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大港水库作为引黄济津工程的调节水库,蓄水时存在水质咸化现象,影响其发挥饮用水水源地的作用。为揭示北大港水库分库开挖后底泥盐分的释放强度,于2011年10~11月取原装土样进行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含盐量、静置与扰动、不同上覆水水深等条件下底泥盐分释放规律,探讨底泥盐分释放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盐分含量越大,Cl-单位面积释放量越大且与底泥盐分含量呈线性关系;相比于静置条件,扰动条件下底泥中的盐分更易释放到水体中,且释放量大;上覆水水深越深,对底泥产生的压力越大,越不利于底泥盐分的释放。通过分析计算可知,底泥盐分的释放对水库水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是水质咸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北大港水库是引黄济津工程中唯一的调蓄水库,为了解北大港水库引供黄河水期间水质的变化情况,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引供黄河水期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北大港水库在引供黄河水期间,CODMn和Cl-是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因子之一,即水库存在水质咸化和有机质污染现象,且CODMn与Cl-指标对水库水质的影响同样显著;水质变化趋势说明天津市滨海地区水库除水质咸化外,还存在有机污染问题,对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湘江河干流和支流水质全面好转,检测和评价遵义市中心城区湘江6条支流及干流上5个水电站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盐指标,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别评估底泥中重金属和营养盐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所有底泥采样点重金属单项及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为低风险,不存在重金属污染;部分河道底泥存在营养盐重度污染。综合考虑河道重金属和营养盐污染状况及河道本底状况,确定底泥清淤深度,共清淤33.8×10~4 m~3。河道采用干式清淤,水电站底泥采用环保清淤船清淤,板框压滤脱水后将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营养土进行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长时间扰动对城市内河底泥的影响,通过对河流底泥施加长时间扰动,分析底泥中悬浮固体浓度(MLSS)、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和化学需氧量(COD)。结果表明,连续扰动对底泥减量效果明显,添加生活污水的减量幅度超过50%。但连续扰动对COD的降低效果并不明显。扰动作用可提高底泥中的溶解氧含量,加快底泥中的有机物降解。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扰动是通过将大的聚集体分散,增加与水中微生物的接触,从而提高底泥的降解效率。研究成果对于治理城市内河底泥污染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宋迪  陶红  董继锋 《能源研究与信息》2015,31(4):193-197,204
总结了当今国内外疏浚底泥节能处理技术,重点介绍了底泥在生物处理、物化处理、环境保护方面的二次利用和能源回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底泥节能处理技术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由于免烧结处理技术可降低重金属等污染物向环境释放的风险,可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因而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也是疏浚底泥节能处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对疏浚底泥的处理方式、方法及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为底泥资源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通过预处理改变底泥的理化性质,增加底泥固化后抗压强度,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比较了3种底泥预处理方法(Fenton氧化、热处理、淋洗)对底泥中有机质的质量分数、重金属总质量、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别是对底泥固化后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后抗压强度与底泥中有机质的质量分数直接相关;可降低底泥中有机质的质量分数的预处理方法(Fenton氧化、热处理)对提高底泥固化后抗压强度效果较好,底泥固化后抗压强度高达2.7 MPa;鼠李糖脂淋洗虽然能够有效去除底泥中的重金属,但是淋洗剂中的有机物反而使底泥中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增加,对固化不利。因此,Fenton氧化和热处理均可用作提高底泥固化强度的预处理方法,且固化后试样重金属浸出毒性低,对环境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以水泥、粉煤灰为主固化剂对嘉兴市连三连四荡底泥进行固化处理,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重点研究含水率为34%的土样掺加8%的固化剂后放置不同时间后再击实对固化底泥干密度和强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试验进行了解释,并分析其微观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底泥掺加固化剂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增长,水泥水化反应使土体颗粒...