加剂等)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改进。本文重点论述了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最新进展,同时也讨论了强度提高和韧性增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高强度灰铸铁的研究发展状况及其意义,分析了高强度薄壁灰铸铁所需的成分组织及提高灰铸铁强度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Al-Zn-Mg-Cu系超高强铝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评述了国内外超高强铝合金的研究及应用概况,介绍了Zn、Mg、Cu等主要元素与Zr、Sc、Li、Ag、Be及稀土等微量元素对Al-Zn-Mg-Cu系超高强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介绍了Al-Zn-Mg-Cu系合金制备技术、热处理工艺及其最新进展,讨论了超高强铝合金主要强化机制以及微观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针对超高强铝合金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水凝胶由于力学强度差而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从分子水平上改进水凝胶内部微结构提高水凝胶力学强度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文中综述了提高水凝胶力学强度的各种有效方法,期望研究者们能够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并扩展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15.
16.
表面磷化处理的高强度螺栓在装配时发生断裂。对断裂螺栓进行宏观和微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能谱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螺栓的裂纹表面有氧化物且存在与螺栓表面相似的磷化物,裂纹处没有脱碳现象,说明裂纹在磷化处理前已存在,判断该裂纹是淬火裂纹。螺栓的断裂是由淬火裂纹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research deals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several types of performance‐design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to the loading rate. Variation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crete produce the desired performance, for instance having null shrinkage or being able to be pumped at elevated heights without segregation, but they also produce variations in the fracture properties that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e performed tests at five loading rates spanning six orders of magnitude in the displacement rate, from 1.74 × 10?5 mm s?1 to 17.4 mm s?1.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show that their peak is higher as the displacement rate increases, whereas the corresponding displacement is almost constant. Fracture energy also increases, but only for loading rates higher than 0.01 mm s?1. We use a formula based on a cohesive law with a viscous term [Anales de Mecánica de la Fractura 25 (2008) 793–797] to study the results. The correlation of the formula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good and it allows us to obtain the theoretical value for the fracture energy under strictly static conditions. In addition, both the fracture energy and the characteristic length of the concretes used in the study diminish as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ir aggregates increases. 相似文献
18.
19.
综述了热输入、合金元素、冷却速率和应变速率对高强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和高温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察高强钢显微组织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高强钢焊接接头粗晶热影响区显微组织的转变机理.结果表明:通过延长冷却时间、减少热输入量、控制合金元素的含量和采用预处理提高应变速率等方法,可以调控高强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中马氏体、粒状贝氏... 相似文献
20.
以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和对苯二胺(PDA)为单体,通过低温聚合反应合成了超高分子量的聚酰胺酸,其特性黏度为7.6 dL/g.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由这种高分子量聚酰胺酸亚胺化形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拉伸强度高达960 MPa,比工业化产品几乎高出一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