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末起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各时段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7.2%,对照组为66.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2,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6%,对照组为4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5,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晨口服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6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及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口服氟西汀治疗,研究组联合米氮平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末起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4周、8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8周末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为轻度到中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米氮平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为67.9%、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分别为25.0%、78.6%,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为32.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5.
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为70.0%、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分别为42.5%、85.0%,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15,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同期副反应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具有增效作用,疗效显著,起效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曲唑酮与氟西汀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研究组口服曲唑酮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末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睡眠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86.1%、有效率94.4%,对照组分别为77.8%、94.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84、0,P>0.05)。研究组失眠及焦虑不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唑酮与氟西汀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均显著,但曲唑酮能够较快改善患者的焦虑及睡眠状况,治疗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瑞波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研究组给予瑞波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6w。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1w末研究组总分及睡眠障碍因子分下降显著(P〈0.05);治疗2w末研究组达痊愈标准5例,对照组1例,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6w末研究组有效率为76.92%,对照组为73.0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瑞波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且起效迅速、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奎的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联合奎的平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研究组显效率为89.36%,对照组为63.8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545,P〈0.01);两组治疗1w末起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均呈持续性升高,而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多出现在治疗初期,副反应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奎的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且起效快,未增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小剂量奎的平对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具有增效作用,可作为抗抑郁剂的增效剂治疗抑郁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8例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8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1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5.9%、总有效率91.4%,对照组分别为71.7%、9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研究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66,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疗效显著,总体疗效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可作为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产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5例抑郁症患者给予国产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w,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显效率为86.2%,有效率为96.9%。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后各时点呈持续性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t=6.01,11.44,18.75,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国产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帕罗西汀治疗抑郁和焦虑的共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 例同时符合抑郁症和焦虑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分别给予文拉法辛缓释胶囊(A组)和帕罗西汀(B组)。8 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 周及以后,A 组HAMD、HAMA 评分均低于B 组(P<0.05)。第8 周末A 组临床治愈率45.4%,有效率75.0%;B 组临床治愈率33.3%,有效率66.6% (P<0.05)。B 组不良反应多于A 组。结论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抑郁和焦虑共病疗效优于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氟西汀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心理治疗。8w疗程结束后,两组均进行门诊随访1次.mo-1,共6mo,观察复发情况。治疗前与治疗第8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w末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7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77,P<0.05);两组治疗8w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随访6mo末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67,P<0.01)。结论氟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障碍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4例抑郁症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w。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各时段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米氮平组显效时间较帕罗西汀组快,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帕罗西汀组,且米氮平很少引起性功能障碍。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药,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与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疲劳特征及抑郁、焦虑症状的差异。方法运用疲劳量表-14(FS-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82 例CFS及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患者进行测评及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躯体疲劳程度、精神疲劳程度及疲劳总分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FS组患者可能有抑郁症状的患者为39 例(62.9%),伴有轻中度抑郁症状的患者为23 例(37.1%),未发现肯定没有抑郁症状的患者;CFS组患者可能有焦虑症状的46 例(74.2%),肯定有焦虑症状的16 例(25.8%),未发现肯定没有焦虑症状的患者;CFS组HAMD总分显著低于轻中度抑郁症组(P<0.001),两组在焦虑/躯体化、阻滞两因子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认识障碍、日夜变化、绝望感各因子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CFS组HAMA总分显著低于轻中度焦虑症组(P<0.001),两组在精神性焦虑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躯体性焦虑各方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FS与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三组患者在临床中均表现为“郁”与“疲”的同时存在,在临床症状的表现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互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5.
帕罗西汀对多发性硬化伴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治疗多发性硬化抑郁状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多发性硬化伴抑郁患者按病情相匹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分别用帕罗西汀、氟西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测定,治疗前、治疗后8 周进行听觉 P300 测试。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和ADL测定,以及听觉P300测试,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组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 帕罗西汀能有效治疗多发性硬化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提高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将37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支持组,常规护理组采取一般护理与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组对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与自我调节训练,并分别在入院后、手术后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支持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心理支持组GSES评分(32.78±5.7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26.52±5.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焦虑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依据焦虑、抑郁情况分为A组(焦虑抑郁患者)和B组(非焦虑抑郁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分别为(27.46±4.38)分、(26.05±3.86)分,B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分别为(8.23±3.92)分、(7.46±3.71)分;A组患者的MMSE、NIHSS评分分别为(17.69±3.21)分、(14.86±3.15)分,B组患者的MMSE、NIHSS评分分别为(27.58±4.07)分、(9.07±2.3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患者MMSE评分与HAMA、HAMD评分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592、-0.669,P0.05),NIHSS评分与HAMA、HAMD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741、0.712,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明显相关性,医护人员应加强心理干预,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色觉辨识功能改变与焦虑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资料库中确诊的63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孟塞尔色棋(FMT)、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评定。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程度、Hoehn-Yahr(H-Y)分期、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第3部分(UPDRSⅢ)评分、左旋多巴剂量、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作为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HAMA、SAS、HAMD、SDS、HADS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与FMT评分相关(r > 0.561, P < 0.001)。患者年龄、H-Y分期、病程、UPDRSⅢ评分、左旋多巴剂量、MMSE评分、MoCA评分是FMT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的色觉与焦虑和抑郁相关,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认知功能损害均影响其色觉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记忆障碍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155 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4 个年龄组,进行临床记忆量表测评及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测评。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记忆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1);帕金森病患者各年龄组联想学习、指向记忆、图像自由回忆及人像特点联系回忆得分均明显低于常模(P<0.01),而无意义图形再认仅在帕金森患者50 岁组得分高于常模(P<0.05);帕金森病患者的记忆商与文化程度及抑郁或焦虑情绪明显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病程不相关(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记忆商明显较低,尤其是联想学习、指向记忆、图像自由回忆及人像特点联系方面;帕金森病患者记忆商与文化程度及抑郁焦虑情绪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