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治理平原水库周边盐渍化问题的措施,以恰拉水库为例,在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模拟水库完善防渗体系前后坝体坝基的稳定渗流形态,获得了大坝下游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并将其与地下水临界深度进行对比,以确定土壤盐渍化的范围。结果表明,水库改建前,防渗体系较差,坝后地下水位很高,水库下游土壤盐渍化的范围距大坝2 290m处;水库改建后,完善了坝体坝基的防渗体系,坝后地下水位有所降低,水库下游土壤盐渍化的范围距大坝1 350m处。可见改善水库防渗体系对降低坝后地下水位、减小盐渍化范围的效果明显,可作为防治平原水库周边土壤盐渍化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五大连池药泉湖为研究对象,在湖区选取6个取样断面采集表层沉积物,研究总氮、总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五大连池药泉湖底泥中氮磷含量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最高值都位于药泉湖东南部,由于该区集中了旅游娱乐区及工厂,说明人为污染对药泉湖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污染控制及生物修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同时,底泥表层营养物、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含量较高,使污染物有向水体释放的趋势,对水体质量及水生生态系统可造成威胁。在对底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几种主要污染底泥控制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提出底泥的污控技术及应采取的生物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流域水文泥沙资料及闹德海水库大断面等测量结果,分析了水库泥沙年内年际变化、库区大断面多年演变及洪水期间水库水沙对应关系,并通过分析不同年代泥沙粒径、含沙量、输沙量,探讨了水库水沙变化规律,提出采用蓄清排浑方法减缓水库淤积,为水利工程设计、水库长期运行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2.
泥沙淤积是制约水库长期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柴河水库自运行以来淤积物逐年增加,对此,采用声波钻机对库区典型断面展开现场取样,对取出的淤积泥沙样品开展土工试验。结果表明,库区表层淤积物干重度、粗沙含量沿程递减;泥沙干重度与粗颗粒泥沙含量随淤积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库区淤积物干重度随泥沙粒径增大而增大;粒径为0.075~0.250mm之间的单颗粒泥沙沉速范围为6.281~30.026mm/s。计算单颗粒泥沙沉速时,泥沙粒径0.200mm时宜采用张瑞瑾公式,粒径接近0.100mm时宜采用艾益龄公式。研究成果可为水库淤积分析计算、泥沙运动数值模拟及物理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某淤积型水库淤沙对溃坝洪水计算的影响,将MIKE21中的水动力模块与输沙模块耦合构建了二维溃坝水沙模型、分别模拟了不考虑淤沙与考虑淤沙运动水库的溃坝洪水演进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淤沙运动水库溃坝相比,考虑淤沙的水库溃坝洪水下游各断面洪峰流量减小,洪水过后水位升高,水深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闹德海水库泥沙冲淤特性,选取水库大坝至上游W18断面对汛期泥沙冲淤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别模拟典型洪水过程和百年一遇洪水过程.结果表明,悬移质浓度值的起伏涨落与流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峡谷段冲淤平衡对库容无影响,汛期抬高蓄水位可行,且当洪峰来量小于100m3/s时,采用定时单孔控制泄量可有效增加库容水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白石水库泥沙冲淤特性,选取水库大坝至上游BD20断面,分别模拟汛期典型洪水过程和百年一遇洪水过程,分析洪水过程泥沙冲淤变化。结果表明,白石水库洪水期间最大输沙量与最大流量并不同步,在库区弯道处凹岸库底冲刷、凸岸库底淤积;同一断面的洪峰流量、最大输沙率不同步;洪水过后,淤积厚度随控制水位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头屯河水库淤积问题十分严重,近几年来为解决淤积问题,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逐步恢复库容,走上了正常的良性运行方式,并产生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水库运行对水沙关系的影响,以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为例,采用CEEMDAN方法对建库前后水沙序列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并与集对分析和信息熵理论相结合,分析水沙随机变化复杂性及水库运行对水沙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建库前水沙各序列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水库运行对多时间尺度下水沙关系影响显著;径流量、输沙量在短周期上以同一度和联系度为主,在长周期上以对立度为主,且水库运行后二者之间的同一度和联系度减小,差异度和对立度增大;水库运行后径流量与输沙量的熵值同步变化的关系被打破,二者之间熵值年际变化较稳定,说明水库运行改变了水沙同步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